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如何不使關注邊緣群體的紀錄片淪為廉價的同情?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如何不使關注邊緣群體的紀錄片淪為廉價的同情?

三名年輕導演共都想關注那些“真正值得拍的人”,而不只是眼前的城市經(jīng)驗。然而很多時候,如何講述被拍者的生活,則需要導演持續(xù)做心理斗爭。

記者 | 尹清露

編輯 | 黃月

紀錄片的使命是什么?答案之一或許是表達現(xiàn)實中那些被忽視的面向。

一批學生導演的紀錄短片日前亮相ReelFocus真實影像計劃,大多把焦點放在了那些距離遙遠、往往不被看到的人身上。這些年輕人是如何發(fā)現(xiàn)外部世界、面對陌生經(jīng)驗的,他們又要如何處理與被拍攝者之間的關系?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采訪了三位紀錄片導演,他們關注的分別是長江禁漁后轉(zhuǎn)型困難的漁民、勉強維生的報刊亭主人,以及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壯族女孩。

參與創(chuàng)投的三部紀錄片海報

在展映后的頒獎禮現(xiàn)場上,終審評委之一、紀錄片導演杜海濱提到,這些作品普遍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在他看來,很多人對于拍攝邊緣人物的紀錄片存在誤解,覺得是“蒼蠅盯著臭掉的雞蛋”,但是他強調(diào),拍攝底層確實是紀錄片的傳統(tǒng),也是仍然大有可為的地方。

“忠于拍紀錄片的本能”

2019年1月,中國決定對長江流域?qū)嵤┤娼麧O,世代以漁業(yè)為生的漁民家庭突然失去經(jīng)濟來源,魏明全導演的《河豚逆流而上》就講述了漁民周廣喜一家的轉(zhuǎn)型之路。導師曾推薦魏明全拍蘇州盤扣的非遺繼承人,但他覺得“這類題材(就算)我不拍,蘇州電視臺也會拍,我還是想忠于拍紀錄片的本能”。

在本能之外,還要面臨現(xiàn)實問題。2019年是禁捕最為白熱化的階段,但魏明全到達現(xiàn)場時間較晚,漁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無力改變現(xiàn)狀,而攝像機只會讓他們回憶起當時的陣痛。幾經(jīng)輾轉(zhuǎn),他選擇以老周為拍攝對象,老周轉(zhuǎn)型相對成功,在漁業(yè)政法大隊工作。

河豚逆流而上是為了哺育后代,也暗喻了三代人的代際關系和家庭責任。魏明全發(fā)現(xiàn),雖然失去了往日的生存支柱,老周家的孩子們卻天真爛漫、無憂無慮,說明這個家庭充滿愛意,紀錄片也著重表現(xiàn)了這層家庭溫情。這一溫和視角不僅出于個人趣味,也有其他顧慮:“拍攝方可能只是出于單純共情才接觸到拍攝對象,但拍攝對象會考慮輿論風險——如果在片中強調(diào)他們的成功,那些轉(zhuǎn)型失敗的家庭又會怎么想?”

比起專業(yè)出身的魏明全,拍攝《殺死那個報刊亭》的陳路佳和楊淇堯自稱半路出家的“野生導演”,由于缺人缺錢,且不熟悉電影體系,他們選擇了技術門檻低一些的紀錄片。陳路佳認為,如果對社會的觀察體悟到位,即使錢不到位,也可以拍出好的紀錄作品。在確定拍攝對象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位于重慶的一家即將消亡的報刊亭,以及它的主人唐奶奶。

“她還以為我們是央視記者,把多年來的壓抑全部傾訴了出來。”在情緒上受到震撼之后,她和搭檔放棄了走訪其他報刊亭,重點關注唐奶奶這一人物。

《殺死那個報刊亭》現(xiàn)場訪談照片。圖片來源:ReelFocus主辦方

如何展現(xiàn)被攝對象的真實

陳路佳提到,拍紀錄片經(jīng)常出現(xiàn)“神之降臨”的瞬間,會發(fā)生很多意外事件,讓片子突然帶有一絲神秘色彩和戲劇性。某天拍攝途中,報刊亭旁邊的樓板掉下來,砸死了一個人,在她看來,這件事冥冥之中顯示出了城市變遷時人們的惶然和動蕩感,“特別具象化地表現(xiàn)了我想表現(xiàn)的東西?!?/p>

在如此戲劇性的事件發(fā)生后,紀錄片導演是否有責任全部如實記錄?它勢必會讓片子更好看,但也可能變成對被拍攝者的傷害。

耿嘉琪對這一點深有感觸,作為故事片出身的導演,她拍紀錄片沒有特定的“章法”,也不會特意保持和被拍者的距離。她的短片《跨過那座山》呈現(xiàn)了一名走出廣西偏遠山區(qū)、考上城里大學的女孩阿米,以及她和原生家庭的復雜關系。耿嘉琪承認,自己和阿米的關系已經(jīng)超越了拍攝者和被拍攝者,變得情同姐妹,而自己為此“傾注了過分的情感”,她會幫阿米填報高考志愿、去派出所遷戶口,甚至陪阿米去大學報到。阿米莫名地信任這個姐姐,從來不覺得攝像機侵入了自己的生活。

《跨過那座山》現(xiàn)場訪談照片。圖片來源:ReelFocus主辦方

正因如此,當“紀錄片神之降臨”,她反而會有意識地不去表現(xiàn)它們。從2015年跟拍到2021年,阿米的父親期間不幸去世?!澳嵌螘r間我總是問我的主創(chuàng),我們是不是做了一件很錯誤的事情?” 她認為,創(chuàng)作中最殘忍的就是對別人表達同情和可憐——即使拍攝者的初衷并非如此?!霸诳吹桨⒚啄敲葱量嘀?,我反而不太想去講述這種辛苦了,畢竟世界上有太多殘酷的事,這部片子能做到的,也就是表達出‘生活中一聲輕輕的嘆息’吧?!?/p>

魏明全也經(jīng)歷過相似的掙扎。某次老周的兒子找他借錢,他猶豫了片刻,而這片刻可能刺痛了對方。他談到自己敬佩的紀錄片導演周浩,以及那部展現(xiàn)吸毒者群體的作品《龍哥》:“我特別想問周老師,龍哥的生活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他還會再找你借錢嗎?我們用真情去打動拍攝對象,希望他能幫我們做作品,但我們又能為他們提供什么?”

紀錄片《龍哥》截圖。圖片來源:豆瓣

這是三名導演共同的困惑,他們想去關注自己眼中“真正值得拍的人”,而不只是眼前的城市經(jīng)驗。然而很多時候,如何講述被拍者的生活,則需要導演持續(xù)做心理斗爭。一味跟著對方的情緒走是不行的,魏明全就提到,“如果只是呈現(xiàn)漁民對于政策的反感,他罵是罵爽了,但是問題毫無解決?!?nbsp;但是,要做到客觀抽離也同樣很難,就像耿嘉琪那樣。

陳路佳不希望唐奶奶的形象只是“弱者”,而應該是飽滿立體、非常可愛的,她也很反感最近受到爭議的“二舅式”共情,認為拍攝者不應該用旁白敘述消解掉別人的苦難。在短片結尾處,她特意用了桃樂絲·黛的名曲《Que Sera, Sera》諷刺了這一點,雖然歌詞唱的是“世事不可強求,順其自然吧”,但是短片想要表達的卻是相反的意思——對于受苦的人來說,讓他們順其自然只是一種強詞奪理的要求。

究竟要怎樣才能展現(xiàn)出被拍者的真實,而不至于淪為廉價的同情?在頒獎典禮現(xiàn)場,導演杜海濱給出了建議。他認為僅僅關注社會是不夠的,也要拿出精力來關注自己,這樣才能感受到外部世界和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在他看來,在疫情之下,導演們不能去很遠的地方工作,這反而是一個機會,可以去拍一些關于故居和向內(nèi)探尋的影片?!斑^去我們說,拍紀錄片要走出去才能看到那些情況。但現(xiàn)在首先要考慮的是為什么要做?如何開發(fā)你的潛能去做?而不是說完全依賴于外部世界?!?/p>

導演周浩作為終審評委之一,同樣強調(diào)了個性之于紀錄片的重要性。他在相關采訪中指出,真誠的態(tài)度比真實要重要,畢竟每個人在拍攝時心中都有不同的真實。雖然意外事件時有發(fā)生,但是導演不應該逃避,而是“要去努力地擁抱那些意外,它會讓你片子朝另外一個方向發(fā)展,這樣才有成為一部好片子的可能。”

ReelFocus真實影像計劃由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組委會指導,豹思影視主辦,旨在幫助青年導演走向職業(yè)之路。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如何不使關注邊緣群體的紀錄片淪為廉價的同情?

三名年輕導演共都想關注那些“真正值得拍的人”,而不只是眼前的城市經(jīng)驗。然而很多時候,如何講述被拍者的生活,則需要導演持續(xù)做心理斗爭。

記者 | 尹清露

編輯 | 黃月

紀錄片的使命是什么?答案之一或許是表達現(xiàn)實中那些被忽視的面向。

一批學生導演的紀錄短片日前亮相ReelFocus真實影像計劃,大多把焦點放在了那些距離遙遠、往往不被看到的人身上。這些年輕人是如何發(fā)現(xiàn)外部世界、面對陌生經(jīng)驗的,他們又要如何處理與被拍攝者之間的關系?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采訪了三位紀錄片導演,他們關注的分別是長江禁漁后轉(zhuǎn)型困難的漁民、勉強維生的報刊亭主人,以及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壯族女孩。

參與創(chuàng)投的三部紀錄片海報

在展映后的頒獎禮現(xiàn)場上,終審評委之一、紀錄片導演杜海濱提到,這些作品普遍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在他看來,很多人對于拍攝邊緣人物的紀錄片存在誤解,覺得是“蒼蠅盯著臭掉的雞蛋”,但是他強調(diào),拍攝底層確實是紀錄片的傳統(tǒng),也是仍然大有可為的地方。

“忠于拍紀錄片的本能”

2019年1月,中國決定對長江流域?qū)嵤┤娼麧O,世代以漁業(yè)為生的漁民家庭突然失去經(jīng)濟來源,魏明全導演的《河豚逆流而上》就講述了漁民周廣喜一家的轉(zhuǎn)型之路。導師曾推薦魏明全拍蘇州盤扣的非遺繼承人,但他覺得“這類題材(就算)我不拍,蘇州電視臺也會拍,我還是想忠于拍紀錄片的本能”。

在本能之外,還要面臨現(xiàn)實問題。2019年是禁捕最為白熱化的階段,但魏明全到達現(xiàn)場時間較晚,漁民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無力改變現(xiàn)狀,而攝像機只會讓他們回憶起當時的陣痛。幾經(jīng)輾轉(zhuǎn),他選擇以老周為拍攝對象,老周轉(zhuǎn)型相對成功,在漁業(yè)政法大隊工作。

河豚逆流而上是為了哺育后代,也暗喻了三代人的代際關系和家庭責任。魏明全發(fā)現(xiàn),雖然失去了往日的生存支柱,老周家的孩子們卻天真爛漫、無憂無慮,說明這個家庭充滿愛意,紀錄片也著重表現(xiàn)了這層家庭溫情。這一溫和視角不僅出于個人趣味,也有其他顧慮:“拍攝方可能只是出于單純共情才接觸到拍攝對象,但拍攝對象會考慮輿論風險——如果在片中強調(diào)他們的成功,那些轉(zhuǎn)型失敗的家庭又會怎么想?”

比起專業(yè)出身的魏明全,拍攝《殺死那個報刊亭》的陳路佳和楊淇堯自稱半路出家的“野生導演”,由于缺人缺錢,且不熟悉電影體系,他們選擇了技術門檻低一些的紀錄片。陳路佳認為,如果對社會的觀察體悟到位,即使錢不到位,也可以拍出好的紀錄作品。在確定拍攝對象時,他們發(fā)現(xiàn)了位于重慶的一家即將消亡的報刊亭,以及它的主人唐奶奶。

“她還以為我們是央視記者,把多年來的壓抑全部傾訴了出來?!痹谇榫w上受到震撼之后,她和搭檔放棄了走訪其他報刊亭,重點關注唐奶奶這一人物。

《殺死那個報刊亭》現(xiàn)場訪談照片。圖片來源:ReelFocus主辦方

如何展現(xiàn)被攝對象的真實

陳路佳提到,拍紀錄片經(jīng)常出現(xiàn)“神之降臨”的瞬間,會發(fā)生很多意外事件,讓片子突然帶有一絲神秘色彩和戲劇性。某天拍攝途中,報刊亭旁邊的樓板掉下來,砸死了一個人,在她看來,這件事冥冥之中顯示出了城市變遷時人們的惶然和動蕩感,“特別具象化地表現(xiàn)了我想表現(xiàn)的東西?!?/p>

在如此戲劇性的事件發(fā)生后,紀錄片導演是否有責任全部如實記錄?它勢必會讓片子更好看,但也可能變成對被拍攝者的傷害。

耿嘉琪對這一點深有感觸,作為故事片出身的導演,她拍紀錄片沒有特定的“章法”,也不會特意保持和被拍者的距離。她的短片《跨過那座山》呈現(xiàn)了一名走出廣西偏遠山區(qū)、考上城里大學的女孩阿米,以及她和原生家庭的復雜關系。耿嘉琪承認,自己和阿米的關系已經(jīng)超越了拍攝者和被拍攝者,變得情同姐妹,而自己為此“傾注了過分的情感”,她會幫阿米填報高考志愿、去派出所遷戶口,甚至陪阿米去大學報到。阿米莫名地信任這個姐姐,從來不覺得攝像機侵入了自己的生活。

《跨過那座山》現(xiàn)場訪談照片。圖片來源:ReelFocus主辦方

正因如此,當“紀錄片神之降臨”,她反而會有意識地不去表現(xiàn)它們。從2015年跟拍到2021年,阿米的父親期間不幸去世?!澳嵌螘r間我總是問我的主創(chuàng),我們是不是做了一件很錯誤的事情?” 她認為,創(chuàng)作中最殘忍的就是對別人表達同情和可憐——即使拍攝者的初衷并非如此。“在看到阿米那么辛苦之后,我反而不太想去講述這種辛苦了,畢竟世界上有太多殘酷的事,這部片子能做到的,也就是表達出‘生活中一聲輕輕的嘆息’吧?!?/p>

魏明全也經(jīng)歷過相似的掙扎。某次老周的兒子找他借錢,他猶豫了片刻,而這片刻可能刺痛了對方。他談到自己敬佩的紀錄片導演周浩,以及那部展現(xiàn)吸毒者群體的作品《龍哥》:“我特別想問周老師,龍哥的生活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他還會再找你借錢嗎?我們用真情去打動拍攝對象,希望他能幫我們做作品,但我們又能為他們提供什么?”

紀錄片《龍哥》截圖。圖片來源:豆瓣

這是三名導演共同的困惑,他們想去關注自己眼中“真正值得拍的人”,而不只是眼前的城市經(jīng)驗。然而很多時候,如何講述被拍者的生活,則需要導演持續(xù)做心理斗爭。一味跟著對方的情緒走是不行的,魏明全就提到,“如果只是呈現(xiàn)漁民對于政策的反感,他罵是罵爽了,但是問題毫無解決?!?nbsp;但是,要做到客觀抽離也同樣很難,就像耿嘉琪那樣。

陳路佳不希望唐奶奶的形象只是“弱者”,而應該是飽滿立體、非常可愛的,她也很反感最近受到爭議的“二舅式”共情,認為拍攝者不應該用旁白敘述消解掉別人的苦難。在短片結尾處,她特意用了桃樂絲·黛的名曲《Que Sera, Sera》諷刺了這一點,雖然歌詞唱的是“世事不可強求,順其自然吧”,但是短片想要表達的卻是相反的意思——對于受苦的人來說,讓他們順其自然只是一種強詞奪理的要求。

究竟要怎樣才能展現(xiàn)出被拍者的真實,而不至于淪為廉價的同情?在頒獎典禮現(xiàn)場,導演杜海濱給出了建議。他認為僅僅關注社會是不夠的,也要拿出精力來關注自己,這樣才能感受到外部世界和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在他看來,在疫情之下,導演們不能去很遠的地方工作,這反而是一個機會,可以去拍一些關于故居和向內(nèi)探尋的影片。“過去我們說,拍紀錄片要走出去才能看到那些情況。但現(xiàn)在首先要考慮的是為什么要做?如何開發(fā)你的潛能去做?而不是說完全依賴于外部世界。”

導演周浩作為終審評委之一,同樣強調(diào)了個性之于紀錄片的重要性。他在相關采訪中指出,真誠的態(tài)度比真實要重要,畢竟每個人在拍攝時心中都有不同的真實。雖然意外事件時有發(fā)生,但是導演不應該逃避,而是“要去努力地擁抱那些意外,它會讓你片子朝另外一個方向發(fā)展,這樣才有成為一部好片子的可能?!?/p>

ReelFocus真實影像計劃由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組委會指導,豹思影視主辦,旨在幫助青年導演走向職業(yè)之路。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