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董子琪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與陳詞濫調一戰(zhàn)》
本書是英國作家馬丁·艾米斯的著名文學評論集,集結了他在1971-2000年間撰寫的評論。他不僅貢獻了對于塞萬提斯、彌爾頓、約翰·多恩、簡·奧斯丁等經(jīng)典作家的解讀,也辣評了20世紀下半葉英語文壇代表人物,如索爾·貝婁、菲利普·拉金、納博科夫、菲利普·羅斯等人。
馬丁·艾米斯生于1949年,2023年逝世,與伊恩·麥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并稱英國文壇巨頭。他與陳詞濫調的斗爭持續(xù)一生。在一篇回憶與索爾·貝婁交往的文章里,他借貝婁之口評價美國學者的演講死氣沉沉,再聽一會“準得死”。他絲毫不掩飾得意地懷念與拉金的交往:拉金從不討論后歷史的人類,他討論的是過早謝頂導致的一場場心理劇。
1974年,艾米斯憑借《雷切爾文件》摘得毛姆文學獎,此后憑借一系列風格多變的作品步入文壇巔峰:《金錢——絕命書》(1984)入選《時代》雜志“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時間箭——罪行的本質》(1991)和《黃狗》(2003)先后入圍布克獎提名。
《生死結》
在這部小說集中,尹學蕓描摹了一群執(zhí)拗女性的生活:她在單位被排擠,卻始終不肯低頭,母女相依為命,在一場場無妄之災中艱難前行;她的父母、妹妹皆死于非命,肩負著從冥婚中解救妹妹的重擔;她人到中年經(jīng)歷過兩次出走,第一次離開了丈夫,第二次脫離了母親的掌控,除了跟她有著三十年友誼的朋友,誰都無法理解她的選擇。
尹學蕓自稱是一位基層作家,也曾在界面文化的采訪中自嘲,別人說她“大器晚成”,只是不了解她這么多年一直都在這個行當中。多年間她從一個單位遷徙到另一個單位,從文聯(lián)、文廣局、旅游局到住建委,對機關有著較深的認識。機關和農村是不同的,她說,鄉(xiāng)村不用刻意強調人與人的關系,因為大家都是平等的;機關會分出很多層面,領導和非領導,年齡大的和年齡小的,甚至身后的背景都會有人刻意衡量和揣測。在相關題材的小說里,單位的會議報告、職位升遷、人際變化等風吹草動總是牽動著人們的敏感神經(jīng),而各種波動中的基層“文化人”經(jīng)常扮演著重要角色。文化身份對這些人物的作用是雙重的:文章幫助他們博得重要人物的重視,同時也讓他們的境遇充滿誤解。
《安南想象:交趾地方的奇跡、異物、幽靈和古怪》
《安南想象》是朱琺繼重述越南漢文小說的《安南怪譚》之后的第二本小說集?!鞍材稀薄敖恢骸本抵袊糯鷮υ侥系呐f稱,在本書中,作者利用中國古典文獻史料的只鱗片爪,還原出據(jù)說曾存在于古老南方的諸般奇跡及古怪,重新書寫古代中國人對遙遠南方的想象與態(tài)度。
諸篇小說初作于2008-2015年間,篇目包括交趾之人、穿胸人、飛象、飛頭、風母、鼠母蠻等,靈感均源自他當時頻繁往來于中越之間的經(jīng)驗。小說采用常見于古典文獻的雙行夾注格式,并以21世紀的體會和感覺貫穿其中。
朱琺此前接受界面文化專訪時,講到了安南怪談與中原怪談之不同,并舉例說:中國志怪里很少見到大象,可能跟大象從中原撤退消失有關,安南充氣飛象的故事就十足令人震驚。所謂怪談,是提供一種不一樣的、聞所未聞的情況。安南與中原相比,象征的是混亂的、不夠井井有條的、不屬于儒家禮法的狀態(tài)。儒家正統(tǒng)秩序摒棄掉的東西,就是怪談生存的土壤。
《黑噪音、白噪音與幽靈之聲》
音樂、戲曲、電子游戲,聲音無處不在。本書是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姜宇輝多年聲音研究的哲學文選,包含了“繪畫與聲音”“聲音與意義”“節(jié)奏”“想象理性”等多個主題的討論。他在書中討論了各個領域、各種形式的聲音,比如白噪音、黑噪音、重復的聲音、游戲中的聲音等。聲音是按捺不住的,通過對聲音的思考和反思,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我、他人和環(huán)境。
聆聽是人身上一種非?;A、非常原始的體驗,原始到甚至連像樣的感覺都談不上,基礎到甚至連自我和意識都還沒形成。姜宇輝在序言中寫道,在人的生命的混沌幽暗的起源,在人與世界尚未分明之處,已經(jīng)有聲音在回蕩。人即便不是用耳朵在聽,也是用身體和整個生命在傾聽。
姜宇輝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當代法國哲學,電影哲學和媒介理論,著有《德勒茲身體美學研究》《畫與真》等,他也是《新哲人》雜志中文版主編和《法國哲學研究》執(zhí)行主編。
《彼美淑令:北朝女性的個體生命史》
《彼美淑令》收錄了十一篇論文,包括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羅新的《陳留公主》《崔巨倫其人》《常山公主事跡雜綴》《茹茹公主》及其他七篇文章。通過北朝墓志銘提供的零碎信息,多位作者共同探索女性在北朝的人生痕跡。就像該書序言指出的,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全社會人口的男女性別占比一直是比較接近的,然而出現(xiàn)于歷史著作的人物中,男女比例懸殊肉眼可見。作為研究對象的這些女性要么完全不見于史傳,要么雖然偶一提及卻沒頭沒尾。然而她們并不是普通百姓,事實上,有人貴為帝王公侯的家眷,有人在政治事務上舉足輕重。近半個世紀以來,北朝墓志史料有著驚人的增長,女性個體生命史的書寫也具備了條件。
美國歷史學家伊佩霞在《追懷生命》一書中強調,雖然現(xiàn)存墓志中男性墓志的數(shù)量遠超女性墓志,但就記載真實生活的價值而言,女性墓志銘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與列女傳相比,墓志銘提供了更為完整的生命圖像,展現(xiàn)了她們在一生各個階段擔當?shù)慕巧?,更能透露她們的情感?jīng)歷以及對家庭關系的權衡。
《李安訪談錄》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斷背山》《臥虎藏龍》等電影作品的導演,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李安的電影豐富多元、難以歸類,他在三大洲、兩百年間穿行,不斷尋求變化與突破。李安一路是如何走來的?
本書編選了李安的十九篇訪談,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訪談揭示了李安的創(chuàng)作動機以及他最關切的主題。成名作《喜宴》與轉型之作《冰風暴》都折射了他對于家庭關系的洞察,“家庭關系是非常堅固的。它賦予人信仰,讓人抵抗無聊,抵抗對毀滅的欲望。人一般都需要某種約束——社會、家庭、國家、宗教等等。”中式家庭的悲喜交加亦是李安關注的重點,喜宴就是中式大團圓的象征,“大團圓結局是虛假的。內里其實非常悲哀和感傷,因為每個人都為大團圓結局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李安對文化對照的自覺令人印象深刻。在《色·戒》后,他說,經(jīng)歷中年危機之后,你必須選擇什么事是最重要的,“直面欲望是煉獄一般的經(jīng)歷。要違背我表層的本性,去面對更深層次的、潛意識的欲望。從某種角度看,這很東方?!?/p>
《玻璃底片上的宇宙》
這是一部以哈佛天文臺為中心的19世紀至20世紀天文學史,著有《經(jīng)度》的科普作家達娃·索貝爾通過日記、信件和回憶錄等大量材料,還原了哈佛天文臺與近現(xiàn)代天文學發(fā)現(xiàn)史上的一些重要現(xiàn)場,并塑造了女性天文學家群像。借由她的敘述,我們得以回到愛德華·皮克林與哈洛·沙普利任職哈佛天文臺臺長的時代,并親歷天文臺的觀測活動與玻璃底片庫的擴充。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哈佛天文臺是最早雇用女性擔任計算員的機構。對哈佛大學這樣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而言,這是非同尋常的。起初,這些女計算員來自天文臺常駐天文學家的妻子、姐妹和女兒,她們計算和解譯男同事夜晚觀測的結果。隨后,越來越多的女子學院畢業(yè)生加入其中。她們見證了攝影術與光譜學興起的時代,工作內容從計算轉向研究“玻璃底片上的宇宙”:通過天體照相將星星定格在玻璃底片上,利用這些底片分析恒星光譜、進行恒星分類、編纂星表、發(fā)現(xiàn)新星和變星,并找到一種通過星光測量太空中距離的方法。
《她的荊棘:從痛經(jīng)到子宮內膜異位癥》
痛經(jīng)只能靠忍嗎?研究表明,70%以上的痛經(jīng)由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這是困擾數(shù)以億計患者的婦科難題。本書展現(xiàn)了子宮內異癥的前世今生,以及藥物治療的曲折發(fā)展歷程。
與教科書體系不同,本書作者、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婦產科副教授徐冰憑借一線醫(yī)生的臨床經(jīng)驗和真實案例,向讀者科普了關于女性身體的知識,例如為什么女性生有兩個卵巢,卵子為什么會盈余,以及女性身體在不同周期——經(jīng)期、孕期及更年期內——的變化,也介紹了包括腹膜型內異癥、卵巢巧克力囊腫等類型在內的內異癥,以及內異癥可能出現(xiàn)的疼痛、不孕等癥狀。徐冰從事婦產科臨床醫(y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致力于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