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2025奧斯卡混亂初顯 | 文化周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2025奧斯卡混亂初顯 | 文化周報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布克獎長名單13位作家都是首次入圍。

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王鵬凱 黃月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匯總呈現(xiàn)最近一周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yè)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注2025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即將到來的混亂奧斯卡,以及1000名藝術家發(fā)布無聲專輯抗議AI產(chǎn)業(yè)。

01 2025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所有作者均為首次入圍

當?shù)貢r間本周二,2025年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共有13部來自10種語言的作品入選,值得一提的是,這13位作家都是首次入圍。

本屆評審團主席由英國作家、出版人馬克斯·波特(Max Porter)擔任,其余四位評審分別為尼日利亞裔英國詩人迦勒·費米(Caleb Femi)、文學刊物《旅行者》(Wasafiri)出版總監(jiān)薩娜·戈亞爾(Sana Goyal)、韓國譯者安東·許(Anton Hur)以及英國音樂人貝絲·奧頓(Beth Orton)。

布克獎官網(wǎng)寫道:“這13本書探索了一系列非凡的、引人共鳴的人類經(jīng)驗,或是真實,或為想象,大膽而真誠的講述有時令人心碎,有時又令人捧腹。這些都是處于社會邊緣或被掌權者抹去的個體經(jīng)驗,可以是你的鄰居或是地球另一端的一位普通人的故事。透過不同方式,它們都是關于生存的故事:在個人和政治歷史中生存,在身體或社區(qū)中生存,為某人的生命而戰(zhàn),為未來和過去而戰(zhàn)。故事的設定可能離你很近,也可能相距甚遠,但作者和譯者們捕捉的經(jīng)驗和情感是任何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會認同的:愛、悲傷、恐懼、憤怒、喜悅等等。”

2025國際布克獎長名單作品(來源:布克獎官網(wǎng))

有兩種語言首次入選長名單,分別是羅馬尼亞語和卡納達語——后者主要由印度卡納塔克邦的3800萬人使用。羅馬尼亞作家米爾恰·克爾特雷斯庫(Mircea C?rt?rescu)長達627頁的《螺線管》(Solenoid)以作者的教師經(jīng)歷為靈感,逐漸擴展為穿越替代現(xiàn)實的存在主義和超現(xiàn)實敘事。印度作家巴努·穆什塔克(Banu Mushtaq)的《心燈》(Heart Lamp)刻畫了印度南部穆斯林女性的生活,身為活動家和律師的穆什塔克在書中勇敢地揭開了種姓、階級和宗教之下的腐敗、壓迫、不平等和暴力。

日本作家市川沙央的小說《駝背》(Hunchback)是名單中最短的書,只有97頁,作者市川患有先天性肌肉疾病,是第一位獲得芥川獎的殘疾作家。她在小說中毫不畏懼地探索了殘障與性欲望的關系,本書被譽為21世紀日本最重要的小說之一,預計將于今年五月由磨鐵圖書出版。另一位日本作家川上弘美的小說《在大鳥的眼下》(Under the Eye of the Big Bird)以史詩般的規(guī)模講述了人類進化的故事,敘事在數(shù)千年的時間里往復跳躍,探索瀕臨滅絕之際的人類特質。

《駝背》

名單中不少作品都書寫了當下社會的憂慮和恐懼。法國哲學家、作家文森特·德萊克魯瓦(Vincent Delecroix)的《小船》(Small Boat)虛構了一群移民試圖乘坐充氣船穿越英吉利海峽,導致船上27人死亡的故事,反思了貧困社會與人類脆弱的道德準則。巴勒斯坦小說家、記者伊布蒂薩姆·阿澤姆(Ibtisam Azem)的《消失之書》(The Book of Disappearance)假設了一個大膽的前提:如果以色列的所有巴勒斯坦人突然消失,會發(fā)生什么?

女性視角同樣在長名單中得到展現(xiàn)。在小說《論一個女人的瘋狂》(On a Woman's Madness)中,蘇里南裔荷蘭作家阿斯特麗德·羅默(Astrid Roemer)講述了一個勇敢的黑人女性逃離虐待自己的丈夫,在蘇里南首都開啟新生活的故事,展現(xiàn)了酷兒生活無處不在的韌性。這部以荷蘭語寫作的小說出版于43年前,創(chuàng)下了國際布克獎出版與提名時間間隔的紀錄。墨西哥作家達利婭·德拉·塞爾達(Dahlia de la Cerda)的小說集《水庫惡女》(Reservoir Bitches)幽默地講述了13位墨西哥女性在逆境中生活的故事,展現(xiàn)了墨西哥女性主義文學的猛烈沖擊力。

《論一個女人的瘋狂》

盡管去年諾獎得主韓江的新作《不做告別》符合參評條件,但她最終沒有上榜。雖然長名單上的作者都是首次入選,但譯者蘇菲·休斯(Sophie Hughes)則是創(chuàng)紀錄地第五次入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長名單是歷屆以來獨立出版比例最高的,13本書中有12本來自獨立出版商。

國際布克獎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翻譯文學獎之一,頒發(fā)給過去一年在英國、愛爾蘭出版的英譯長篇小說或小說集,獲獎的作者和譯者將平分5萬英鎊的獎金。包含6部作品的本屆短名單將于4月8日公布,最終獲獎者將于5月20日在倫敦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揭曉。

02 種族主義、人工智能與政治:即將到來的混亂奧斯卡

當?shù)貢r間3月2日,2025年奧斯卡頒獎禮將正式舉行。在圍繞獎項的預測之外,還有幾個重要議題在今年頒獎季被反復提及和爭論,甚至可以說造成一片混亂。

首先是與種族主義相關的議題。日前,《我仍在此》(Ainda estou aqui)女主演、剛在金球獎獲得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的費爾南達·托里斯被曝出曾在一部影片中以黑臉出演角色——黑臉扮裝(blackface)指表演者將臉涂黑模仿黑人,并夸張呈現(xiàn)種族主義的刻板印象。托里斯迅速發(fā)布道歉聲明,表示當時黑臉的種族主義象征尚未進入主流公眾意識,而如今這一點已被明確,黑臉是絕不能接受的。

《我仍在此》

另一件爭議更為轟動,是《艾米莉亞·佩雷斯》(Emilia Pérez)女主演卡拉·索菲婭·加斯科恩的推文事件。這部原本的熱門影片獲得了13項奧斯卡提名,但隨著加斯科恩的早年推文在網(wǎng)絡流傳,人們發(fā)現(xiàn)這位首度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西班牙跨性別演員曾發(fā)表大量對于有色人種、穆斯林和多元人士的仇恨言論。這些言論迅速引發(fā)激烈抨擊,甚至該片導演和主演也對此表達了失望,稱其為“不可原諒的”。加斯科恩多次發(fā)表聲明道歉,但未能挽回急轉直下的輿論。

本月初,加斯科恩退出了有“西班牙奧斯卡”之稱的哥雅獎,西班牙文化部長稱她“玷污了”這些偉大成就。此后,加斯科恩相繼缺席了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評論家選擇獎和演員工會獎這幾個所謂的前哨獎,片方Netfilx也將她從許多宣傳廣告中刪除。但日前據(jù)Variety報道,在Netflix的資助下,加斯科恩仍將出席本周日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再加上早前關于影片忽視墨西哥文化的爭議,事到如今,人們已經(jīng)無法預測頒獎禮上圍繞這部影片的氛圍,它會被忽視嗎?主持人會拿這件事開玩笑嗎?它還有可能拿獎嗎?

第二個話題是人工智能。在本屆的熱門影片中,至少有兩部已經(jīng)被公開披露使用語音克隆技術來強化演員的表演。在一次采訪中,獲獎熱門影片《粗野派》(The Brutalist)的一名剪輯師透露,為了塑造“即使當?shù)厝艘膊粫l(fā)現(xiàn)差異”的完美匈牙利對白,他將幾位主演和自己的聲音都輸入到AI軟件中,進行聲音和字母的增改。導演布拉迪·科貝特在隨后的聲明中解釋稱,這些操作只是為了完善和優(yōu)化口音,并沒有打破演員表演的本真性。而在《艾米莉亞·佩雷斯》的制作中,AI克隆被用于增強主演加斯科恩的演唱,片方將她的表演與法國流行歌星Camille的歌聲進行了融合。在好萊塢員工持續(xù)罷工反對人工智能威脅產(chǎn)業(yè)的背景下,這些爭議顯得更為突出,過去幾個月,數(shù)百名好萊塢演員抗議公司未經(jīng)允許使用人工智能復制演員的聲音、肖像和動作捕捉,持續(xù)至今。

《粗野派》

最后是現(xiàn)實政治。特朗普上任以來,針對性別、多元和所謂“覺醒文化”的打擊輪番而至,這與本屆奧斯卡構成了明顯的張力。本屆的熱門影片《粗野派》《艾米莉亞·佩雷斯》和《魔法壞女巫》(Wicked)都體現(xiàn)了一種抵抗的意識形態(tài),即在強權面前彰顯邊緣群體的多維性,當然也包括更直接講述政治的特朗普傳記片《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問題在于,好萊塢是否仍會延續(xù)和支持這一面向——它可以追溯到特朗普崛起時的《月光男孩》和《寄生蟲》等電影——又或是走上科技巨頭們的妥協(xié)道路?對此,將擔任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主持人的柯南·奧布萊恩(Conan O’Brien)日前表示,他認為自己無法回避政治,但并不會糾結于此,“我認為,作為主持人的我不能忽視我們當下所處的時刻,但同時也需要非常小心,我想通過幽默來處理它,確保晚會不會只陷入這個話題?!?/p>

《飛黃騰達》

03 1000名藝術家發(fā)布無聲專輯抗議AI產(chǎn)業(yè),英國政府考慮更改AI計劃

去年年底英國政府發(fā)起人工智能版權豁免提案以來,英國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從業(yè)者紛紛站出來發(fā)聲,對這一提案表示反對。

日前,包括凱特·布什、戴蒙·亞邦等人在內(nèi)的1000名音樂家發(fā)布了一張無聲專輯,以抗議英國政府的這一提案。這張名為“這是我們想要的嗎?”(Is This What We Want?)的專輯包含了12段錄音,可以在Spotify等流媒體平臺上收聽,專輯的曲目列表傳遞出明確的信息:“英國政府絕不能將音樂盜竊合法化以使AI公司受益”。發(fā)起人之一布什質問道:“在未來的音樂中,我們的聲音會被忽視嗎?”此外,過去幾個月里,保羅·麥卡特尼、艾爾頓·約翰等知名音樂人也發(fā)聲呼吁保護創(chuàng)意作品免受科技公司的濫用。

“這是我們想要的嗎?”專輯封面

各界都在發(fā)聲。本周二,《泰晤士報》發(fā)布了一份34位頭部創(chuàng)意人士的公開信,警告政府不要為了經(jīng)濟增長而打壓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日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也呼吁英國政府“重新考慮并改變方向”,他在聲明中寫道:“如果有人想拿我的書改編成電視劇,或者在文集里出版一個章節(jié),法律都明確規(guī)定他們必須先獲得我的許可并支付報酬,否則就是盜竊。為什么我們的政府現(xiàn)在要推動立法,允許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科技公司成為例外?”作家珍妮特·溫特森也發(fā)表了聲明,敦促英國政府保護作家和藝術家的版權,希望政府能理解“我們所做的工作不只是數(shù)據(jù),也不只是內(nèi)容,更不是為了在那里讓科技公司隨意讀取”,她寫道,“大多數(shù)人并不是從中賺大錢,他們做這件事是因為,這是他們畢生的工作、使命和激情,他們理應受到保護。這是很重要的。”

在創(chuàng)作者的集體呼聲之下,英國政府的立場開始動搖。據(jù)《衛(wèi)報》報道,有關部門正計劃作出關鍵讓步,以保護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知情人士表示,官員們正在討論一系列修改方案,例如使某些行業(yè)從備受爭議的選擇退出機制中豁免,并給予英國AI公司優(yōu)先訪問權。另一個提案是要求國外公司在訪問受版權保護的材料之前獲得許可。官員們表示,他們希望在最終計劃中保護英國的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工作者,具體計劃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公布。

參考資料:

https://thebookerprizes.com/the-international-booker-prize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5/feb/24/karla-sofia-gascon-oscars-emilia-perez-netflix

https://www.vogue.co.uk/article/2025-oscars-controversy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5/jan/20/the-brutalist-and-emilia-perezs-voice-cloning-controversies-make-ai-the-new-awards-season-battleground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5/feb/25/kate-bush-damon-albarn-1000-artists-silent-ai-protest-album-copyright

https://www.thebookseller.com/news/kazuo-ishiguro-urges-government-to-reconsider-ai-opt-out-plan-no-one-believes-it-will-work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5/feb/25/uk-ministers-planning-to-change-ai-plans-to-protect-creative-industries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2025奧斯卡混亂初顯 | 文化周報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布克獎長名單13位作家都是首次入圍。

界面新聞記者 | 實習記者 王鵬凱 黃月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每個周六,“文化周報”向你匯總呈現(xiàn)最近一周國外文藝圈、出版界、書店業(yè)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們關注2025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即將到來的混亂奧斯卡,以及1000名藝術家發(fā)布無聲專輯抗議AI產(chǎn)業(yè)。

01 2025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所有作者均為首次入圍

當?shù)貢r間本周二,2025年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共有13部來自10種語言的作品入選,值得一提的是,這13位作家都是首次入圍。

本屆評審團主席由英國作家、出版人馬克斯·波特(Max Porter)擔任,其余四位評審分別為尼日利亞裔英國詩人迦勒·費米(Caleb Femi)、文學刊物《旅行者》(Wasafiri)出版總監(jiān)薩娜·戈亞爾(Sana Goyal)、韓國譯者安東·許(Anton Hur)以及英國音樂人貝絲·奧頓(Beth Orton)。

布克獎官網(wǎng)寫道:“這13本書探索了一系列非凡的、引人共鳴的人類經(jīng)驗,或是真實,或為想象,大膽而真誠的講述有時令人心碎,有時又令人捧腹。這些都是處于社會邊緣或被掌權者抹去的個體經(jīng)驗,可以是你的鄰居或是地球另一端的一位普通人的故事。透過不同方式,它們都是關于生存的故事:在個人和政治歷史中生存,在身體或社區(qū)中生存,為某人的生命而戰(zhàn),為未來和過去而戰(zhàn)。故事的設定可能離你很近,也可能相距甚遠,但作者和譯者們捕捉的經(jīng)驗和情感是任何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會認同的:愛、悲傷、恐懼、憤怒、喜悅等等?!?/p>

2025國際布克獎長名單作品(來源:布克獎官網(wǎng))

有兩種語言首次入選長名單,分別是羅馬尼亞語和卡納達語——后者主要由印度卡納塔克邦的3800萬人使用。羅馬尼亞作家米爾恰·克爾特雷斯庫(Mircea C?rt?rescu)長達627頁的《螺線管》(Solenoid)以作者的教師經(jīng)歷為靈感,逐漸擴展為穿越替代現(xiàn)實的存在主義和超現(xiàn)實敘事。印度作家巴努·穆什塔克(Banu Mushtaq)的《心燈》(Heart Lamp)刻畫了印度南部穆斯林女性的生活,身為活動家和律師的穆什塔克在書中勇敢地揭開了種姓、階級和宗教之下的腐敗、壓迫、不平等和暴力。

日本作家市川沙央的小說《駝背》(Hunchback)是名單中最短的書,只有97頁,作者市川患有先天性肌肉疾病,是第一位獲得芥川獎的殘疾作家。她在小說中毫不畏懼地探索了殘障與性欲望的關系,本書被譽為21世紀日本最重要的小說之一,預計將于今年五月由磨鐵圖書出版。另一位日本作家川上弘美的小說《在大鳥的眼下》(Under the Eye of the Big Bird)以史詩般的規(guī)模講述了人類進化的故事,敘事在數(shù)千年的時間里往復跳躍,探索瀕臨滅絕之際的人類特質。

《駝背》

名單中不少作品都書寫了當下社會的憂慮和恐懼。法國哲學家、作家文森特·德萊克魯瓦(Vincent Delecroix)的《小船》(Small Boat)虛構了一群移民試圖乘坐充氣船穿越英吉利海峽,導致船上27人死亡的故事,反思了貧困社會與人類脆弱的道德準則。巴勒斯坦小說家、記者伊布蒂薩姆·阿澤姆(Ibtisam Azem)的《消失之書》(The Book of Disappearance)假設了一個大膽的前提:如果以色列的所有巴勒斯坦人突然消失,會發(fā)生什么?

女性視角同樣在長名單中得到展現(xiàn)。在小說《論一個女人的瘋狂》(On a Woman's Madness)中,蘇里南裔荷蘭作家阿斯特麗德·羅默(Astrid Roemer)講述了一個勇敢的黑人女性逃離虐待自己的丈夫,在蘇里南首都開啟新生活的故事,展現(xiàn)了酷兒生活無處不在的韌性。這部以荷蘭語寫作的小說出版于43年前,創(chuàng)下了國際布克獎出版與提名時間間隔的紀錄。墨西哥作家達利婭·德拉·塞爾達(Dahlia de la Cerda)的小說集《水庫惡女》(Reservoir Bitches)幽默地講述了13位墨西哥女性在逆境中生活的故事,展現(xiàn)了墨西哥女性主義文學的猛烈沖擊力。

《論一個女人的瘋狂》

盡管去年諾獎得主韓江的新作《不做告別》符合參評條件,但她最終沒有上榜。雖然長名單上的作者都是首次入選,但譯者蘇菲·休斯(Sophie Hughes)則是創(chuàng)紀錄地第五次入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長名單是歷屆以來獨立出版比例最高的,13本書中有12本來自獨立出版商。

國際布克獎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翻譯文學獎之一,頒發(fā)給過去一年在英國、愛爾蘭出版的英譯長篇小說或小說集,獲獎的作者和譯者將平分5萬英鎊的獎金。包含6部作品的本屆短名單將于4月8日公布,最終獲獎者將于5月20日在倫敦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揭曉。

02 種族主義、人工智能與政治:即將到來的混亂奧斯卡

當?shù)貢r間3月2日,2025年奧斯卡頒獎禮將正式舉行。在圍繞獎項的預測之外,還有幾個重要議題在今年頒獎季被反復提及和爭論,甚至可以說造成一片混亂。

首先是與種族主義相關的議題。日前,《我仍在此》(Ainda estou aqui)女主演、剛在金球獎獲得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的費爾南達·托里斯被曝出曾在一部影片中以黑臉出演角色——黑臉扮裝(blackface)指表演者將臉涂黑模仿黑人,并夸張呈現(xiàn)種族主義的刻板印象。托里斯迅速發(fā)布道歉聲明,表示當時黑臉的種族主義象征尚未進入主流公眾意識,而如今這一點已被明確,黑臉是絕不能接受的。

《我仍在此》

另一件爭議更為轟動,是《艾米莉亞·佩雷斯》(Emilia Pérez)女主演卡拉·索菲婭·加斯科恩的推文事件。這部原本的熱門影片獲得了13項奧斯卡提名,但隨著加斯科恩的早年推文在網(wǎng)絡流傳,人們發(fā)現(xiàn)這位首度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西班牙跨性別演員曾發(fā)表大量對于有色人種、穆斯林和多元人士的仇恨言論。這些言論迅速引發(fā)激烈抨擊,甚至該片導演和主演也對此表達了失望,稱其為“不可原諒的”。加斯科恩多次發(fā)表聲明道歉,但未能挽回急轉直下的輿論。

本月初,加斯科恩退出了有“西班牙奧斯卡”之稱的哥雅獎,西班牙文化部長稱她“玷污了”這些偉大成就。此后,加斯科恩相繼缺席了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評論家選擇獎和演員工會獎這幾個所謂的前哨獎,片方Netfilx也將她從許多宣傳廣告中刪除。但日前據(jù)Variety報道,在Netflix的資助下,加斯科恩仍將出席本周日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再加上早前關于影片忽視墨西哥文化的爭議,事到如今,人們已經(jīng)無法預測頒獎禮上圍繞這部影片的氛圍,它會被忽視嗎?主持人會拿這件事開玩笑嗎?它還有可能拿獎嗎?

第二個話題是人工智能。在本屆的熱門影片中,至少有兩部已經(jīng)被公開披露使用語音克隆技術來強化演員的表演。在一次采訪中,獲獎熱門影片《粗野派》(The Brutalist)的一名剪輯師透露,為了塑造“即使當?shù)厝艘膊粫l(fā)現(xiàn)差異”的完美匈牙利對白,他將幾位主演和自己的聲音都輸入到AI軟件中,進行聲音和字母的增改。導演布拉迪·科貝特在隨后的聲明中解釋稱,這些操作只是為了完善和優(yōu)化口音,并沒有打破演員表演的本真性。而在《艾米莉亞·佩雷斯》的制作中,AI克隆被用于增強主演加斯科恩的演唱,片方將她的表演與法國流行歌星Camille的歌聲進行了融合。在好萊塢員工持續(xù)罷工反對人工智能威脅產(chǎn)業(yè)的背景下,這些爭議顯得更為突出,過去幾個月,數(shù)百名好萊塢演員抗議公司未經(jīng)允許使用人工智能復制演員的聲音、肖像和動作捕捉,持續(xù)至今。

《粗野派》

最后是現(xiàn)實政治。特朗普上任以來,針對性別、多元和所謂“覺醒文化”的打擊輪番而至,這與本屆奧斯卡構成了明顯的張力。本屆的熱門影片《粗野派》《艾米莉亞·佩雷斯》和《魔法壞女巫》(Wicked)都體現(xiàn)了一種抵抗的意識形態(tài),即在強權面前彰顯邊緣群體的多維性,當然也包括更直接講述政治的特朗普傳記片《飛黃騰達》(The Apprentice)。問題在于,好萊塢是否仍會延續(xù)和支持這一面向——它可以追溯到特朗普崛起時的《月光男孩》和《寄生蟲》等電影——又或是走上科技巨頭們的妥協(xié)道路?對此,將擔任本屆奧斯卡頒獎禮主持人的柯南·奧布萊恩(Conan O’Brien)日前表示,他認為自己無法回避政治,但并不會糾結于此,“我認為,作為主持人的我不能忽視我們當下所處的時刻,但同時也需要非常小心,我想通過幽默來處理它,確保晚會不會只陷入這個話題?!?/p>

《飛黃騰達》

03 1000名藝術家發(fā)布無聲專輯抗議AI產(chǎn)業(yè),英國政府考慮更改AI計劃

去年年底英國政府發(fā)起人工智能版權豁免提案以來,英國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從業(yè)者紛紛站出來發(fā)聲,對這一提案表示反對。

日前,包括凱特·布什、戴蒙·亞邦等人在內(nèi)的1000名音樂家發(fā)布了一張無聲專輯,以抗議英國政府的這一提案。這張名為“這是我們想要的嗎?”(Is This What We Want?)的專輯包含了12段錄音,可以在Spotify等流媒體平臺上收聽,專輯的曲目列表傳遞出明確的信息:“英國政府絕不能將音樂盜竊合法化以使AI公司受益”。發(fā)起人之一布什質問道:“在未來的音樂中,我們的聲音會被忽視嗎?”此外,過去幾個月里,保羅·麥卡特尼、艾爾頓·約翰等知名音樂人也發(fā)聲呼吁保護創(chuàng)意作品免受科技公司的濫用。

“這是我們想要的嗎?”專輯封面

各界都在發(fā)聲。本周二,《泰晤士報》發(fā)布了一份34位頭部創(chuàng)意人士的公開信,警告政府不要為了經(jīng)濟增長而打壓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日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也呼吁英國政府“重新考慮并改變方向”,他在聲明中寫道:“如果有人想拿我的書改編成電視劇,或者在文集里出版一個章節(jié),法律都明確規(guī)定他們必須先獲得我的許可并支付報酬,否則就是盜竊。為什么我們的政府現(xiàn)在要推動立法,允許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科技公司成為例外?”作家珍妮特·溫特森也發(fā)表了聲明,敦促英國政府保護作家和藝術家的版權,希望政府能理解“我們所做的工作不只是數(shù)據(jù),也不只是內(nèi)容,更不是為了在那里讓科技公司隨意讀取”,她寫道,“大多數(shù)人并不是從中賺大錢,他們做這件事是因為,這是他們畢生的工作、使命和激情,他們理應受到保護。這是很重要的?!?/p>

在創(chuàng)作者的集體呼聲之下,英國政府的立場開始動搖。據(jù)《衛(wèi)報》報道,有關部門正計劃作出關鍵讓步,以保護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知情人士表示,官員們正在討論一系列修改方案,例如使某些行業(yè)從備受爭議的選擇退出機制中豁免,并給予英國AI公司優(yōu)先訪問權。另一個提案是要求國外公司在訪問受版權保護的材料之前獲得許可。官員們表示,他們希望在最終計劃中保護英國的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工作者,具體計劃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公布。

參考資料:

https://thebookerprizes.com/the-international-booker-prize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5/feb/24/karla-sofia-gascon-oscars-emilia-perez-netflix

https://www.vogue.co.uk/article/2025-oscars-controversy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25/jan/20/the-brutalist-and-emilia-perezs-voice-cloning-controversies-make-ai-the-new-awards-season-battleground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5/feb/25/kate-bush-damon-albarn-1000-artists-silent-ai-protest-album-copyright

https://www.thebookseller.com/news/kazuo-ishiguro-urges-government-to-reconsider-ai-opt-out-plan-no-one-believes-it-will-work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5/feb/25/uk-ministers-planning-to-change-ai-plans-to-protect-creative-industries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