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司林威
國內數字藏品領域再生波瀾。
7月20日,有報道援引騰訊內部人士消息稱,騰訊正計劃在本周裁撤“幻核”業(yè)務。對此,騰訊方面暫無回應,但界面新聞從一知情人士處獲悉,此事基本屬實,早在7月初幻核對外的業(yè)務就已停止。
幻核是騰訊PCG內部孵化的NFT發(fā)行平臺,2021年8月2日正式上線APP,初期提供技術支持的是聯盟鏈至信鏈,后騰訊區(qū)塊鏈也成為其技術支持之一。上線第二天,幻核即首發(fā)了騰訊視頻出品的《十三邀》為主題的數字藏品,售價18元,限量300枚。
界面新聞獲悉,在幻核發(fā)售數字藏品當天,技術上就出現了訂單“超賣”問題,有超過300名用戶同時付款購買首批藏品,當夜幻核方面考慮再三,最終選擇為涉及用戶送上紀念款數字藏品。
對于數字藏品愛好者來說,幻核一旦關停,大批用戶即其所擁有的數字藏品該如何清退,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前恒生電子旗下數字藏品平臺“予藏”選擇的方式是,用戶可以選擇保留但僅提供觀賞功能或進行原價退款。
如果采取原價退款方式,對于部分期待通過“轉贈”后進行私下交易的用戶來說,用數字藏品獲利將成為一場夢。
數字藏品源于國外不斷出圈的NFT概念,后者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翻譯為“非同質化通證”。其于區(qū)塊鏈領域誕生,將區(qū)塊鏈技術的特性賦予數字商品、數字資產、數字藝術品中,讓這些虛擬物品都擁有不可篡改的唯一憑證,從而為其創(chuàng)造來自數學上的稀缺性。當前,該技術也被認為是“元宇宙”的基礎設施之一。
之后,國內的互聯網大廠,包括螞蟻、騰訊、京東等都試水了該業(yè)務,但出于監(jiān)管擔憂,集體將NFT改名為“數字藏品”。
而數字藏品和國外NFT概念最大的不同在于,數字藏品無法自由進行二級交易。NFT本質和比特幣、以太坊一樣,屬于代幣的一種形式,天然具備一定的金融屬性,但我國對虛擬貨幣炒作一直持禁止態(tài)度,數字藏品就屏蔽了NFT的金融屬性,采用聯盟鏈技術支持,并限制二級交易。
在騰訊生態(tài)里,包括QQ音樂、騰訊新聞都曾試水數字藏品相關業(yè)務,幻核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
憑借先發(fā)優(yōu)勢和騰訊體系的加持,幻核成為國內最大的數字藏品平臺之一,每次發(fā)售藏品基本都在幾分鐘之內售罄。
去年11月11日,騰訊集團在23周年司慶時為其員工發(fā)放了紀念版QQ企鵝形象NFT,數量超7萬枚,該活動正是幻核團隊負責整體設計與玩法,至信鏈提供技術支持。
2022年初,幻核團隊曾向界面新聞透露,其正在開發(fā)新的“線上虛擬空間”,意圖向元宇宙概念更進一步,但隨后就進入了人事調整階段。4月,界面新聞獲悉,原幻核團隊的一線員工開始轉崗或離職。
到了5月,騰訊新聞負責人王詩沐調任至PCG社交平臺與應用線,負責幻核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
6月,幻核的數字藏品就被曝出現“滯銷”現象,《弘一法師書法格言屏數字臻品》系列和木板水印《十竹齋畫譜》系列,兩款數字藏品均未售完,幻核將其進行了鎖倉處理并關閉了交易。據悉,《弘一法師書法格言屏數字臻品》滯銷共計20245件,《十竹齋畫譜》系列共計滯銷8206件。
而在7月8日,幻核最新發(fā)售的數字藏品《枝蔥鳥棲》系列10幅作品也均未售罄。
值得注意的是,王詩沐原負責的騰訊新聞已先一步于7月1日暫停數字藏品的售賣服務。
對于騰訊龐大的生態(tài)來說,幻核只是其內部孵化的新項目之一,但從行業(yè)角度看,幻核的離場無疑會對數字藏品發(fā)行平臺的發(fā)展帶來一定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