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保時捷考慮在華停售電動汽車,CEO稱未將小米當對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保時捷考慮在華停售電動汽車,CEO稱未將小米當對手

“保時捷在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相對較低。”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界面新聞記者 | 宋佳楠

4月28日,據(jù)IT之家報道,在2025年上海車展期間,保時捷首席執(zhí)行官奧博穆透露了一項重要消息:未來兩到三年內(nèi),保時捷可能停止在中國市場銷售電動汽車。

奧博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保時捷在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 “相對較低”,但其并未透露具體的銷售情況。

此前保時捷曾在電動汽車領(lǐng)域積極推進。去年4月,保時捷全新純電動Macan面向中國市場發(fā)售,建議零售價72.8萬元起,同時新款Taycan 4也同步發(fā)售,建議零售價103.8萬元起。

有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Taycan的全球交付量僅為1.4萬輛,同比下跌了50%,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其電動車型在全球市場包括中國市場的銷售面臨一定挑戰(zhàn)。Taycan 4是保時捷旗下的純電動中大型車。

按照其規(guī)劃,20年代中期純電動718將問世,純電動Cayenne以及一款定位高于Cayenne的運動型純電動SUV也將陸續(xù)推出。但目前來看,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成績未能達到預期。

銷量不佳的不僅是電動汽車。該公司在4月初公布的一季度全球汽車交付量數(shù)據(jù)顯示,受中國和歐洲需求下降影響,該季度全球交付量為71470輛,同比減少8%。具體到中國市場,交付量大幅下降42%,至9471輛,比去年同期少了近7000輛。

中國市場曾是保時捷的重要增長引擎。2021年,保時捷在華銷量達到9.57萬輛,占全球市場的30%。然而,自2022年起,銷量連續(xù)三年下滑,2024年降至5.7萬輛,今年第一季度更是跌破萬輛大關(guān),幾乎創(chuàng)下近十年來的最大跌幅。

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面臨著激烈競爭。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迅速崛起,在性價比、智能化等方面不斷發(fā)力,搶占市場份額。而保時捷未針對中國市場開發(fā)專屬車型,這與其他國際品牌形成鮮明對比。例如,奧迪在中國設(shè)立了純電動品牌AUDI,并推出加長版轎車和SUV,迎合中國消費者對后排空間的偏好。

在定價上,保時捷也無意作出讓步。奧博穆強調(diào),保時捷不會盲目追求銷量,將堅持維持“符合保時捷定位”的價格策略。因此,預計今年發(fā)布的新款卡宴EV價格依然不菲,未來登場的電動版718繼任車型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小米推出了1548馬力的SU7 Ultra,但奧博穆并不將小米視為直接競爭對手。他認為,小米的低價策略并不能與保時捷的 “駕駛能力” 相提并論。

面對復雜的市場形勢,保時捷仍在積極調(diào)整策略。近期,保時捷宣布將在中國建立研究院,旨在加強對中國市場的研究,深入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以便更好地制定產(chǎn)品和市場策略。這一舉措顯示出保時捷試圖重新贏回中國市場的決心。

但在電動汽車銷售策略上,若未來兩到三年停止在中國銷售電動汽車,保時捷將如何在全球電動化浪潮下,繼續(xù)在中國豪華車市場保持競爭力,仍有待觀察。

未經(jīng)正式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quán)必究。

保時捷

4.8k
  • 保時捷中國研發(fā)中心落戶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qū)
  • 汽車早報|長安汽車今年海外銷量目標100萬輛;保時捷中國研發(fā)中心正式成立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保時捷考慮在華停售電動汽車,CEO稱未將小米當對手

“保時捷在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相對較低?!?/p>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界面新聞記者 | 宋佳楠

4月28日,據(jù)IT之家報道,在2025年上海車展期間,保時捷首席執(zhí)行官奧博穆透露了一項重要消息:未來兩到三年內(nèi),保時捷可能停止在中國市場銷售電動汽車。

奧博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保時捷在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 “相對較低”,但其并未透露具體的銷售情況。

此前保時捷曾在電動汽車領(lǐng)域積極推進。去年4月,保時捷全新純電動Macan面向中國市場發(fā)售,建議零售價72.8萬元起,同時新款Taycan 4也同步發(fā)售,建議零售價103.8萬元起。

有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Taycan的全球交付量僅為1.4萬輛,同比下跌了50%,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其電動車型在全球市場包括中國市場的銷售面臨一定挑戰(zhàn)。Taycan 4是保時捷旗下的純電動中大型車。

按照其規(guī)劃,20年代中期純電動718將問世,純電動Cayenne以及一款定位高于Cayenne的運動型純電動SUV也將陸續(xù)推出。但目前來看,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成績未能達到預期。

銷量不佳的不僅是電動汽車。該公司在4月初公布的一季度全球汽車交付量數(shù)據(jù)顯示,受中國和歐洲需求下降影響,該季度全球交付量為71470輛,同比減少8%。具體到中國市場,交付量大幅下降42%,至9471輛,比去年同期少了近7000輛。

中國市場曾是保時捷的重要增長引擎。2021年,保時捷在華銷量達到9.57萬輛,占全球市場的30%。然而,自2022年起,銷量連續(xù)三年下滑,2024年降至5.7萬輛,今年第一季度更是跌破萬輛大關(guān),幾乎創(chuàng)下近十年來的最大跌幅。

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面臨著激烈競爭。本土新能源汽車品牌迅速崛起,在性價比、智能化等方面不斷發(fā)力,搶占市場份額。而保時捷未針對中國市場開發(fā)專屬車型,這與其他國際品牌形成鮮明對比。例如,奧迪在中國設(shè)立了純電動品牌AUDI,并推出加長版轎車和SUV,迎合中國消費者對后排空間的偏好。

在定價上,保時捷也無意作出讓步。奧博穆強調(diào),保時捷不會盲目追求銷量,將堅持維持“符合保時捷定位”的價格策略。因此,預計今年發(fā)布的新款卡宴EV價格依然不菲,未來登場的電動版718繼任車型也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小米推出了1548馬力的SU7 Ultra,但奧博穆并不將小米視為直接競爭對手。他認為,小米的低價策略并不能與保時捷的 “駕駛能力” 相提并論。

面對復雜的市場形勢,保時捷仍在積極調(diào)整策略。近期,保時捷宣布將在中國建立研究院,旨在加強對中國市場的研究,深入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以便更好地制定產(chǎn)品和市場策略。這一舉措顯示出保時捷試圖重新贏回中國市場的決心。

但在電動汽車銷售策略上,若未來兩到三年停止在中國銷售電動汽車,保時捷將如何在全球電動化浪潮下,繼續(xù)在中國豪華車市場保持競爭力,仍有待觀察。

未經(jīng)正式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本文,侵權(quán)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