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吉利走到十字路口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吉利走到十字路口

廣撒網(wǎng),能否多捕魚?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文 | 光子出行 冷澤林

編輯 | 王潘

2015年,吉利提出“藍色吉利計劃”,到2020年吉利新能源銷量要占到90%??跉庵?,以至于當現(xiàn)實來臨時,外界的落差感也巨大。

2020年吉利汽車總銷量132萬輛,新能源占比僅有5%左右。

不過,外人僅看到李書福在新能源上的失利,卻未看到吉利在整體銷量上取得的成功。實際上從2017年開始,隨著博瑞、博越、繽瑞等燃油車型的上市,吉利在中國自主品牌銷冠這個位置上一坐便是五年,2018年更是狂賣150萬輛達到頂峰。

高潮過后,吉利2019、2020年的總銷量隨著國內(nèi)車市大環(huán)境的起伏迎來二連跌,最終2021年新能源銷量暴漲穩(wěn)住了國內(nèi)車市,吉利也在這年以132.8萬輛的成績止住了下滑勢頭。

雖然吉利2021年新能源和電氣化銷量超過了十萬臺(注意:吉利汽車的“新能源和電氣化”包含了BEV、PHEV、HEV以及MHEV,這一統(tǒng)計口徑直到2022年才開始轉變),但其真正的主打產(chǎn)品極氪、雷神混動分別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才有量產(chǎn)車型正式上市。

因此,無論此前的吉利如何宣傳要押注新能源,今年或許才是其在新能源領域真正發(fā)力的一年。

2021年比亞迪DM-i車型陸續(xù)上市,推動比亞迪新能源銷量從前一年的16萬增至約60萬輛。而如今吉利也來到了這個十字路口,是翻身還是繼續(xù)被人詬病,考驗的不僅是技術、產(chǎn)品,還有公司的決心和毅力。

轉型在內(nèi)不在外

從銷量上來看,今年上半年吉利共售出613845輛汽車,同比下跌3%,其中4月跌幅最大約為-28%??紤]到上半年受到國內(nèi)部分城市疫情影響,銷量方面還算穩(wěn)固。

不過仔細分析銷量構成,與去年卻是天差地別。

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板塊(BEV+PHEV)銷量占比增加14.4個百分點至17.9%,7月單月占比已達到26.1%,而去年上半年最高占比也不過6%。

其中BEV的迅速增長為吉利新能源占比的提升貢獻最大,今年上半年BEV銷量約為8.6萬輛,同比大增519.7%;PHEV銷量約為2.4萬輛,同比增長191.9%。

BEV迅速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幾何汽車從去年到今年有多輛改款/新款車型上市,目前已有幾何A Pro、幾何C、幾何E、EX3功夫牛四輛產(chǎn)品在售,雖然與其兄弟產(chǎn)品帝豪、遠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也架不住品牌整體售價較低,1-7月中也有三個月銷量破萬。

其次,吉利旗下中高端純電品牌極氪首款車型于去年10月開啟交付。同時今年初,吉利汽車與力帆科技合資成立了睿藍汽車,主打換電模式,目前該品牌有X3 PRO、楓葉80v以及楓葉60s三款車型在售。

在最新的7月銷量數(shù)據(jù)中,兩個新品牌也均已突破月銷5000輛的門檻。

今年,極氪還規(guī)劃了一款MPV將繼續(xù)拉動品牌的整體銷量,且前段時間“豪擲”兩億升級8155的行為也為極氪在品牌形象上扳回一成;另一邊,幾何汽車下半年還將發(fā)布兩款全新車型G6、M6,并將搭載華為鴻蒙OS,而睿藍品牌同樣有新車規(guī)劃。

短期來看,品牌形象、車型數(shù)量以及華為熱度三大利好因素疊加,下半年吉利汽車純電板塊銷量進一步提升問題不大。不過從長期角度來看,幾何的“油改電”毛病、睿藍倚重B端的屬性并不一定能在市場的長期激烈競爭中撐起吉利汽車的銷量,最終重擔還是要放在極氪身上。

新能源板塊迅速提升,自然也會反應在財務數(shù)據(jù)上。

2022年上半年吉利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總營收仍舊實現(xiàn)同比增長29%,達到582億元(不含合營公司領克、睿藍)。

與多數(shù)傳統(tǒng)車企相似,吉利也在通過不同的產(chǎn)品組合拉高整體售價。根據(jù)2021年年報數(shù)據(jù),其產(chǎn)品市場指導價主要區(qū)間已經(jīng)由2020年的10萬元以下,轉移至10-15萬元。

2021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平均單車毛利達到1.6萬元,同比增長9.9%;總平均單車銷售收入同比提升21.1%,達到10.2萬元。

不過報告期內(nèi),吉利汽車歸屬股權持有人凈溢利同比下跌35%,僅為15.5億元,毛利率、凈利率均為五年內(nèi)同期最低。

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銷售成本、分銷及銷售費用的攀升。

由于上半年電池原材料漲幅較大,而吉利汽車新能源銷售占比卻在迅速上升,導致銷售成本同比增加33.4%達到497.1億元;同時,吉利汽車針對66間極氪品牌直銷店的投資,使得分銷及銷售費用同比增長29%;此外,多車型的研發(fā)工作也導致了行政開支的增加。

簡單來說便是,吉利單車的賺錢效應正在逐步提升,但由于前期新能源戰(zhàn)略的緩慢,導致短期內(nèi)集團盈利的需求必定要讓位于轉型的需求。

轉型“深水區(qū)”

在轉型期間,除了短期盈利被迫放緩,對于吉利汽車這類產(chǎn)品類型、品牌數(shù)量都較為豐富的傳統(tǒng)車企來講,多種技術路線并行、新舊產(chǎn)品周期重疊導致產(chǎn)品線較為混亂,也是“尷尬期”的問題之一。

吉利汽車集團銷量統(tǒng)計包含了吉利(包含幾何)、領克、極氪以及睿藍,其中大部分銷量還是由吉利品牌貢獻。今年1-7月吉利品牌銷量為597468輛,約占吉利汽車總銷量81.1%,而這也與其龐大的產(chǎn)品矩陣密不可分。

光子出行整理了當下吉利品牌在售車型,共計三十款、9個系列,起售價集中在5-17萬區(qū)間。

不像長城一般專注于SUV、皮卡,也不像比亞迪緊抓混動和純電,吉利的車型、動力種類都要復雜得多。

除了各種尺寸的轎車、SUV和MPV外,動力模式還分了燃油、HEV、PHEV、BEV以及醇電混動和甲醇汽車,其中混動又包含兩代思路不同的系統(tǒng)ePro(P2.5單電機+7DCTH)和雷神智擎Hi·X(雙電機+行星齒輪組),前者為定軸式機電耦合系統(tǒng),后者為行星齒輪式機電耦合系統(tǒng)。

來源:2022年1月吉利公司報告

再細分的話,雷神智擎還可分為Hi·F油電混動(HEV)和Hi·P大電池插電混動(PHEV)。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吉利旗下各車型的后綴十分繁雜。

除了車型后綴外,漢字部分依然有“大學問”。

其中“瑞”字代表轎車,“越”字代表SUV,“博”字強調領先、主流,“星”字主打高端,“繽”字瞄準年輕市場,“帝豪”面向中低端,兩兩組合后再輔以后綴,便形成了如今看到的不同名稱。

比如,星瑞可翻譯為“高端轎車”,而星越L 雷神Hi·F則要翻譯為“高端油電混動SUV”。

當然正如語言學習一般,規(guī)則只是一個參考,仍有不少在歷史演化中形成了約定俗成的不規(guī)則語法。比如S、L、Pro、PRO、COOL、新、全新、第X代等字樣。

好處在于,車多力量大,較小的價格區(qū)間推出更多的車型能夠覆蓋更為細化的市場,整體銷量自然也不錯。但壞處也十分明顯,就是讓人一時抓不住重點,提升了消費者的選購門檻,通過名字分辨車型的難度提高,也更難在第一時間匹配合適車型。

同樣,類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領克上。

作為吉利旗下中高端品牌,領克是集團平均售價增長的主力選手。但旗下采用GHS1.0(P2.5結構)系統(tǒng)的插混車型銷量卻一直不溫不火。

因此,今年6月領克基于雷神混動平臺,開發(fā)了Lynk E-Motive混動系統(tǒng),并期望在2025年前實現(xiàn)全系車型新能源化。

而為了區(qū)分以往的PHEV,領克又運用了另一套命名規(guī)則,其中EM-F指代HEV,EM-P指代PHEV。

目前基于雷神混動系統(tǒng),吉利和領克已經(jīng)推出了星越L 雷神Hi·F、帝豪L雷神Hi·X、領克01 EM-F以及近期發(fā)布的博越L(雷神Hi·F版),2022年吉利共將推出8款雷神混動車型。

正如前文所述,除了兩代不同結構混動系統(tǒng)的存在,還能看到吉利汽車在甲醇、醇電混動、純電等多個領域的布局,其中另一個大頭純電還可以分為油改電、換電、高壓快充三個方向。

而這種多種路線、多市場布局的思路,也暴露出吉利汽車的野心并非只瞄準了當下的某一塊市場,換句話說便是在廣撒網(wǎng)。

廣撒網(wǎng)的虛與實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到的博越L將基于CMA架構打造。CMA架構最早運用在領克品牌上,此后下放至吉利的“中國星”系列,如今又運用到了博系車型上。

而這實際是今年吉利的另一條主線,模組化造車。

2022年吉利稱要全面邁向4.0時代即架構造車時代,模組化架構車型占比將提升至70%,其中主打中高端的“中國星”系列銷量占比也要提升至30%。

至此,我們也能梳理出吉利汽車在龐大布局下的兩條主線,一是CMA架構+雷神混動+熱門車型,另一條則是基于SEA浩瀚架構的極氪,其余路線更像是一種“投資”行為。

實際上升到整個吉利控股集團來看,同樣是相似的路徑。

吉利控股旗下乘用車領域除了上文提到的品牌外,還有主攻海外的寶騰、極星,高端市場的路特斯、沃爾沃,越野新能源品牌雷達;商用車領域則有遠程商用車、倫敦電動車以及曹操出行。

此外,吉利控股還布局了飛行汽車、衛(wèi)星、汽車芯片以及智能座艙領域。

不難發(fā)現(xiàn),當下吉利內(nèi)部的部分技術交換正在加速,如今年開始吉利與沃爾沃進行了部分業(yè)務的合并及合作,將共享/共同研發(fā)動力總成、電動車模塊化架構、智能化技術甚至銷售渠道,以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這也大概率是吉利廣撒網(wǎng)的最終目的。

但也要注意,在各個模塊業(yè)務形成合力之前是否會產(chǎn)生左右手互搏、是否能獨立運營而不拖累集團。因此觀察吉利汽車時,還需撥開云霧,將重心放在主線之上。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吉利走到十字路口

廣撒網(wǎng),能否多捕魚?

圖片來源:圖蟲創(chuàng)意

文 | 光子出行 冷澤林

編輯 | 王潘

2015年,吉利提出“藍色吉利計劃”,到2020年吉利新能源銷量要占到90%??跉庵?,以至于當現(xiàn)實來臨時,外界的落差感也巨大。

2020年吉利汽車總銷量132萬輛,新能源占比僅有5%左右。

不過,外人僅看到李書福在新能源上的失利,卻未看到吉利在整體銷量上取得的成功。實際上從2017年開始,隨著博瑞、博越、繽瑞等燃油車型的上市,吉利在中國自主品牌銷冠這個位置上一坐便是五年,2018年更是狂賣150萬輛達到頂峰。

高潮過后,吉利2019、2020年的總銷量隨著國內(nèi)車市大環(huán)境的起伏迎來二連跌,最終2021年新能源銷量暴漲穩(wěn)住了國內(nèi)車市,吉利也在這年以132.8萬輛的成績止住了下滑勢頭。

雖然吉利2021年新能源和電氣化銷量超過了十萬臺(注意:吉利汽車的“新能源和電氣化”包含了BEV、PHEV、HEV以及MHEV,這一統(tǒng)計口徑直到2022年才開始轉變),但其真正的主打產(chǎn)品極氪、雷神混動分別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才有量產(chǎn)車型正式上市。

因此,無論此前的吉利如何宣傳要押注新能源,今年或許才是其在新能源領域真正發(fā)力的一年。

2021年比亞迪DM-i車型陸續(xù)上市,推動比亞迪新能源銷量從前一年的16萬增至約60萬輛。而如今吉利也來到了這個十字路口,是翻身還是繼續(xù)被人詬病,考驗的不僅是技術、產(chǎn)品,還有公司的決心和毅力。

轉型在內(nèi)不在外

從銷量上來看,今年上半年吉利共售出613845輛汽車,同比下跌3%,其中4月跌幅最大約為-28%??紤]到上半年受到國內(nèi)部分城市疫情影響,銷量方面還算穩(wěn)固。

不過仔細分析銷量構成,與去年卻是天差地別。

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板塊(BEV+PHEV)銷量占比增加14.4個百分點至17.9%,7月單月占比已達到26.1%,而去年上半年最高占比也不過6%。

其中BEV的迅速增長為吉利新能源占比的提升貢獻最大,今年上半年BEV銷量約為8.6萬輛,同比大增519.7%;PHEV銷量約為2.4萬輛,同比增長191.9%。

BEV迅速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幾何汽車從去年到今年有多輛改款/新款車型上市,目前已有幾何A Pro、幾何C、幾何E、EX3功夫牛四輛產(chǎn)品在售,雖然與其兄弟產(chǎn)品帝豪、遠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也架不住品牌整體售價較低,1-7月中也有三個月銷量破萬。

其次,吉利旗下中高端純電品牌極氪首款車型于去年10月開啟交付。同時今年初,吉利汽車與力帆科技合資成立了睿藍汽車,主打換電模式,目前該品牌有X3 PRO、楓葉80v以及楓葉60s三款車型在售。

在最新的7月銷量數(shù)據(jù)中,兩個新品牌也均已突破月銷5000輛的門檻。

今年,極氪還規(guī)劃了一款MPV將繼續(xù)拉動品牌的整體銷量,且前段時間“豪擲”兩億升級8155的行為也為極氪在品牌形象上扳回一成;另一邊,幾何汽車下半年還將發(fā)布兩款全新車型G6、M6,并將搭載華為鴻蒙OS,而睿藍品牌同樣有新車規(guī)劃。

短期來看,品牌形象、車型數(shù)量以及華為熱度三大利好因素疊加,下半年吉利汽車純電板塊銷量進一步提升問題不大。不過從長期角度來看,幾何的“油改電”毛病、睿藍倚重B端的屬性并不一定能在市場的長期激烈競爭中撐起吉利汽車的銷量,最終重擔還是要放在極氪身上。

新能源板塊迅速提升,自然也會反應在財務數(shù)據(jù)上。

2022年上半年吉利在銷量下滑的情況下,總營收仍舊實現(xiàn)同比增長29%,達到582億元(不含合營公司領克、睿藍)。

與多數(shù)傳統(tǒng)車企相似,吉利也在通過不同的產(chǎn)品組合拉高整體售價。根據(jù)2021年年報數(shù)據(jù),其產(chǎn)品市場指導價主要區(qū)間已經(jīng)由2020年的10萬元以下,轉移至10-15萬元。

2021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平均單車毛利達到1.6萬元,同比增長9.9%;總平均單車銷售收入同比提升21.1%,達到10.2萬元。

不過報告期內(nèi),吉利汽車歸屬股權持有人凈溢利同比下跌35%,僅為15.5億元,毛利率、凈利率均為五年內(nèi)同期最低。

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銷售成本、分銷及銷售費用的攀升。

由于上半年電池原材料漲幅較大,而吉利汽車新能源銷售占比卻在迅速上升,導致銷售成本同比增加33.4%達到497.1億元;同時,吉利汽車針對66間極氪品牌直銷店的投資,使得分銷及銷售費用同比增長29%;此外,多車型的研發(fā)工作也導致了行政開支的增加。

簡單來說便是,吉利單車的賺錢效應正在逐步提升,但由于前期新能源戰(zhàn)略的緩慢,導致短期內(nèi)集團盈利的需求必定要讓位于轉型的需求。

轉型“深水區(qū)”

在轉型期間,除了短期盈利被迫放緩,對于吉利汽車這類產(chǎn)品類型、品牌數(shù)量都較為豐富的傳統(tǒng)車企來講,多種技術路線并行、新舊產(chǎn)品周期重疊導致產(chǎn)品線較為混亂,也是“尷尬期”的問題之一。

吉利汽車集團銷量統(tǒng)計包含了吉利(包含幾何)、領克、極氪以及睿藍,其中大部分銷量還是由吉利品牌貢獻。今年1-7月吉利品牌銷量為597468輛,約占吉利汽車總銷量81.1%,而這也與其龐大的產(chǎn)品矩陣密不可分。

光子出行整理了當下吉利品牌在售車型,共計三十款、9個系列,起售價集中在5-17萬區(qū)間。

不像長城一般專注于SUV、皮卡,也不像比亞迪緊抓混動和純電,吉利的車型、動力種類都要復雜得多。

除了各種尺寸的轎車、SUV和MPV外,動力模式還分了燃油、HEV、PHEV、BEV以及醇電混動和甲醇汽車,其中混動又包含兩代思路不同的系統(tǒng)ePro(P2.5單電機+7DCTH)和雷神智擎Hi·X(雙電機+行星齒輪組),前者為定軸式機電耦合系統(tǒng),后者為行星齒輪式機電耦合系統(tǒng)。

來源:2022年1月吉利公司報告

再細分的話,雷神智擎還可分為Hi·F油電混動(HEV)和Hi·P大電池插電混動(PHEV)。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吉利旗下各車型的后綴十分繁雜。

除了車型后綴外,漢字部分依然有“大學問”。

其中“瑞”字代表轎車,“越”字代表SUV,“博”字強調領先、主流,“星”字主打高端,“繽”字瞄準年輕市場,“帝豪”面向中低端,兩兩組合后再輔以后綴,便形成了如今看到的不同名稱。

比如,星瑞可翻譯為“高端轎車”,而星越L 雷神Hi·F則要翻譯為“高端油電混動SUV”。

當然正如語言學習一般,規(guī)則只是一個參考,仍有不少在歷史演化中形成了約定俗成的不規(guī)則語法。比如S、L、Pro、PRO、COOL、新、全新、第X代等字樣。

好處在于,車多力量大,較小的價格區(qū)間推出更多的車型能夠覆蓋更為細化的市場,整體銷量自然也不錯。但壞處也十分明顯,就是讓人一時抓不住重點,提升了消費者的選購門檻,通過名字分辨車型的難度提高,也更難在第一時間匹配合適車型。

同樣,類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領克上。

作為吉利旗下中高端品牌,領克是集團平均售價增長的主力選手。但旗下采用GHS1.0(P2.5結構)系統(tǒng)的插混車型銷量卻一直不溫不火。

因此,今年6月領克基于雷神混動平臺,開發(fā)了Lynk E-Motive混動系統(tǒng),并期望在2025年前實現(xiàn)全系車型新能源化。

而為了區(qū)分以往的PHEV,領克又運用了另一套命名規(guī)則,其中EM-F指代HEV,EM-P指代PHEV。

目前基于雷神混動系統(tǒng),吉利和領克已經(jīng)推出了星越L 雷神Hi·F、帝豪L雷神Hi·X、領克01 EM-F以及近期發(fā)布的博越L(雷神Hi·F版),2022年吉利共將推出8款雷神混動車型。

正如前文所述,除了兩代不同結構混動系統(tǒng)的存在,還能看到吉利汽車在甲醇、醇電混動、純電等多個領域的布局,其中另一個大頭純電還可以分為油改電、換電、高壓快充三個方向。

而這種多種路線、多市場布局的思路,也暴露出吉利汽車的野心并非只瞄準了當下的某一塊市場,換句話說便是在廣撒網(wǎng)。

廣撒網(wǎng)的虛與實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提到的博越L將基于CMA架構打造。CMA架構最早運用在領克品牌上,此后下放至吉利的“中國星”系列,如今又運用到了博系車型上。

而這實際是今年吉利的另一條主線,模組化造車。

2022年吉利稱要全面邁向4.0時代即架構造車時代,模組化架構車型占比將提升至70%,其中主打中高端的“中國星”系列銷量占比也要提升至30%。

至此,我們也能梳理出吉利汽車在龐大布局下的兩條主線,一是CMA架構+雷神混動+熱門車型,另一條則是基于SEA浩瀚架構的極氪,其余路線更像是一種“投資”行為。

實際上升到整個吉利控股集團來看,同樣是相似的路徑。

吉利控股旗下乘用車領域除了上文提到的品牌外,還有主攻海外的寶騰、極星,高端市場的路特斯、沃爾沃,越野新能源品牌雷達;商用車領域則有遠程商用車、倫敦電動車以及曹操出行。

此外,吉利控股還布局了飛行汽車、衛(wèi)星、汽車芯片以及智能座艙領域。

不難發(fā)現(xiàn),當下吉利內(nèi)部的部分技術交換正在加速,如今年開始吉利與沃爾沃進行了部分業(yè)務的合并及合作,將共享/共同研發(fā)動力總成、電動車模塊化架構、智能化技術甚至銷售渠道,以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這也大概率是吉利廣撒網(wǎng)的最終目的。

但也要注意,在各個模塊業(yè)務形成合力之前是否會產(chǎn)生左右手互搏、是否能獨立運營而不拖累集團。因此觀察吉利汽車時,還需撥開云霧,將重心放在主線之上。

本文為轉載內(nèi)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