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人物
發(fā)生在龍槽溝的悲劇,讓人們突然警醒,疫情當下民眾渴望逃離城市和壓抑的日常生活,在社交媒體和商家的合謀中,露營、野游被營造成一場華麗的夢,但背后隱藏的危險卻被忽略了。只沉溺于過度種草的“美好”,缺乏專業(yè)的野外經(jīng)驗和避險能力,甚至不顧常識,追求刺激,最后不一定能得到預期的體驗,卻可能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
文 | 薛永瑋 鐘藝璇
編輯 | 趙磊
運營 | 繪螢
死里逃生
幾乎是短短一秒鐘,兩名游客卷在水流里,直接沖到了阿慶的眼前,又轉(zhuǎn)瞬不見。
被一同卷入黃水的還有帳篷、天幕、推車和大大小小的背包,到處都是人的叫聲,還有孩子的哭喊聲。阿慶根本來不及反應,一把抄起桌面上的手機,“漲水了,快跑!”
幾秒前,他還悠閑坐在椅子上看風景,面朝上游,頭頂?shù)膸づ窬驮邶埐蹨系臏\灘上。龍槽溝是四川成都彭州市兩個村落的界溝,水淺且清,小孩們常坐在岸邊的大石頭上蕩著腳踢水。再往上游一公里,是村民用水區(qū),行人不可前進,也就是這短短一公里多的河道,聚集了不少前來避暑的人。
8月13日,下午1點多,阿慶到達龍槽溝,當日晴朗無云。他是四川本地人,聽鄰居贊美過龍槽溝的景色,就和朋友安排了這里的周末行程。出發(fā)前,他和朋友們多次確認當?shù)氐奶鞖忸A報,“一直說是晴天”。
▲ 阿慶在龍槽溝上游地段露營。圖 / 受訪者供圖
就在阿慶抵達的十幾分鐘前,都江堰市突然發(fā)生3.4級地震,在龍槽溝上游農(nóng)家樂玩耍的張欣欣感受到一股強烈的震感,“嚇了一跳”,人們從房子里倉惶跑了出來。下午3點左右,天氣突然由晴轉(zhuǎn)陰,阿慶所在的上游地段飄起了小雨,當時他還特意跑去瞅了一眼水位,仍然正常。張欣欣也在農(nóng)家樂看到,有雨點落了下來,但很快就停了,“頭發(fā)都沒打濕”。
3點半左右,沒有任何預兆,山洪突然來了。留給阿慶的時間只有短短10秒,唯一的逃生道路只有身后的山坡,樹很密,阿慶只能扒著縫隙往里鉆,路上,阿慶還碰上了紅黑條紋的蛇,朝他嘶嘶地吐蛇信子。人群一片混亂,有人被樹枝劃傷,有人半路滾落,有人鞋都沒穿,光腳在山地狂奔,幾分鐘后,洪水早已經(jīng)過去,人們依然不敢停下,一直跑,一直跑,“你不知道洪水會沖到哪里來,也不知道還會不會來,只能一直跑”。
截至8月15日,彭州龍槽溝現(xiàn)場搜救排查工作已接近尾聲,此次突發(fā)山洪災害共造成7人死亡、8人輕傷,目前河道內(nèi)已無被困人員,當?shù)匾颜归_遇難者家屬善后工作。
洪水過去后,阿慶緩了口氣,在社交平臺上說了一句自己“命大”,立刻涌入了十幾條謾罵的消息,“這次命大,下次你就逃不過了”。點開消息后,他感到一陣涼意,“本來這次逃生已經(jīng)很令人疲憊了,還要被追著罵,這件事固然有游客的責任,但真的至于引來這么惡毒的詛咒嗎?”
在阿慶的回憶里,龍槽溝“看著就像正規(guī)景區(qū)”,入口有一位工作人員負責提示掃健康碼,“門口還有公廁”。事實上,這個入口通往龍槽溝附近的寶山旅游景區(qū),進去之后有一條路通往龍槽溝,溝口設有警示標志,并安裝了大門,鐵門上也掛有牌子提示不讓人和車輛進入。游客黃子明也經(jīng)常去龍槽溝避暑玩水,龍槽溝雖然有很多警示牌,大門有鎖卻并未緊閉,經(jīng)常對外敞開,他在8月9日到訪的那天,還有人在路邊管理收費停車,停一次10元。“這個地方有社區(qū)在管理,上游沒有監(jiān)測系統(tǒng),(這次)洪水到跟前了,下游的人才知道?!?/p>
就在一年前,龍槽溝還是另外一副模樣,成都人劉靜怡去年來的時候,龍槽溝還沒這么多人,私家車隨意地停在各個角落,更別說停車收費。到了今年,山腳下鋪了水泥,路面也修寬不少,有了配套的“龍槽溝停車場”,“收費的人帶了一個紅色袖兜,我當時還問他,以前不是不收費嗎,他說現(xiàn)在整改,要收費了”。
她還發(fā)現(xiàn),山路沿邊的商販也變多了,一位在附近做生意多年的人告訴媒體,就是這兩年,才有了到“龍槽溝”玩水的概念,來的基本都是城里人,成都人居多,而本地人一般都不會下河游玩。
畢竟在本地村民張大強的眼里,“龍槽溝根本不算景區(qū)”,他在附近的六營地管理一片野營地,在他看來,龍槽溝不收費,意味著沒人管理,非常不安全。事實上,龍槽溝是一片未經(jīng)開發(fā)的野地,主要承擔上游泄洪任務,周圍遍布綠色的防護欄,以及寫著警示語的紅色橫幅。
而在社交媒體上,龍槽溝美得天然去雕飾,大小不一的圓潤礫石鋪滿河道,陽光透過樹蔭的枝椏照在水面上,給清澈的河面打上了深深淺淺的紋路,波光、藍天和綠水交映——最重要的是,不用花錢進場。因為離成都市區(qū)近,不少用戶稱這里為“成都周邊的寶藏耍水地”“成都1小時可到的綠光森林”。
阿慶抵達的當天,龍槽溝上游的防護欄已經(jīng)被人為破壞,許多游客直接從防護欄翻過去玩水?!斑@次事件確實有我們游客的責任,在我們平常的認知里,默認龍槽溝就是一個可以玩水的地方?!彼f。
網(wǎng)上流傳的視頻里,在人群聚集的下游淺灘,有工作人員大聲呼喊游客迅速撤離?!赌戏街苣穲蟮?,上游有游客較早發(fā)現(xiàn)山洪,立刻給山下的同事打電話,然后就往下游跑,邊跑邊向沿途游客呼喊撤離。阿慶所在的位置在上游,地處偏僻,從進來到安頓下來,再到最后洪水來臨,他沒有聽到預警鳴笛,也沒有看到有人前來呼喊撤離,“不然肯定不會留在這兒的”。
對阿慶來說,這是一次幸運的死里逃生。
龍槽溝山洪事故后,彭州市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向媒體證實,事發(fā)地并非景區(qū)。實際上,就在兩年前,龍槽溝還只是當?shù)匾粋€地質(zhì)災害隱患點,這里臨近汶川縣,地質(zhì)運動活躍,2015年和2017年,均發(fā)生過山洪災害。
但因為人們把龍槽溝當成了景點,才有了今日的天災人禍。龍槽溝周邊是寶山村風景區(qū),這里遍地是村民開設的農(nóng)家樂,野營地也成為當?shù)厝说氖杖雭碓粗唬钡缴胶槭掳l(fā)前一晚,村民張大強管理的露營地至少租出了60頂帳篷,他每趟會向一個游客收取10元的管理費,“我們這里有人盯崗放哨,你來了就知道,絕對安全”。
事故發(fā)生后,張大強接到了停業(yè)通知,“至少歇業(yè)兩天”,但他也透露,如果兩天后,政策并不明朗,“想來可以從老路(野路)來,我敢打包票,到時候絕對會有人”。
不斷有人強調(diào)這里的安全,多位小魚洞社區(qū)的營地負責人稱,他們的專業(yè)營地建在淺山上,植被豐富,不會遇到山洪,“露營只要選擇正規(guī)營地就沒問題”。但有游客告訴每日人物,自己是隨著旅行社去的龍槽溝。夾雜在山林、村莊中,四周的景區(qū)賦予龍槽溝極大的迷惑性,人們并不清楚那些密密麻麻的溝壑,彼此之間到底存在什么區(qū)別,而在一些平臺上,龍槽溝的美又被放大,危險卻只字未提。
龍槽溝“珍愛生命 請勿下河”的提示牌上,同樣提到,平時龍槽溝水流平緩,“在小紅書、抖音等媒體平臺上受到游客的喜愛”。但山洪暴發(fā)時,龍槽溝作為一條連通后山的溝渠,承擔了“泄洪的任務”。這樣一個未開發(fā)的危險地帶,等待游客阿慶到的時候,大門打開,平時的護欄網(wǎng)被剪斷,人們蜂擁而至,周邊隨處可見的警示牌被遺忘了個干凈。
危險的露營
從去年以來,露營經(jīng)濟一直是各大社交媒體的重頭戲。但在社交媒體上,一些“景美人少”的地方卻可能充滿了危險,露營分享也較少提及可能遇到的突發(fā)情況。
露營新手陳捷至今忘不了他的第一次野營經(jīng)歷,“從入門到入土”,他后來形容。去年7月,陳捷在平臺上看見有人分享臨安市玉龍山莊旁的野營圖,“自然”“野林”“溯溪”幾個標簽迅速吸引了他。
陳捷平時喜歡玩摩托,那天他和兩個朋友起了個大早,騎了5小時的盤山公路,順著一條不起眼的岔路斜斜向下,經(jīng)過廢棄的玉龍山莊酒店后,摩托車再難前行,他們步行穿過一道石拱門,才在叢林里發(fā)現(xiàn)一條迂回的水泥階梯,通往人煙稀少的山谷。
這里高山與溪流交錯,說話甚至有回音,陳捷注意到,周邊并沒有村落,除去來時的唯一一條階梯,附近再沒有出口。“我們都覺得太值得了,這就是我們要的感覺。”天高氣爽,大家很放松,干脆在水泥地上架起了帳篷,由于不太熟練,其中一頂帳篷的外帳在慌亂中搭反了,天幕也歪歪扭扭,勉強撐在地上?!爱敃r一點都不擔心,想著搭起來就行,管他那么多。”
到了夜晚,位置偏僻、處于汛期的山谷轉(zhuǎn)頭露出了自己最致命的一面。
晚7點左右,幾滴小雨落在了陳捷的手機屏幕上,他們并未在意。過了10點,遠處的天邊已經(jīng)有雷光,陳捷一行人依舊圍坐在篝火旁唱歌、彈琴。直到半夜一點,陳捷徹底在暴雨中驚醒。朋友在身旁的帳篷里驚呼:“快出來看!”
陳捷趕緊拉開帳篷,水流瞬間沿著縫隙涌進來,一時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河水。雨太大了,他剛探出頭,立刻就被淋得濕透,天黑地不透一絲亮光,空曠的山林只有令人發(fā)怵的雨聲。
轟隆,雷聲撕裂黑夜,透過光,陳捷看到,白天溫柔的河水像一頭猛獸,瘋狂沖擊河床的大石塊,激起2米多高的浪。這不是正常的流速,河水甚至在翻滾前行,很快,水流越過了他們所在的3米高水泥臺,從陳捷的腳踝向小腿肚迅速上移。
“收拾東西,跑?。 蓖閭兘衅饋?。天幕已經(jīng)被吹跑,帳篷因為沒有打地釘,幾乎要被水流沖走,陳捷三人都是頭一回露營,第一反應是收拾東西往高處拋,他把兩部手機、switch,耳機、零碎的鍋碗瓢盆扔向不遠處的土堆,“現(xiàn)在想來,當時就應該第一時間逃生”。
就在幾分鐘的時間里,水流迅速上漲,河水已經(jīng)到了陳捷的膝蓋。他們試圖搬走帳篷,卻發(fā)現(xiàn)進了水的帳篷紋絲不動,水勢越來越大,陳捷突然在水里打了個趔趄,“我們那時才真的慌了,再拖下去一個都跑不了”。
他們想回頭,急速水流帶來的阻力卻切斷了唯一的后路,20米遠的階梯出口,已經(jīng)宛若天塹,陳捷甚至不敢輕易移動,“只要一不當心,就有被卷走的可能,會游泳也沒用”。
所有人當機立斷,放棄原出口,決定直接順著身后的山體,攀爬到高處小路去。陳捷光著腳在山體上尋找著力點,坡上都是野草和灌木,在身上留下數(shù)道細細的傷痕?!拔覀兡翘觳胖?,很多災難是伴生的”,被暴雨持續(xù)沖刷的山體,土壤和石塊已經(jīng)松動,同行的一位朋友爬得快,腳下的石塊突然脫落,“半條手臂那么粗的石塊”,直直朝著下方的伙伴砸去。
石塊瞬間在陳捷朋友的手臂和背部劃開了一道巨大的口子,好在對方緊緊倚著山坡,沒有跌落?!拔乙詾槲覀冋嬉嫱炅?,石頭掉下來,他如果沒抓穩(wěn),可能直接就被水帶走了?!?/p>
只要身在野外,人類就必須面臨天氣、水流、山脈的變化,在這一點上,饒是經(jīng)驗豐富的野營老玩家,也無法挑戰(zhàn)自然。
今年4月末,王文在廣東佛山北江沿線,組織了一場30多人的露營。他有著豐富的露營經(jīng)驗,知道提前預估天氣,出發(fā)前一周,天氣預報一直顯示陣雨,但直到他們抵達目的地的傍晚,這場雨遲遲未落。
王文放松了警惕,坐下來和大家一起生火,喝酒聊天的時候,一陣大風襲來,瞬間將天幕“嚓”一下撕爛,“簡直是飛沙走石”。他們迅速加固帳篷,幾人合力將長地釘死死打深在土壤里。
強風持續(xù)了半個多小時,暴雨又緊隨而來。他們將移動冰箱、移動電源、充氣沙發(fā)這些設備高置,王文每隔一會兒,就得檢查哪個地方的水位線高了,帳篷哪個地方又有積水,以及考慮要不要在地上挖排水槽。
雨越來越大,4000多元專業(yè)級別的兩室一廳隧道帳篷也開始招架不住。到后來,水直接鉆進了內(nèi)帳,瞬間積起小腿一半的位置,帳篷的防水臺直接被淹沒,鍋碗瓢盆漂浮在水面上,露營這么多年,大風大浪都見過,王文安慰自己,“就當是挑戰(zhàn)極限了”,但不到半小時,帳篷已經(jīng)搖搖欲墜,他不得不棄帳而走,回了車里。
接下來的數(shù)個小時,直到天亮,王文經(jīng)歷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一趟露營,暴雨越下越大,車外的水位也越來越高,隨時有被沖走的危險,他一宿沒睡,死死盯著天氣變化,直到清晨,烏云散去,遠處的天際露出一抹白,才徹底松了一口氣。
▲ 王文露營遭遇強對流天氣時帳篷被淹的情況。圖 / 受訪者提供
在南方省份的夏季,這樣的大暴雨尤其多發(fā),甚至毫無預兆。李梁去年6月在浙江仙居淡竹河床露營時,就遭遇了一場突襲的大暴雨。扎營的時候,天氣還不錯,兩天后,天氣預報通知當天有中雨,不到傍晚,當?shù)赝蝗话l(fā)布黃色預警,而他的帳篷就在河床下方。
山雨欲來前,一位工作人員連跑帶喘地向他沖過來,“快走,可能會有洪水沖下”。他迅速冒雨收拾所有裝備,趕緊離開。李梁不知道的是,那段時間浙江已經(jīng)多次發(fā)布天氣預警,因強對流天氣頻發(fā),局部隨時會出現(xiàn)短時強降雨、雷暴大風等天氣。
但陳捷并沒有這么幸運,他選在了一個真正人煙罕至的地方,在山坡的十分鐘,陳捷經(jīng)歷了有生以來最恐怖的時刻,不能視物,一切憑借觸覺,隨手一摸都是濕滑的土壤與石塊,下方的急流還在不斷逼近。
卡在山坡上,他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大的問題,山間溫度低,加上暴雨不斷,所有人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失溫狀態(tài)。陳捷赤裸著上身,僅剩的牛仔褲像兩根鋼管一樣,緊緊箍著雙腿,“又重、又硬、又冷”,他的身體在劇烈發(fā)抖,嘴巴張到最大,牙齒依舊在不自覺打顫。
緊張、害怕與寒冷讓三個男人幾乎喪失了所有力氣,他們撥打了119,第一通電話,接通了,但雨聲太大,接線員根本無法聽清他們的位置,第二通、第三通電話,還沒開口,雨水從空中垂落,砸在屏幕上,又直接把電話掛斷。
“我當時快絕望了,只能靠自己,不然就要死在這里?!弊詈笫桥笥衙鞯搅艘粋€能站立的斷層平臺,爬上去后,又一個一個將他們拉起,三人才勉強站穩(wěn)。
找到路后,他們迅速離開了山谷,走之前,陳捷回頭看了一眼,水流已經(jīng)徹底吞沒帳篷,連個尖頂都瞧不著,只留下巨大的沖擊聲在山間回蕩。
只看見了美好
彭州山洪后,王文心有余悸,但野營的美好又真實存在。他在廣東做外貿(mào)生意,對燈紅酒綠的街市已經(jīng)過敏,“只有強烈的壓抑感”。野營成為王文逃離城市的必選路線,帳篷、座椅、照明燈這些露營裝備常年放在他的后備箱,跨省、跨市出差的時候,一邊開車一邊就琢磨著可以去哪里露營,有時經(jīng)過一條水庫、河灘的功夫,轉(zhuǎn)頭下個高速就可以留宿。
這樣的野營一個月能進行三四次,秋冬的時候他還會專門找野營地,“那時候還涼快些,不需要空調(diào),更有意思”。野營滿足了人們對城市之外的視野想象,王文所在的露營群里,越是那些只有周末才能出來的,越渴望去戶外。
“野營地往往人更少,風景更好,不必受到太多干擾?!币晃辉诒本iT負責組織野營活動的負責人說,這樣的野營他們每周都進行一次,一人收費七八百元,活動常常提前一周就已經(jīng)預定滿員。他們所選的野營地通常在一些環(huán)京的山川、山頂上,露營過程中有戶外經(jīng)驗豐富的人帶隊陪同,“安全性完全不用擔心”。但他也提醒,來野營的人最好都有一定的戶外經(jīng)驗,“山上可能會沒信號,洗澡、上廁所都是個麻煩,而且需要徒步很久,有的人會不習慣,來了之后發(fā)現(xiàn)和想象中不一樣”。
陳捷本就熱愛自由,他以前喜歡開著摩托跑山,現(xiàn)在喜歡騎摩托去野營,和一堆朋友住在山里,讓他回到了在農(nóng)村的童年日子。組裝帳篷也讓他興致勃勃,“就像拼接玩具一樣”,這些都是城市沒有的味道。
但那天晚上的生死一線后,陳捷意識到自己的天真,他們沒有任何露營經(jīng)歷,更別說野營,只是在網(wǎng)上看到了幾個帖子,當晚就興沖沖決定去迪卡儂買帳篷和天幕,“我們對于野營的概念,就像春游一樣,說走就走”。死里逃生后,陳捷再回頭看那條帖子,發(fā)現(xiàn)除去精致的圖片和粗略的路線外,內(nèi)容里沒有任何安全提示?!拔覀兊谝环磻獣詾檫@里是安全的,這類帖子給我的感覺是,這里好看吧,你們快來羨慕我吧?!?/p>
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人們正在失去對現(xiàn)實的感知力,對大自然的想象停留在了“種草”內(nèi)容上的美好片刻里。談論起城市之外的生活,陳捷對鄉(xiāng)野的想象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混合著泥土和青草味的空氣,在流水中煮泡咖啡,在蛙聲中睡去,蟬鳴中醒來。但荒野的不確定性,終究是體驗了才知道。有人順著網(wǎng)紅露營地打卡,到了才發(fā)現(xiàn)滿地垃圾,碎石硌腳,根本沒法搭帳篷;有人被蚊蟲叮了滿身紅包,回去后奇癢難耐;有人帶著一家人大老遠前去所謂的小眾露營地點,結(jié)果剛下車就被告知,此地已被封。
至少對于陳捷而言,一些最基本的安全知識,都不是在種草貼里學到的,比如汛期不能住河邊,山頂要是高且樹木光禿禿的話,也不能露營。“還有一定要配備防火臺和防火毯,有些人就直接在野地上生火了,這是大忌,一不小心就會放火燒山?!辈贿^,這些道理在他初次野營的時候還是一片空白,那晚十點后,外頭下大雨,陳捷還在帳篷里安心用switch玩起了游戲。甚至后來爬坡逃生時,看到switch掉落,他第一反應是,“下河去撈”,自己的游戲還沒存檔,轉(zhuǎn)念一想,“電視劇里這樣的一般沒好下場”,才咬咬牙放棄。
但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已經(jīng)將一系列戶外項目看作打通旅游產(chǎn)業(yè)的通道,并期待挖掘更為龐大的上下游市場。
各種平臺都在推薦著人們?nèi)ツ膬郝稜I,官方也會推出露營相關的企劃活動。除了露營,還有不少關于潛水、漿板、溯溪的游玩攻略。比如浙江金華網(wǎng)紅地“小冰島”,近年來吸引了一眾游客打卡,但實際上這里是一座被廢棄的礦山,常年發(fā)生落石,有較大的安全隱患。今年5月份,金華市已經(jīng)對其啟動了廢棄礦山治理工程。
平臺也會在直播間展示旅行風景,上億用戶被算法推薦觀看配有歡快BGM的游玩短視頻。經(jīng)過剪輯后的短視頻,出發(fā)前的準備、沿途的顛簸、到場的勞累都被暫時省略,快樂和美好被凝縮成短短幾秒。大好河山仿佛輕松可得,游客好像只需要自行前往就好。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避雷”內(nèi)容出現(xiàn),到了推薦地點后大失所望的人們,要么發(fā)現(xiàn)商業(yè)化痕跡過重,體驗感遠不及預期,要么根本找不到這一處野生景點。
一些平臺對野游“網(wǎng)紅打卡地”龍槽溝已經(jīng)作出風險提示。目前,小紅書、抖音均下架了關于龍槽溝的相關推薦,并在用戶搜索“龍槽溝”后跳出風險提示;高德地圖上的“龍槽(漕)溝景區(qū)”也已無法定位,點擊后會顯示附近其他正規(guī)景區(qū)。
但一次意外的極端天氣不會完全沖散人們向外戶外的熱情。即便是遇到“廣東2022年最強對流天氣”的王文,也沒有想過直接扭頭回家。反而在挺過那次強對流后,王文有了更充足的戶外求生經(jīng)驗。6月,在廣州一處水庫露營時再次遇到暴雨,被困在泥濘路里的王文,已經(jīng)可以淡然選擇把雨水作為水源補給,在無人的水庫撐了好幾天。
這些冒險毫無例外地都成了王文為之興奮的記憶,但他也知道,人人都想冒點小險,留點紀念,只是沒人能預估,小險最終會不會釀成大禍?!鞍踩庾R和經(jīng)驗很足的情況下,也有無法預知或抵抗突發(fā)情況的時候——比如說,四川那樣的山洪就是完全沒法提前預防的?!?/p>
陳捷則徹底與野營絕緣,從那以后,他只去人多的專業(yè)露營地,有大路,汽車能直接抵達,還通水電,“可能不太像純粹的野外生活,但是我要保證自己和朋友們的安全”。他還記得,在漲水過去的第二天,他又回到了河邊,水流尚未完全褪去,依舊殘留昨晚的洶涌痕跡,他看見了水底卡在石縫里的蘋果手機,不遠處是自己的音響和摩托車頭盔,至于帳篷,已經(jīng)被吹到樹枝上,卷成一條。
今年,他又去了一趟,不是露營,只是游玩,在下游的溪水里,他又發(fā)現(xiàn)個刺眼的東西,那是一個他去年遺失的鍋蓋,已經(jīng)生銹了,在陽光下閃著光。
(文中除王文外均為化名)
每人互動
你會打卡“小眾網(wǎng)紅景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