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享年87歲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享年87歲

胡福明曾坦言,“文中的觀點并不是我的首創(chuàng),很多哲學教師都懂。只是由我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把它寫了出來。而文章發(fā)表之后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當時是萬萬沒有想到的?!?/p>

胡福明資料圖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3年1月2日,據(jù)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消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胡福明去世。另據(jù)北京青年報從南京大學哲學系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胡福明于1月2日上午6時許不幸離世,享年87歲。

公開資料顯示,胡福明,1935年7月生,漢族,中共黨員,江蘇無錫人。1955年9月就讀于北京大學新聞專業(yè),翌年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學習,1962年畢業(yè)后,到南京大學政治系(后更名哲學系)任教。1982年11月,胡福明調至江蘇省委工作,歷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省委常委、省委黨校校長、江蘇省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2001年退休。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fā)表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文章鮮明地提出: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不能拿現(xiàn)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無限豐富的飛速發(fā)展的革命實踐,應該勇于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該文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引發(fā)了一場全國性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胡福明曾表示,該文是集體智慧的結晶。2018年1月,胡福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回憶該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時介紹,1977年2月,當時的“兩報一刊”發(fā)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提出“兩個凡是”,引發(fā)了廣泛關注。胡福明決定撰文反駁,1977年7月,妻子因病住院,他就把馬列著作和《毛澤東選集》等書拿到醫(yī)院,借走廊上的燈閱讀、寫作。

妻子出院后,胡福明用了7天時間將文章寫出,初稿的標題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隨后他反復閱讀修改,在1977年8月底定稿。他思考再三,決定投給光明日報。但文稿寄出后近5個月,才收到回復說“文章很尖銳,請繼續(xù)修改完善,不要授人以柄,也不要讓人產(chǎn)生馬列主義過時論的感覺。”

1978年2月和3月,胡福明多次修改了文章,再次發(fā)往光明日報。此后,恰逢中央黨校正舉行真理標準討論,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審閱決定,把文章安排在頭版發(fā)表,但需要進一步修改。最后該文經(jīng)過多人參與修改后最終定稿,題目也改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南方周末報道稱,楊西光將改定的稿子呈交中央黨校的內部刊物《理論動態(tài)》發(fā)表。時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的胡耀邦審閱后,決定由《理論動態(tài)》首發(fā),再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在光明日報頭版發(fā)表。文章發(fā)表后,新華社當天轉發(fā)全文,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也于次日全文轉載。

據(jù)瞭望雜志報道,胡福明曾坦言,“文中的觀點并不是我的首創(chuàng),很多哲學教師都懂。只是由我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把它寫了出來。而文章發(fā)表之后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當時是萬萬沒有想到的?!?/p>

2018年8月出版的《我的學術小傳》中,胡福明說,“經(jīng)過了一些事,我更堅定自己的一貫主張,就是要獨立自主地思考,要堅持實事求是?!薄熬拖耨R克思主義永遠不會過時一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論斷也不會過時,因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焙C髡f。

胡福明曾榮獲“江蘇社科名家”稱號。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代表人物。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2020年10月18日,胡福明榮獲南京大學哲學系“最高貢獻獎”。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主要作者胡福明去世,享年87歲

胡福明曾坦言,“文中的觀點并不是我的首創(chuàng),很多哲學教師都懂。只是由我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把它寫了出來。而文章發(fā)表之后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當時是萬萬沒有想到的。”

胡福明資料圖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3年1月2日,據(jù)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消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作者、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胡福明去世。另據(jù)北京青年報從南京大學哲學系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胡福明于1月2日上午6時許不幸離世,享年87歲。

公開資料顯示,胡福明,1935年7月生,漢族,中共黨員,江蘇無錫人。1955年9月就讀于北京大學新聞專業(yè),翌年進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學習,1962年畢業(yè)后,到南京大學政治系(后更名哲學系)任教。1982年11月,胡福明調至江蘇省委工作,歷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省委常委、省委黨校校長、江蘇省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2001年退休。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fā)表了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文章鮮明地提出: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不能拿現(xiàn)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無限豐富的飛速發(fā)展的革命實踐,應該勇于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該文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引發(fā)了一場全國性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胡福明曾表示,該文是集體智慧的結晶。2018年1月,胡福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回憶該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時介紹,1977年2月,當時的“兩報一刊”發(fā)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提出“兩個凡是”,引發(fā)了廣泛關注。胡福明決定撰文反駁,1977年7月,妻子因病住院,他就把馬列著作和《毛澤東選集》等書拿到醫(yī)院,借走廊上的燈閱讀、寫作。

妻子出院后,胡福明用了7天時間將文章寫出,初稿的標題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隨后他反復閱讀修改,在1977年8月底定稿。他思考再三,決定投給光明日報。但文稿寄出后近5個月,才收到回復說“文章很尖銳,請繼續(xù)修改完善,不要授人以柄,也不要讓人產(chǎn)生馬列主義過時論的感覺?!?/p>

1978年2月和3月,胡福明多次修改了文章,再次發(fā)往光明日報。此后,恰逢中央黨校正舉行真理標準討論,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審閱決定,把文章安排在頭版發(fā)表,但需要進一步修改。最后該文經(jīng)過多人參與修改后最終定稿,題目也改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南方周末報道稱,楊西光將改定的稿子呈交中央黨校的內部刊物《理論動態(tài)》發(fā)表。時任中央黨校副校長的胡耀邦審閱后,決定由《理論動態(tài)》首發(fā),再以特約評論員名義在光明日報頭版發(fā)表。文章發(fā)表后,新華社當天轉發(fā)全文,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也于次日全文轉載。

據(jù)瞭望雜志報道,胡福明曾坦言,“文中的觀點并不是我的首創(chuàng),很多哲學教師都懂。只是由我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把它寫了出來。而文章發(fā)表之后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當時是萬萬沒有想到的?!?/p>

2018年8月出版的《我的學術小傳》中,胡福明說,“經(jīng)過了一些事,我更堅定自己的一貫主張,就是要獨立自主地思考,要堅持實事求是?!薄熬拖耨R克思主義永遠不會過時一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論斷也不會過時,因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胡福明說。

胡福明曾榮獲“江蘇社科名家”稱號。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代表人物。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2020年10月18日,胡福明榮獲南京大學哲學系“最高貢獻獎”。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