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oodaily每日食品 Monica Dai
今年夏天,高溫席卷全球,多地氣溫達到40度以上,除了造成體感不適外,高溫天氣也讓許多打工人頭疼不已。
出于健康、成本等多方因素考慮,帶飯上班成為不少打工人的選擇,但突如其來的高溫天氣難免造成細菌滋生、食物變質等安全問題,如果早上非常匆忙沒有將飯菜散熱完畢就裝進飯盒里,細菌滋生的情況將會更嚴重。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日本一家主要生產和銷售廚房用具的企業(yè)KULASIFUL在6月14日發(fā)起了一項眾籌活動,期望尋求資產制造一款“散熱板和托盤”,此舉受到了民眾的大力支持,開場僅2小時就實現(xiàn)了20萬日元的目標金額。
據(jù)介紹,這款散熱板由具有高導熱性的鋁材制成,可以幫助食物迅速降溫,正常情況下一小時才能降到室溫的飯菜放在解凍板上僅需9分45秒即可散熱完成,大大縮短了等待的時間,有效減少了細菌滋生帶來的食物中毒風險。此外,還可以用于解凍肉類等冷凍食品,因此受到許多人的期待與支持。
除了靠降溫抗菌外,日本的Subhiromori在其2022年1月發(fā)的新品“Awairo Antibacterial One-stage Oval Bento”中,直接將抗菌劑Bactekiller * 混入制作便當盒主體的樹脂里,讓其每時每刻充當便當?shù)摹敖】凳匦l(wèi)者。此外,盒子里還帶有隔斷層,方便飯、菜分開,防止串味。因是以春季為主題,便當盒的設計靈感來自花瓣和櫻花的形狀,色彩柔和,期望將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包裹在春天的色彩中。
事實上,為了讓人們吃上安心健康的飯菜,飯盒這一產品從未停止過進化的步伐。在智能科技發(fā)展的今日,飯盒這一特殊的“食品包裝”又進行了怎樣的升級變化?本期「技術前沿」就以此為突破口,揭開“飯盒”的秘密。
材質升級,兼顧環(huán)保與健康
如果細數(shù)飯盒的起源,估計要從古代開始盤點。飯盒的前身是食盒,是古時民間大量使用的盛放食物的器具,可提可挑,一般木質的居多,尤以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酸枝等紋理細密、色澤光潤的硬木上佳,其主要作用是運送食物。現(xiàn)在日本的一些壽司店仍是使用食盒外送。
但木質食盒只適合盛放冷食不方便復熱,且占據(jù)空間、攜帶不便,加之受近代戰(zhàn)爭的影響,金屬制飯盒逐漸衍生出來。在當時飯盒材料以錫鐵、鋅鐵、搪瓷為主,高檔一些的使用鋁材,在二戰(zhàn)后期也有用鋼材的,前三者比較輕便,但強度有限。在形狀上,則有圓形、方形、腰型之分。圓形飯桶容量大但是攜帶不便、方形飯盒攜帶方便但是容易變形。因此腰形飯盒在容量、結構強度、攜帶方便度、握持等方面比較適中,在軍隊大量普及?,F(xiàn)在的露營飯盒就與當時的方形方盒有異曲同工之妙,只需架于火上加熱即可,十分方便。
現(xiàn)如今,隨著制造業(yè)的崛起,塑料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其輕便耐用的特性也在飯盒這一產業(yè)打開了新格局。根據(jù)美國塑料工業(yè)協(xié)會于1988年制定的塑料回收標識,塑料制品中有PET、HDPE、PVC、LDPE、PP、PS、OTHER7個種類的標志代碼,其中PP(聚丙烯)材質耐高溫、可放入微波爐中加熱,成為飯盒的最佳使用材質。
但環(huán)保意識的提升加之塑料的危害普及使這一產品走勢大不如前。此時,頂著“綠色可持續(xù)”、“純天然原料”標簽的小麥秸稈、玉米淀粉原料餐具開始嶄露頭角,甚至在顏色上也以淡藍、淡綠、淡黃、淡粉色這些低飽和度的自然色為主。事實上,小麥秸稈和玉米淀粉制作的餐具一般為一次性產品,多用作快餐盒等,飯盒這類可長期使用的硬質餐具在生產時加入了PP或者PET的融合劑以輔助產品定型,歸根結底,還是未能逃脫塑料的魔咒。
而在一海相隔的日本,飯盒材質的創(chuàng)新卻有了新選項,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用魔法打敗魔法”。據(jù)外媒報道,日本家具制造商meuble與生物質樹脂控股公司和三井塑料有限公司一起開發(fā)的RICEWAVE ,可以作為聚乙烯的環(huán)保替代品。這是一種由廢棄大米升級再造的新型環(huán)保生物質塑料,可混合加入70%的大米,減少二氧化碳的同時還支持了農業(yè)。目前,日本公司Sazabi League Co.已將這種材料應用到飯盒的制造中,推出了Afternoon Tea LIVING系列, 但該系列材質中只含有10%的大米,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塑料的產物。
如果非要在方便與健康之間做選擇,后者將毫無質疑成為最終贏者,所以現(xiàn)在最為常見的飯盒依舊是玻璃或陶瓷制的,內部一般涂有抗菌涂層,這類飯盒雖然比較重、攜帶不方便,顏值也略遜一籌,但耐熱性好、易清洗、不殘留食物顏色與味道,且密閉性好,成為多數(shù)“打工人”首選項。
但是如果想要吃頓舒心飯,打工人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飯盒的材質,還有如何將飯盒里的飯變得美味可口。微波加熱算是最初級的解決方案,而且還會面臨一個微波爐和一群“等飯人”之間的“戰(zhàn)爭”,所以飯盒在功能上開始另辟蹊徑。
功能強大,還原現(xiàn)做不是夢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其賦予飯盒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1.0時代的微波爐加熱已然不是打工人吃口熱乎飯的唯一選擇,方便快捷且獨立的電加熱小型飯盒占領了2.0時代。
這種插電自熱的飯盒與普通飯盒大小等同,一般底部盛有加熱裝置,內膽材質多為導熱性良好的不銹鋼,為提高密閉性或方便放進冰箱存儲分別配有兩個蓋子,內膽與內蓋可單獨剝離出來,方便放進冰箱存儲。在加熱飯菜時需要在外殼底部注水,再放置內膽隔水加熱。這樣的好處是加熱出來的飯菜不會太干,口感上更貼近現(xiàn)做,但過于繁瑣,還需考慮到安全性。因此,大部分產品還需附加防干燒技術,缺水時自動斷電,以防燒干。
既然不是十全十美,那就代表有進步的空間,于是在注水電加熱飯盒的基礎上免注水、恒溫加熱的新一代產品應運而生。在加熱方式上,免注水飯盒升級了聚能環(huán)加熱、PTC恒溫加熱等方式,飯菜受熱更均勻,加熱過程也變得更安全。除此以外,新一代飯盒最大的亮點是“輕音加熱”,免去了注水飯盒加熱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對辦公環(huán)境也是一種維護。
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如潮水般洶涌,卻也有如細流般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連小小的飯盒有一天也會搭載上智能科技這趟快車。半球的這款電熱飯盒使用電腦觸控科技,可實現(xiàn)定時預約、自動保溫,集蒸飯、熱飯、燉湯、煮粥、甜品等六大功能為一體,幾乎是“全能型選手”。同時內膽材質為白瓷,易于清洗也更安全。但對于能輕便就輕便的地鐵黨、公交黨來說,這款飯盒顯然過于臃腫。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德國的ERNTE智能料理盒在便攜度上做得就更好,不僅大小合適,還可通過APP支持手機一鍵預約,能在30°C-85°C間自由調節(jié)加熱溫度,倡導“低溫料理”這一全新烹飪理念,保留食物的本味與營養(yǎng)。甚至考慮到出氣閥這樣的小細節(jié),加熱達到一定溫度時充氣閥會變色,輔助判斷飯菜加熱溫度。插口也進行了優(yōu)化處理,采用磁吸口,安全的同時也為整機清洗提供了條件。ERNTE智能料理盒為IPX6防水等級,整機斷電的情況下可自由沖洗,減少衛(wèi)生問題。無論是功能還是細節(jié),這款飯盒都盡善盡美,稱得上是“德國制造”。
所有插電加熱的飯盒都有一個決定性因素——電,為了擺脫這種致命性依賴,4.0版本的充電式無線加熱飯盒迭代升級。這類飯盒會額外搭載一塊蓄電池,以支持加熱保溫。以生活元素旗下的這款產品為例,飯盒外層一側嵌入了2200mAh的大容量電池,功率50W,需提前充電2小時,可加熱一餐,并使用石墨烯聚熱黑科技60°C保鮮加熱,加熱過程中3D熱氣環(huán)流食材受熱更均勻,靜音無異味。
除了自加熱外,這款飯盒的盒蓋內還配置有冰晶隔板,可提供3小時的蓄冷保鮮,盒內溫度大約維持在13°左右。得益于非插電加熱,這款飯盒的受眾還拓展到學生黨,解決了父母對孩子飲食問題的擔憂。
如果想要自己控制加熱的時間和溫度,那不妨看看來自瑞士的HeatsBox自加熱飯盒,其外觀以極簡為特色,內置一個85W的加熱器和鋰電池,只需15分鐘即可加熱完成,并支持USB充電。該品牌還有自己專屬的APP,可在Google Play、App Store下載,涵蓋英語、法語、葡萄牙語、簡體/繁體中文等八種語言體系,并根據(jù)食物種類提供不同的加熱選擇,盡量保證食物營養(yǎng),呈現(xiàn)出完美的一餐。
科技對飯盒的升級迭代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讓一個人的就餐變得越來越簡單。除飯盒外,個人就餐趨勢也推動了周邊產品的發(fā)展。由日本Subhiromori公司在今年8月推出的這款Forest Hike Cold Insulated Tray Pouch便當袋就受到不少人的關注。這是一款帶有拉鏈的方形小袋,內部鍍銀易于清潔,外層面料是尼龍材質,打開時會變成一個托盤,正面和背面被抬起,兩邊也有隔擋,在沒有桌子的情況下使用者將便當包放在膝蓋上,為外出就餐或在車內用餐的提供了絕佳選擇。
科技漫游,未來的飯盒長啥樣?
不管是飯盒本身還是周邊產品,縱觀其發(fā)展變遷,始終貫穿著的是以人為本、按需進化,為億萬打工人或是其他因各種情況而不能在家就餐的人們守護一絲溫暖與健康。
隨著環(huán)保低碳社會大潮不斷涌動,不久的將來,依靠綠色能源工作的飯盒也將會出現(xiàn)。大部分的人想必都聽說過太陽能熱水器,但你想過太陽能還能加熱飯嗎?這款源于創(chuàng)意設計的太陽能飯盒在頂端安裝了可折疊的太陽能板,且飯盒外加設了保溫外殼,內外兩層中填充泡沫塑料,然后在內部鍍以金屬膜,從傳導、輻射、對流三個方面減少熱量損失。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飯盒還可以同時提供三層飯菜加熱,并且為了照顧到不同食物保存所需的溫度,每個儲藏隔間都擁有獨立的溫控、顯示系統(tǒng)和供電線線路,使用者可以多不同飯盒單獨調節(jié),對戶外人員尤其是喜歡露營或徒步的人來說確實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如果碰到?jīng)]有太陽的天氣又該怎么辦呢?下面這款磁感應加熱飯盒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該飯盒利用交變磁場在導體中產生的感應電流使導體發(fā)熱從而達到加熱飯菜的效果。不僅如此,飯盒還將便攜度作為主要設計因素,2個便當盒和烹飪加熱器都可以通過折疊收納成一個頂部有提手小小的正方體,簡直就是“空間管理大師”。
總結
小小飯盒,不僅裝載著人類飲食的進化演變歷程,也是用科技改變生活的一扇窗口。
材質的替代,結構的改進,對能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對使用場景的高度適配,飯盒的每一次創(chuàng)新都體現(xiàn)出人類對便捷、美好、低碳生活的追求。
科技與夢想,讓飯盒自有“鍋氣”在。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你,是否要對飯盒刮目相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