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買車家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的股權(quán)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重大的工商變更。該公司此前的兩大股東,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梅賽德斯-奔馳股份有限公司,雙雙消失在了公司股東的列表,而接替他們的則是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兩家公司,其持股比例分別為50%。
眾所周知,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里,Smart都是梅賽德斯-奔馳旗下面向都市年輕人的子品牌,在燃油車時代,smart幾乎代表著小微豪華車型的天花板,倒不是說其產(chǎn)品實力有多么突出,而是在一堆廉價的小微車型中,它那高昂的價格顯得特別突出。
也正因為受眾面太小,最近這五年smart也在新能源汽車產(chǎn)品的不斷沖擊下,逐漸邊緣化,以至于奔馳在2019年全面停產(chǎn)了smart的燃油版本,甚至有了想要拋棄這一品牌的想法,直到吉利出手接了盤,這才讓事情有了轉(zhuǎn)機。
2019年12月17日,由吉利汽車和梅賽德斯-奔馳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54億注冊的“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也就是全新smart中國,正式成立,雙方各持股50%。李書福擔任公司董事長,而唐仕凱(HUBERTUS TROSKA)為副董事長,佟湘北則為公司總經(jīng)理,單從管理班子來看,該公司主要的運營是由中國團隊負責。
出于對全球電動化趨勢的判斷,智馬達汽車也打算基于新的技術(shù)平臺將smart打造為面向未來的純電品牌,客觀來講,這一選擇并沒有什么問題。畢竟這兩年宏光MINIEV這樣的小微電動車在國內(nèi)市場的銷量非?;鸨?,在各地限牌限號政策日益嚴苛的情況下,這種好開好停,能上綠牌的小車,的確已成為了城市居民代步的不二之選。
于是,在奔馳全球設(shè)計部門和吉利全球研發(fā)中心的聯(lián)合研發(fā)下,改頭換面的全新smart也在去年6月推出了他們的首款車型smart精靈#1。
有趣的是,該車并沒有如大家預(yù)想的那樣,延續(xù)此前smart系列小巧可愛的家族風格,而是將尺寸擴大到了緊湊型SUV的級別,這種改變雖然能一定程度地迎合市場,但放棄家族原本的設(shè)計風格,不免有些顧此失彼的意味,所以該車在中國的實際銷量并不算理想。
更要命的是,smart精靈#1的售價區(qū)間定在了18.16-22.66萬元,如果單看配置,這個定價在新能源產(chǎn)品中并不算過分,但現(xiàn)在國內(nèi)新能源市場實在太卷,這樣的價格很難說有多大的競爭力,加之當年smart因為“量少價高”,而一直都被冠以“性價比最低車型之一”的稱號,因此這種固有印象,也難免會影響到消費者對新車定價的接受度。
值得注意的是,全新smart的第二款車型smart精靈#3已于前不久正式上市,從該車20.99-28.99的售價區(qū)間以及設(shè)計造型來看,smart確實打算朝著更加硬朗和高端化的方向發(fā)展。
而這一策略是否奏效,目前來看還有待時間的檢驗,畢竟同樣的價格,已經(jīng)可以買到“蔚小理”、特斯拉等品牌的中低車型了,加之前段時間smart新車也因為“電門失靈”、“車機造假”等負面新聞上了熱搜,雖然這些傳聞多少有些真假參半的水分,但對于一個急需站穩(wěn)腳跟的新品牌來說,這總歸是一件壞事。
因此對于smart來說,要想吸引新用戶的目光,的確難度不小,而那些真正喜歡小smart死忠粉,又真的會接受變大后的smart嗎?如此看來,新老用戶的流失恐怕是smart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綜上,以smart現(xiàn)在的品牌力來說,要想躋身一線新能源品牌并在國內(nèi)站穩(wěn)腳跟,恐怕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這或許這也是吉利和奔馳選擇雙雙“退出”的一大原因。
不過也有消息稱,Smart方面已否認了奔馳和吉利退出的消息,官方表示:“奔馳和吉利在資本層面從未退出。我們這個Smart品牌全球公司,是面向全球的公司。雖然國內(nèi)合資公司有所變動,但人員并未發(fā)生變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