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云游戲,無法在元宇宙中生存?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云游戲,無法在元宇宙中生存?

游戲是元宇宙入口,云游戲卻不是。

圖片來源:Unsplash-Stéphane Bernard

文|張書樂

在電影《頭號玩家》中,導演斯皮爾伯格讓我們看到,在2045年,現實世界與“綠洲”世界共存,在“綠洲”世界里,無論是誰,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虛擬化身,到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抱有任何夢想。

自元宇宙概念誕生后,很多人用“綠洲”類比元宇宙,但準確來說,“綠洲”只能代表元宇宙的游戲娛樂功能的雛形?,F實中人們可以做到的事和做不到的事,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實現。

如何通往元宇宙?在科幻小說家坦利·溫鮑姆的作品《皮格馬利翁的眼鏡》中,只需要一幅虛擬現實(VR)眼鏡。

真如此嗎?

或許,通往元宇宙的門票,只需要一個讓足夠多的人都喜歡的游戲。

而這個賽道,目前則被部分從業(yè)者鎖定在了云游戲上,似乎元宇宙和云游戲的合體,將讓中國游戲廠商一舉超越Meta、微軟等巨頭。

資料顯示,實時云渲染解決方案提供商蔚領時代于2019年年底與米哈游就《原神》的云游戲項目進行合作,打造的《云·原神》在2021年8月開啟公測,成為了云游戲行業(yè)標桿案例。

2022年8月,蔚領時代以云游戲為起點,發(fā)布了中國首款電影級云原生游戲《春草傳》。

到底關聯在哪?

蔚領時代創(chuàng)始人兼CEO郭建君描述的新時代門前,云游戲是那把“鑰匙”,“元宇宙時代最重要的要素是渲染,尤其是實時渲染。因此,能供應實時渲染能力的云游戲會是新時代的重要前置條件。”

真如其所言否?

對此,財經網王苗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楊昕怡分別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游戲是入口,沒錯!云游戲卻不是,至少近十年都不可能是,畢竟元宇宙對硬件平臺要求夠高,而云游戲則是給本來超負荷的平臺增加更大的負荷。

準確來說,云游戲和元宇宙之間只有弱關聯,云游戲是否建成不影響元宇宙的實現,只是使用場景相對會有所局限,例如移動場景。

當然,未來技術成熟后,云游戲的實現,本質上可以極大擴展游戲的場景,尤其是重度游戲能夠在移動場景下有更好的表現。

相對于元宇宙的形態(tài)本質上是重度游戲且需要各種載具(VR或AR設備),因此是一個強力助攻,但那是N年后的事。

至于目前,現在云游戲在技術和各端的支持都沒有打通,游戲主機、PC端、手機、掌機都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

所謂現在市面上的云游戲,大多是打著云游戲旗號、確實實現跨屏、但游戲水準還停留在上一代網游的網頁游戲而已,此刻大談云游戲出海,有蹭熱點嫌疑。

事實上,就是巨頭家的云游戲,也正在斷糧。

9月29日,Stadia副總裁兼總經理菲爾·哈里森(Phil Harrison),在谷歌官方博客上發(fā)表文章宣布,谷歌的云游戲服務Stadia將在2023年1月18日關閉服務器。

但不可否認,元宇宙熱,給游戲行業(yè)帶來的極大的推動。

畢竟,消費級元宇宙的初始形態(tài)必然也只能是游戲。

一來元宇宙最容易在游戲的玩法上得以實現。

二來元宇宙需要培養(yǎng)用戶習慣也需要游戲這種大眾娛樂形式作為新手村。

此外,游戲產品近年少有玩法體驗上的創(chuàng)新,元宇宙在AR和VR上的體驗需求,可以催化游戲廠商為圈地而創(chuàng)新。

2022年就是一個關鍵節(jié)點,即硬件上的大突破。

媒體報道稱,此前VR戴在頭上,又重有大,嚴重影響使用感。厚度縮減對可穿戴設備來說可以大幅優(yōu)化用戶體驗感。

當前的Pancake 技術通過多鏡片折疊光路設計,實現光路的多次折返,從而降低光路傳播距離來完成超短焦成像。根據 YVR 發(fā)布的最新 VR 設備,采用 Pancake 方案可降低設備厚度 50%。

有了硬件希望,游戲才能更容易的接觸到用戶,但目前的設備依然不夠“人性”。

與此同時,目前的所謂元宇宙概念游戲,大體還只是蹭熱點的存在。

具體來說,兩種情況:

其一只是兜售概念、實質上只是既有游戲形態(tài)的一個蹭熱點,沒有新疊加體驗。

最典型的就是號稱元宇宙的《Decentraland》,這里不僅有知名歌手林俊杰豪擲50萬購入房產,更有多家時尚品牌匯聚于此舉辦元宇宙時裝周,虛擬貨幣價值飆升的那段時間,《Decentraland》的市場估值曾一度高達10億美元。

然而,自今年3月開始,《Decentraland》的熱度呈斷崖式逐步下滑,游戲內的地塊價值也隨之大幅縮水,到了最近,游戲的活躍玩家人數已經跌至谷底,最低日活躍用戶僅為19人。

其二則確實有VR或AR體驗,但整體畫面呈現還處在像素級,游戲玩法也不成熟,體驗上需要佩戴較為沉重的頭顯,并不舒適,且適配的游戲也較少,還無法有效展示元宇宙的所謂無邊無限的宇宙概念。

不過,一步一步迭代中,游戲永遠都會是元宇宙的先行者,沒有之一。

以往的經驗證明,即使新技術出現,依然首先應用在游戲之上,就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更早的PC,其大多數基礎應用和最新技術的嘗鮮、普及和商用形態(tài)都是游戲一般。

這個先行者地位在于游戲的受眾龐大、種類繁多、盈利模式多元且穩(wěn)定,一直都是互聯網科技在消費領域躍進的催化劑。

游戲公司此刻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即有圍繞元宇宙需求,創(chuàng)新玩法體驗,尤其是在既有游戲和正在開發(fā)游戲中,先期為接入元宇宙做相應的適配。

但同時也要知道:開放世界并非元宇宙的唯一形態(tài),元宇宙是個游樂場,游戲廠商要成為游樂場中的特色游樂設施提供商,即可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云游戲,無法在元宇宙中生存?

游戲是元宇宙入口,云游戲卻不是。

圖片來源:Unsplash-Stéphane Bernard

文|張書樂

在電影《頭號玩家》中,導演斯皮爾伯格讓我們看到,在2045年,現實世界與“綠洲”世界共存,在“綠洲”世界里,無論是誰,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虛擬化身,到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抱有任何夢想。

自元宇宙概念誕生后,很多人用“綠洲”類比元宇宙,但準確來說,“綠洲”只能代表元宇宙的游戲娛樂功能的雛形?,F實中人們可以做到的事和做不到的事,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實現。

如何通往元宇宙?在科幻小說家坦利·溫鮑姆的作品《皮格馬利翁的眼鏡》中,只需要一幅虛擬現實(VR)眼鏡。

真如此嗎?

或許,通往元宇宙的門票,只需要一個讓足夠多的人都喜歡的游戲。

而這個賽道,目前則被部分從業(yè)者鎖定在了云游戲上,似乎元宇宙和云游戲的合體,將讓中國游戲廠商一舉超越Meta、微軟等巨頭。

資料顯示,實時云渲染解決方案提供商蔚領時代于2019年年底與米哈游就《原神》的云游戲項目進行合作,打造的《云·原神》在2021年8月開啟公測,成為了云游戲行業(yè)標桿案例。

2022年8月,蔚領時代以云游戲為起點,發(fā)布了中國首款電影級云原生游戲《春草傳》。

到底關聯在哪?

蔚領時代創(chuàng)始人兼CEO郭建君描述的新時代門前,云游戲是那把“鑰匙”,“元宇宙時代最重要的要素是渲染,尤其是實時渲染。因此,能供應實時渲染能力的云游戲會是新時代的重要前置條件?!?/p>

真如其所言否?

對此,財經網王苗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楊昕怡分別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游戲是入口,沒錯!云游戲卻不是,至少近十年都不可能是,畢竟元宇宙對硬件平臺要求夠高,而云游戲則是給本來超負荷的平臺增加更大的負荷。

準確來說,云游戲和元宇宙之間只有弱關聯,云游戲是否建成不影響元宇宙的實現,只是使用場景相對會有所局限,例如移動場景。

當然,未來技術成熟后,云游戲的實現,本質上可以極大擴展游戲的場景,尤其是重度游戲能夠在移動場景下有更好的表現。

相對于元宇宙的形態(tài)本質上是重度游戲且需要各種載具(VR或AR設備),因此是一個強力助攻,但那是N年后的事。

至于目前,現在云游戲在技術和各端的支持都沒有打通,游戲主機、PC端、手機、掌機都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

所謂現在市面上的云游戲,大多是打著云游戲旗號、確實實現跨屏、但游戲水準還停留在上一代網游的網頁游戲而已,此刻大談云游戲出海,有蹭熱點嫌疑。

事實上,就是巨頭家的云游戲,也正在斷糧。

9月29日,Stadia副總裁兼總經理菲爾·哈里森(Phil Harrison),在谷歌官方博客上發(fā)表文章宣布,谷歌的云游戲服務Stadia將在2023年1月18日關閉服務器。

但不可否認,元宇宙熱,給游戲行業(yè)帶來的極大的推動。

畢竟,消費級元宇宙的初始形態(tài)必然也只能是游戲。

一來元宇宙最容易在游戲的玩法上得以實現。

二來元宇宙需要培養(yǎng)用戶習慣也需要游戲這種大眾娛樂形式作為新手村。

此外,游戲產品近年少有玩法體驗上的創(chuàng)新,元宇宙在AR和VR上的體驗需求,可以催化游戲廠商為圈地而創(chuàng)新。

2022年就是一個關鍵節(jié)點,即硬件上的大突破。

媒體報道稱,此前VR戴在頭上,又重有大,嚴重影響使用感。厚度縮減對可穿戴設備來說可以大幅優(yōu)化用戶體驗感。

當前的Pancake 技術通過多鏡片折疊光路設計,實現光路的多次折返,從而降低光路傳播距離來完成超短焦成像。根據 YVR 發(fā)布的最新 VR 設備,采用 Pancake 方案可降低設備厚度 50%。

有了硬件希望,游戲才能更容易的接觸到用戶,但目前的設備依然不夠“人性”。

與此同時,目前的所謂元宇宙概念游戲,大體還只是蹭熱點的存在。

具體來說,兩種情況:

其一只是兜售概念、實質上只是既有游戲形態(tài)的一個蹭熱點,沒有新疊加體驗。

最典型的就是號稱元宇宙的《Decentraland》,這里不僅有知名歌手林俊杰豪擲50萬購入房產,更有多家時尚品牌匯聚于此舉辦元宇宙時裝周,虛擬貨幣價值飆升的那段時間,《Decentraland》的市場估值曾一度高達10億美元。

然而,自今年3月開始,《Decentraland》的熱度呈斷崖式逐步下滑,游戲內的地塊價值也隨之大幅縮水,到了最近,游戲的活躍玩家人數已經跌至谷底,最低日活躍用戶僅為19人。

其二則確實有VR或AR體驗,但整體畫面呈現還處在像素級,游戲玩法也不成熟,體驗上需要佩戴較為沉重的頭顯,并不舒適,且適配的游戲也較少,還無法有效展示元宇宙的所謂無邊無限的宇宙概念。

不過,一步一步迭代中,游戲永遠都會是元宇宙的先行者,沒有之一。

以往的經驗證明,即使新技術出現,依然首先應用在游戲之上,就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更早的PC,其大多數基礎應用和最新技術的嘗鮮、普及和商用形態(tài)都是游戲一般。

這個先行者地位在于游戲的受眾龐大、種類繁多、盈利模式多元且穩(wěn)定,一直都是互聯網科技在消費領域躍進的催化劑。

游戲公司此刻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即有圍繞元宇宙需求,創(chuàng)新玩法體驗,尤其是在既有游戲和正在開發(fā)游戲中,先期為接入元宇宙做相應的適配。

但同時也要知道:開放世界并非元宇宙的唯一形態(tài),元宇宙是個游樂場,游戲廠商要成為游樂場中的特色游樂設施提供商,即可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