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薛昱婷
船舶行業(yè)預計在2023-2027年迎來更換需求的高峰,中國船企接單量大增。
據中國船舶工業(yè)行業(yè)協會發(fā)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造船完工量達211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2%;新接量376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7.7%;手持量達1237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5%。
1-6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9.6%、72.6%、53.2%,均位列全球第一。其中,二季度完工量環(huán)比增長30.4%,新接量環(huán)比增長48.2%。
國金證券分析稱,今年上半年中國造船三大指標同比增長,周期上行確定性強。
浙商證券稱,中國在本輪周期中引領全球造船市場。船舶行業(yè)預計在2023-2027年迎來更換需求的高峰,供給端主要船廠訂單已排到2026年。
6月,中船系多家上市公司在集體業(yè)績說明會時也表示,新船市場行情、訂單情況處于上揚階段。
分船舶產品類型看,上半年國內完工船舶產品中,散貨船占到52.6%,集裝箱船占比達28.2%且持續(xù)提升,油船占11.5%,氣體船占4.1%。
新接船舶產品中,散貨船占38.9%,油船占30.4%且占比持續(xù)提升,集裝箱船和氣體船分別占16.7%和5.6%。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今年以來油船市場訂單快速增長,本輪船舶周期上行,整體呈現船型輪動的特點。同時,外部因素(疫情、俄烏沖突等)的沖擊,使得下游航運公司經營情況大幅提升。
船舶需求旺盛的同時,新船價格持續(xù)上漲,成本則有所下降??死松l(fā)布的6月全球新船價格指數為170.9,同比增長5.8%;同期,上海20mm造船板平均價格同比下降18%,這為船企盈利創(chuàng)造空間。
中國船舶工業(yè)行業(yè)協會的數據顯示,國內船舶行業(yè)產業(yè)集中度較高,國內造船完工量前十家企業(yè)集中度達67.9%,新接訂單量前十家企業(yè)集中度達61.3%。
其中,江蘇揚子江船業(yè)集團公司在造船完工量及新接訂單量方面均位居榜首。該公司前身為成立于1956年的修造船合作社,已發(fā)展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船企,也成為中國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造船企業(yè)(股票代碼BS6)。
2022年全年,該公司實現營收207.05億元,同比增長37%;利潤31.97億元,同比增長53%。
此外,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揚州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上半年也表現亮眼。
上述公司多位于國內強勢造船省市。上半年,江蘇省以約萬載重噸的造船完工量強勢占據國內第一,與上海市、遼寧省、山東省、浙江省一同位居前五,造船完工量合計占比91.3%。
中國船舶工業(yè)行業(yè)協會數據顯示,1-6月,中國船舶出口金額112.1億美元,同比增長7.7%。出口船舶產品中,散貨船、游船和集裝船仍占主導地位。出口船舶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比重分別為為84.6%、92.9%、92.8%。
國金證券預計,7月,國際海事組織(IMO)通過了2023年船舶溫室氣體減排戰(zhàn)略,提出在2050年前或該年前后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船舶老齡化及脫碳政策進一步催化,有望持續(xù)推動新造船需求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