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OPPO加速布局IOT,陳明永不甘心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OPPO加速布局IOT,陳明永不甘心

OPPO跑步入局IOT。

文|節(jié)點財經 五行

“如果沒有底層核心技術,就不可能有未來,沒有底層核心技術的旗艦產品更是空中樓閣?!痹?021年發(fā)布馬里亞納芯片時,OPPO創(chuàng)始人、CEO陳明永,第一次公開明確提到了底層技術對OPPO的重要意義。

其實,在發(fā)布芯片之前,OPPO就已經開始著手投入底層技術的研發(fā)。除手機芯片外,OPPO的IoT業(yè)務也采取了這個邏輯。

底層技術猶如《易筋經》,江湖皆知其妙,更知其難。選擇從底層技術出發(fā)的OPPO,與昔日給人留下的印象相比,簡直判若兩人。但這條路并不好走,OPPO還需要解決一些挑戰(zhàn)。

為什么要做IoT?

從DVD、MP3再到手機,OPPO的每一次轉型都取得了成功,這在中外商業(yè)歷史都是罕見的。而促使OPPO多次轉型的原因,都很相似。

2005年,由于DVD和MP3兩個行業(yè)的市場都逐漸飽和,OPPO不得不面對轉型的問題。當時,陳明永先是選擇了跟OPPO相近的液晶電視行業(yè)。不過,陳明永在深入研究后發(fā)現,中國液晶電視行業(yè)的核心部件嚴重依賴日韓等國外上游供應商,且沒有議價能力,利潤空間非常薄。

當時,中國手機市場的年銷量已經接近9000萬部,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陳明永在遠近聞名的華強北,依然沒有買到一款心儀的手機,認為手機市場仍有機會,才將OPPO的轉型方向變?yōu)槭謾C。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OPPO的方向出現大轉變時,往往會遵循三點原則:與現有業(yè)務相近、市場前景廣闊且還有機會。

目前,符合這三個條件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造車,在陳明永的推動下,OPPO在2019年開始籌備造車事項。據報道,陳明永已經在產業(yè)鏈資源和人才方面進行摸底、調研。不過,OPPO造車一直沒有大動作。

另一個就是IoT,相比遲遲不見動靜的造車,IoT的進展要更快一些。

IoT是Internet ofThings的縮寫,最早由Kevin Ashton于1999年命名得來,指的是在互聯網和通信網絡的基礎上,將日常用品、設備、車輛互相連通的網絡。

作為一個廣義的概念,物聯網涉及到傳感器、通信網絡、軟件、控制系統等方面。理論上,它的規(guī)模將遠超人和人互聯的規(guī)模,這讓IoT蘊含了極大的商業(yè)價值。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2020年,IoT行業(yè)出現了一個信號: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首次超過非物聯網連接數,達到超 117 億個。在過去十年里,全球物聯網連接數保持著30.8%的年復合增長率,遠超總連接數9.4%的年復合增長率。

一直以來,手機大廠和家電巨頭,推出IoT產品的目的都是搶奪消費者的使用場景。當物聯網的連接數超過非物聯網連接數,意味著IoT行業(yè)距離質變時刻越來越近。

對于OPPO來說,IoT市場的龐大市場,只是錦上添花,它能與手機密切相關的特點,才是促使OPPO進入IoT行業(yè)的最大原因。

在OPPO正式宣布進入IoT之前,它早已經身處其中,它的手機產品正是走進IoT的絕佳場景。而手機市場的陣陣寒意,讓OPPO多了一個進入IoT行業(yè)的理由。在中國市場,手機行業(yè)的出貨量從2017年出現首次下滑后,就處于下行期,而OPPO的壓力不小。

在2020Q4-2022Q1期間,中國市場的前五名中只有蘋果和OPPO出現了下滑,OPPO下滑了-2.7個百分點,而榮耀的份額在此期間增長了13.6個百分點,小米和VIVO分別為1.2個百分點、0.1個百分點。

無論是從自身發(fā)展需要出發(fā),還是沿著轉型慣性探索,IoT都是OPPO繞不開的新課題。

OPPO做IoT,姍姍來遲

在手機產品之外,OPPO雖然已經進入了IoT行業(yè),但還是有些姍姍來遲。

2018年,陳明永在當年舉辦的科技展上,表示OPPO將布局智能終端領域,此后OPPO開始搭建團隊。這個時間點比小米晚了五年左右,早在2013年底,小米就開始通過投資孵化的方式布局IoT。

華為在2018年6月,就讓原屬于華為智能家居的IoT產品線獨立成軍,創(chuàng)辦了“華為智選”品牌。2019年,華為進一步將IoT戰(zhàn)略升級為“1+8+N”,場景從手機延伸到平板、PC、耳機等。

入局時間晚,直接導致OPPO的IoT產品的問世時間也晚于友商。直到2020年,OPPO才發(fā)布第一批IoT產品,包括OPPO Watch、OPPO智能電視S1、OPPO智能電視R1。

比華為更早進入的小米,它算是行業(yè)的先行者。具體到布局上,從2013年底算起,經過約6年的布局后年,小米在2019年提出了與華為相似的戰(zhàn)略,即“1+4+X”戰(zhàn)略,手機+電視+智能音箱+路由器和筆記本+生態(tài)鏈企業(yè)(掃地機器人、冰箱、電飯煲等)。

2020年,小米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又在當年8月的內部信中,將“手機×AIOT”定為小米下一個十年的核心戰(zhàn)略。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與小米代表了兩種邏輯。

小米更側重投資孵化,偏向在行業(yè)中選擇初創(chuàng)企業(yè),由企業(yè)負責研發(fā)產品,小米提供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幫助,培育IoT生態(tài)。

而華為更側重與細分行業(yè)龍頭合作,通過自身強大的品牌和技術實力幫助合作伙伴做好IoT產品,以此來培育生態(tài)。

目前,小米和華為都完成了從布局單品到提出全屋智能方案的過渡,進入了布局IoT的2.0階段。

其中,華為借助自身在通信領域多年積累,布局更深入。在華為去年發(fā)布的新版全屋智能方案中,提出了通過一個主機(HarmonyOS 中央控制系統)控制兩張網(家庭物聯網、互聯網)和N套系統(涵蓋照明系統、安防系統等的鴻蒙智聯生態(tài))來加強IoT整合的方案。

橫向對比,可見華為做IoT的方式與做汽車業(yè)務是相似的,都在通過自身強大的品牌力和底層的技術實力,對行業(yè)進行賦能。

在2022年,OPPO的IoT策略變得更像華為,在自己做單品的同時,還開始引入第三方家電巨頭(海信),共建IoT生態(tài)。而在更早的2019年,OPPO還上線了子品牌“智美心品”,其內容和華為的“華為智選”相似。

不過,相比已經進入到2.0階段的小米和華為,OPPO的IoT業(yè)務慢了半拍。

以可穿戴設備市場為例。IDC數據顯示,小米2021年的出貨量超過5000萬,是僅次于蘋果的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設備廠商,2021年Q4的市場份額8.6%。而OPPO未能排進前五。

在業(yè)績上,IoT業(yè)務還沒能給OPPO帶來正向回報。據36氪2021年報道,OPPO的IoT業(yè)務板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2020年的虧損甚至高達數億。小米的IoT業(yè)務,季度營收已超兩百億元,全年毛利潤超百億元。

2021年,OPPO將IoT事業(yè)部改組為IoT事業(yè)群,分別成立了穿戴(手表、手環(huán))、智能顯示(電視)和音頻(耳機)三個事業(yè)部,自負盈虧。

OPPO能后來居上嗎?

上文提到,IoT業(yè)務肩負著為OPPO提供新增長點,甚至轉型的任務。對OPPO來說,其中最大的變量,或者說是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底層技術的態(tài)度。

在2020年的OPPO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暢,首次提出了OPPO系統性的IoT戰(zhàn)略,其中的“3+N+X”,是OPPO做IoT的堅實基礎。

具體來看,其中的“3”指的是三項基礎技術:硬件基礎技術、軟件基礎技術和服務基礎技術?!癗” 代表了OPPO長期構建的能力中心,包括人工智能、安全隱私、多媒體、互聯互通等?!癤” 指OPPO差異化的技術,包含影像、閃充、新形態(tài)、AR等。

如果與手機業(yè)務相比,可以看到OPPO做IoT業(yè)務的邏輯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

在做手機業(yè)務時,由于底層技術大多來自于上游供應商,包括OPPO在內的手機品牌只能在調教上找差異化。榮耀CEO趙明就曾表示“調教能力”是榮耀的優(yōu)勢之一。

不管是劉暢提到的“3”還是“N”,都表明OPPO在做IoT單品的同時,也在做底層技術。

說到這里,OPPO的IoT策略已經有了清晰地輪廓:從2018年開始探索后,OPPO的IoT業(yè)務顯示經歷了效仿小米做單品階段,現在的方向已經向華為靠攏。

對外與家電巨頭展開合作,自己也在做單品,從兩個方向搶占IoT使用場景。同時深入探索底層技術,為IoT產品乃至生態(tài)的互聯互通提供支持。

底層技術,是中國企業(yè)長久以來缺失的版圖,OPPO的選擇既有利于行業(yè)發(fā)展,也有助于培養(yǎng)業(yè)務競爭力。但是,OPPO的這個選擇在當下需要面臨一些挑戰(zhàn)

首先,OPPO的IoT設備雖然在短時間覆蓋了穿戴、電視等主流IoT場景,但目前整體的份額都不高。除IDC的數據外,第三方電商平臺的數據也可以進行佐證。

在京東自營店中,OPPO的智能電視最高評價數只有5萬+,而小米的智能電視最低評價數也高達50萬+。當然,小米已經連續(xù)多個季度成為行業(yè)冠軍,這樣對比似乎有失公允。

以同樣入局稍晚的華為為例,其智能電視在京東自營店中的評價數也能沖到50萬+。

在沒有爆款單品/優(yōu)勢行業(yè)的情況下,OPPO必須要做一個選擇:做行業(yè)技術賦能者,還是硬件廠商。目前,OPPO的做法是全都要。

但是,相比技術積累深厚的華為,和早已實現規(guī)?;男∶?,OPPO在自己做單品和對外賦能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優(yōu)勢。

其次,IoT行業(yè)目前仍處于普及期,此時,找到一個能吸引用戶的理由,對業(yè)務的發(fā)展具有極強的帶動作用,而這恰恰是OPPO缺失的一環(huán)。

以智能電視為例,在供應鏈趨同,產品差異化不明顯的前提下,小米憑借性價比利器成為了行業(yè)第一,華為則提供了差異化的使用體驗。而OPPO的IoT產品缺乏鮮明的特點。

在手機行業(yè)從功能機轉變?yōu)橹悄軝C時,OPPO由于及時調整策略,成功穿越了周期。當手機行業(yè)見頂,越來越難做出差異化時,OPPO再次主動迎接挑戰(zhàn),做出了應對。但是,無論是IoT還是造芯,甚至是造車,OPPO都需要面對規(guī)模更大、更復雜的環(huán)境,它能否再次穿越周期,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OPPO

4.7k
  • OPPO入股波形智能
  • OPPO發(fā)布自研芯片級游戲技術風馳游戲內核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OPPO加速布局IOT,陳明永不甘心

OPPO跑步入局IOT。

文|節(jié)點財經 五行

“如果沒有底層核心技術,就不可能有未來,沒有底層核心技術的旗艦產品更是空中樓閣?!痹?021年發(fā)布馬里亞納芯片時,OPPO創(chuàng)始人、CEO陳明永,第一次公開明確提到了底層技術對OPPO的重要意義。

其實,在發(fā)布芯片之前,OPPO就已經開始著手投入底層技術的研發(fā)。除手機芯片外,OPPO的IoT業(yè)務也采取了這個邏輯。

底層技術猶如《易筋經》,江湖皆知其妙,更知其難。選擇從底層技術出發(fā)的OPPO,與昔日給人留下的印象相比,簡直判若兩人。但這條路并不好走,OPPO還需要解決一些挑戰(zhàn)。

為什么要做IoT?

從DVD、MP3再到手機,OPPO的每一次轉型都取得了成功,這在中外商業(yè)歷史都是罕見的。而促使OPPO多次轉型的原因,都很相似。

2005年,由于DVD和MP3兩個行業(yè)的市場都逐漸飽和,OPPO不得不面對轉型的問題。當時,陳明永先是選擇了跟OPPO相近的液晶電視行業(yè)。不過,陳明永在深入研究后發(fā)現,中國液晶電視行業(yè)的核心部件嚴重依賴日韓等國外上游供應商,且沒有議價能力,利潤空間非常薄。

當時,中國手機市場的年銷量已經接近9000萬部,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但陳明永在遠近聞名的華強北,依然沒有買到一款心儀的手機,認為手機市場仍有機會,才將OPPO的轉型方向變?yōu)槭謾C。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OPPO的方向出現大轉變時,往往會遵循三點原則:與現有業(yè)務相近、市場前景廣闊且還有機會。

目前,符合這三個條件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造車,在陳明永的推動下,OPPO在2019年開始籌備造車事項。據報道,陳明永已經在產業(yè)鏈資源和人才方面進行摸底、調研。不過,OPPO造車一直沒有大動作。

另一個就是IoT,相比遲遲不見動靜的造車,IoT的進展要更快一些。

IoT是Internet ofThings的縮寫,最早由Kevin Ashton于1999年命名得來,指的是在互聯網和通信網絡的基礎上,將日常用品、設備、車輛互相連通的網絡。

作為一個廣義的概念,物聯網涉及到傳感器、通信網絡、軟件、控制系統等方面。理論上,它的規(guī)模將遠超人和人互聯的規(guī)模,這讓IoT蘊含了極大的商業(yè)價值。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2020年,IoT行業(yè)出現了一個信號:全球物聯網連接數首次超過非物聯網連接數,達到超 117 億個。在過去十年里,全球物聯網連接數保持著30.8%的年復合增長率,遠超總連接數9.4%的年復合增長率。

一直以來,手機大廠和家電巨頭,推出IoT產品的目的都是搶奪消費者的使用場景。當物聯網的連接數超過非物聯網連接數,意味著IoT行業(yè)距離質變時刻越來越近。

對于OPPO來說,IoT市場的龐大市場,只是錦上添花,它能與手機密切相關的特點,才是促使OPPO進入IoT行業(yè)的最大原因。

在OPPO正式宣布進入IoT之前,它早已經身處其中,它的手機產品正是走進IoT的絕佳場景。而手機市場的陣陣寒意,讓OPPO多了一個進入IoT行業(yè)的理由。在中國市場,手機行業(yè)的出貨量從2017年出現首次下滑后,就處于下行期,而OPPO的壓力不小。

在2020Q4-2022Q1期間,中國市場的前五名中只有蘋果和OPPO出現了下滑,OPPO下滑了-2.7個百分點,而榮耀的份額在此期間增長了13.6個百分點,小米和VIVO分別為1.2個百分點、0.1個百分點。

無論是從自身發(fā)展需要出發(fā),還是沿著轉型慣性探索,IoT都是OPPO繞不開的新課題。

OPPO做IoT,姍姍來遲

在手機產品之外,OPPO雖然已經進入了IoT行業(yè),但還是有些姍姍來遲。

2018年,陳明永在當年舉辦的科技展上,表示OPPO將布局智能終端領域,此后OPPO開始搭建團隊。這個時間點比小米晚了五年左右,早在2013年底,小米就開始通過投資孵化的方式布局IoT。

華為在2018年6月,就讓原屬于華為智能家居的IoT產品線獨立成軍,創(chuàng)辦了“華為智選”品牌。2019年,華為進一步將IoT戰(zhàn)略升級為“1+8+N”,場景從手機延伸到平板、PC、耳機等。

入局時間晚,直接導致OPPO的IoT產品的問世時間也晚于友商。直到2020年,OPPO才發(fā)布第一批IoT產品,包括OPPO Watch、OPPO智能電視S1、OPPO智能電視R1。

比華為更早進入的小米,它算是行業(yè)的先行者。具體到布局上,從2013年底算起,經過約6年的布局后年,小米在2019年提出了與華為相似的戰(zhàn)略,即“1+4+X”戰(zhàn)略,手機+電視+智能音箱+路由器和筆記本+生態(tài)鏈企業(yè)(掃地機器人、冰箱、電飯煲等)。

2020年,小米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又在當年8月的內部信中,將“手機×AIOT”定為小米下一個十年的核心戰(zhàn)略。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與小米代表了兩種邏輯。

小米更側重投資孵化,偏向在行業(yè)中選擇初創(chuàng)企業(yè),由企業(yè)負責研發(fā)產品,小米提供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幫助,培育IoT生態(tài)。

而華為更側重與細分行業(yè)龍頭合作,通過自身強大的品牌和技術實力幫助合作伙伴做好IoT產品,以此來培育生態(tài)。

目前,小米和華為都完成了從布局單品到提出全屋智能方案的過渡,進入了布局IoT的2.0階段。

其中,華為借助自身在通信領域多年積累,布局更深入。在華為去年發(fā)布的新版全屋智能方案中,提出了通過一個主機(HarmonyOS 中央控制系統)控制兩張網(家庭物聯網、互聯網)和N套系統(涵蓋照明系統、安防系統等的鴻蒙智聯生態(tài))來加強IoT整合的方案。

橫向對比,可見華為做IoT的方式與做汽車業(yè)務是相似的,都在通過自身強大的品牌力和底層的技術實力,對行業(yè)進行賦能。

在2022年,OPPO的IoT策略變得更像華為,在自己做單品的同時,還開始引入第三方家電巨頭(海信),共建IoT生態(tài)。而在更早的2019年,OPPO還上線了子品牌“智美心品”,其內容和華為的“華為智選”相似。

不過,相比已經進入到2.0階段的小米和華為,OPPO的IoT業(yè)務慢了半拍。

以可穿戴設備市場為例。IDC數據顯示,小米2021年的出貨量超過5000萬,是僅次于蘋果的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設備廠商,2021年Q4的市場份額8.6%。而OPPO未能排進前五。

在業(yè)績上,IoT業(yè)務還沒能給OPPO帶來正向回報。據36氪2021年報道,OPPO的IoT業(yè)務板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2020年的虧損甚至高達數億。小米的IoT業(yè)務,季度營收已超兩百億元,全年毛利潤超百億元。

2021年,OPPO將IoT事業(yè)部改組為IoT事業(yè)群,分別成立了穿戴(手表、手環(huán))、智能顯示(電視)和音頻(耳機)三個事業(yè)部,自負盈虧。

OPPO能后來居上嗎?

上文提到,IoT業(yè)務肩負著為OPPO提供新增長點,甚至轉型的任務。對OPPO來說,其中最大的變量,或者說是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對底層技術的態(tài)度。

在2020年的OPPO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暢,首次提出了OPPO系統性的IoT戰(zhàn)略,其中的“3+N+X”,是OPPO做IoT的堅實基礎。

具體來看,其中的“3”指的是三項基礎技術:硬件基礎技術、軟件基礎技術和服務基礎技術?!癗” 代表了OPPO長期構建的能力中心,包括人工智能、安全隱私、多媒體、互聯互通等?!癤” 指OPPO差異化的技術,包含影像、閃充、新形態(tài)、AR等。

如果與手機業(yè)務相比,可以看到OPPO做IoT業(yè)務的邏輯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

在做手機業(yè)務時,由于底層技術大多來自于上游供應商,包括OPPO在內的手機品牌只能在調教上找差異化。榮耀CEO趙明就曾表示“調教能力”是榮耀的優(yōu)勢之一。

不管是劉暢提到的“3”還是“N”,都表明OPPO在做IoT單品的同時,也在做底層技術。

說到這里,OPPO的IoT策略已經有了清晰地輪廓:從2018年開始探索后,OPPO的IoT業(yè)務顯示經歷了效仿小米做單品階段,現在的方向已經向華為靠攏。

對外與家電巨頭展開合作,自己也在做單品,從兩個方向搶占IoT使用場景。同時深入探索底層技術,為IoT產品乃至生態(tài)的互聯互通提供支持。

底層技術,是中國企業(yè)長久以來缺失的版圖,OPPO的選擇既有利于行業(yè)發(fā)展,也有助于培養(yǎng)業(yè)務競爭力。但是,OPPO的這個選擇在當下需要面臨一些挑戰(zhàn)

首先,OPPO的IoT設備雖然在短時間覆蓋了穿戴、電視等主流IoT場景,但目前整體的份額都不高。除IDC的數據外,第三方電商平臺的數據也可以進行佐證。

在京東自營店中,OPPO的智能電視最高評價數只有5萬+,而小米的智能電視最低評價數也高達50萬+。當然,小米已經連續(xù)多個季度成為行業(yè)冠軍,這樣對比似乎有失公允。

以同樣入局稍晚的華為為例,其智能電視在京東自營店中的評價數也能沖到50萬+。

在沒有爆款單品/優(yōu)勢行業(yè)的情況下,OPPO必須要做一個選擇:做行業(yè)技術賦能者,還是硬件廠商。目前,OPPO的做法是全都要。

但是,相比技術積累深厚的華為,和早已實現規(guī)?;男∶?,OPPO在自己做單品和對外賦能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優(yōu)勢。

其次,IoT行業(yè)目前仍處于普及期,此時,找到一個能吸引用戶的理由,對業(yè)務的發(fā)展具有極強的帶動作用,而這恰恰是OPPO缺失的一環(huán)。

以智能電視為例,在供應鏈趨同,產品差異化不明顯的前提下,小米憑借性價比利器成為了行業(yè)第一,華為則提供了差異化的使用體驗。而OPPO的IoT產品缺乏鮮明的特點。

在手機行業(yè)從功能機轉變?yōu)橹悄軝C時,OPPO由于及時調整策略,成功穿越了周期。當手機行業(yè)見頂,越來越難做出差異化時,OPPO再次主動迎接挑戰(zhàn),做出了應對。但是,無論是IoT還是造芯,甚至是造車,OPPO都需要面對規(guī)模更大、更復雜的環(huán)境,它能否再次穿越周期,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