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寧
時隔九個月后,中國船企單月接單量反超韓國,重回全球第一。
據(jù)英國克拉克森研究公司(Clarkson Research)最新披露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4月,中國船企新船接單量達53艘,共計164萬修正總噸(CGT),約占全球市場的53.8%,位居全球第一。
修正總噸即補償總噸,由船舶貨物總量乘以船舶類型系數(shù)得出。
韓聯(lián)社5月11日報道稱,這是自去年7月以來,中國船企新船單月接單量再度超越韓國船企。
克拉克森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4月,全球造船市場新船訂單量為98艘,共計305萬CGT。
其中,韓國船企新船接單量為34艘,共計119萬CGT,位居全球第二,占比約39%;排名第三的是芬蘭船企,共接單2艘,共計8萬CGT,占比為2.62%。
今年來,全球新造船市場正在逐步復蘇。
克拉克森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全球造船市場新船訂單量達1543萬CGT,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其中,中國船企累計斬獲新船訂單量248艘,共計705萬CGT,排名也為全球第一。緊隨其后的是韓國船企,共獲得171艘,共計682萬CGT。日本船企排名第三,共接單35艘,約103萬CGT。
中國船企目前的手持訂單量也保持全球第一。
截至4月底,全球船企的手持訂單量達到7695萬CGT,較前一月增加了95萬CGT,環(huán)比增長1.23%。
其中,中國船企手持訂單量共計2898萬CGT,占比約37.66%;其次是韓國船企,手持訂單量為2472萬CGT,占比為32.12%;第三為日本船企,手持訂單量為837萬CGT,占比約一成。
據(jù)《中國船舶報》報道,從具體船型上看,今年前四個月,全球超過1.2萬標準箱(TEU)的集裝箱船訂單增長了978%,達108艘,共計636萬CGT,約占前四個月全球新船訂單的四成。
今年3月,大船集團、廣船國際等中國船企拿下了全球第二大集裝箱航運公司地中海運輸公司(MSC)的27艘集裝箱船訂單,總價超200億元。
4月底,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船貿易、江南造船、滬東中華等公司,聯(lián)合北船重工承接了法國達飛海運集團22艘集裝箱船訂單。
中國船舶集團表示,該筆訂單即時生效,既刷新了其承接單筆金額最大的集裝箱船訂單紀錄,也讓其提前完成全年船海經營承接目標任務。
去年上半年,全球造船業(yè)整體疲軟,中國企業(yè)接單量逆勢增長,超過韓國船企。但去年下半年來,韓國船企在新造船市場中占據(jù)壓倒性優(yōu)勢,并逐步縮小了與中國船企的差距。
據(jù)克拉克森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一季度,韓國船企的新造船訂單量依舊領先于中國。今年一季度韓國船企的新造船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十倍,約占全球新造船訂單總量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