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虧損38億,“抄底”失敗的海底撈,副業(yè)也遭重創(chuàng)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虧損38億,“抄底”失敗的海底撈,副業(yè)也遭重創(chuàng)

海底撈開始咽苦果。

文|獵云網 林京

“火鍋一哥”海底撈又陷入輿論風暴之中。

先是一則海底撈盈利預警公告,引起公眾關注。2月21日,海底撈發(fā)布公告表示,2021年全年收入預計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超40%。2021年凈虧損約38億元至45億元。

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而虧損額度甚至相當于其前三年的凈利潤。2018-2020年的三年間,海底撈的凈利潤分別為16.46億元,23.45億元,3.09億元,合計為43億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有網友稱海底撈在會員系統(tǒng)里私下給顧客貼標簽,其中主要包含體貌特征和個性需求等。對此,海底撈方回應稱這是舊聞,2020年已整改。

巨額虧損、主業(yè)戰(zhàn)略失誤、“貼標簽”事件之外,海底撈的新業(yè)務探索也未能傳來好消息,自去年開始,喬喬的粉、麩私房面、撈派有面兒等海底撈子品牌陸續(xù)出現關店現象,海底撈想要探索的第二條增長曲線也受阻。

關閉300家店,張勇“抄底”失敗咽苦果

根據財報,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獲得了9452.9萬元的凈利潤。那么,讓海底撈產生巨額虧損的下半年發(fā)生了什么?

時間撥回到2020年6月,張勇判斷疫情應該在當年9月前后結束,受疫情影響,許多門店倒閉,租金價格下跌,張勇認為,這是海底撈“抄底”好機會,開始大幅擴張門店。

2018年底,海底撈的門店為466家,2019年新增308家,2020年新增544家門店,2021上半年新增了299家,平均每天就新增1.64家門店。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為1597家。

來源:獵云網

2021年6月,張勇在股東大會上坦承自己對趨勢判斷錯誤。

在激進擴張中,海底撈存在門店選址不合理、優(yōu)秀店經理不足、下沉市場門店“水土不服”等問題,而翻臺率持續(xù)下降、單店營收大幅下跌,多米諾效應,開始映射在海底撈身上。

意識到問題,張勇緊急為海底撈踩下剎車。

2021年11月,海底撈宣布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

與此同時,海底撈宣布開展啄木鳥計劃:持續(xù)關注經營業(yè)績不佳門店,強化內部管理和考核機制,收縮業(yè)務擴張。在公司經營狀況全面改善前,公司將適時收縮集團的業(yè)務擴張計劃,平均翻臺率未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guī)?;_設新的分店。

中泰證券研報分析稱,翻臺率3次/天,是海底撈的盈虧警戒線。

對于2021年度巨額虧損金額,海底撈表示,預期虧損主要歸因于幾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2021年300余家餐廳關停及餐廳經營業(yè)績下滑等因素導致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33億元至39億元。

此外,海底撈還受到了疫情和快速擴張帶來的影響。海底撈在公告中表示,“特別是在2021年下半年,餐廳運營受到全球區(qū)域性的疫情暴發(fā)和公共衛(wèi)生管控措施的顯著影響,導致海底撈餐廳2021年下半年的經營業(yè)績較2020年同期相比出現下滑。海外門店2021年出現虧損加劇的情況?!?/span>

回看去年,鄭州、西安作為海底撈的重點區(qū)域,在去年下半年相繼爆發(fā)疫情,且周期較長,這對海底撈勢必造成一定影響。

“副牌”也打不動,海底撈子品牌探索失利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下半年,海底撈的多個子品牌也相繼被曝出關店。

2021年9月,海底撈旗下“喬喬的粉”鄭州正弘城店正式撤店,令人唏噓的是,它只存活了不足10個月。

佰麩私房面、撈派有面兒、大牟田等品牌也相繼出現關店歇業(yè)情況。

2019年下半年開始,海底撈開啟多元化探索,相繼推出了包含面、粉、米線、蓋飯、日料等餐食在內的多個快餐品牌,但過半品牌都已經折戟。據相關媒體報道稱,尚存活的品牌價位上有所上漲。

來源:獵云網

梳理海底撈子品牌不難發(fā)現,基本走得是性價比路線,多是“10元店”模式,多集中在一個城市運營,且門店數量并不多。

據媒體報道,海底撈子品牌多是半自助模式,顧客需要自己點餐、取餐、取小料、取餐具、回收餐盤。這些子品牌背后都是同一套供應鏈系統(tǒng)、同一套經營理念。

以喬喬的粉為例,其對標的是姐弟倆土豆粉。據報道,去年6月,高瓴資本核心團隊曾去調研河南快餐領軍企業(yè)姐弟倆土豆粉。在受資本關注的熱賽道上,海底撈為何為失利?

業(yè)內人士分析,首先在產品差異化能力方面,喬喬的粉采取海底撈多品類、多業(yè)態(tài)共用的供應鏈體系,門店不具備獨立研發(fā)產品的空間,這就造成食材比較普通,工藝比較簡單,新品研發(fā)緩慢等弊病。

其次還有門店選址問題。定價10元的喬喬的粉,卻選址在鄭州商業(yè)租金最貴的正弘城負一樓。

根據海底撈2021年半年財報,海底撈子品牌的營收歸屬于“來自其他餐廳經營收入”,實現9153.8萬元營收,占到總營收的0.5%。

除了自創(chuàng)新品牌,海底撈還通過收購、并購方式,擴張快餐領域版圖,包括2.04億元買下的快餐品牌“U鼎冒菜”、1.2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澍海80%的股權,304萬美元收購80%的HN&T Holdings已發(fā)行及發(fā)行在外普通股。

這其中,U鼎冒菜業(yè)績上也比較慘淡,去年11月,其公眾號發(fā)布通知,表示因業(yè)務調整、部分門店將停業(yè),并將為儲值卡顧客退錢。

此外,U鼎冒菜背后的企業(yè)叫做優(yōu)鼎優(yōu)。截至2018年6月底,優(yōu)鼎優(yōu)投資了4家餐飲公司,分別是北京海盜蝦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天津許小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淵古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甲乙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投資額達4393萬元。

服務or產品,海底撈如何留住年輕人?

撇除外界因素,海底撈本身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

在去年6月股東大會上,在被問及海底撈未來是否會維持業(yè)績的持續(xù)增長時,張勇回答:“我作為海底撈最大的股東,我是不抱有希望的?!?/span>

讓張勇誤判的不止是盲目開店,他或許也低估了火鍋行業(yè)的風起云涌。曾幾何時,以極致服務著稱的海底撈,穩(wěn)坐火鍋界的“頭把交椅”,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更是被餐飲界奉為圭臬。

但近兩年,海底撈的極致服務似乎成為顧客“甜蜜的負擔”?!白屢粋€人尷尬,就帶他去海底撈過生日吧”、“吃個海底撈,卻經歷大型社死現場”、“年輕人還會排隊吃海底撈嗎?”等聲音不絕于耳。

以服務作為優(yōu)勢的海底撈,光環(huán)在逐漸褪色。而其他品牌在產品側,開始突圍市場,如巴奴搶占毛肚品類、周師兄力推大刀腰片、撈王為豬肚雞代言等等。

融中研究發(fā)布的《2021中國火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海底撈依舊占有回購率90%最高的地位,但是撈王的84%和湊湊的83%緊追不舍。

去年,火鍋賽道熱度高漲,6月,巴奴火鍋完成超5億元新一輪融資。8月,重慶火鍋品牌周師兄宣布已完成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9月,粵式火鍋撈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擊粵式火鍋第一股。

同樣陷入關店風波的呷哺呷哺,其探索的湊湊火鍋業(yè)務,已成為公司的增長新引擎,2016年成立之初,就拉扯著母公司的股價往上走。目前它在全國擁有149間門店,營收占集團總銷售額從2020年的31%上升到去年的37%。湊湊的“火鍋+酒館+茶飲”模式,也比較吸引當下新消費群體。

去年,海底撈也開始賣奶茶,包括“制茶樂園”和“奶茶鋪”,前者是指在火鍋門店內專門騰出一個區(qū)塊給顧客自制奶茶,掃碼付款、制作奶茶、取產品全程自助;后者則開在門店旁,有專人制茶。

讓品牌更加年輕化,也是包括海底撈在內的傳統(tǒng)火鍋品牌都在做的事情。

去年8月,海底撈宣布新的人事變動,舒萍辭任公司非執(zhí)董及審計委員會成員,施永宏辭任公司執(zhí)董,同時,新增楊利娟、李朋、楊華、劉林毅、李瑜、宋青、楊立七位執(zhí)行董事,新增馬蔚華、吳宵光兩位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

從年齡來看,此次人事變動后,海底撈管理層平均年齡有所下降。據媒體統(tǒng)計,董事會成員平均年齡由原來的53.6歲降至47.9歲,執(zhí)行董事成員也由原先的45歲降至40.1歲。

不難看出,海底撈換成更年輕化的管理“血液”,意在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

張勇曾在一次公開發(fā)言中談到,餐飲是非常碎片化的行業(yè)," 不像微信用了就離不開了,沒有哪家火鍋店哪家餐廳是你離不開的。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這輩子只吃一家餐廳,總是換著吃的。"

這也正是海底撈當下面臨的緊迫命題,如何從品牌力、服務、產品等各個方面創(chuàng)新,去留住年輕人。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海底撈

4.5k
  • 海底撈開出首個烤串品牌“火焰官”
  • 海底撈:入駐比亞迪兩個生產基地,探索團餐市場新業(yè)態(tài)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虧損38億,“抄底”失敗的海底撈,副業(yè)也遭重創(chuàng)

海底撈開始咽苦果。

文|獵云網 林京

“火鍋一哥”海底撈又陷入輿論風暴之中。

先是一則海底撈盈利預警公告,引起公眾關注。2月21日,海底撈發(fā)布公告表示,2021年全年收入預計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超40%。2021年凈虧損約38億元至45億元。

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而虧損額度甚至相當于其前三年的凈利潤。2018-2020年的三年間,海底撈的凈利潤分別為16.46億元,23.45億元,3.09億元,合計為43億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有網友稱海底撈在會員系統(tǒng)里私下給顧客貼標簽,其中主要包含體貌特征和個性需求等。對此,海底撈方回應稱這是舊聞,2020年已整改。

巨額虧損、主業(yè)戰(zhàn)略失誤、“貼標簽”事件之外,海底撈的新業(yè)務探索也未能傳來好消息,自去年開始,喬喬的粉、麩私房面、撈派有面兒等海底撈子品牌陸續(xù)出現關店現象,海底撈想要探索的第二條增長曲線也受阻。

關閉300家店,張勇“抄底”失敗咽苦果

根據財報,2021年上半年,海底撈獲得了9452.9萬元的凈利潤。那么,讓海底撈產生巨額虧損的下半年發(fā)生了什么?

時間撥回到2020年6月,張勇判斷疫情應該在當年9月前后結束,受疫情影響,許多門店倒閉,租金價格下跌,張勇認為,這是海底撈“抄底”好機會,開始大幅擴張門店。

2018年底,海底撈的門店為466家,2019年新增308家,2020年新增544家門店,2021上半年新增了299家,平均每天就新增1.64家門店。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為1597家。

來源:獵云網

2021年6月,張勇在股東大會上坦承自己對趨勢判斷錯誤。

在激進擴張中,海底撈存在門店選址不合理、優(yōu)秀店經理不足、下沉市場門店“水土不服”等問題,而翻臺率持續(xù)下降、單店營收大幅下跌,多米諾效應,開始映射在海底撈身上。

意識到問題,張勇緊急為海底撈踩下剎車。

2021年11月,海底撈宣布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

與此同時,海底撈宣布開展啄木鳥計劃:持續(xù)關注經營業(yè)績不佳門店,強化內部管理和考核機制,收縮業(yè)務擴張。在公司經營狀況全面改善前,公司將適時收縮集團的業(yè)務擴張計劃,平均翻臺率未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guī)?;_設新的分店。

中泰證券研報分析稱,翻臺率3次/天,是海底撈的盈虧警戒線。

對于2021年度巨額虧損金額,海底撈表示,預期虧損主要歸因于幾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2021年300余家餐廳關停及餐廳經營業(yè)績下滑等因素導致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33億元至39億元。

此外,海底撈還受到了疫情和快速擴張帶來的影響。海底撈在公告中表示,“特別是在2021年下半年,餐廳運營受到全球區(qū)域性的疫情暴發(fā)和公共衛(wèi)生管控措施的顯著影響,導致海底撈餐廳2021年下半年的經營業(yè)績較2020年同期相比出現下滑。海外門店2021年出現虧損加劇的情況。”

回看去年,鄭州、西安作為海底撈的重點區(qū)域,在去年下半年相繼爆發(fā)疫情,且周期較長,這對海底撈勢必造成一定影響。

“副牌”也打不動,海底撈子品牌探索失利

雪上加霜的是,去年下半年,海底撈的多個子品牌也相繼被曝出關店。

2021年9月,海底撈旗下“喬喬的粉”鄭州正弘城店正式撤店,令人唏噓的是,它只存活了不足10個月。

佰麩私房面、撈派有面兒、大牟田等品牌也相繼出現關店歇業(yè)情況。

2019年下半年開始,海底撈開啟多元化探索,相繼推出了包含面、粉、米線、蓋飯、日料等餐食在內的多個快餐品牌,但過半品牌都已經折戟。據相關媒體報道稱,尚存活的品牌價位上有所上漲。

來源:獵云網

梳理海底撈子品牌不難發(fā)現,基本走得是性價比路線,多是“10元店”模式,多集中在一個城市運營,且門店數量并不多。

據媒體報道,海底撈子品牌多是半自助模式,顧客需要自己點餐、取餐、取小料、取餐具、回收餐盤。這些子品牌背后都是同一套供應鏈系統(tǒng)、同一套經營理念。

以喬喬的粉為例,其對標的是姐弟倆土豆粉。據報道,去年6月,高瓴資本核心團隊曾去調研河南快餐領軍企業(yè)姐弟倆土豆粉。在受資本關注的熱賽道上,海底撈為何為失利?

業(yè)內人士分析,首先在產品差異化能力方面,喬喬的粉采取海底撈多品類、多業(yè)態(tài)共用的供應鏈體系,門店不具備獨立研發(fā)產品的空間,這就造成食材比較普通,工藝比較簡單,新品研發(fā)緩慢等弊病。

其次還有門店選址問題。定價10元的喬喬的粉,卻選址在鄭州商業(yè)租金最貴的正弘城負一樓。

根據海底撈2021年半年財報,海底撈子品牌的營收歸屬于“來自其他餐廳經營收入”,實現9153.8萬元營收,占到總營收的0.5%。

除了自創(chuàng)新品牌,海底撈還通過收購、并購方式,擴張快餐領域版圖,包括2.04億元買下的快餐品牌“U鼎冒菜”、1.2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澍海80%的股權,304萬美元收購80%的HN&T Holdings已發(fā)行及發(fā)行在外普通股。

這其中,U鼎冒菜業(yè)績上也比較慘淡,去年11月,其公眾號發(fā)布通知,表示因業(yè)務調整、部分門店將停業(yè),并將為儲值卡顧客退錢。

此外,U鼎冒菜背后的企業(yè)叫做優(yōu)鼎優(yōu)。截至2018年6月底,優(yōu)鼎優(yōu)投資了4家餐飲公司,分別是北京海盜蝦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天津許小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淵古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甲乙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投資額達4393萬元。

服務or產品,海底撈如何留住年輕人?

撇除外界因素,海底撈本身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

在去年6月股東大會上,在被問及海底撈未來是否會維持業(yè)績的持續(xù)增長時,張勇回答:“我作為海底撈最大的股東,我是不抱有希望的?!?/span>

讓張勇誤判的不止是盲目開店,他或許也低估了火鍋行業(yè)的風起云涌。曾幾何時,以極致服務著稱的海底撈,穩(wěn)坐火鍋界的“頭把交椅”,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更是被餐飲界奉為圭臬。

但近兩年,海底撈的極致服務似乎成為顧客“甜蜜的負擔”。“讓一個人尷尬,就帶他去海底撈過生日吧”、“吃個海底撈,卻經歷大型社死現場”、“年輕人還會排隊吃海底撈嗎?”等聲音不絕于耳。

以服務作為優(yōu)勢的海底撈,光環(huán)在逐漸褪色。而其他品牌在產品側,開始突圍市場,如巴奴搶占毛肚品類、周師兄力推大刀腰片、撈王為豬肚雞代言等等。

融中研究發(fā)布的《2021中國火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海底撈依舊占有回購率90%最高的地位,但是撈王的84%和湊湊的83%緊追不舍。

去年,火鍋賽道熱度高漲,6月,巴奴火鍋完成超5億元新一輪融資。8月,重慶火鍋品牌周師兄宣布已完成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9月,粵式火鍋撈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擊粵式火鍋第一股。

同樣陷入關店風波的呷哺呷哺,其探索的湊湊火鍋業(yè)務,已成為公司的增長新引擎,2016年成立之初,就拉扯著母公司的股價往上走。目前它在全國擁有149間門店,營收占集團總銷售額從2020年的31%上升到去年的37%。湊湊的“火鍋+酒館+茶飲”模式,也比較吸引當下新消費群體。

去年,海底撈也開始賣奶茶,包括“制茶樂園”和“奶茶鋪”,前者是指在火鍋門店內專門騰出一個區(qū)塊給顧客自制奶茶,掃碼付款、制作奶茶、取產品全程自助;后者則開在門店旁,有專人制茶。

讓品牌更加年輕化,也是包括海底撈在內的傳統(tǒng)火鍋品牌都在做的事情。

去年8月,海底撈宣布新的人事變動,舒萍辭任公司非執(zhí)董及審計委員會成員,施永宏辭任公司執(zhí)董,同時,新增楊利娟、李朋、楊華、劉林毅、李瑜、宋青、楊立七位執(zhí)行董事,新增馬蔚華、吳宵光兩位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

從年齡來看,此次人事變動后,海底撈管理層平均年齡有所下降。據媒體統(tǒng)計,董事會成員平均年齡由原來的53.6歲降至47.9歲,執(zhí)行董事成員也由原先的45歲降至40.1歲。

不難看出,海底撈換成更年輕化的管理“血液”,意在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

張勇曾在一次公開發(fā)言中談到,餐飲是非常碎片化的行業(yè)," 不像微信用了就離不開了,沒有哪家火鍋店哪家餐廳是你離不開的。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這輩子只吃一家餐廳,總是換著吃的。"

這也正是海底撈當下面臨的緊迫命題,如何從品牌力、服務、產品等各個方面創(chuàng)新,去留住年輕人。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