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產業(yè)評論 周思藝
編輯|時光
隨著三星堆盲盒上新,以三星堆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也不斷涌現(xiàn)。三星堆考古影視熱的背后,既有影視與媒體的敏銳嗅覺,也離不開博物館的主體創(chuàng)新意識。但當下文博/考古的影視化創(chuàng)作,紀錄片數(shù)量較多,故事片則相對稀缺,如何從紀錄走向故事,正是文博考古題材影視面臨的困境。國外影視作品往往會用多元的手法將文博與考古的元素植入影視故事之中,這或許能給我們提供一定啟發(fā)。
今年6月13日,三星堆“盲盒”再一度上新,形似“機器狗”的銅神獸、狀如“燒烤架”的龜背形網格狀器、梳著“大背頭”的銅立人像、又萌又拽的混搭版銅龍……這些新鮮出土的文物吸引了無數(shù)媒體的關注。
而伴隨著這一考古熱點涌現(xiàn)的,還有三星堆題材的影視作品。比如全景式跟蹤記錄三星堆考古發(fā)掘盛事的《又見三星堆》,定檔暑期的動畫電影《瘋了!桂寶之三星奪寶》,以及新華社聯(lián)合B站推出的首部三星堆8K紀錄片《身臨其境!帶你走進三星堆》。除此之外,動畫電影《金色面具》、電影《三星堆之開明盛世》、紀錄電影《三星堆·神啟》等也在籌備中。
考古上新掀熱潮,三星堆為何催生影視熱?
此次三星堆上新,為何會引起影視行業(yè)的共振?
三星堆題材影視作品扎堆兒,背后體現(xiàn)了兩種較為重要的創(chuàng)作動因:
其一是影視與媒體的敏銳嗅覺。
通過聚焦考古成果,借勢新聞熱點,開發(fā)考古題材的影視作品既能創(chuàng)造一定的社會效益,也能得到較高的流量支持,對于平臺和IP方都是共贏。比如新華社聯(lián)合B站推出的紀錄片《身臨其境!帶你走進三星堆》,在微博上的播放量便達到了471萬次,B站上的觀看量也超過百萬。
首部三星堆8K紀錄片《身臨其境!帶你走進三星堆》
其二則是三星堆博物館的主體創(chuàng)新意識。
20世紀30年代的驚世一掘,讓神秘奇詭的三星堆文化第一次露出了它的容顏。而1986年新華社的一則簡短電訊,則讓川西平原上這個無名的村落,成為古蜀文明的旖旎華章,謎影叢叢的夢幻之地。此后數(shù)十年,媒介巨變,文產革新,三星堆也日益以一種年輕的、有趣的、時尚的姿態(tài),活躍在新的時代。
從“三星堆彩妝系列”上線到青銅小人川蜀麻將文創(chuàng)出圈;
從登上英國BBC《文明的軌跡2》、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等國內外一線節(jié)目到中外合作動畫電影《金色面具》;
從《三星堆·榮耀覺醒》動畫片的開發(fā)到《消失的金面具》桌面考古解謎游戲的推出……
三星堆一直在嘗試通過文化創(chuàng)意與跨界合作,讓三星堆文化“活”起來,“走”出去。
這種擁抱新時代的探索,既源于“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的理想共識,也來自于文旅價值發(fā)掘的現(xiàn)實需求。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三星堆在疫情前每年的游客接待量只有約60萬人,門票收入僅能維持博物館正常運轉,而所謂“北看兵馬俑,南看三星堆”,秦始皇兵馬俑在2007年游客人數(shù)就近300萬人??梢姡嵌言谖穆媒洕线€有較大的開發(fā)空間。
近年來,三星堆在電影、電視劇、動畫、游戲、文創(chuàng)等方向的多元布局,便展現(xiàn)了三星堆博物館和德陽市文旅局打響三星堆文化品牌,打造世界級文旅IP的野望。
通過影視和動畫這類大眾傳播媒介,一方面可以將三星堆的考古過程、文化元素、歷史蘊藏植入在一個更具想象力和故事性的世界中,從而讓更多年輕人關注三星堆,來到三星堆;另一方面,也能將三星堆的文化價值轉化為實質性的文化消費產品,由品牌效益激發(fā)經濟效益,反哺博物館和文化地的發(fā)展。
比如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瘋了!桂寶之三星奪寶》便講述了桂寶和朋友們在四川三星堆開啟穿越時空的探險之旅的故事。預告片中幽深而隱秘的洞穴、造型各異的青銅面具,都令人想到三星堆的山川靈氣、古蜀祭祀和青銅瑰寶。
《瘋了!桂寶之三星奪寶》中的三星堆元素
除了動畫IP,三星堆也積極探索在故事片上的轉型,比如施瓦辛格參與拍攝的電影《三星堆來客》,以三星堆為創(chuàng)作啟迪的電影《尋寶之凸目黃金面具》,英雄史詩電影《三星堆》等。雖均尚未上映,但卻體現(xiàn)了三星堆在開發(fā)故事片上的意識和信心。
從紀錄到故事,文博考古題材影視的困境
其實,對于文博和考古的影視化創(chuàng)作而言,紀錄片是最典型和最傳統(tǒng)的形式。紀錄片《又見三星堆》的總導演王劍便在采訪中提到:“任何表達形式都適用于三星堆,都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當然,紀錄片或者紀錄電影可能更適合講述關于三星堆的一切?!?/p>
近年來文博類和考古類紀錄片在敘述手法和表現(xiàn)方式上也有許多新穎的呈現(xiàn),比如《我在故宮修文物》大國工匠的匠心之美,《如果國寶會說話》短小精悍的趣萌風格,《?;韬睢返雌鸱臄⑹鹿?jié)奏……
相對而言,以文博考古為主題的故事片和劇集卻數(shù)量寥寥,少有精品,為何會如此呢?
或許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解析。
文博考古題材的影視作品應該講些什么,關注什么?對于這一問題的概念、邊界、價值認識不清晰,是創(chuàng)作者面臨的第一重困境。
比如,“盜墓等于考古嗎?” 在盜墓題材熱播的時下,三星堆博物館曾有意探索考古與盜墓的跨界,以此來鏈接更多的年輕人。去年3月,繼央視連線南派三叔談三星堆后,有消息稱《盜墓筆記秦嶺神樹》將在三星堆博物館舉辦首映禮,但這一新聞卻引發(fā)了眾怒,新浪微博上#盜墓不等于考古#的話題,至今已有1.7億閱讀和2.1萬討論。如果作為專業(yè)機構都對此概念都有所模糊,那么在社會公眾領域則更難達成對文博與考古文化的轉化與普及。
又如,“考古就是尋寶嗎?”,受尋寶電影的影響,目前文博考古相關影視作品仍然沒有擺脫對文物和遺跡進行印第安納瓊斯式的跨媒介呈現(xiàn)。如《夢斷樓蘭》《天脈傳奇》《刺陵》等影片,其核心仍然將文物與遺跡定義為“寶”,更關注文物與遺址個體的精美程度、奇觀特質及其經濟價值,對其背后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卻是一知半解。而這也是沖突的關鍵所在。
文博考古題材的影視作品應該怎么講,采取怎樣的手法?其背后兩種價值觀的分歧,是創(chuàng)作者面臨的第二重困境。
考古實際上是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業(yè),并不像人們想象中日日都是尋奇探險、游戲解密。因而將其展現(xiàn)在熒幕上時,便有兩種活化的路徑,一種是更注重對于考古奇觀性、戲劇性的提煉,以此來吸引觀眾眼球,獲取流量;另一種是更注重對于考古真實性、歷史性的展現(xiàn),向大眾展現(xiàn)真實的考古。創(chuàng)作者往往會陷入非此即彼的怪圈。
比如,?;韬羁脊蓬}材的系列網絡電影《海昏侯傳奇之獵天》《?;韬顐髌嬷劁h》《守墓人之?;韬蠲咱櫋贰妒啬谷酥埞缀;韬睢?,改編自黎隆武的長篇歷史紀實文學作品《千古悲摧帝王侯——?;韬顒①R的前世今生》。這些作品,主要依托于?;韬钸@一傳奇性的人物,圍繞其身世之謎、登位之謎、不殺之謎、封侯之謎展開,更有?;韬畈貙殘D、守墓人等線索織造,呈現(xiàn)了一個陰謀詭譎,暗流涌動的驚險故事。
雖然該作品被官方列入“南昌漢代?;韬顕脊懦晒埂敝?,但其文化價值與社會價值卻值得打一個問號。作為網絡電影,格調不高,質量差強人意,難以將海昏侯的歷史風云、文化底蘊真正演繹出來,更難說有提升?;韬畈┪镳^文化知名度的效果。
海昏侯官方宣傳
但同樣以?;韬顬轭}材的紀錄片《?;韬睢?,卻獲得了豆瓣8.6的高分,并且觀眾評價其如劇情電影一般懸念滿滿,節(jié)奏緊湊,高潮迭起。可見,重要的不是選擇哪條路徑,而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出最佳的效果。戲說不等于亂說,戲劇性也不等于褻瀆。
文博考古題材的影視作品能不能拍,如何落地?其背后的執(zhí)行難度和現(xiàn)實壓力,是創(chuàng)作者面臨的第三重困境。
一方面,政策法規(guī)對于博物館和文物拍攝有較多限制性規(guī)定,這一定程度提高了文博/考古影視化的門檻。
《文物拍攝管理暫行辦法》便規(guī)定“對于故事性影視片、商業(yè)性廣告片的拍攝,則僅限于對公眾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的外景,一般不得拍攝文物保護單位內景及館藏文物?!币蚨趪鴥扔耙晞≈?,極少出現(xiàn)博物館的內景和考古的實景。
2005年的古裝大片《神話》講述了考古學家由夢境啟迪,找到秦始皇陵的一段奇遇。由于故事涉及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場景,但作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西安兵馬俑從未允許過任何商業(yè)拍攝。在劇組的不懈努力下,才最終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認可和兵馬俑博物館的支持,成功將兵馬俑搬上大銀幕。但這樣的恒心和機遇,并不多見。
電影《神話》中的兵馬俑實景
另一方面,以文博/考古為主題的影視創(chuàng)作,由于史料匱乏、置景宏大、投資巨大等等困難,落地起來極為不易。
譬如2016年三星堆便與國際巨星施瓦辛格簽約,擬投資2億美金,用好萊塢手法拍攝制作電影大片《三星堆來客》,但6年過去了,這部電影石沉大海,難以孵化。同樣,2017年便亮相上影節(jié)的四川出版集團的《金色面具》,“劇能量”的《重返三星堆》和眉山極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尋寶之凸目黃金面具》三個項目,至今也尚未轉化落地,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動靜之間,國外影視中的文博與考古
文博與考古,可視為一靜一動的鏡像關系,前者強調其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功能,后者則強調其歷史、探源、發(fā)掘、解謎過程。
那么,當文博和考古遇到影視,到底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除了我們熟知的紀錄片形式,文博和考古在故事片中能夠充當怎樣的角色呢?或許可以從國外影視中獲得一些啟發(fā)。
博物之靜——場景、符號與線索
博物館,是一種空間,也是一個符號;是一個整體,也是無數(shù)個體。
當它作為文化藝術的聚合地時,往往為故事提供了天然的敘事空間和載體,在此地可飛馳想象,復活歷史,探索迥異于日常生活的異世界。
比如《博物館奇妙夜》系列,一方面將博物館中的館藏打碎重組,時空交匯編織,雕塑、動物、器具、歷史人物鮮活畢現(xiàn),織造了一副奇幻有趣而底蘊豐富的生命畫卷,展現(xiàn)了自然歷史博物館、史密森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的博物之魅。
另一方面,影片讓蠟像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愛上了印地安姑娘,讓古羅馬領袖屋大維與19世紀的美國牛仔杰德戴亞互動成趣,讓原始人直面當代的文物與文明,這種對歷史人物的重塑,對多元文化的縫合,展現(xiàn)了西方視野下對歷史、自然和人性的反省,和用娛樂的手法撫平傷痛的價值觀念。
當它作為歷史、神秘、藝術、浪漫的象征符號時,博物館的建筑、畫作、光影,都總能成為影片中的驚鴻一瞥。
許多導演都愛在影片中納入博物館元素,尤其是伍迪·艾倫?!都~約的一個雨天》中男女主談論著各自的戀愛哲學,走過肅穆的古埃及人像;《午夜巴黎》里的吉光片羽,令人一下撞入巴黎的黃金時代;《曼哈頓》的鏡頭更是流轉于多個知名博物館,讓人流連忘返。據(jù)悉電影的首映禮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行,當晚的收益則捐贈給了博物館的電影部門。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古埃及展廳
羅丹美術館的雕像
《曼哈頓》中的博物館
博物館作為無數(shù)文博珍寶的歸屬地,在電影中還有重要的一種作用,即成為推動敘事的線索和驚險奇異的道具。
如《達芬奇密碼》,便以盧浮宮的展品《蒙娜麗莎》《巖間圣母》等為依托,將人引入一個驚險懸疑的故事;《盜走達芬奇》中則以波蘭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抱銀鼠的女人》大做文章;《天羅地網》也將故事設置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故事起于印象派大師莫奈的一副無價名畫。
考古之動——發(fā)掘、解謎與尋寶
相比博物館的沉靜與精致,影視對考古題材的接納更注重其隱秘、曲折、冒險的審美特質。
在影視中,考古題材往往展現(xiàn)為一段刺激驚險的發(fā)掘過程,一個迷霧森森的解謎游戲,一條充滿未知的尋寶之路,在此過程中將歷史時空與現(xiàn)實命運相呼應。
比如《奪寶奇兵》系列、《木乃伊》系列、《古墓麗影》系列、《國家寶藏》和《尋找特洛伊》等電影,集驚險刺激與好玩有趣于一體,雖然虛構性質較強,但在客觀上也吸引了一部分人走進考古,熱愛考古,提升了部分文化旅游地的知名度。
近年來國內火熱的盜墓題材IP《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影視化作品也是如此,雖然其背景基本是虛構的,缺乏歷史真實和考古材料的依托,但卻較好地呈現(xiàn)了冒險、懸疑、奇幻等類型元素,聚合了大量粉絲受眾,甚至開啟文旅合作?!侗I墓筆記秦嶺神樹》動畫便和西安文旅和寶雞文旅進行了深度合作,其中出現(xiàn)的中回民街、太白山森林公園、油潑面、羊肉串等意象,都喚起觀眾對城市的印象與向往。
也有一些更貼合實際的嘗試,比如2021年的考古題材傳記電影《發(fā)掘》,便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即將爆發(fā)時,一位富有的寡婦雇用了一名業(yè)余考古學家在她的莊園內挖掘墓冢,卻意外地揭開了對英國歷史都有著極為特殊意義的一次發(fā)掘——薩頓胡遺址。
這部作品的特別之處在于,它雖然聚焦于考古,但卻并未將其關注點放在“珍寶”與“價格”上,而是落足于生命的“存在”與“永恒”這一更大的議題。在宏大的時空下,在發(fā)掘與掩埋中,無數(shù)人串聯(lián)為一個整體,每個人都如此渺小,轉瞬即逝,但又在歷史的夾層里,閃過微光,互為慰藉。
從上述影視作品可以看到,當文博和考古進入影視故事化范疇時,其表現(xiàn)形式是較為豐富的,從背景、空間、元素到情節(jié),都可以轉化。但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對博物館和考古本身的賦能,如知名度的提升、文旅價值的發(fā)掘、IP價值的強化,則有所差異。
總的來說,開發(fā)文博考古題材的影視作品,更像是帶著鐐銬跳舞,抱著寶山修路。一方面,需要把握好意識形態(tài)屬性,把文物保護放在首位,潛心創(chuàng)作,打磨精品,傳承民族精神。另一方面,需要發(fā)揮創(chuàng)意與熱情,用多元的手法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呈現(xiàn)歷史和文化,兼顧商業(yè)性和藝術性。面向哪類受眾?紀錄還是故事?傳統(tǒng)還是創(chuàng)新?這些都是博物館和考古中心在探尋影視化時所需要考慮和斟酌的問題。
結語
從舊木新草掩映的泥土厚棺到光輝燦爛的文博殿堂,從未知的發(fā)掘之旅到悠長的歷史回望,文博考古題材總是會喚起人們一種深層的好奇與感動。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文明?為什么發(fā)生在此地彼時?遙遠長河中的人們何以生活?這些奇詭的形象與器物有何寓意?在器物、繪畫、雕塑中……藏著怎樣鮮活的靈魂?基于這些問題,可以衍生出許多生動而有趣的故事。文博考古題材影視若想要觸達更廣泛的受眾,亦應當更加深度地拓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獨具生命力的故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