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潘文捷
編輯 | 林子人
《借勢:武術之秘》
你或許讀過不少武俠小說,其中浪漫有余而科學性不足,問題就在于很多武俠小說的作者自己并非習武之人,不少招數(shù)都是靠想象寫出的?!督鑴荨纷髡呱蛘\是“拳星時代”格斗賽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賽事總監(jiān)、《泰拳功夫述真》作者,有著在多種格斗方式上的經驗,沈誠寫作本書的想法是:“如果在《倚天屠龍記》后真的附上《九陰真經》,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
于是在《借勢》的“望山篇”,我們看到了一部武俠小說——20世紀30年代,在魚龍混雜的上海,主人公和多位異國武士進行比拼,不僅追求武藝的精進,也有一種濃烈的家國情懷。其中的特點是看似神秘莫測,其實在技術上每招每式都有來處。而在“窺月篇”,作者通過十二課,對“望山篇”中的重點技法加以分析,講述了拳術背后的科學原理。
《噓!格林童話,門后的秘密:寫給大人看的書》
孩子被殘忍的繼母傷害、被送到樹林里、被賦予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女孩子還要被迫嫁給青蛙或熊……聽起來熟悉嗎?這就是《格林童話》。本書是哈佛大學教授瑪麗亞·塔塔爾對《格林童話》博學的閱讀,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普通讀者也能看懂。作者通過手稿和各種版本描繪了故事的演變,展示了格林兄弟如何在故事中清除性和亂倫欲望但加重了暴力的,她警告我們,故事可能會給兒童灌輸恐懼。
說到童話,幾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民俗學家、文化人類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家、文學評論家、心理學家甚至犯罪學家都聲稱可以對這些故事進行解讀。作者也運用了精神分析和民間傳說的學科工具來探討這些故事,并讓我們思考,故事中所謂的幸福結局究竟幸福在哪里。
《鮑德里亞訪談錄:1968-2008》
“二十歲時是啪嗒學家,四十歲時是烏托邦主義者,五十歲時跨界,六十歲時成為病毒的與轉義的。這就是我的整個故事?!狈▏鐣W家、哲學家讓·鮑德里亞出生于農民家庭,成長為“知識的恐怖主義者、后現(xiàn)代主義牧師、后現(xiàn)代大祭司”。他經由昂?!ち徐撤鼱?/span>指導撰寫的博士論文在1968年成為了備受贊賞的《物體系》。他真正聲名遠揚的時期還是上世紀90年代,當時鮑德里亞開始到美國及其它國家講學。美國導演沃卓斯基兄弟自稱受鮑德里亞的著作《仿象與擬真》的影響,在1999年拍出了《黑客帝國》。
本書收錄的是鮑德里亞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的25篇訪談,時間跨度在1968年到2008年這40年,訪談主題涉及了他的學術生涯、主要作品,也涉及了他的美國之旅、攝影愛好等閱歷。在本書前言中,洛朗·德·敘泰寫道,本書并沒有按照研究鮑德里亞作品的博學專家的想法來構思,而是按照一切將其思想視作依然鮮活生動的人的想法來構思的。
《社會達爾文主義 : 美國思想潛流》
處于不利地位的個人與集體是否注定要被淘汰?社會是不是只有強者才能生存的優(yōu)勝劣汰的戰(zhàn)場?達爾文主義本來是價值中立的科學學說,但是當它變成了一種社會思想,就會變成為不同觀點服務的工具。本書源于美國歷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博士論文,探討了達爾文主義對美國社會理論的整體影響,以及思想家之間就進化論對社會思想和政治行動的影響展開的斗爭。
作者看到,赫伯特·斯賓塞和威廉·格雷厄姆·薩姆納等理論家將適者生存的理念作為自由放任的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正當理由。威廉·詹姆斯和約翰·杜威等人則認為,需要人類規(guī)劃來指導社會發(fā)展和改善自然秩序。作者認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在超過一代人的時間內,無疑是美國保守主義思想的主導力量之一。不過,社會達爾文主義缺乏保守主義身上常見的諸多顯著特征:它幾乎沒有什么宗教信仰,對世俗主義者比對虔敬的信徒更有吸引力。再則,作為一套信仰體系,社會達爾文主義差不多是無政府主義,其主要結論就是國家的積極功能必須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與眾多保守主義體系不同,在社會達爾文主義這里,政權也不是敬畏的焦點和權威的中心。甚至社會達爾文主義還是一種試圖摒棄情感關系或感情聯(lián)系的保守主義。因此作者將之稱為“十足進步的保守主義”。
《破解 : 納粹帝國的海軍密碼戰(zhàn)》
在《攔截密碼戰(zhàn)》《模仿游戲》等電影中我們已經見識過了英國的密碼破譯專家如何協(xié)助盟軍破解代號為“謎”的密碼。但破解“謎”只是故事的一半。在海峽對岸,德國情報機構也在努力破解英國和盟軍的密碼。
本書作者克里斯汀安·詹寧斯是英國調查記者、戰(zhàn)地記者,歷史作家。書中講述的就是從1935年到1945年德國密碼破譯和信號情報行動的成功和失敗,但他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還寫出了背后的故事,使得全書讀起來就像一部間諜小說。讀者可以看到,雖然第三帝國的監(jiān)聽工作很優(yōu)秀,但是對于情報的使用存在不小的問題,除了第三帝國內部存在矛盾,還有情報工作被過度管理等問題。作者不僅描繪了密碼分析員是如何工作的,而且還描繪了在雙方手中,情報是如何發(fā)揮作用、影響戰(zhàn)局的。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層在決策時忽略了情報,那么情報組織對敵人的了解程度并不重要。希特勒等納粹領導人在自己的許多決定中似乎完全忽略了情報,而盟軍比德國領導層更好地利用了他們獲得的消息。
《發(fā)明人類:平等與文化差異的全球觀念史》
在很多時候,我們把陌生人稱為野蠻人和低等人,很少稱之為人類同胞。共同人類(Common Humanity)的概念是違反直覺的,因此,荷蘭政治學家西佩·斯圖爾曼認為它必須被發(fā)明出來。
移民和文化融合很早開始就在塑造人類的經驗。當旅行者越過邊境,接觸到陌生的民族和風俗習慣時,邊境經歷不僅產生了敵意,也產生了同理心和理解。斯圖爾曼借鑒了包括荷馬、孔子、司馬遷、希羅多德、中世紀穆斯林學者伊本·赫勒敦、海地作家安特諾·菲爾明、菲律賓國父何塞·黎剎等人的思想,追溯有關共同人類、平等和文化差異的概念、語言和話語。在兩千多年的思想的背景下,斯圖爾曼最后討論了當今關于人權和“文明沖突”的辯論。他認為,如果有足夠多的人相信,所有人都是同胞甚至彼此平等,那么這種信念就可以成為社會事實。
《商品帝國》
在不同時代、不同地方、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眼中,消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倫敦大學歷史學教授和曼徹斯特大學歷史與社會科學教授弗蘭克·特倫特曼也列舉了支持和反對消費主義的理由。馬克思認為消費主義在某些方面是有罪的,他譴責全球貿易繁榮中的“商品拜物教”。自由貿易擁護者把消費視為個人“消費選擇”權利的體現(xiàn)。在這種新自由主義觀點中,花在商品上的錢支持著民主和繁榮的價值觀。宗教和民族主義也影響著消費選擇:在伊朗,在阿亞圖拉·霍梅尼的領導下,人們對代表美國的可口可樂進行了攻擊,然而,伊斯蘭的復興并沒有破壞與消費的關系,雖然可口可樂不受歡迎,但其他碳酸飲料卻占據(jù)了市場……
與許多傳統(tǒng)社會經濟歷史作品相比,特倫特曼的時空跨度更大,主題也更為廣泛。他將讀者從晚明的中國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帶到17-18世紀的英國和荷蘭,再到納粹德國和斯大林主義的俄國等地。他揭示了構成人類消費內容和方式的主要力量:國家和帝國、戰(zhàn)爭和意識形態(tài)、市場和金錢。與此同時,特倫特曼還揭示出了各種傳統(tǒng)觀點的不足之處。他沒有站定一個角度去進行批判,甚至回避了道德判斷,而是想要為大眾消費的興起提供歷史視角。
《沒有我們的世界》
“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美國科學記者艾倫·韋斯曼(Alan Weisman)在本書的開頭即引用了李白的《悲歌行》,確實,每個人都會面臨死亡,那么如果人類全部消失,世界又會是什么樣呢?
本書是作者自己一篇2005年的文章《沒有人的地球》的擴充。文中描述自然在廢棄的朝韓非軍事區(qū)如何演化;在紐約高樓的夾縫中,生態(tài)怎樣生存;并預測在沒有人的地球,巨型動物群將會重新出現(xiàn),而歐洲和美國東部則會覆蓋原始森林……《沒有我們的世界》的思想實驗有兩個主題:一是自然如何應對人類的突然消失,二是人類會留下什么遺產。作者運用對生物學家、森林植物學家、古生物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哲學家等多個相關領域學者的訪談,描述了人類突然銷聲匿跡之后,城市和建筑會怎樣變化并最終土崩瓦解,人類制造的物品還能在地球上存在多久,杰出的藝術和文明是否還能存留,余下的生命又會如何演變進化。本書是一部科幻風格的寫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