中國文學
【專訪】周嘉寧:理智知道所有事情都不一定,已失去了可確鑿計劃的將來

在小說集《浪的景觀》中,周嘉寧帶我們會看21世紀初的那個世界,她試圖“從時間里尋找線索,拼湊被掩埋的細節(jié),試圖驅(qū)散一些迷霧,看清命運一角,為將來的判斷找到一些站得住腳的標準”。

《朝花夕拾》有據(jù)可考但不能完全相信,可當成魯迅講給戀人的個人生活史

在寫作《朝花夕拾》的這段時間里,魯迅經(jīng)歷了外部環(huán)境的劇烈動蕩與個人生活的急遽變化。在當下和過去之間建立起一座橋梁,就是魯迅的秘訣。

踏實也有旁逸斜出,智慧不敵生活沉重:勞動文學為何令人親切而不安?

比起勞動過程的不踏實,更讓人不安的,是樂趣與夢想的不踏實。面對文明過度的市民與常識距離太遠的生活,故事里的進城務工者時而透露出不適與天真,時而掩飾不住懷疑。

諾貝爾文學獎大猜測:村上春樹或是魯西迪?還是輪到女性作家?

賠率榜上多數(shù)仍是老面孔,國際政治與作家的個人際遇或納入評委的考量。

疼痛是人體的保衛(wèi)者,而不是疾病探測儀|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guān)鍵詞:江南、日本房地產(chǎn)、大貓、安史之亂、疼痛、性與法律……

【專訪】路內(nèi):有時我把愛情當一種長久的情誼來討論,是塵土而不是歡愉帶來了豁達

作家路內(nèi)于近期出版了新作《關(guān)于告別的一切》,在這次專訪中,他談到了浪蕩子的愛情、前作《霧行者》對新作的影響,以及作家在今天要面對的公共與私人邊界的消失。

【專訪】學者張莉:從女性立場出發(fā)解讀文學,并不是將女性作為受害者來理解

張莉以愛情話語和女性命運為線索,串聯(lián)起了百年來中國小說的變遷。從沈從文、郁達夫到蕭紅,她試圖調(diào)整當下時代對于文學經(jīng)典的讀法,就像一代代的寫作者那樣,探索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游歷盲人國、巨人島與平面國,借由幻想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

這些奇異國度既是假的又是真的,我們在幻想故事里識別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