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廟窮富方丈,威馬不一樣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廟窮富方丈,威馬不一樣

高薪不是原罪,業(yè)績差才是。

文|螺旋實驗室  牧歌

編輯|堅果

2020年1月,威馬創(chuàng)始人沈暉在微博上轉發(fā)了王興的一段話,稱要與王興來一場對賭,未來威馬汽車一定會是新勢力里的Top 3。

彼時的沈暉確實有這樣的底氣,在當時剛剛過去的2019年里,威馬實現(xiàn)了16876輛的銷量,僅次于蔚來的20565輛,高居新造車市場的第二位。

但后來威馬的發(fā)展卻并沒有如沈暉所料,按照2021年的車輛交付量計算,威馬不僅沒能和蔚小理并駕齊驅,甚至于都沒能趕上零跑、哪吒等第二梯隊的新能源車商。

在市場銷量并不出彩的情況下,迫切想要通過上市逆轉頹勢的威馬,又遇到了更大的輿情危機,創(chuàng)始人沈暉高達12.6億元的年薪,讓這家企業(yè)又陷入了廟窮富方丈的爭議之中。

1、沈暉拿走威馬1/4營收?

近日,威馬披露了二次沖擊港交所的招股書,相比較業(yè)績和財務數(shù)據(jù),這份招股書更為引人關注的部分來自于職工薪酬。

根據(jù)招股書顯示,2021年威馬管理層薪資總額為17.5億元,而作為董事長的沈暉一人就高達12.6億元之多,其中薪金及花紅為200萬元左右,剩下的則均為受限制股份。如果威馬汽車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在限售期解禁后,這部分股票便隨時可以變現(xiàn)。

相比較天價的薪資,威馬同樣刺眼的還有并不算出彩的業(yè)績,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收入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和47.43億元,年內虧損則分別達到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近3年虧損累計已達174.35億元之多。

按此計算,沈暉在2021年一年的薪資,就等同于當年公司四分之一的營收。

而從一些外部數(shù)據(jù)來看,威馬汽車近年來的銷量排名也在逐年下滑,2020年,威馬還僅次于蔚來,排在了新造車勢力的第二位,彼時市場上甚至于將威馬與蔚來、理想、小鵬一起,稱作“新能源汽車四小龍”。

但是到了2021年,威馬汽車的排名便已經跌出領跑區(qū),全年銷量僅為“蔚小理”的一半,甚至于都沒能趕上原本在第二梯隊的哪吒和零跑。

也因為持續(xù)不佳的銷量成績,外界關于威馬汽車“掉隊”的聲音并不少見,在去年7月的媒體溝通會上,沈暉對此回應稱:“公司沒有掉隊,新造車的上半場才剛剛開始?!?/p>

沈暉履歷光鮮,算是新造車勢力中為數(shù)不多的正經車圈人,他曾獲得美國哈佛商學院AMP學位,并于2009年加入吉利汽車,并率領團隊完成了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重要任務,這也是中國汽車工業(yè)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海外并購。

此后,沈暉還主導了沃爾沃歐洲及美國董事會及高管團隊的重建,并長期擔任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qū)董事長。

2015年12月,沈暉創(chuàng)辦威馬,由于其本人過往在汽車行業(yè)的光輝履歷和諸多成功項目,也使得威馬一時間吸引了眾多明星PE和VC入場,國資、地方產業(yè)、境內外投資機構匯聚一堂,包括百度、騰訊、紅杉基金,以及李嘉誠家族都是其幕后的投資者。

2、業(yè)績差是原罪

擁有豪華投資團隊的威馬必然不會小氣,算上今年3月份完成的約5.96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威馬汽車的總募資金額已達到了350億。

但在新能源汽車這片戰(zhàn)場上,再多的融資似乎也只不過是賬面上的一個數(shù)字,無論是供應鏈還是銷售渠道,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進行填充。

但是在威馬近兩年業(yè)績不佳的情況下,沈暉的12.6億年薪就難免會引發(fā)爭議,甚至于陷入“廟窮富方丈”的質疑之中。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沈暉的12.6億并不是收入,他真正到手的只有200萬左右的薪金花紅,剩下的只能算做是企業(yè)上市成功之后的股權獎勵。

類似的情況在國內的科技圈里也有過先例,比如2018年小米集團上市之后,小米也向董事長雷軍支付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約99億元。而2014年京東上市時,劉強東也因同樣的激勵政策拿到了約41億元的薪酬獎金。

不過和雷軍及劉強東不同的是,小米和京東上市時都已經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在各自領域內被廣泛認可,而“流血上市”的威馬,登陸資本市場的意義更多來源于募資,而沈暉領取超高股權激勵就難免會招來非議。

針對于此事,沈暉自己也在朋友圈發(fā)表了一篇似是而非的回復,“有些事情,腳指頭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費時間解釋”。

談起車企一把手的薪資水平,就公開數(shù)據(jù)來看,造車新勢力企業(yè)大約都在150萬-200萬左右,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想和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都在這個區(qū)間內。

而全球范圍內真正超高薪資的,其實還得是“硅谷鋼鐵俠”馬斯克,根據(jù)第一財經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他從特斯拉總共領取了約1575億元人民幣的薪資。

而馬斯克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薪酬,也來源于他和特斯拉董事會在2018年約定的薪酬方案,根據(jù)當時的方案細則,在2018年后的十年間,馬斯克沒有任何工資或現(xiàn)金獎勵,他的收入完全與特斯拉市值和經營業(yè)績掛鉤,如果馬斯克能帶領特斯拉實現(xiàn)諸多目標,那么其就可獲得更多的股票期權。

所以歸根結底來看,高薪無罪,業(yè)績差是原罪。

3、這筆錢再想拿不容易

即便是給予未來期內的股權激勵,如今在被媒體各種解讀之后,未來沈暉想順順利利地拿到這筆錢,恐怕也并不容易。

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于威馬近兩年來的低迷表現(xiàn),無論是對于投資者還是用戶來說都并沒有達到預期,即便是成功上市,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市場頹勢。

從企業(yè)發(fā)展來看,需要長期的研發(fā)投入;從用戶需求來看,希望完善配套設施;從投資人角度來看,希望盡快看到新產品來刺激股價。

而無論是哪一項,都需要沉甸甸的資金打底。

這么多雙眼睛之下,即便是股票解禁之后,沈暉的12.6億還能安然地收入自己囊中嗎。

雷軍雖然在小米上市之后也拿到了99億元的超高激勵,但他的做法更為高明,在當時的股票解禁之后,雷軍承諾將鎖定期延長,在未來一年時間內不減持小米股份,同時將上市前獲得的股權激勵全部捐贈給慈善機構。

這種做法,一方面提振了公司的股價信心,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公眾對于小米和雷軍的好感度。

考慮到威馬目前的處境,大手筆的捐贈可以暫時先放放,但鎖定股權和加大研發(fā)投入這種措施,至少在明面上得由沈暉拿出來多說一說。

前文這種情況,也僅僅是建立在威馬繼續(xù)保持運營的情況下,如果未來幾年威馬銷量繼續(xù)走低,那么很有可能最終走向徹底出局的命運。

按照沈暉自己在2018的推斷,“新造車團隊未來只有兩三年時間,如果到不了10萬臺的年銷量,就沒法活下去?!?/p>

無獨有偶,瑞銀證券也測算出電動車的盈虧平衡點大約為20萬輛,起步是10萬輛,而蔚來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斌同樣發(fā)表過類似觀點。

而翻開威馬的年銷量,從2019年到2021年,三年加起來的銷量都沒能超過10萬輛,今年第一季度,威馬汽車更是僅售出了7476輛電動汽車。

作為對比,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哪吒汽車在今年一季度都已經實現(xiàn)了3萬輛以上汽車交付量,蔚來汽車和零跑汽車同期交付量也在2萬輛以上。

距離“生死線”還遙遙無期的威馬,如果在未來幾年“突然死亡”,可能也不是什么太意外的事情。

到時候,連廟都沒有了,要老方丈還有什么用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廟窮富方丈,威馬不一樣

高薪不是原罪,業(yè)績差才是。

文|螺旋實驗室  牧歌

編輯|堅果

2020年1月,威馬創(chuàng)始人沈暉在微博上轉發(fā)了王興的一段話,稱要與王興來一場對賭,未來威馬汽車一定會是新勢力里的Top 3。

彼時的沈暉確實有這樣的底氣,在當時剛剛過去的2019年里,威馬實現(xiàn)了16876輛的銷量,僅次于蔚來的20565輛,高居新造車市場的第二位。

但后來威馬的發(fā)展卻并沒有如沈暉所料,按照2021年的車輛交付量計算,威馬不僅沒能和蔚小理并駕齊驅,甚至于都沒能趕上零跑、哪吒等第二梯隊的新能源車商。

在市場銷量并不出彩的情況下,迫切想要通過上市逆轉頹勢的威馬,又遇到了更大的輿情危機,創(chuàng)始人沈暉高達12.6億元的年薪,讓這家企業(yè)又陷入了廟窮富方丈的爭議之中。

1、沈暉拿走威馬1/4營收?

近日,威馬披露了二次沖擊港交所的招股書,相比較業(yè)績和財務數(shù)據(jù),這份招股書更為引人關注的部分來自于職工薪酬。

根據(jù)招股書顯示,2021年威馬管理層薪資總額為17.5億元,而作為董事長的沈暉一人就高達12.6億元之多,其中薪金及花紅為200萬元左右,剩下的則均為受限制股份。如果威馬汽車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在限售期解禁后,這部分股票便隨時可以變現(xiàn)。

相比較天價的薪資,威馬同樣刺眼的還有并不算出彩的業(yè)績,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收入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和47.43億元,年內虧損則分別達到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近3年虧損累計已達174.35億元之多。

按此計算,沈暉在2021年一年的薪資,就等同于當年公司四分之一的營收。

而從一些外部數(shù)據(jù)來看,威馬汽車近年來的銷量排名也在逐年下滑,2020年,威馬還僅次于蔚來,排在了新造車勢力的第二位,彼時市場上甚至于將威馬與蔚來、理想、小鵬一起,稱作“新能源汽車四小龍”。

但是到了2021年,威馬汽車的排名便已經跌出領跑區(qū),全年銷量僅為“蔚小理”的一半,甚至于都沒能趕上原本在第二梯隊的哪吒和零跑。

也因為持續(xù)不佳的銷量成績,外界關于威馬汽車“掉隊”的聲音并不少見,在去年7月的媒體溝通會上,沈暉對此回應稱:“公司沒有掉隊,新造車的上半場才剛剛開始?!?/p>

沈暉履歷光鮮,算是新造車勢力中為數(shù)不多的正經車圈人,他曾獲得美國哈佛商學院AMP學位,并于2009年加入吉利汽車,并率領團隊完成了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重要任務,這也是中國汽車工業(yè)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海外并購。

此后,沈暉還主導了沃爾沃歐洲及美國董事會及高管團隊的重建,并長期擔任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qū)董事長。

2015年12月,沈暉創(chuàng)辦威馬,由于其本人過往在汽車行業(yè)的光輝履歷和諸多成功項目,也使得威馬一時間吸引了眾多明星PE和VC入場,國資、地方產業(yè)、境內外投資機構匯聚一堂,包括百度、騰訊、紅杉基金,以及李嘉誠家族都是其幕后的投資者。

2、業(yè)績差是原罪

擁有豪華投資團隊的威馬必然不會小氣,算上今年3月份完成的約5.96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威馬汽車的總募資金額已達到了350億。

但在新能源汽車這片戰(zhàn)場上,再多的融資似乎也只不過是賬面上的一個數(shù)字,無論是供應鏈還是銷售渠道,都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進行填充。

但是在威馬近兩年業(yè)績不佳的情況下,沈暉的12.6億年薪就難免會引發(fā)爭議,甚至于陷入“廟窮富方丈”的質疑之中。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沈暉的12.6億并不是收入,他真正到手的只有200萬左右的薪金花紅,剩下的只能算做是企業(yè)上市成功之后的股權獎勵。

類似的情況在國內的科技圈里也有過先例,比如2018年小米集團上市之后,小米也向董事長雷軍支付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約99億元。而2014年京東上市時,劉強東也因同樣的激勵政策拿到了約41億元的薪酬獎金。

不過和雷軍及劉強東不同的是,小米和京東上市時都已經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在各自領域內被廣泛認可,而“流血上市”的威馬,登陸資本市場的意義更多來源于募資,而沈暉領取超高股權激勵就難免會招來非議。

針對于此事,沈暉自己也在朋友圈發(fā)表了一篇似是而非的回復,“有些事情,腳指頭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費時間解釋”。

談起車企一把手的薪資水平,就公開數(shù)據(jù)來看,造車新勢力企業(yè)大約都在150萬-200萬左右,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想和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都在這個區(qū)間內。

而全球范圍內真正超高薪資的,其實還得是“硅谷鋼鐵俠”馬斯克,根據(jù)第一財經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他從特斯拉總共領取了約1575億元人民幣的薪資。

而馬斯克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薪酬,也來源于他和特斯拉董事會在2018年約定的薪酬方案,根據(jù)當時的方案細則,在2018年后的十年間,馬斯克沒有任何工資或現(xiàn)金獎勵,他的收入完全與特斯拉市值和經營業(yè)績掛鉤,如果馬斯克能帶領特斯拉實現(xiàn)諸多目標,那么其就可獲得更多的股票期權。

所以歸根結底來看,高薪無罪,業(yè)績差是原罪。

3、這筆錢再想拿不容易

即便是給予未來期內的股權激勵,如今在被媒體各種解讀之后,未來沈暉想順順利利地拿到這筆錢,恐怕也并不容易。

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于威馬近兩年來的低迷表現(xiàn),無論是對于投資者還是用戶來說都并沒有達到預期,即便是成功上市,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市場頹勢。

從企業(yè)發(fā)展來看,需要長期的研發(fā)投入;從用戶需求來看,希望完善配套設施;從投資人角度來看,希望盡快看到新產品來刺激股價。

而無論是哪一項,都需要沉甸甸的資金打底。

這么多雙眼睛之下,即便是股票解禁之后,沈暉的12.6億還能安然地收入自己囊中嗎。

雷軍雖然在小米上市之后也拿到了99億元的超高激勵,但他的做法更為高明,在當時的股票解禁之后,雷軍承諾將鎖定期延長,在未來一年時間內不減持小米股份,同時將上市前獲得的股權激勵全部捐贈給慈善機構。

這種做法,一方面提振了公司的股價信心,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公眾對于小米和雷軍的好感度。

考慮到威馬目前的處境,大手筆的捐贈可以暫時先放放,但鎖定股權和加大研發(fā)投入這種措施,至少在明面上得由沈暉拿出來多說一說。

前文這種情況,也僅僅是建立在威馬繼續(xù)保持運營的情況下,如果未來幾年威馬銷量繼續(xù)走低,那么很有可能最終走向徹底出局的命運。

按照沈暉自己在2018的推斷,“新造車團隊未來只有兩三年時間,如果到不了10萬臺的年銷量,就沒法活下去?!?/p>

無獨有偶,瑞銀證券也測算出電動車的盈虧平衡點大約為20萬輛,起步是10萬輛,而蔚來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斌同樣發(fā)表過類似觀點。

而翻開威馬的年銷量,從2019年到2021年,三年加起來的銷量都沒能超過10萬輛,今年第一季度,威馬汽車更是僅售出了7476輛電動汽車。

作為對比,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和哪吒汽車在今年一季度都已經實現(xiàn)了3萬輛以上汽車交付量,蔚來汽車和零跑汽車同期交付量也在2萬輛以上。

距離“生死線”還遙遙無期的威馬,如果在未來幾年“突然死亡”,可能也不是什么太意外的事情。

到時候,連廟都沒有了,要老方丈還有什么用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