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人即便不是用耳朵聽,也是用身體和整個生命傾聽 | 一周新書推薦

馬丁·艾米斯、尹學蕓、安南、李安、墓志銘、天文臺、痛經

醒著的每分每秒都用來備考:“學神”是如何養(yǎng)成的?

《學神》為考察中國新一代精英的培養(yǎng)過程提供了一個視角,讓我們看到被社會塑造的中國年青精英們又將怎樣塑造社會。在這個6月,這些青年要面對的是高考大關。

女性應該學習代碼;女性必須學習代碼|一周新書推薦

關鍵詞:王朔、藝術、AI、醫(yī)療史、古典樂、賈樟柯、舊物……

之所以能把逝者據為己有,是因其已被濃縮成一幅畫像 | 一周新書推薦

關鍵詞:小說課、波蘭文學、教師性犯罪、東北研究、仇恨、藝術批評、微生物、腦科學……

歷史的神性,只存在于偶然的瞬間 | 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大蕭條、土木堡之變、全家福、狗狗、明清文化、公司、中國畫、繪本……

人與國家都在某道長長的陰影之下 | 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美籍華裔、奧斯維辛、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楊瀟、羞恥、法律與影視、柘植義春、大流行病……

卜正民:明朝并非被氣候一手摧毀,但忽視氣候就無法解釋明朝的崩潰

在新書中,卜正民提出了理解明代中國經濟社會史的一條新路徑,通過分析糧食價格數據揭示全球氣候危機如何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笑是一種掩飾,也是另一種沉默|一周新書推薦

一周關鍵詞:美人、費蘭特、韓國、旅行文學、森林、抑郁、阿克曼、醫(yī)療風險……

“工作時間越長越好”的邏輯,并未征服地球每個角落 | 一周新書推薦

本周關鍵詞:大涼山、印度女性、班志、李飛飛、司馬光、二戰(zhàn)后的德國、原始富足、元代中國的視覺文化……

三國時期沒那么特殊,曹操沒那么壞,諸葛亮也沒那么神奇 | 專訪

在《帶獻帝去旅行:歷史書寫的中古風景》一書中,歷史學者徐沖想要揭示出時代中歷史書寫與政治權力、意識形態(tài)的合謀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