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樂先生 毛麗娜
編輯|范志輝
最近,久未有新動作的歌手刀郎發(fā)行新專輯《山歌寥哉》,這是一張山歌小調(diào)與流行音樂融合的專輯。其中,《羅剎海市》這首歌不僅在音樂平臺表現(xiàn)驚人,更成為最近社交場域上的“話題擔當”。
專輯名中,“寥哉”即“聊齋”的諧音,這也注定了這張專輯的靈感來源與取材和中國傳統(tǒng)志怪故事有關(guān),《羅剎海市》就是源自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同名故事。
不過,這首帶著幾分嘲諷意義的歌曲,在各路人馬的解讀下有了不一樣的味道。有人說刀郎在借古諷今,抨擊樂壇亂象;也有人說他通過“以丑為美”的故事,暗指當下流量文化;還有人認為,這首歌與刀郎多年前的樂壇舊事有關(guān)。
關(guān)于歌曲本身的內(nèi)涵問題,音樂先聲無意討論,當事人刀郎也在許多年前就回應過這些舊聞。
令人覺得意外的是,在這場因謠傳而起的爭議事件中,力挺刀郎的網(wǎng)友占了大多數(shù)。他們?yōu)榈独杀Р黄剑J為“華語樂壇不懂刀郎”,覺得他是華語樂壇這些年最被低估的歌手。
出道20余年的刀郎,為什么在當下會出現(xiàn)口碑逆轉(zhuǎn),甚至被封神?
從被嘲弄到被封神
2004年的華語樂壇,是神仙打架的一年。
周杰倫的《七里香》,林俊杰的《江南》,蔡依林的《倒帶》、張韶涵的《歐若拉》等都出自這一年。就在天王天后密集發(fā)片的間隙,“刀郎”這個名字,就像他的歌聲一樣,以破云穿月之勢“殺”到大眾面前。
《2002年的第一場雪》并不是刀郎的第一張專輯,卻是大眾認識他的起點?!按蠼中∠锒际恰?002年的第一場雪》,我沒刻意聽過刀郎的歌,但就靠著商場、音像店的循環(huán)學會了這首歌。”
這其中甚至造成了一種認知偏差:很多人認為《2002年的第一場雪》是2002年的,實際上它發(fā)布于2004年。
歌曲的火爆讓“刀郎”這個名字火遍大江南北,但贊譽并沒有隨熱度一起來臨,歌曲的傳唱度越高,刀郎收到的惡意越大。如今回首那段往事時,網(wǎng)友總是把矛頭指向樂壇精英們。實際上,在當時嘲弄刀郎,不止樂壇精英,也包括不少普通人。
猶記當時,因《2002年的第一場雪》爆紅,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將這首歌納入彩鈴業(yè)務的熱門歌曲備選單。這類彩鈴歌單,還包括如《那一夜》《月亮之上》等曾經(jīng)的網(wǎng)絡熱歌。
“就感覺會用這種歌做彩鈴的人,本身也不算什么有檔次的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網(wǎng)友,這樣回憶那個時代。
與個人性格也有關(guān)系,雖然有傳唱度極高的熱門歌曲傍身,但刀郎的曝光度并不算高。他不怎么在外界拋頭露面,也很少上綜藝。露面最多的地方,就是舞臺。而在2012年以后,刀郎在舞臺上出現(xiàn)的幾率都變低了。
有意思的是,當一個音樂人沉寂的時候,他的口碑反而出現(xiàn)了逆轉(zhuǎn)。
在刀郎歸于沉寂的時候,他的弟子云朵開始活躍在舞臺上。而云朵的業(yè)務能力,則在某種程度上為刀郎正了名,“徒弟都唱得這么好,師父怎么可能是不入流的混子”。
轉(zhuǎn)眼到了2023年,刀郎新專輯《山歌寥哉》發(fā)布,在事先宣傳有限的情況下,完成了一次榜單 all kill。
數(shù)據(jù)顯示,刀郎和《羅剎海市》在QQ音樂、網(wǎng)易云音樂的熱搜榜前三位,新專輯《山歌寥哉》雙平臺的收藏量均破3萬;其中《羅剎海市》在網(wǎng)易云位列熱歌榜第10名,更是霸榜QQ音樂飆升榜、熱歌榜、新歌榜、音樂指數(shù)榜、流行指數(shù)榜,同時有近8萬人收聽,其他9首歌曲也都登上QQ音樂的飆升榜,成績驚人。
在這張專輯,特別是《羅剎海市》的評論區(qū),能直觀地看到大眾對于刀郎的態(tài)度。
負面評價幾乎沒有,一向挑剔的聽眾不吝溢美之詞地夸獎刀郎的作品,分析歌詞背后隱藏的深層意義,更有人將他奉為類似于“掃地僧”般的圈內(nèi)大神,“不懂刀郎的人,就是不懂音樂?!?/p>
從全民嘲弄,到被封神,刀郎用20余年的時間撕掉了“網(wǎng)絡歌手”的標簽,完成了一次口碑的逆轉(zhuǎn)。
精英審美VS庶民口味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刀郎在很長一段時間確實都處于被低估的狀態(tài)。
他本就有著優(yōu)秀的詞曲創(chuàng)作能力,高亢蒼涼的嗓音也頗具辨識度,而當年的他不被認可,更多與話語權(quán)被精英階層把持有關(guān)?!澳阋詾槭亲约哼x擇了這件衣服,實際上它是整個時尚行業(yè),是這間屋子里的人替你選擇的產(chǎn)物?!薄洞㏄rada的惡魔》中這段經(jīng)典臺詞,恰好可以概括曾經(jīng)的樂壇。
在傳統(tǒng)唱片時代,歌手需要通過唱片公司才能走向市場,這個門檻本身就是對大眾審美的一種把關(guān)和引導?!澳阋詾槟氵x擇了聽某位歌手的歌,其實你的選擇是經(jīng)過唱片公司刻意篩選后的結(jié)果。”經(jīng)過唱片公司經(jīng)年累月的篩選,音樂審美無形中被調(diào)教著。
而刀郎則屬于“未被篩選”的那一類,他的歌曲和嗓音對于唱片體系內(nèi)的人而言,顯得那么突兀。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當年刀郎在全國大火,卻被唱片體系內(nèi)的人所不喜。
高曉松就曾經(jīng)評論,刀郎的走紅是“士大夫階層”的失敗。汪峰也說,無論專業(yè)、創(chuàng)作實力,還是作品本身,他的歌都很普通,與羅大佑、崔健那些經(jīng)典之作有著天壤之別。諸如此類。
如今的樂壇,已經(jīng)不再是被唱片公司和文化精英把持的樂壇。而人們對于“什么是好音樂”,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表達的空間。
“以前會覺得,好音樂一定要有知名團隊打造,要高雅要有前沿性。但現(xiàn)在我覺得,好聽就是好音樂?!?/p>
當大眾掌握了話語權(quán)后,刀郎獲得了“平反”的機會。他創(chuàng)作的那些朗朗上口的旋律、不失諷刺的歌詞,包括他有些蒼涼,聽起來沒有過分矯飾的嗓音,符合普羅大眾對于好音樂的標準——好聽上口。
而作品滿足市場需求,就足以捕獲大眾,這條鐵律從《2002年的第一場雪》開始就被反復驗證。某種程度上來說,初代的網(wǎng)絡歌曲、鼎盛期的彩鈴神曲到當下短視頻爆紅的熱歌,盡管音樂性上會有所提升,但本質(zhì)上都是同一種東西,欣賞、追捧它們的人也是同一批人。
正如彩鈴造就了一大批彩鈴神曲,隨著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的興起,沉默的大眾重新掌握了話語權(quán),再加上部分KOL的推波助瀾,不同于短視頻神曲的創(chuàng)作方向,也在助推著刀郎口碑的逆轉(zhuǎn)。
當然最關(guān)鍵的是,刀郎的從業(yè)經(jīng)歷也帶有一定的故事色彩,這種故事性有效增加了大眾對他的好感。
在那些關(guān)于刀郎人生經(jīng)歷的文章中,各路作者以多種角度解讀著刀郎的人生經(jīng)歷,把他塑造為有些悲情的不世天才,這種寫法很難不引起讀者的同情與好感。
“寒門出身”、“成名遭妒”、“權(quán)威圍剿”,這些都是很典型的經(jīng)典武俠作品元素,而這些元素之所以經(jīng)典,就在于它們能最大程度催生讀者的情緒共鳴。當這些元素出現(xiàn)在一個現(xiàn)實中的音樂人身上,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爽文效果拉滿。
而這些關(guān)于刀郎人生故事的解讀,再加上新專輯中區(qū)別于流行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有些生澀深奧的歌詞,也進一步加持了口碑逆轉(zhuǎn)甚至被封神。
被封神需謹慎
刀郎的口碑逆轉(zhuǎn),不是孤例。這幾年,有不少音樂人都經(jīng)歷了口碑上揚,從大眾眼里的“笑話”一躍成為寶藏歌手。
比如鳳凰傳奇。在剛出道的時候,他們被嘲又土又俗,被貼上“農(nóng)業(yè)重金屬”的標簽,遭到的非議并不亞于刀郎。而近些年鳳凰傳奇反倒成為了樂迷,特別是年輕一代樂迷心中三觀正、實力好的代表。
又比如龔琳娜。從《忐忑》到《金箍棒》,她一度被大眾視為樂壇的小丑,有人說她不懂唱歌,只是靠著扮丑出洋相博出位。然而2019年,一首《小河淌水》讓龔琳娜的口碑出現(xiàn)了逆轉(zhuǎn),今年的《乘風2023》中,她更是收獲了大量路人盤,并成功拿到成團席位。
除了上述歌手本身有實力,作品被誤解與時代局限性有關(guān)以外,音樂先聲認為,在社交媒體上頗為活躍的Z世代掌握話語權(quán),也是促使“笑話歌手被正名”的原因。
從評論、超話、彈幕互動等不難發(fā)現(xiàn),為這些歌手發(fā)聲、贊美他們實力出群的網(wǎng)友中,很大一部分是以95后為主體的Z世代。當代年輕人更熱衷于造神,也熱衷于推翻過去文化精英的觀點,“他們批判的,就是我們喜歡的 ”,在這重心理機制作用下,音樂人口碑逆轉(zhuǎn)的情況頻頻出現(xiàn)。
前文所說的故事性,也不是刀郎一個人獨有的特質(zhì)。
鳳凰傳奇、龔琳娜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故事。而當代青年更注重情感共鳴,注重故事性。他們會在歌手本身的故事基礎上,疊加上自己的想象,繼而喜歡上那個想象出來的人,并將ta推上神壇。
其實從這點來看,這些“被造神”的歌手倒有點工具人的感覺。樂迷愛上的并不是真實的ta,而是再解讀與想象中的另一個客體。
對于歌手,特別是曾被精英美學“打壓”過的音樂人而言,“造神”是好事。這意味著他們的才華能夠被外界認可,以及更多的機會與邀約,而他們也將會因此有更充足的資金、資源,去做更好的音樂,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
但歌手及其團隊也需要警惕這種“造神”運動。
情感消費,是一種建立在強烈感情基礎上的消費行為。Z世代的愛和恨都很極端,當他愛的時候,恨不得向全世界賣安利;當他恨的時候,會懊悔于自己付出的時間、精力與感情,繼而倒戈,把負面情緒全部宣泄給歌手。
就好比那英,一個月前她還是“大家的嘴替”,是人見人愛的“英子”;這幾天,她卻成為了打壓刀郎的“大反派”。
站在客觀立場上,作為學院派出身的那英當年對刀郎的評價,并非全無道理,但如今的人,愛恨就是如此極端。
結(jié)語
面對來勢洶涌的“造神運動”,歌手們要如何應對?
或許刀郎的做法,才是最明智的——把贊譽與毀謗留在身后,專注于自己的作品。
就像當年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說的那樣: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