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
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蓋伊辭職,美國高校危機暗涌 | 文化周報

有權威人士認為,這場以推翻大學多樣性、公平和包容性努力為開端,席卷了兩所常春藤大學校長的學術清洗還將繼續(xù)下去。

在不確定性中吶喊 | 2023年的女性思考

如果我們承認女性憧憬的未來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可能把全體女性放進一個大寫的女性主義者,那么我們就會意識到,跨越差異、彼此理解固然充滿挑戰(zhàn),但依然是重要的。

《我本是高山》:“好老師改變學生命運”的故事放在中國為何悲壯?

支配電影中女生命運的結構性力量是如此強大,同樣也在支配銀幕前的女性觀眾。這也意味著,華坪女高的故事很難是有大快人心結局的“爽片”。

將人類學送上審判席的謀殺案

淡化一個女學生的死,在何種情況下,成為了一種必要取舍?

在日本,父權制和母女的問題是時代的產物

在日本,為何家庭不以夫妻關系而更多以母子關系為核心?為何父權制的強化與兒童虐待現(xiàn)象增多同步?為何戀母情結和“蘿莉控”的深層原因一致?

男女收入差距為何始終存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勞迪婭·戈爾丁揭示了答案

1980年代以來,工作時間最長、靈活性最低的工作往往也是薪酬更高的工作。這段時間內,盡管女性的資歷和職位都在提升,但大學畢業(yè)生的性別收入差距始終不變。

文字就像一張魔毯,把人從小島帶到遠方|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澳大利亞文學、濱口龍介、女性健康、南美洲、離開學術界、妖怪畫、音樂……

很紳士、做家務、不騷擾,我為什么也要被“厭男”?

有觀點認為,雖然一些男性甚至不知道自己接受了特權,但是不管他想不想要擁有特權,特權就在那里。

我們?yōu)楹慰傇噲D分辨誰是真正的女性主義者?從Lisa瘋馬秀爭議談起

當女性主義成為一個熱門可欲的標簽、幾乎每一位女性名人都可被稱為“女性主義者”時,女性主義的內在矛盾愈發(fā)難以掩飾。而在我們身處的語境中,這一矛盾有著更加復雜的社會文化背景。

我們到底在恐懼什么?從“罵醒戀愛腦”服務說起 | 編輯部聊天室

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婚戀的腳本多多少少都是新舊混雜的,誰都想獲得兩個腳本的好處、規(guī)避兩個腳本的壞處?!盀槭裁春ε隆畱賽勰X’”的問題,恐怕需要放到這個語境下去理解。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