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
54家本土服飾鞋包上市公司盈利,為何這5家運動服飾企業(yè)都能在列?

除了盈利情況,它們的年報還透露了哪些信息?

市占率超42%,中國品牌汽車搶了誰的蛋糕?

從中國產(chǎn)品到中國品牌的“驚險一躍”。

“卷”王之王,出海求生

不少品牌選擇出海,看似波瀾壯闊,但又有一絲無奈求生在其中。

“老國貨”紛紛“翻紅”,年輕人還會“野性”拯救匯源嗎?

民族品牌真正需要的是理性、持久的支持。

工信部:用數(shù)字化打造百億美妝

想要真正崛起一個年收入2300億人民幣的“中國歐萊雅”,中國美妝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銳國貨做高端,冒險還是情懷?

深挖中國中高端市場正在成為巨頭們的共識。

“國貨之光”進化史

當(dāng)“國貨之光”被戴在某個公司或品牌的頭上,既是贊譽也是重負(fù),猶如一把雙刃劍,懸在空中。

打破高價壟斷,全球35%的魚子醬產(chǎn)自這:這個浙江小島,承包了高端餐桌

當(dāng)我們習(xí)慣于給外國食物打上高級標(biāo)簽的時候,殊不知,中國大地上孕育的食材,早就征服了世界。

白象方便面意外走紅:哪里出現(xiàn)野性消費,哪里走向低迷?

當(dāng)大眾的情緒退潮,“野性消費”帶來的弊端就會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