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陳振芳
“幼兒園關停潮”近期多次登上社交媒體熱搜,其背后的人口負增長問題備受關注。
2022年,中國新生兒跌破千萬,出現了61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但從整體來看,作為人口大國,截至2022年末,中國的人口總量仍高達14.12億人。
“目前中國大陸地區(qū)提前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中國人口的增長慣性已經消失或跌出世代更替水平的區(qū)間,未來一段時間仍會保持負增長的變化趨勢。人口發(fā)展進入深度轉型期?!苯?,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在接受界面教育書面專訪時指出。
這一階段人口負增長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一是大陸地區(qū)人口增長由正轉負;二是人口結構少子老齡化矛盾凸顯;三是人口質量顯著提升,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四是人口負增長區(qū)域分布不均衡;五是城鎮(zhèn)化進入高質量常態(tài)化發(fā)展階段。
隨著新生兒減少,受教育程度提升,經濟產業(yè)升級,“人口紅利”正轉移至“人才紅利”。
“人才紅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規(guī)模增長及其充分利用,所產生的超過同樣數量簡單勞動力投入所獲得的經濟收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堅持“人才引領驅動”。
國內各地也紛紛打響人才爭奪戰(zhàn)。杭州“虹吸”北京、上海人才后,放開了大專生落戶限制。中國香港也開始在內地搶人,并引發(fā)“高校新舊C9”之爭。
“中國‘人口紅利’并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fā)展動力依舊強勁。‘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時指出。
李強表示:“中國適合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人,每年新增勞動力1500萬人,人力資源豐富仍是中國一個巨大優(yōu)勢或顯著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經超過2.4億,每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到14年。”
陳功告訴界面教育:“人才紅利的背后是中國人口質量顯著提升,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每十萬人中有大學文化程度的超過1.5萬人。此外,人口健康水平有所提升,2021年平均預期壽命提升至78.2歲,人才紅利和健康紅利存在巨大潛力。”
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人口和社會結構變化,對教育布局結構和資源配置調整的緊迫要求”。
“劇烈的人口變動會給整個教育系統(tǒng)帶來巨大的沖擊。中國出生人口數的不斷下降必然會導致學齡人口的變化,進而影響對教育資源和教師的需求。”陳功對界面教育稱,人口負增長將對教育供需端造成以下三方面的挑戰(zhàn):
第一,人口結構與教育結構不協(xié)調。
按照目前的師生配比標準,人口負增長對幼兒園、小學、初中學段的影響和波及程度可能會更大,面對中國巨大的人口規(guī)模,應未雨綢繆,提前實行平緩的學校撤并工作,適度調節(jié)入學標準,平穩(wěn)應對,減少公共財政資源的浪費。
第二,質量需求結構與供給結構不匹配。
出生人口數量的下降,很大程度是由于父母對于孩子質量要求提高導致的。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是,有的幼兒園、小學一席難求,有的卻招不到生。人們對教育教學方式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應與目前多元化、內涵式的教育需求相呼應來打造全面、高質量的教育體系。
第三,人口發(fā)展轉型與區(qū)域間發(fā)展不平衡。
比如東北地區(qū)的人口負增長問題由來已久,也有許多省市尚未進入到人口負增長階段。另外,中國長期實行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體制,使得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不均衡問題日益凸顯。鄉(xiāng)村教育的“量盈質缺”與城鎮(zhèn)教育的“質強量弱”現象在基礎設施、教學水平、師資經費等資源方面體現盡然。
在城鎮(zhèn)化高質量發(fā)展階段,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仍值得重點關注。農村空心化所帶來的資源閑置、教育經費配置效率不高與部分城市“學位緊缺”的問題并行,在制度設計層面,應當更多地顧及地區(qū)間的差異性、人口變化階段的特殊性和人群間的公平性。
陳功認為,短期內,城鎮(zhèn)化仍是發(fā)展大趨勢,空間上人口的騰挪將為應對人口負增長贏得時間。比如,上海、北京等地在9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長率相繼降到零以下,由于人口流動,并未導致兩地社會經濟發(fā)展受到人口負增長的影響。
“人口負增長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將成為確定趨勢,這不只是中國會面臨的問題?!标惞ΨQ。
一個典型案例是,二戰(zhàn)后的“嬰兒潮”給諸多國家教育系統(tǒng)帶來影響。“嬰兒潮”一代進入學齡,從幼兒園到大學不得不擴招教師、建設學校、擴大招生規(guī)模。而“嬰兒潮”過后,又有很多教育機構被迫關?;蛘吒臑檎樟现行摹?/span>
中國的輿論場也經歷了計劃生育時代的“人口過多”,再到如今的“新生兒太少”的兩極聲音。但陳功認為,這些論斷有失偏頗。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目前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仍有近9億人,勞動年齡人口豐富依然是中國目前保有的人口優(yōu)勢。盡管近年來出生率不斷下降,但出生人口的絕對數量并不少。2022年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出生人口數為956萬人。
同時,女性受教育年限的延長、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對于孩子發(fā)展質量的重視,不可避免地縮短生育期、淡化“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對孩子數量的追求會減少。但這不意味著中國的出生率會像數學函數一樣一直減少、甚至越來越快。
應對人口減少,陳功建議:“應倡導從關注人口數量紅利轉向對人口第二次紅利、人口性別紅利、人口健康紅利、人口素質紅利的把握。”
人口素質紅利方面,未來大國間的博弈不再是人口數量的博弈,人力資源總量更能決定長期經濟發(fā)展?jié)摿?,也是應對人口負增長沖擊的關鍵要素。隨著人口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持續(xù)增長,決定了未來很長時間中國仍保有人力資源儲量的優(yōu)勢。
人口二次紅利方面,在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和健康低齡老年人數量增多的背景下,發(fā)展銀齡產業(yè),激發(fā)老年人消費需求,能促進經濟發(fā)展。老齡化社會也會刺激產業(yè)結構的更新,從而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人口性別紅利方面,在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和和性別平等觀念日益普及的前提下,女性勞動參與率能夠進一步的釋放和提高。
人口健康紅利方面,即將進入老齡期的隊列,其整體健康素質和儲量為應對人口負增長的挑戰(zhàn)提供機會窗口期。
另外,在“健康中國”的戰(zhàn)略下,應當將視線更多的投向全民健康,即從圍產期(妊娠28周后到產后1周)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提高健康儲量,使健康長壽成為發(fā)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