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三體”影視化,突破“智子”封鎖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三體”影視化,突破“智子”封鎖

“三體”IP,不能只算經濟賬。

文|犀牛娛樂 胖部

編輯|樸芳

“古箏行動”揭開了最后的神秘面紗,幾乎贏得了劇迷的一致叫好。劇版《三體》的豆瓣評分從開播的8.1分,到大結局后再漲至8.3分,劇集的品質可謂過硬。

不過,這部口碑出圈、討論度不低的作品,熱度上距離劇迷和原著粉的預期還是多少有些差距。即使考慮到一月多部熱劇“神仙打架”,《三體》也應該更有“排面”。

一方面,《三體》原著小說的影響力無需多言,其改編作品的傳播度、關注級別可以說是大眾級的。

另一方面,劇版的口碑絕對不差,從開播時“摳書”級改編獲得的認可,到大結局時一片稱贊與第二季催更,核心劇迷的聲量也不小。按照近兩年市場上口碑與熱度成正相關的常態(tài),聲量至少應該不止于此。

問題,出在哪了?

劇版《三體》超出預期,IP本身呢?

相比于《三體2:黑暗叢林》和《三體3:死神永生》,《三體:地球往事》的改編難度要低一些,畢竟沒有后兩部動輒穿越幾十、幾百甚至幾億年,能讓概念設計直接崩潰的高難度,從視覺化角度可控性要強得多。

但即使如此,主創(chuàng)團隊們面對的問題和壓力依然不少。

比如三體人是什么樣子的?整部小說是沒有過具體描述的,只知道他們交流時會把信息直接呈現(xiàn)在頭頂(所以無法欺騙);又比如影視作品里目前只有《星際穿越》呈現(xiàn)過五維空間,誰也沒想過十一維展開到底怎么呈現(xiàn),但維度呈現(xiàn)恰恰是改編三體繞不過去的坎。

此外,一些或許不存在概念設計難度的點,也因為原著奇瑰的想象力和書迷極高的期待,存在很高的視覺化難度。比如三體游戲,比如紅岸基地的巨大天線,又比如呈現(xiàn)三體人的脫水、鐘擺、三千萬人形成的二進制“計算機”,當然還有在紙面上都能讓人驚嘆的“古箏行動”。

而劇版《三體》讓書迷非常滿意的一個原因就在于,這些需要花費心力和極高成本呈現(xiàn)出來的重點場景,最終的效果都很好甚至讓人驚艷。按照導演楊磊采訪中所說,本來為后期剪輯預留的三個月時間,最終只剪出了第一集,最終后期階段整整用了兩年時間。

被評價很高的另一點是選角,張魯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這些演員對這部劇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也恰恰是因為角色對了,如葉文潔的角色轉變、常偉思和汪淼關于“偶然”的對話、史強作為普通人在面對災難時“蟲子”的力量,才會讓人信服。

但也需要正視,此前對于“三體”IP改編的質疑,在這次也有所體現(xiàn)。

比如大量存在的科學背景和術語,可能造成的理解難度。這些基本設定類的內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書迷觀眾的觀劇障礙。

又比如人物,劉慈欣是出了名的刻畫人物薄弱,甚至相比大史和后面的羅輯,第一部的主角汪淼根本就是個貢獻納米技術的劇情“工具人”。小說可以靠宏大奇絕的故事來彌補,但劇中顯然行不通,畢竟長視頻的一個關鍵就是人物魅力,否則沒有觀眾的代入空間。

應該看到,劇版《三體》已經在努力克服這些問題。

比如為汪淼增加了更多內心戲,去女兒學校上物理課的橋段更被稱為是“最佳原創(chuàng)劇情”;概念解讀的工作,由大史從觀眾視角接受概念的轉化解讀,比如“宇宙向你眨巴眼”,又或者以沙瑞山等的簡單解釋,重點強調“奇跡”本身的不可能。

在平臺側,騰訊視頻同期開了《解讀三體》的文化節(jié)目,邀請專業(yè)人士解讀其中的概念,這也會在深度劇迷圈層內,進一步解決IP本身自帶的一些問題。

一群對IP有熱愛、專業(yè)度也足夠的影視人,拿出了一部可謂驚艷的改編作品,這是《三體》的幸運,也是原著粉和劇粉的幸運。但IP本身給路人觀眾帶來的觀看門檻,還是給最后的數據表現(xiàn)帶來了影響,而這種影響該如何評估?

“三體”IP,不能只算經濟賬

楊磊此前對媒體的采訪中,講了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一個是接受邀請后,猶豫不決的楊磊想和合伙人陸貝珂商量,結果后者喊著答復他:“你快接?。∧闳松锌梢圆唤尤魏雾椖?,但就是《三體》不行。如果這輩子能和《三體》有一次重合,簡直就是最美妙的事情!”

另一個是籌備階段,主創(chuàng)們準備去全國各大物理研究所“上課”,一開始因為保密沒說是什么項目而紛紛遭拒,結果楊磊決定“解密”,進而敲開了所有研究所的大門。

這是“三體”IP價值的體現(xiàn),從科研人員,到影視從業(yè)者再到諸多讀者,對“三體”的情緒都堪稱“狂熱”。

IP改編的難度,也恰恰是因為這種“狂熱”。這是夾雜著來源于這部雨果獎作品的民族自豪感、作品本身極富想象力的宏大敘事和此前多年開發(fā)遲遲無果之后,累積下來的一種極其復雜的期待情緒。

在《三體》動畫版折戟沉沙之后,已經有聲音質疑:是否真的存在讓市場滿意的“三體”IP改編?

劇版證明了“是有的”,但這種證明有代價。主要問題也是所有影視改編必然面對的,就是在影視觀眾和書迷之間做選擇。

一方面,從《三體》原著內容來看,制作一部完全大眾娛樂化的作品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三體”的影響力是超出其讀者基本盤的,甚至改編本身獲得的審視是全民級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擴充了劇版的受眾輻射范圍,但也讓改編在原創(chuàng)尺度上的壓力更大。

更重要的是,如果說劇版《三體》已經盡最大可能吸引了廣義上的原著粉,那么是否意味著,“三體”IP基本盤對影視化內容的加持,也就僅限于此?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在內容之外,看到“三體”的更多價值。

如果要算經濟賬,那么《三體》似乎不算是好生意。如前文提到的,僅第一部的后期階段就耗時兩年,整個制作周期長達四年,這對于一般劇集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特效的數量、設計難度以及現(xiàn)實取景量都堪稱龐大。

如果進一步開發(fā)后面兩部,那么宇宙場景之浩繁、科技想象之絢爛、時間線跨越多個世紀甚至一千多萬年后的“黑域紀元”,不但是對主創(chuàng)們腦洞的考驗,也會是對制作費用的巨大挑戰(zhàn)。

《三體》動畫版中的“水滴”

但一方面,一部質量足夠出色的《三體》作品,其價值也不能從播出期來看,IP本身的長期價值,包括規(guī)劃中多品類內容交互式的IP價值提升,會讓相關開發(fā)內容成為毫無疑問的良性資產。從這一點上說,《三體》劇集的開發(fā)絕對應該是內容優(yōu)先的。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開發(fā)《三體》的政策利好。近年來對于國產科幻影視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將科幻產業(yè)發(fā)展扶持列入國家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也讓相關作品的價值被進一步正視。今年春節(jié)檔《流浪地球2》表現(xiàn)良好,導演郭帆還得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

科幻正在成為承載中國未來想象,彰顯國家發(fā)展成果,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故事載體。而在這個層面上,《三體》作為一部在世界范圍內都有很高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其改編的價值也遠不止經濟收益。

“三體”IP與三體宇宙尋求“破壁”

就在2月7日,《三體》內容開發(fā)及商業(yè)衍生的獨家版權方,三體宇宙(上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發(fā)生重大股權變更,已成立新公司成都司元企業(yè)管理公司計劃收購三體宇宙股權,預計持股比例將達到70%。

據了解,在成都司元對三體宇宙的收購完成后,三體宇宙股東中將不再有游族關聯(lián)公司。

根據公開信息,此次收購“目標是吸引更多優(yōu)質投資人共建三體IP”。作為“三體”IP的版權持方,劇版《三體》的開發(fā)成功顯然對三體宇宙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或許也因此由后林奇時代的游族判斷為從“三體”中抽身的一個好時機。

從此次交易中可以得知,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22年,三體IP含消費和體驗的商業(yè)運營項目市場價值累計20億。

這個數字應該包含近期多個影視項目的授權費用,包括公司已開發(fā)推出《三體》廣播劇和有聲小說、動畫《我的三體》等,以及騰訊視頻的劇版、B站的動畫版,此外還包括田曉鵬導演的真人版電影,和Netflix版劇集。

至于周邊和衍生品方面,三體宇宙的合作方是近期因為《流浪地球2》火了一把的賽凡科幻空間,但在沒有影視加持的情況下,“三體”產品銷量一般,單價較高的單品大多售出數量在兩位數,淘寶旗艦店銷量破千的兩款產品是39元的書簽和28元的胸針。

對于“三體”IP的價值估量,更多的是在于影視化多元內容開發(fā)之后,進一步提升IP價值,再依托影視受眾的龐大基數變現(xiàn)。

而從目前的內容開發(fā)進度看,劇版《三體》仍然是這個過程中最可指望的作品。難點就在于,相比第一部,后面兩部該如何進行真人、場景的呈現(xiàn),太空狙擊、水滴、星艦地球、二向箔等等到底要付出多少時間和經濟成本,難度和機遇都擺在主創(chuàng)面前。

至少,依然還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劇迷在等待著《三體2》,希望劇版《三體》,不是一種“偶然”。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三體”影視化,突破“智子”封鎖

“三體”IP,不能只算經濟賬。

文|犀牛娛樂 胖部

編輯|樸芳

“古箏行動”揭開了最后的神秘面紗,幾乎贏得了劇迷的一致叫好。劇版《三體》的豆瓣評分從開播的8.1分,到大結局后再漲至8.3分,劇集的品質可謂過硬。

不過,這部口碑出圈、討論度不低的作品,熱度上距離劇迷和原著粉的預期還是多少有些差距。即使考慮到一月多部熱劇“神仙打架”,《三體》也應該更有“排面”。

一方面,《三體》原著小說的影響力無需多言,其改編作品的傳播度、關注級別可以說是大眾級的。

另一方面,劇版的口碑絕對不差,從開播時“摳書”級改編獲得的認可,到大結局時一片稱贊與第二季催更,核心劇迷的聲量也不小。按照近兩年市場上口碑與熱度成正相關的常態(tài),聲量至少應該不止于此。

問題,出在哪了?

劇版《三體》超出預期,IP本身呢?

相比于《三體2:黑暗叢林》和《三體3:死神永生》,《三體:地球往事》的改編難度要低一些,畢竟沒有后兩部動輒穿越幾十、幾百甚至幾億年,能讓概念設計直接崩潰的高難度,從視覺化角度可控性要強得多。

但即使如此,主創(chuàng)團隊們面對的問題和壓力依然不少。

比如三體人是什么樣子的?整部小說是沒有過具體描述的,只知道他們交流時會把信息直接呈現(xiàn)在頭頂(所以無法欺騙);又比如影視作品里目前只有《星際穿越》呈現(xiàn)過五維空間,誰也沒想過十一維展開到底怎么呈現(xiàn),但維度呈現(xiàn)恰恰是改編三體繞不過去的坎。

此外,一些或許不存在概念設計難度的點,也因為原著奇瑰的想象力和書迷極高的期待,存在很高的視覺化難度。比如三體游戲,比如紅岸基地的巨大天線,又比如呈現(xiàn)三體人的脫水、鐘擺、三千萬人形成的二進制“計算機”,當然還有在紙面上都能讓人驚嘆的“古箏行動”。

而劇版《三體》讓書迷非常滿意的一個原因就在于,這些需要花費心力和極高成本呈現(xiàn)出來的重點場景,最終的效果都很好甚至讓人驚艷。按照導演楊磊采訪中所說,本來為后期剪輯預留的三個月時間,最終只剪出了第一集,最終后期階段整整用了兩年時間。

被評價很高的另一點是選角,張魯一、于和偉、陳瑾、王子文、林永健這些演員對這部劇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也恰恰是因為角色對了,如葉文潔的角色轉變、常偉思和汪淼關于“偶然”的對話、史強作為普通人在面對災難時“蟲子”的力量,才會讓人信服。

但也需要正視,此前對于“三體”IP改編的質疑,在這次也有所體現(xiàn)。

比如大量存在的科學背景和術語,可能造成的理解難度。這些基本設定類的內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書迷觀眾的觀劇障礙。

又比如人物,劉慈欣是出了名的刻畫人物薄弱,甚至相比大史和后面的羅輯,第一部的主角汪淼根本就是個貢獻納米技術的劇情“工具人”。小說可以靠宏大奇絕的故事來彌補,但劇中顯然行不通,畢竟長視頻的一個關鍵就是人物魅力,否則沒有觀眾的代入空間。

應該看到,劇版《三體》已經在努力克服這些問題。

比如為汪淼增加了更多內心戲,去女兒學校上物理課的橋段更被稱為是“最佳原創(chuàng)劇情”;概念解讀的工作,由大史從觀眾視角接受概念的轉化解讀,比如“宇宙向你眨巴眼”,又或者以沙瑞山等的簡單解釋,重點強調“奇跡”本身的不可能。

在平臺側,騰訊視頻同期開了《解讀三體》的文化節(jié)目,邀請專業(yè)人士解讀其中的概念,這也會在深度劇迷圈層內,進一步解決IP本身自帶的一些問題。

一群對IP有熱愛、專業(yè)度也足夠的影視人,拿出了一部可謂驚艷的改編作品,這是《三體》的幸運,也是原著粉和劇粉的幸運。但IP本身給路人觀眾帶來的觀看門檻,還是給最后的數據表現(xiàn)帶來了影響,而這種影響該如何評估?

“三體”IP,不能只算經濟賬

楊磊此前對媒體的采訪中,講了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一個是接受邀請后,猶豫不決的楊磊想和合伙人陸貝珂商量,結果后者喊著答復他:“你快接?。∧闳松锌梢圆唤尤魏雾椖?,但就是《三體》不行。如果這輩子能和《三體》有一次重合,簡直就是最美妙的事情!”

另一個是籌備階段,主創(chuàng)們準備去全國各大物理研究所“上課”,一開始因為保密沒說是什么項目而紛紛遭拒,結果楊磊決定“解密”,進而敲開了所有研究所的大門。

這是“三體”IP價值的體現(xiàn),從科研人員,到影視從業(yè)者再到諸多讀者,對“三體”的情緒都堪稱“狂熱”。

IP改編的難度,也恰恰是因為這種“狂熱”。這是夾雜著來源于這部雨果獎作品的民族自豪感、作品本身極富想象力的宏大敘事和此前多年開發(fā)遲遲無果之后,累積下來的一種極其復雜的期待情緒。

在《三體》動畫版折戟沉沙之后,已經有聲音質疑:是否真的存在讓市場滿意的“三體”IP改編?

劇版證明了“是有的”,但這種證明有代價。主要問題也是所有影視改編必然面對的,就是在影視觀眾和書迷之間做選擇。

一方面,從《三體》原著內容來看,制作一部完全大眾娛樂化的作品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三體”的影響力是超出其讀者基本盤的,甚至改編本身獲得的審視是全民級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擴充了劇版的受眾輻射范圍,但也讓改編在原創(chuàng)尺度上的壓力更大。

更重要的是,如果說劇版《三體》已經盡最大可能吸引了廣義上的原著粉,那么是否意味著,“三體”IP基本盤對影視化內容的加持,也就僅限于此?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在內容之外,看到“三體”的更多價值。

如果要算經濟賬,那么《三體》似乎不算是好生意。如前文提到的,僅第一部的后期階段就耗時兩年,整個制作周期長達四年,這對于一般劇集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特效的數量、設計難度以及現(xiàn)實取景量都堪稱龐大。

如果進一步開發(fā)后面兩部,那么宇宙場景之浩繁、科技想象之絢爛、時間線跨越多個世紀甚至一千多萬年后的“黑域紀元”,不但是對主創(chuàng)們腦洞的考驗,也會是對制作費用的巨大挑戰(zhàn)。

《三體》動畫版中的“水滴”

但一方面,一部質量足夠出色的《三體》作品,其價值也不能從播出期來看,IP本身的長期價值,包括規(guī)劃中多品類內容交互式的IP價值提升,會讓相關開發(fā)內容成為毫無疑問的良性資產。從這一點上說,《三體》劇集的開發(fā)絕對應該是內容優(yōu)先的。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開發(fā)《三體》的政策利好。近年來對于國產科幻影視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將科幻產業(yè)發(fā)展扶持列入國家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也讓相關作品的價值被進一步正視。今年春節(jié)檔《流浪地球2》表現(xiàn)良好,導演郭帆還得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

科幻正在成為承載中國未來想象,彰顯國家發(fā)展成果,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中國故事載體。而在這個層面上,《三體》作為一部在世界范圍內都有很高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其改編的價值也遠不止經濟收益。

“三體”IP與三體宇宙尋求“破壁”

就在2月7日,《三體》內容開發(fā)及商業(yè)衍生的獨家版權方,三體宇宙(上海)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發(fā)生重大股權變更,已成立新公司成都司元企業(yè)管理公司計劃收購三體宇宙股權,預計持股比例將達到70%。

據了解,在成都司元對三體宇宙的收購完成后,三體宇宙股東中將不再有游族關聯(lián)公司。

根據公開信息,此次收購“目標是吸引更多優(yōu)質投資人共建三體IP”。作為“三體”IP的版權持方,劇版《三體》的開發(fā)成功顯然對三體宇宙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或許也因此由后林奇時代的游族判斷為從“三體”中抽身的一個好時機。

從此次交易中可以得知,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22年,三體IP含消費和體驗的商業(yè)運營項目市場價值累計20億。

這個數字應該包含近期多個影視項目的授權費用,包括公司已開發(fā)推出《三體》廣播劇和有聲小說、動畫《我的三體》等,以及騰訊視頻的劇版、B站的動畫版,此外還包括田曉鵬導演的真人版電影,和Netflix版劇集。

至于周邊和衍生品方面,三體宇宙的合作方是近期因為《流浪地球2》火了一把的賽凡科幻空間,但在沒有影視加持的情況下,“三體”產品銷量一般,單價較高的單品大多售出數量在兩位數,淘寶旗艦店銷量破千的兩款產品是39元的書簽和28元的胸針。

對于“三體”IP的價值估量,更多的是在于影視化多元內容開發(fā)之后,進一步提升IP價值,再依托影視受眾的龐大基數變現(xiàn)。

而從目前的內容開發(fā)進度看,劇版《三體》仍然是這個過程中最可指望的作品。難點就在于,相比第一部,后面兩部該如何進行真人、場景的呈現(xiàn),太空狙擊、水滴、星艦地球、二向箔等等到底要付出多少時間和經濟成本,難度和機遇都擺在主創(chuàng)面前。

至少,依然還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劇迷在等待著《三體2》,希望劇版《三體》,不是一種“偶然”。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