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的王皓和史策成為近期很火的cp,兩人在臺上演繹了從偶遇、相戀到結婚的愛情六部曲,彼此之間的化學反應看起來十分真實,但實際上他們在生活中并非情侶,在劇本里加入愛情元素也純屬歪打正著。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從真正的戀愛綜藝中走出來的素人情侶們,雖然其中也不乏修成正果的例子,但也有不少翻車事件。看節(jié)目時,觀眾們也總是在“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和“我的cp是真的”兩端來回搖擺。
雖然上述兩種現象看似截然相反,但是這種半真半假、在劇本里找糖嗑的心態(tài),卻指向了同一個疑問——在看別人談戀愛變得如此流行的這幾年,我們還能分辨出愛情的真與假嗎?
推理與悖論中的現代愛情
近年來的許多戀愛綜藝都走起了以素人戀愛觀察為主的路線。其實早在2012年,日本Netflix就曾推出了《雙層公寓》系列,讓素人男女共六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自由互動、戀愛。除了愛情,節(jié)目里還展現了素人間的友誼,和他們作為一個立體的人所呈現出的缺陷和壓力。此外,還設置了第二現場,邀請明星嘉賓一同觀察和討論公寓中發(fā)生的事情。
2017年大熱的韓國戀綜《心臟信號》則進一步升級了戀愛觀察環(huán)節(jié),明星們不僅要記錄素人們的互動,還要通過互動中出現的信號抽絲剝繭,推理出每個人的愛情線,愛情成為了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主旨,不管參演者是否愿意,都要選擇一個人組成情侶,這種標準化的設置,也是被詬病劇本痕跡重的原因之一。次年,《心動的信號》在中國的推出,迎來了國內戀愛觀察類綜藝的春天,此后,相繼涌現了《我們戀愛吧》、《喜歡你,我也是》等節(jié)目,雖然這些節(jié)目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呈現出疲軟之態(tài),但《心動》系列仍然在去年迎來了第四季。
縱觀這些戀愛綜藝,會發(fā)現即使大家心知肚明節(jié)目有劇本,卻依然熱衷于追蹤心動火花出現的瞬間。我們?yōu)槭裁磿撩杂谕评韾矍槟??答案可以很簡單:因為愛情是最讓人捉摸不透的。也可以很復雜,德國社會學家尼克拉斯·盧曼在著作《作為激情的愛情》中就提出,成為愛情推理系統(tǒng)之基礎的,是現代愛情的悖論性。
盧曼指出,17世紀開始,西方的愛情范式從“理想型愛情”轉變?yōu)椤凹で樾蛺矍椤?。在那時,法國女性獲得了更自主的社會地位,男女情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決定如何行事,這樣一來,古老而彬彬有禮的愛情倫理就失效了,人們開始向往更自由的愛情。但是這就導致了一個悖論——此時的人們仍然想追求以往理想的愛情,然而理想范式已然失效了;人們一方面想要掌控不可抵御的激情,一方面又意識到一旦掌握了激情,激情也便不復存在。
激情型愛情的誕生引發(fā)了許多悖論性的表述,如“激情是一座監(jiān)獄,但是沒有人想逃離”,或者“女子雖然害怕受騙,但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不愛了?!标P于愛情的悖論變得愈來愈復雜,直到悖論本身使得愛情變成一種獨立的、一般化的媒介——于是,在愛情中,悖論反而證明了愛情的可貴:明明知道不可能一生一世,但是卻相信對方發(fā)誓說永遠愛我,戀愛者應該不顧實際,在虛幻的永久性指引下行動。
Ta真的愛我嗎?有多愛?會愛多久?——這些亙古的問題,就自此成為了浪漫作品的基礎,這當然也包括今天的戀愛推理真人秀。
在中國的語境下,要到改革開放,愛情重回私人領域并與消費文化相糾纏之后,我們對于愛情的定義和要求才逐漸與西方趨同。李海燕在《心靈革命:現代中國愛情的譜系》一書中指出,在五四時期,愛情之真象征著一種超善,其對立面更多的是父權制家庭,是儒家禮教的虛偽和形式主義。
而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愛情之真假”概念,基本來自現代西方社會,即一個人是真心實意地愛別人,還是出于個人算計另有所圖。伊娃·易洛思在著作《愛,為什么痛》中提到,在愛的情感中有兩種文化結構在起作用:一種是基于情感自我調節(jié)和最優(yōu)選擇的理性模型,另一種是基于情感融合的強大幻想。一方面愛情已經祛魅,遵循著經濟關系和交換的邏輯;另一方面,人們又想去相信愛情中真誠、犧牲性的部分。
戀愛綜藝中涉及到的“劇本”和欺騙問題,也往往如易洛思所提及這般。2019年在一檔播客節(jié)目中,嘉賓阿莫就提到,一方面,現在戀愛綜藝宣告著愛情就要結婚,而結婚一定是浪漫的;另一方面,它又是非常去浪漫化的,素人嘉賓們的經濟狀況、性格等被當做個人條件列舉出來供彼此篩選,嘉賓們說是在談戀愛,其實只是在相互競爭。
在2019年的綜藝《喜歡你,我也是》中,就出現過一個例子。第一集里,女嘉賓楊倩倩對長相帥氣的男嘉賓董浩然發(fā)起攻勢,但是到了第二集,當大家公布了自己的職業(yè)和年齡,董作為一個在校研究生,在一眾海歸青年中就顯得有些“失色”了,楊對董的態(tài)度也旋即冷淡下來,轉而去撩撥另一位新來的男嘉賓周海濤。彈幕上人們會說,楊倩倩這個人”太現實,有心機”。不過隨著節(jié)目的推進,當觀眾們逐漸看到楊倩倩的成長經歷,又開始理解她,覺得“她也沒那么討厭,還挺率真的”。
以易洛思的觀點來看,觀眾對于楊倩倩的批評可以得到如下解釋:盡管愛情可以由個人利益驅動,但是只有當那個人同時證明了自己的無私,他的愛情才是令人信服的。愛情的真誠與虛假總是同時在場,互相博弈,而楊倩倩之所以受到指責,大概是因為她把自我利益的那一面擺到了臺面上,無意中把名為愛情的袍子里的虱子抖落給眾人看,從而冒犯了眾人罷了。
當真假不再被追究,愛情也隨之消失了
如果說楊倩倩因為“不真誠”引起了觀眾的反感,那么在2021年冬天播出的韓國戀綜《單身即地獄》中,同樣掌握一套撩男大法的女嘉賓宋智雅卻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喜愛。她漂亮性感、名牌加身,每天都會搭配好幾身Chanel套裝,在戀愛的修羅場上也游刃有余。在開場時,她就放話說這里沒有自己的理想型,而在節(jié)目中,即使同時被三名男嘉賓追求,她似乎也沒有交付過真心。而宋智雅之所以受到追捧,并不是因為她擁有愛情,恰恰是因為她(至少是表現得)不屑于擁有愛情。
與之相比,另一名女嘉賓姜素妍則成為了“沒人要”的反面典型。這涉及到節(jié)目的環(huán)節(jié)設置,素人們一開始被困在地獄島,只有每晚配對成功,才能去有豪華酒店的天堂島。而且,第一次配對成功后,第二天再選擇時要挑選新的人才能成功同行。在這樣的規(guī)則下,姜還是聽信了第一次約會時男方的承諾,試圖綁定彼此。隨后,姜的行為被網友吐槽為情感不成熟、情商低。這也印證了易洛思所認為的,在現代愛情的選擇制度中,太急切地承諾自己是一種心理幼稚的標志,如果要收獲所謂的“完美愛情”,那就要懂得何時付出、何時收手。
和楊倩倩的情況類似,網友也對姜的行為到底是出于真情實感,還是只是想隨便拴住一個人的算計展開了討論,無論是哪種,總之都并不體面。在這時,重要的已經不再是愛情本身,而是一個人是否姿態(tài)好看,能否在愛情游戲中展現自己的魅力,就像宋智雅那樣。
宋的個人魅力其實很大程度上基于其擁有的情欲資本,即一個人可以引起性反應的能力,包括外表以及整體的文化風格,而為了積累這類資本,就必須通過一系列情感性的勞動,這既包括在行為上制造浪漫、讓對方心動,也包括針對自我身體的勞作,比如化妝或健身。
在節(jié)目中,就經常出現參演嘉賓在沙灘上健身的鏡頭,或者男性嘉賓為了取得芳心互相搏斗,這不異于一場情欲資本的集中展演,還是最原始的那種。而宋智雅主要的情感勞動則是像模特一樣時刻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她本人的職業(yè)就是美妝博主和模特)。英國學者尼格爾·斯瑞福特曾經在文章《解讀魅力的物質實踐》中指出,魅力是當代資本主義中的神奇力量,它完全是審美層面的,不需要文字和敘事,也不需要智識上的提示,僅靠感覺即可獲得。通過制造魅力,便可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社會資本,比如電影女明星可以提高票房,或宋智雅在節(jié)目結束后,廣告費報價飛升至60萬一條的天價。
就這樣,魅力和情欲帶著愛的影子,卻再也不需要真實的愛情參與其中,宋也就逃逸出了對于愛情真假的質疑。在小紅書上流傳的,幾乎都是她的同款穿搭和妝容分享,或者是“姐姐這么颯,活該姐姐賺錢”的贊美,和組cp已經沒什么關系了。
在哲學家韓炳哲的眼中,這樣的現象應該是值得警醒的,他曾在談論愛情消亡的著作《愛欲之死》中提到,“愛情的本質在于犧牲自我意識,將自我置于他者之中而導致忘我”,但如今,愛情變成了實現自戀的工具,以及工作績效和能力的證明。宋智雅的故事似乎在告訴我們,只有美麗富有的人才有資格談戀愛,但是現在最時髦的做法,卻是把這種資格隨意地拋到腦后,而唯有那個充滿魅力的自我永存。
有趣的是,就在不久前,宋智雅突然深陷穿假貨爭議,富家女人設轟然倒塌,這倒是和素人cp的人設崩塌沒有太大區(qū)別。不管是愛情的真誠,亦或是真金白銀,你總得占一個,不然受到資本的寵愛之后,也會被資本所拋棄。
與技術互相纏繞的愛情,想要又得不到的真實
除去圍繞愛情本身的討論,戀愛綜藝中的技術維度也不容忽略。從素人的選拔到最終鏡頭的剪輯和呈現,這一切都經過了精心計算。但同時,節(jié)目組又會盡量縮小嘉賓本人平時的表現和節(jié)目中的反差,淘汰帶有表演性質的素人。這也經常讓觀眾困惑,我的cp到底有幾分是真,有幾分是劇本?
在倫敦藝術大學從事比較媒體與科技研究的Lee Mackinnon以浪漫小說為例,說明了愛情與技術的復雜交織。她認為浪漫小說宣傳了一種觀念,即愛情都是不可預料的,仿佛愛獨立于技術系統(tǒng)。但諷刺的是,這種不可預料性遠不是自然或先驗的,而恰好是通過傳播其理念的文學技術而發(fā)生的,比如,小說作者總是會先部署一個“偶遇”作為前奏,隨后設置種種情節(jié)達到高潮。除此之外,Lee還在浪漫小說技術的人為性中看到了隱含著權力結構,通過浪漫小說的流行,女性和愛情被等同于自然,但是自然是無法為自己說話的,必須通過男性作者來發(fā)出文化的聲音,愛情才能成立。
如此看來,戀綜里也是同樣,它所展現出來的心動,都無法剝離技術安排而單獨存在,并且,這一點在今天只會愈加明顯,畢竟觀眾得到的已經不是小說的線性敘事,而是具有多重維度的片段,這包括攝像機監(jiān)視下的素人互動,又包括觀察室里的推理解讀,還包括節(jié)目結束后,cp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售后服務”,比如日常上傳的戀愛記錄vlog等。
在一篇以視覺文化視角探討戀愛綜藝的論文中,作者劉曉蕙也提到,在剪輯視頻時,素人嘉賓的動作和微表情都會被無限放大,我們看到的已經是“拼貼粘湊”的事實,甚至是人為構建的“超真實”擬像,所有的高甜瞬間都需要被記錄下來,作為真相呈現給觀眾。
而某種程度上,正因為觀眾不再相信所見即所得,不同的片段才需要相互印證,彼此連貫,似乎只有這樣,他們的感情才能成為真正的真實。于是,對于素人cp來說,戀愛不只是為了自己,也要在公眾的注視和參與中繼續(xù)下去。比如,《心動的信號》節(jié)目結束后,有的情侶至今還在一起,順利成為大家心中的典范,像是方彬涵和陳思銘;有的則經歷過狗血事件,像是張?zhí)旌完愞瘸?,雖然在節(jié)目里兩人十分甜蜜,但是在隨后的交往中,陳私自錄下和張的電話錄音,里面涉及許多對張不利的私密對話,讓不少人對陳的濾鏡破碎,再也圓不回來了。
這不禁讓我們追問,這是否說明愛情的真實已經不再值得追尋?或者,是否真實根本就不存在?其實不必如此悲觀。自然,身處所謂的“后真相時代”,我們擁有的知識都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成立,這也包括愛情這一謎題。但是,也正因為愛情的神秘,所以它總是存在某種溢出,無法被個人主義所窮盡,也無法被資本所碾壓,這一點,任何一個真情實感追過戀綜、感受過心動的人都能懂得吧。
參考資料:
《今天的戀愛約會節(jié)目,不過是偶像劇的變種?》
https://mp.weixin.qq.com/s/4hrIG3oKbIbIZ6ZOx3qL-A
《CP售后學》
《節(jié)目 | 沒有劇本的雙層公寓與云端化的當代愛情》
https://mp.weixin.qq.com/s/aV_JJSi-9pdA3uKBd3QZdw
婚戀綜藝,2022年長視頻的“兵家必爭之地”
https://mp.weixin.qq.com/s/DK7439bdtj-sHFu6d5pV8w
“Love Machines and the Tinder Bot Bildungsroman”
https://www.e-flux.com/journal/74/59802/love-machines-and-the-tinder-bot-bildungsroman/
《視覺文化視角下的戀愛觀察類綜藝走紅分析》張曉蕙 視聽研究
《解讀魅力的物質實踐》 [英] 尼格爾·斯瑞福特 著 汪民安 / 郭曉彥 編
《愛欲之死》[德] 韓炳哲 著 宋娀 譯 見識城邦|中信出版集團 2019-3-1
《作為激情的愛情:關于親密性編碼》 [德] 尼克拉斯·盧曼 著 范勁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9-11-28
《愛,為什么痛》[法] 伊娃·易洛思 著 葉嶸 譯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9
《心靈革命:現代中國愛情的譜系1900-1950》[美]李海燕 著修佳明 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