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
英國社會學家麥克·布洛維因車禍去世,是學者也是工人

很少有學者能在自己的簡歷里加上“工人”的頭銜,但麥克·布洛維可以。

在階級流動中我感到巨大的羞恥,“階級變節(jié)者”的憂郁無處安放 | 專訪

作為一個“階級變節(jié)者”,法國作家愛德華·路易充滿疑問、愧疚、羞恥、自我詰難,并試圖寫作窮人的故事,挑戰(zhàn)生活的政治。

《性別打結(jié)》: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暴力實施者有著共同的男性身份 ?

人們對男性暴力沉默,是因為“他們會認為你說的是他們”,“個人主義的解釋模式和防御姿態(tài)疊加后,把問題窄化成了男性個體是好人還是壞人。”

工作心理學:愧疚的閑暇與自愿的過勞 | 編輯部聊天室

我們的工作時間是否越來越長?我們是自愿還是被迫過勞?

醒著的每分每秒都用來備考:“學神”是如何養(yǎng)成的?

《學神》為考察中國新一代精英的培養(yǎng)過程提供了一個視角,讓我們看到被社會塑造的中國年青精英們又將怎樣塑造社會。在這個6月,這些青年要面對的是高考大關(guān)。

社會學家戴慧思:令中國城市年輕人向往婚姻的社會環(huán)境,已發(fā)生巨變

戴慧思認為,當下中國年輕人更加明確地拒絕婚姻,而他們的父母對此也持更加接受的態(tài)度。

笑是一種掩飾,也是另一種沉默|一周新書推薦

一周關(guān)鍵詞:美人、費蘭特、韓國、旅行文學、森林、抑郁、阿克曼、醫(yī)療風險……

有意義和成就感的工作,在這個世界相當罕見 | 專訪

雙手干凈,良心清白,這已是巨大的特權(quán)。

《熱辣滾燙》:當“敗犬逆襲”的故事不再奏效,至少還能改變身體和心靈

每一個人都同時擁有強大和軟弱、顫抖的腳和前進的腳,而心是隨時都可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