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瓊瑤式純情從何處來?《煙雨濛濛》背后是《呼嘯山莊》與屠格涅夫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瓊瑤式純情從何處來?《煙雨濛濛》背后是《呼嘯山莊》與屠格涅夫

在瓊瑤筆下,火山一般的激情、內心的震動、愛恨的交織、愛情的奔放,正是人們意志和自由的展現(xiàn)。

界面新聞記者 | 董子琪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2024年12月4日,中國臺灣地區(qū)作家瓊瑤(本名陳喆)“翩然”而逝,終年86歲。瓊瑤在遺書里寫道,“我是‘火花 ’,我已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字句間仍充滿著瓊瑤式的浪漫與激情。

火花、雪花、煙雨是瓊瑤筆下的動人景象,亦是人物情思的表達。瓊瑤自1963年開始創(chuàng)作,《煙雨濛濛》是她創(chuàng)作中最早的、影視改編次數(shù)最多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曾于1965年改編為電影《煙雨濛濛》,由歸亞蕾飾演陸依萍;1986年又制作為電視劇《煙雨濛濛》,由劉雪華飾演陸依萍;在2001年再度改編為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趙薇飾演陸依萍。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分析《煙雨濛濛》原著,來探究瓊瑤式的典型純情,并尋訪這些純情可能的源頭。 

純情與經(jīng)典

瓊瑤曾提到,她寫小說《煙雨濛濛》時腦海中的模本是《呼嘯山莊》。26歲時,她想寫一部愛情復仇故事,受《呼嘯山莊》啟發(fā),她書寫了《煙雨濛濛》。這提示了我們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正典與流俗之間的距離實在微妙。

我們看到的電視劇或許是對某部正典的模仿(也許是自認為的),而正典更可能是建立在這些通俗作品之上的血肉相連但又品格不同的“近親”。這種互相交融又對照的意識是如此地強烈,就像簡·奧斯汀的《諾桑覺寺》安排女主角熱愛閱讀類型小說,又讓她懷揣著不切實際的想法而鬧了大笑話,《紅樓夢》里賈母也批評才子佳人小說鬧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瓊瑤筆下的人物關于經(jīng)典小說也有著自己的見解,小說本身與經(jīng)典作品由此構成了多層次的互文和對照。 

《煙雨濛濛》中,陸依萍對何書桓初次見面就袒露,自己喜歡的作家包括屠格涅夫、馬克·吐溫和托爾斯泰。相比于現(xiàn)代派作家,她更傾向于那些過去的作家,因為過去的作家能夠抓住讀者的情感和興趣,使讀者愿意從頭看到尾;而現(xiàn)代小說一味地長篇的描寫、刻畫,雖然很好很深刻,卻未能喚起讀者的共鳴。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遇就首先交換了文藝觀,可見文藝觀對于瓊瑤言情世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陸依萍的文藝觀是否能夠代表瓊瑤的意見呢?相比于捉摸不透、需要研究的《異鄉(xiāng)人》,她還是更傾向于將故事講得完整動聽的寫法。

1986版電視劇《煙雨濛濛》

如果說小說開頭依萍的“掉書袋”更多出于文藝腔調的定位,后面故事的發(fā)展——包括陸何兩人的交往——也是依靠屠格涅夫的小說來推動的(書桓來找依萍就是借給她《前夜》《獵人筆記》等書),這也揭示著屠格涅夫對瓊瑤愛情小說的潛在影響。屠格涅夫的愛情小說,包括《初戀》《阿霞》以及依萍喜歡的《春潮》,都展現(xiàn)了主角為愛陷入狂喜與失落交替的情形,他們一方面感到從所未有的濃情蜜意,另一方面又無法自主,任由感性和身體的感受超越了理性的判斷。

在屠格涅夫的《春潮》中,男主陷入愛河時,是什么也不考慮、什么也不盤算的,絲毫不瞻前顧后,他擺脫了過去的一切,一往直前,什么都不在乎,不想知道激流會把他帶到什么地方去,也不怕這激流是否會使他撞到巖石上撞得粉碎。這與瓊瑤筆下的愛情確實相似,依萍陷入情網(wǎng)后無法再堅守復仇的主張,她感受到愛情“簡直是一種可以燒化人的東西”,那“狂熱的情愫”使人興奮又緊張??吹饺缙寂c書桓共處一室時,她不能忍受胸中“妒火的燃燒”;面對書桓的求和,她與他激情擁吻,再也不能顧忌他人的“眼光”和“批評”了;等如萍告訴依萍已經(jīng)與書桓訂婚,依萍的感受是好像一座即將爆發(fā)的火山,那股壓力已經(jīng)到了最高峰,可是“愛越狂熱,恨也越狂熱”。

《煙雨濛濛》
瓊瑤 著 
作家出版社 1991年

瓊瑤對依萍的塑造堪稱獨特,面對文靜內向、不善言辭的姐姐如萍,她一方面懷有鄙視,因為如萍的生活安穩(wěn)平庸,生活即使豪奢也缺乏情趣,另一方面又懷有要毀滅的欲望,“毀滅如萍的世界”是小說中的原話。用書桓的話來說,依萍屬于心靈派,而如萍、夢萍統(tǒng)統(tǒng)屬于物質派。這樣堅定、決絕、又富有毀滅氣質的主角,也不禁令人聯(lián)想到屠格涅夫筆下《父與子》的主角巴扎洛夫,他不贊成一切浪漫的事物,想要撕破面具、炸掉一切受敬重的原則與規(guī)范,認為只有駁不倒的事實才重要,因此被冠以“虛無主義”的名號,不過最終被愛情俘獲。

這樣的矛盾在依萍身上也有體現(xiàn),她與書桓的矛盾最集中爆發(fā)于陸家的事情上,當夢萍被流氓誘奸后,依萍冷漠地表示不可能為夢萍、雪姨的遭遇感到難過,因為她相信的原則是最為實用的:人在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后,不會想要兼濟天下,只會想著獨善其身;只有沒有經(jīng)歷過困難和仇恨的人,才會冠冕堂皇講述饒恕與愛。不過之后,她的實用主義原則也一步步地瓦解了。 

純情的社會性

對于瓊瑤式言情,李敖曾批評道,“作為一個作品有市場價格的作家,瓊瑤應該走出她的小世界,洗心革面,重新努力去做一個小世界外的寫作者。她應該知道,這個世界,除了花草月亮和膽怯的愛情以外,還有煤礦中的苦工、有冤獄中的死囚、有整年沒有床鋪的三輪車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動手術才能接客的小雛妓。”

將瓊瑤的作品總結為“花草月亮”、“膽怯的愛情”、遠離勞苦大眾,這樣的批評是否公道呢?

瓊瑤小說中當然充滿著花月情調、朦朧月光、古典詩詞、文藝小說以及音樂唱片,但卻并沒有剔除日常的生活。在《煙雨濛濛》開頭,交不起房租又沒有考上大學的陸依萍,走投無路地找工作時,見識到了這個廣闊的藏污納垢的世界:開在小巷里的黃色小報、招聘女護士的性病??圃\所,以及假借招聘女文員名義招聘舞女的班子。她竟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工作,又只能回去找父親要錢。她對于父親的情感和父權也看得很清楚,“如果你不利用你的強權強娶了媽,如果你不生下來我,對你對我,倒都是一種幸運?!睂τ跁?,她的開場白是,“貧窮比傲氣強,現(xiàn)實比什么都可怕,而屈服于貧窮,壓制住傲氣去接受施舍,就是人生最可悲的事了?!?/p>

2001版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劇照

正如伍爾芙對夏洛特·勃朗特的評述,她(女作家)所有的力量都體現(xiàn)在幾句話中,“我愛”、“我恨”、“我痛苦”,而這力量因為受限制而格外強大。自我中心和受自我限制的作家有一種力量,是襟懷更寬廣的作家所沒有的,那就是他們的印象緊密地壓縮在他們狹小的四壁中,從思想中流出的東西無不帶有自己的痕跡,他們有一種未馴服的野性,永遠與公認的秩序對抗。這種拒絕半明半暗和其他小障礙的熱情,使她們能夠飛躍日常人的行為,與難以言喻的激情聯(lián)合,使她們成為詩人。她們需要比語言和行動更強大的象征來揭示人類沉睡的巨大激情,因此她們筆下的風暴、荒野、夏天可愛的場地,不是用來點綴的裝飾,而是帶有感情和照亮全書的意義。

從激情和詩人的路徑來理解瓊瑤可能是更加適宜的,她筆下的煙雨濛濛、雨下個不停的愁悶,可以理解為超越了人類一般生活、能夠揭示激情與熱愛的象征,這同樣回應了瓊瑤在角色塑造和故事講述方面對于精神及心靈的側重。就像屠格涅夫小說《初戀》中提到的,意志能夠給人以自由,只要有意志就擁有自由。在瓊瑤筆下,火山一般的激情、內心的震動、愛恨的交織、愛情的奔放,正是人們意志和自由的展現(xiàn)。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瓊瑤式純情從何處來?《煙雨濛濛》背后是《呼嘯山莊》與屠格涅夫

在瓊瑤筆下,火山一般的激情、內心的震動、愛恨的交織、愛情的奔放,正是人們意志和自由的展現(xiàn)。

界面新聞記者 | 董子琪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2024年12月4日,中國臺灣地區(qū)作家瓊瑤(本名陳喆)“翩然”而逝,終年86歲。瓊瑤在遺書里寫道,“我是‘火花 ’,我已盡力燃燒過。如今,當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字句間仍充滿著瓊瑤式的浪漫與激情。

火花、雪花、煙雨是瓊瑤筆下的動人景象,亦是人物情思的表達。瓊瑤自1963年開始創(chuàng)作,《煙雨濛濛》是她創(chuàng)作中最早的、影視改編次數(shù)最多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曾于1965年改編為電影《煙雨濛濛》,由歸亞蕾飾演陸依萍;1986年又制作為電視劇《煙雨濛濛》,由劉雪華飾演陸依萍;在2001年再度改編為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趙薇飾演陸依萍。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分析《煙雨濛濛》原著,來探究瓊瑤式的典型純情,并尋訪這些純情可能的源頭。 

純情與經(jīng)典

瓊瑤曾提到,她寫小說《煙雨濛濛》時腦海中的模本是《呼嘯山莊》。26歲時,她想寫一部愛情復仇故事,受《呼嘯山莊》啟發(fā),她書寫了《煙雨濛濛》。這提示了我們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正典與流俗之間的距離實在微妙。

我們看到的電視劇或許是對某部正典的模仿(也許是自認為的),而正典更可能是建立在這些通俗作品之上的血肉相連但又品格不同的“近親”。這種互相交融又對照的意識是如此地強烈,就像簡·奧斯汀的《諾桑覺寺》安排女主角熱愛閱讀類型小說,又讓她懷揣著不切實際的想法而鬧了大笑話,《紅樓夢》里賈母也批評才子佳人小說鬧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瓊瑤筆下的人物關于經(jīng)典小說也有著自己的見解,小說本身與經(jīng)典作品由此構成了多層次的互文和對照。 

《煙雨濛濛》中,陸依萍對何書桓初次見面就袒露,自己喜歡的作家包括屠格涅夫、馬克·吐溫和托爾斯泰。相比于現(xiàn)代派作家,她更傾向于那些過去的作家,因為過去的作家能夠抓住讀者的情感和興趣,使讀者愿意從頭看到尾;而現(xiàn)代小說一味地長篇的描寫、刻畫,雖然很好很深刻,卻未能喚起讀者的共鳴。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遇就首先交換了文藝觀,可見文藝觀對于瓊瑤言情世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陸依萍的文藝觀是否能夠代表瓊瑤的意見呢?相比于捉摸不透、需要研究的《異鄉(xiāng)人》,她還是更傾向于將故事講得完整動聽的寫法。

1986版電視劇《煙雨濛濛》

如果說小說開頭依萍的“掉書袋”更多出于文藝腔調的定位,后面故事的發(fā)展——包括陸何兩人的交往——也是依靠屠格涅夫的小說來推動的(書桓來找依萍就是借給她《前夜》《獵人筆記》等書),這也揭示著屠格涅夫對瓊瑤愛情小說的潛在影響。屠格涅夫的愛情小說,包括《初戀》《阿霞》以及依萍喜歡的《春潮》,都展現(xiàn)了主角為愛陷入狂喜與失落交替的情形,他們一方面感到從所未有的濃情蜜意,另一方面又無法自主,任由感性和身體的感受超越了理性的判斷。

在屠格涅夫的《春潮》中,男主陷入愛河時,是什么也不考慮、什么也不盤算的,絲毫不瞻前顧后,他擺脫了過去的一切,一往直前,什么都不在乎,不想知道激流會把他帶到什么地方去,也不怕這激流是否會使他撞到巖石上撞得粉碎。這與瓊瑤筆下的愛情確實相似,依萍陷入情網(wǎng)后無法再堅守復仇的主張,她感受到愛情“簡直是一種可以燒化人的東西”,那“狂熱的情愫”使人興奮又緊張??吹饺缙寂c書桓共處一室時,她不能忍受胸中“妒火的燃燒”;面對書桓的求和,她與他激情擁吻,再也不能顧忌他人的“眼光”和“批評”了;等如萍告訴依萍已經(jīng)與書桓訂婚,依萍的感受是好像一座即將爆發(fā)的火山,那股壓力已經(jīng)到了最高峰,可是“愛越狂熱,恨也越狂熱”。

《煙雨濛濛》
瓊瑤 著 
作家出版社 1991年

瓊瑤對依萍的塑造堪稱獨特,面對文靜內向、不善言辭的姐姐如萍,她一方面懷有鄙視,因為如萍的生活安穩(wěn)平庸,生活即使豪奢也缺乏情趣,另一方面又懷有要毀滅的欲望,“毀滅如萍的世界”是小說中的原話。用書桓的話來說,依萍屬于心靈派,而如萍、夢萍統(tǒng)統(tǒng)屬于物質派。這樣堅定、決絕、又富有毀滅氣質的主角,也不禁令人聯(lián)想到屠格涅夫筆下《父與子》的主角巴扎洛夫,他不贊成一切浪漫的事物,想要撕破面具、炸掉一切受敬重的原則與規(guī)范,認為只有駁不倒的事實才重要,因此被冠以“虛無主義”的名號,不過最終被愛情俘獲。

這樣的矛盾在依萍身上也有體現(xiàn),她與書桓的矛盾最集中爆發(fā)于陸家的事情上,當夢萍被流氓誘奸后,依萍冷漠地表示不可能為夢萍、雪姨的遭遇感到難過,因為她相信的原則是最為實用的:人在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后,不會想要兼濟天下,只會想著獨善其身;只有沒有經(jīng)歷過困難和仇恨的人,才會冠冕堂皇講述饒恕與愛。不過之后,她的實用主義原則也一步步地瓦解了。 

純情的社會性

對于瓊瑤式言情,李敖曾批評道,“作為一個作品有市場價格的作家,瓊瑤應該走出她的小世界,洗心革面,重新努力去做一個小世界外的寫作者。她應該知道,這個世界,除了花草月亮和膽怯的愛情以外,還有煤礦中的苦工、有冤獄中的死囚、有整年沒有床鋪的三輪車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動手術才能接客的小雛妓?!?/p>

將瓊瑤的作品總結為“花草月亮”、“膽怯的愛情”、遠離勞苦大眾,這樣的批評是否公道呢?

瓊瑤小說中當然充滿著花月情調、朦朧月光、古典詩詞、文藝小說以及音樂唱片,但卻并沒有剔除日常的生活。在《煙雨濛濛》開頭,交不起房租又沒有考上大學的陸依萍,走投無路地找工作時,見識到了這個廣闊的藏污納垢的世界:開在小巷里的黃色小報、招聘女護士的性病專科診所,以及假借招聘女文員名義招聘舞女的班子。她竟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工作,又只能回去找父親要錢。她對于父親的情感和父權也看得很清楚,“如果你不利用你的強權強娶了媽,如果你不生下來我,對你對我,倒都是一種幸運。”對于書桓,她的開場白是,“貧窮比傲氣強,現(xiàn)實比什么都可怕,而屈服于貧窮,壓制住傲氣去接受施舍,就是人生最可悲的事了?!?/p>

2001版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劇照

正如伍爾芙對夏洛特·勃朗特的評述,她(女作家)所有的力量都體現(xiàn)在幾句話中,“我愛”、“我恨”、“我痛苦”,而這力量因為受限制而格外強大。自我中心和受自我限制的作家有一種力量,是襟懷更寬廣的作家所沒有的,那就是他們的印象緊密地壓縮在他們狹小的四壁中,從思想中流出的東西無不帶有自己的痕跡,他們有一種未馴服的野性,永遠與公認的秩序對抗。這種拒絕半明半暗和其他小障礙的熱情,使她們能夠飛躍日常人的行為,與難以言喻的激情聯(lián)合,使她們成為詩人。她們需要比語言和行動更強大的象征來揭示人類沉睡的巨大激情,因此她們筆下的風暴、荒野、夏天可愛的場地,不是用來點綴的裝飾,而是帶有感情和照亮全書的意義。

從激情和詩人的路徑來理解瓊瑤可能是更加適宜的,她筆下的煙雨濛濛、雨下個不停的愁悶,可以理解為超越了人類一般生活、能夠揭示激情與熱愛的象征,這同樣回應了瓊瑤在角色塑造和故事講述方面對于精神及心靈的側重。就像屠格涅夫小說《初戀》中提到的,意志能夠給人以自由,只要有意志就擁有自由。在瓊瑤筆下,火山一般的激情、內心的震動、愛恨的交織、愛情的奔放,正是人們意志和自由的展現(xiàn)。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