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魅族被收購疑云:成為賢內助,還是下一個堅果手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魅族被收購疑云:成為賢內助,還是下一個堅果手機?

吉利擬收購魅族手機。

文|鋒科技

?作為國產小眾品牌的代表,魅族是國產智能手機發(fā)展史上一個永遠都繞不開的品牌。在中華酷聯(lián)還在做低端補貼機的那個時代,魅族手機曾經憑借其精美的設計、極致的性價比揚名中外,魅族FlymeOS更是被稱作是國產定制系統(tǒng)的黃埔軍校,走在國產手機的最前列。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魅族在整個手機行業(yè)中的影響力已不復當年,不僅被人戲稱為“珠海小廠”,更是一度傳出可能會消失在大眾的視野里的傳聞。近日,根據國內媒體報道,吉利旗下手機公司“星紀時代”正與手機廠商“魅族”接觸洽談收購事宜,未來魅族可能會被合并進星紀時代公司。

吉利收購魅族,顯然是希望通過這條途徑快速獲取一支相對完整的手機團隊。這也意味著,如果此次收購完成,那么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魅族手機了。想到魅族曾經輝煌的往事,想到魅族如今落魄的模樣,不由讓人感到一陣唏噓,似乎再也說不出那句“下一部一定支持”了。

落魄的魅族

魅族,曾經無比輝煌。

誕生于2009年的魅族M8,是魅族旗下的第一款產品,也是廣義上的第一款國產旗艦智能手機。在當時國產廠商基本都在生產非智能手機的情況下,魅族M8創(chuàng)新采用了基于Windows CE 6.0的Mymobile操作系統(tǒng),配備了iPhone 3GS同款三星處理器和多點觸控大屏,被譽為當時的國產機皇。

根據當時的報道,魅族M8在上市后頗受歡迎,兩個月內銷量就達到了十萬臺,五個月內銷售額就突破了五億元,生涯總銷量接近百萬水平。在那個國產手機普遍虧損的年代,魅族M8創(chuàng)造了一個銷量奇跡。

隨后數(shù)年時間,魅族轉戰(zhàn)安卓陣營,接連推出了魅族M9、魅族MX、魅族MX2、魅族MX3、魅族MX4 Pro等一系列旗艦機型,以精美的設計、前沿的技術和極致的性價比揚名國內市場。2015年,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在年末發(fā)布會上宣布魅族手機2015年全年銷量突破2000萬臺,魅族就此迎來了自己的生涯最高點。

而后,一切急轉直下。

魅族的迷失,似乎是從被投資后的“膨脹”開始的。

2015年2月,魅族科技宣布首次引入戰(zhàn)略投資,成功獲得阿里等企業(yè)6.5億美元投資。同年7月,魅族科技正式宣布與京東商城達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雙方簽署60億元年度采購協(xié)議。

魅族錢包鼓鼓,腰桿筆直。在隨后的2016年,魅族前所未有地高產,一年之內開了12場發(fā)布會,發(fā)布了魅族MX系列、PRO系列,魅藍Note、E、A、Metal系列的全新產品,而且場場都有歌手駐場,給人留下了一直月月都有演唱會的錯覺,宣傳勢頭一時無兩。

令人尷尬的是,因為和高通之間的專利官司的緣故,魅族在那幾年推出的所有產品只能采用聯(lián)發(fā)科處理器。要知道當年的聯(lián)發(fā)科處理器表現(xiàn)確實不盡如人意,產品線的混亂、產品配置的拉胯,最終導致魅族這十幾款產品中沒有一個爆款,不僅留下了人盡皆知的魅族Pro 7慘劇,還給自己落下一個“萬年聯(lián)發(fā)科”的名號。

Pro7的慘敗成為壓垮魅族最后的一根稻草,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更是讓本就走下坡路的魅族變得混亂不堪。2017年,魅族創(chuàng)始人黃章宣布復出,為了將產品聚焦在中高端市場,黃章主導砍掉了當時的銷量扛把子魅藍系列,隨即操刀推出了魅族15、16、17、18四個系列。

正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魅族在國內變得越來越沒有存在感。根據市場調查機構的數(shù)據顯示,2017年,魅族的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份額還有4%;2019年,魅族的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份額下滑至1%;到了2020年,魅族的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已經不如中興,只剩下0.5%的市場份額。

如果說在魅族16身上,我們還能看到一絲魅族身上的執(zhí)著的話。近兩年推出的魅族17、18兩大系列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設計特點,隨后推出的魅族18X甚至放棄了所謂精品路線,近期魅族甚至重啟了此前由李楠一手打造的魅藍系列,將推出的手機產品價格拉低到了699元。

可以說,魅族后期的戰(zhàn)略是黃章對于市場的一次妥協(xié)。魅族18X、魅藍10這兩款產品的出現(xiàn),也證明高價位的小眾手機在這個“頭部效應”顯著的國內手機市場確實很難生存下去。

初升的吉利

另一方面,吉利反而是對進軍手機市場一事興致勃勃。

2021年9月28日,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創(chuàng)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吉利控股集團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該項目總部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定位高端智能手機。

吉利為什么要殺入已經是一片紅海的手機市場,這可能是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的。事實上,如果我們稍微結合一下近些年來科技圈“萬物互聯(lián)”的趨勢來看,吉利的所作所為就很好理解了。

按照“萬物互聯(lián)”的觀念,未來的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都是互聯(lián)互通的。那么吉利跨界造手機背后自然是為了與汽車業(yè)務進行協(xié)同,想要打通汽車和手機之間的一個生態(tài)鏈。無論是吉利造手機,還是小米造汽車,這些跨界打法背后的邏輯是想通的。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手機廠商,吉利沒有做手機的經驗,要從頭開始建立手機研發(fā)體系和供應鏈太難。吉利手機要出成品,眼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其一,就是尋找ODM廠商代工,諸如華碩ZenFone 7/7 Pro就是國內ODM廠商代工的高端機,這是最省力、成本也最低的辦法。

其二,則是直接花錢買下一個相對完整的手機團隊,這也是盡快拼湊齊手機行業(yè)專業(yè)人才的一種方法。盡管目前國內小眾廠商數(shù)量不少,但是很多廠商只是做低端入門廠商的經驗,而吉利做手機的目的是沖擊高端。結合各種現(xiàn)實因素來看,魅族顯然就是那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另外一邊,近些年來魅族的發(fā)展也是每況愈下。專注于旗艦手機的精品戰(zhàn)略,使得魅族手機的出貨量逐年下滑,甚至到了要將經營重點放在配件業(yè)務和IoT業(yè)務的情況,即便重新推出性價比手機和低端手機似乎也無濟于事。陷于泥潭的魅族,和求賢若渴的吉利,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最重要的是,對于吉利這種汽車廠商而言,智能車機和智能手機在本質上是趨同的。收購魅族不僅可以推動手機業(yè)務的發(fā)展進度,也能推動吉利的智能車機更好地發(fā)展,車機更好地發(fā)展就能夠推進智能座艙水平的不斷提升,從而幫助吉利提升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魅族沒了,吉利能成功嗎?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對魅族來說,被收購或許不是一件壞事。根據IDC發(fā)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Q3,國內五大手機廠商一起拿下了88%的市場份額,而魅族、中興等“Others”廠商們能分到的只有12%的市場份額。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小型廠商關門大吉早已不是新聞。

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對魅族來說,被收購也存在著不少隱患。舉個例子,2019年,同為腰部小眾廠商的錘子手機被羅永浩打包出售給字節(jié)跳動(抖音)公司,在連續(xù)開發(fā)兩代堅果手機,然而銷量始終不見起色的情況下,字節(jié)跳動的手機硬件業(yè)務被緊急叫停,原錘子科技團隊并入教育硬件團隊,不再研發(fā)堅果手機等傳承自錘子科技的產品?,F(xiàn)在看來,魅族也有重蹈覆轍的危險。

問題在于,構建跨界生態(tài)互聯(lián)這事絕非易事。早在吉利之前,無數(shù)巨頭試圖跨界建造智能生態(tài),家電巨頭格力也曾經動過進軍手機市場的想法,只可惜投資數(shù)億元,最終也只能夠淪為陪襯。

雖然吉利這次是明確了目標,力求殺入高端手機市場,但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吉利的做法仍然有些“想當然”。即便成功收購魅族,吉利距離站穩(wěn)手機依然存在兩大問題。

首先是供應鏈的問題,如今,席卷全球科技行業(yè)的“缺芯潮”仍未退去,而能夠拿到穩(wěn)定芯片供應的只有巨頭廠商,小廠幾乎毫無話語權。對于剛剛入局的吉利來說,如何拿到需要的零部件供應,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次,在“品牌效應”根深蒂固的手機市場,留給新玩家的空間已經越來越狹窄。吉利說要做高端市場,但是就連國內手機廠商現(xiàn)在自己都做不好高端市場,更別提魅族就是因為執(zhí)著于高端市場才來到今天這個境地的。手機是快消品,更新?lián)Q代非常之快,一次產品策略預判失誤,可能就會造成滿盤皆輸。

對于魅族被收購一事,小雷感到非常惋惜。盡管魅族近些年的產品比較平庸,但是手機市場依然需要這種小眾品牌的存在。這些廠商可能沒有太高的出貨量,他們的產品設計也沒有主流廠商那樣成熟,但是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確實讓人為之沉迷。魅族的退場,也暗示著手機市場遲早會進入四分天下的穩(wěn)定格局,小眾廠商只能被卷入歷史洪流中的一員。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魅族

3.9k
  • 星紀魅族與阿里云宣布全面合作
  • 從手機眼鏡到汽車,星紀魅族要跟華為小米搶市場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魅族被收購疑云:成為賢內助,還是下一個堅果手機?

吉利擬收購魅族手機。

文|鋒科技

?作為國產小眾品牌的代表,魅族是國產智能手機發(fā)展史上一個永遠都繞不開的品牌。在中華酷聯(lián)還在做低端補貼機的那個時代,魅族手機曾經憑借其精美的設計、極致的性價比揚名中外,魅族FlymeOS更是被稱作是國產定制系統(tǒng)的黃埔軍校,走在國產手機的最前列。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魅族在整個手機行業(yè)中的影響力已不復當年,不僅被人戲稱為“珠海小廠”,更是一度傳出可能會消失在大眾的視野里的傳聞。近日,根據國內媒體報道,吉利旗下手機公司“星紀時代”正與手機廠商“魅族”接觸洽談收購事宜,未來魅族可能會被合并進星紀時代公司。

吉利收購魅族,顯然是希望通過這條途徑快速獲取一支相對完整的手機團隊。這也意味著,如果此次收購完成,那么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魅族手機了。想到魅族曾經輝煌的往事,想到魅族如今落魄的模樣,不由讓人感到一陣唏噓,似乎再也說不出那句“下一部一定支持”了。

落魄的魅族

魅族,曾經無比輝煌。

誕生于2009年的魅族M8,是魅族旗下的第一款產品,也是廣義上的第一款國產旗艦智能手機。在當時國產廠商基本都在生產非智能手機的情況下,魅族M8創(chuàng)新采用了基于Windows CE 6.0的Mymobile操作系統(tǒng),配備了iPhone 3GS同款三星處理器和多點觸控大屏,被譽為當時的國產機皇。

根據當時的報道,魅族M8在上市后頗受歡迎,兩個月內銷量就達到了十萬臺,五個月內銷售額就突破了五億元,生涯總銷量接近百萬水平。在那個國產手機普遍虧損的年代,魅族M8創(chuàng)造了一個銷量奇跡。

隨后數(shù)年時間,魅族轉戰(zhàn)安卓陣營,接連推出了魅族M9、魅族MX、魅族MX2、魅族MX3、魅族MX4 Pro等一系列旗艦機型,以精美的設計、前沿的技術和極致的性價比揚名國內市場。2015年,魅族科技副總裁李楠在年末發(fā)布會上宣布魅族手機2015年全年銷量突破2000萬臺,魅族就此迎來了自己的生涯最高點。

而后,一切急轉直下。

魅族的迷失,似乎是從被投資后的“膨脹”開始的。

2015年2月,魅族科技宣布首次引入戰(zhàn)略投資,成功獲得阿里等企業(yè)6.5億美元投資。同年7月,魅族科技正式宣布與京東商城達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雙方簽署60億元年度采購協(xié)議。

魅族錢包鼓鼓,腰桿筆直。在隨后的2016年,魅族前所未有地高產,一年之內開了12場發(fā)布會,發(fā)布了魅族MX系列、PRO系列,魅藍Note、E、A、Metal系列的全新產品,而且場場都有歌手駐場,給人留下了一直月月都有演唱會的錯覺,宣傳勢頭一時無兩。

令人尷尬的是,因為和高通之間的專利官司的緣故,魅族在那幾年推出的所有產品只能采用聯(lián)發(fā)科處理器。要知道當年的聯(lián)發(fā)科處理器表現(xiàn)確實不盡如人意,產品線的混亂、產品配置的拉胯,最終導致魅族這十幾款產品中沒有一個爆款,不僅留下了人盡皆知的魅族Pro 7慘劇,還給自己落下一個“萬年聯(lián)發(fā)科”的名號。

Pro7的慘敗成為壓垮魅族最后的一根稻草,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更是讓本就走下坡路的魅族變得混亂不堪。2017年,魅族創(chuàng)始人黃章宣布復出,為了將產品聚焦在中高端市場,黃章主導砍掉了當時的銷量扛把子魅藍系列,隨即操刀推出了魅族15、16、17、18四個系列。

正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魅族在國內變得越來越沒有存在感。根據市場調查機構的數(shù)據顯示,2017年,魅族的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份額還有4%;2019年,魅族的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份額下滑至1%;到了2020年,魅族的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已經不如中興,只剩下0.5%的市場份額。

如果說在魅族16身上,我們還能看到一絲魅族身上的執(zhí)著的話。近兩年推出的魅族17、18兩大系列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設計特點,隨后推出的魅族18X甚至放棄了所謂精品路線,近期魅族甚至重啟了此前由李楠一手打造的魅藍系列,將推出的手機產品價格拉低到了699元。

可以說,魅族后期的戰(zhàn)略是黃章對于市場的一次妥協(xié)。魅族18X、魅藍10這兩款產品的出現(xiàn),也證明高價位的小眾手機在這個“頭部效應”顯著的國內手機市場確實很難生存下去。

初升的吉利

另一方面,吉利反而是對進軍手機市場一事興致勃勃。

2021年9月28日,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創(chuàng)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吉利控股集團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該項目總部落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定位高端智能手機。

吉利為什么要殺入已經是一片紅海的手機市場,這可能是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的。事實上,如果我們稍微結合一下近些年來科技圈“萬物互聯(lián)”的趨勢來看,吉利的所作所為就很好理解了。

按照“萬物互聯(lián)”的觀念,未來的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都是互聯(lián)互通的。那么吉利跨界造手機背后自然是為了與汽車業(yè)務進行協(xié)同,想要打通汽車和手機之間的一個生態(tài)鏈。無論是吉利造手機,還是小米造汽車,這些跨界打法背后的邏輯是想通的。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手機廠商,吉利沒有做手機的經驗,要從頭開始建立手機研發(fā)體系和供應鏈太難。吉利手機要出成品,眼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其一,就是尋找ODM廠商代工,諸如華碩ZenFone 7/7 Pro就是國內ODM廠商代工的高端機,這是最省力、成本也最低的辦法。

其二,則是直接花錢買下一個相對完整的手機團隊,這也是盡快拼湊齊手機行業(yè)專業(yè)人才的一種方法。盡管目前國內小眾廠商數(shù)量不少,但是很多廠商只是做低端入門廠商的經驗,而吉利做手機的目的是沖擊高端。結合各種現(xiàn)實因素來看,魅族顯然就是那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另外一邊,近些年來魅族的發(fā)展也是每況愈下。專注于旗艦手機的精品戰(zhàn)略,使得魅族手機的出貨量逐年下滑,甚至到了要將經營重點放在配件業(yè)務和IoT業(yè)務的情況,即便重新推出性價比手機和低端手機似乎也無濟于事。陷于泥潭的魅族,和求賢若渴的吉利,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最重要的是,對于吉利這種汽車廠商而言,智能車機和智能手機在本質上是趨同的。收購魅族不僅可以推動手機業(yè)務的發(fā)展進度,也能推動吉利的智能車機更好地發(fā)展,車機更好地發(fā)展就能夠推進智能座艙水平的不斷提升,從而幫助吉利提升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競爭力。

魅族沒了,吉利能成功嗎?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對魅族來說,被收購或許不是一件壞事。根據IDC發(fā)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Q3,國內五大手機廠商一起拿下了88%的市場份額,而魅族、中興等“Others”廠商們能分到的只有12%的市場份額。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小型廠商關門大吉早已不是新聞。

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對魅族來說,被收購也存在著不少隱患。舉個例子,2019年,同為腰部小眾廠商的錘子手機被羅永浩打包出售給字節(jié)跳動(抖音)公司,在連續(xù)開發(fā)兩代堅果手機,然而銷量始終不見起色的情況下,字節(jié)跳動的手機硬件業(yè)務被緊急叫停,原錘子科技團隊并入教育硬件團隊,不再研發(fā)堅果手機等傳承自錘子科技的產品。現(xiàn)在看來,魅族也有重蹈覆轍的危險。

問題在于,構建跨界生態(tài)互聯(lián)這事絕非易事。早在吉利之前,無數(shù)巨頭試圖跨界建造智能生態(tài),家電巨頭格力也曾經動過進軍手機市場的想法,只可惜投資數(shù)億元,最終也只能夠淪為陪襯。

雖然吉利這次是明確了目標,力求殺入高端手機市場,但在不少業(yè)內人士看來,吉利的做法仍然有些“想當然”。即便成功收購魅族,吉利距離站穩(wěn)手機依然存在兩大問題。

首先是供應鏈的問題,如今,席卷全球科技行業(yè)的“缺芯潮”仍未退去,而能夠拿到穩(wěn)定芯片供應的只有巨頭廠商,小廠幾乎毫無話語權。對于剛剛入局的吉利來說,如何拿到需要的零部件供應,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次,在“品牌效應”根深蒂固的手機市場,留給新玩家的空間已經越來越狹窄。吉利說要做高端市場,但是就連國內手機廠商現(xiàn)在自己都做不好高端市場,更別提魅族就是因為執(zhí)著于高端市場才來到今天這個境地的。手機是快消品,更新?lián)Q代非常之快,一次產品策略預判失誤,可能就會造成滿盤皆輸。

對于魅族被收購一事,小雷感到非常惋惜。盡管魅族近些年的產品比較平庸,但是手機市場依然需要這種小眾品牌的存在。這些廠商可能沒有太高的出貨量,他們的產品設計也沒有主流廠商那樣成熟,但是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確實讓人為之沉迷。魅族的退場,也暗示著手機市場遲早會進入四分天下的穩(wěn)定格局,小眾廠商只能被卷入歷史洪流中的一員。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