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尋空的世界
今年我終于把用了近5年的iPhone 7P換成了iPhone 13(要不是手機話筒壞了,也許還能再戰(zhàn)一年)。iPhone 13到手后我對它也沒什么新鮮感,把舊手機的數(shù)據(jù)導入后,就把它當作一個日常工具使用了,在我看來iPhone 13和iPhone 7并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不同。
我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典型的低欲望消費者畫像,對全新的、潮流的商品不感興趣,也不想把商品當作自己的態(tài)度象征,一部手機可以用4,5年。
我朋友圈有一位朋友,經(jīng)常會曬自己買到了某款耐克的鞋,價格大幾千甚至上萬是常有的事,有一張照片展示了他的鞋柜,那里放了五花八門的鞋子,我作為一個外行表示“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上面是兩種消費觀念,前者我稱為低欲望消費,后者稱為情價比消費,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如今這兩種消費方式廣泛存在于中國,他們就像兩個平行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互不打擾,形成二元化消費結(jié)構(gòu)。
01 消費分級:日本消費社會的啟發(fā)
低欲望和情價比消費二元化存在的本質(zhì)原因,是社會在轉(zhuǎn)折階段發(fā)展不均衡所致,這一點日本的消費社會現(xiàn)狀有不小的啟發(fā)。
按照三浦展的《第四消費時代》的劃分,第三消費時代為1975-2004年,這一時代的消費特點如下:
1.消費傾向從家族到個人。這個時期日本人對于汽車的擁有從一家一輛到一人一輛,為適應一個人吃飯而產(chǎn)生的“個食”開始大量售賣,小型汽車,小型電腦,便攜式收音機開始熱銷。
2.由量到質(zhì),消費者開始追求名牌。當時不少大學生都是一身名牌服裝,另外高級進口車的銷售額逐年上升。
3.從理性、方便到感性、個性化。消費是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耙郧笆强吹洁従淤I什么自己也買什么,大家買什么自己就跟著買什么,現(xiàn)在正好相反。大家都買,自己反而不買,流行什么自己就討厭什么。”
這個時期對應的消費方式為情價比消費。
第四消費時代為2005-2034年,這一時代的消費特點如下:
1.從私有主義到共享意識。日本本身就有“斷舍離”的風潮,即舍棄不必要的東西,放下對物的占有。共享可以節(jié)省開支。
2.從追求名牌到追求簡單、休閑。日本人開始不再“炫耀性消費”,無LOGO化基本款衣服的熱銷成為這一點的體現(xiàn)。
3.本土消費文化盛行。日本在這個時代開始從對歐美式生活方式的崇拜,轉(zhuǎn)變?yōu)閷θ毡颈就烈庾R的探索,鄉(xiāng)土的、地方的、庶民的日本文化的關(guān)注度在不斷擴大。
4.消費投入學習?!爱斚M者意識到無論是高級品牌還是其他東西,已經(jīng)無法實現(xiàn)自我獨特性時,他們認為只能改變自己?!逼渲袑W習傾向就是重要的體現(xiàn)。
這個時期對應的消費方式為低欲望消費。
盡管兩個消費時代的消費特點區(qū)分較為明顯,但直到今天你也不能說日本完全擺脫了第三消費時代,進入了第四消費時代。
更多時候,日本同樣也是三、四消費時代共存的現(xiàn)狀,只是其第四消費時代的特點要比中國更明顯。
五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時,有兩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其一是走在街上的日本人似乎非常熱衷黑白兩色的穿著,這是他們的低欲望消費讓自己不那么注重穿衣的個性化,喜歡追求簡單穿著。
其二是在一家門口立著Line熊的商店門口,排了非常長的隊,大批年輕人正在等著進去購物,這批年輕人顯然更看重消費的情價比。
這正是消費分級的體現(xiàn)。
02 中國的情價比消費現(xiàn)狀
一些方面,日本的過去就是中國的未來,相比于工業(yè)化時期的第三消費時代,中國的工業(yè)化還未完全達到日本的水平,因此第三消費時代追求情價比的特點會在當下比較明顯。
情價比的核心在于每個人都想做獨特的自己,如何確定自己獨特的身份,就是當下消費人群非??粗械膯栴}。
今天,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顯:以消費實現(xiàn)自我身份的確認。
齊格蒙特·鮑曼認為:“在現(xiàn)代性的工業(yè)階段,一個事實不容置疑,那就是每個人在擁有其他身份之前,首先必須是個生產(chǎn)者。在現(xiàn)代性的第二階段,即消費者的時代,這個不容置疑的事實變成了:人首先要成為消費者,才能再擁有其他特別的身份。”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工作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掙錢,然后再用錢消費,去確立自己跟其他人的區(qū)別。
早年,流水線上的福特汽車讓人人都開得起那種四個輪子,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汽車,那時候開汽車的人是平等的,而今每個人都可以花錢購買自己喜歡的汽車品牌,以此來確立自己的獨特性。
對于看重情價比的消費者來說,消費的獨特性包括以下要素。
品牌:
情價比看中品牌,品牌代表了一種符號,一種將你與其他人徹底區(qū)別的符號。就像鮑德里亞說的:“消費的差別,不在于產(chǎn)品使用價值的差別,而在于產(chǎn)品符號的差別……人們從來不消費產(chǎn)品的本身(使用價值),而總是把產(chǎn)品(從廣義的角度)當做能夠突出你的符號,或用來讓你加入理想的團體,或作為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地位更低的團體?!?/p>
體驗、服務和價值:
對于情價比消費人群來說,商品的使用功能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商品附加的體驗和服務更為重要,好的體驗和服務能讓商品超出消費者的預期,從而滿足消費者使用價值之外的需求。
得物的楊冰說“用戶為此付出溢價的,影響自己行動的,更多是那些我自己認為無論是從審美上、從設計上、從理念上、從故事上、從價值取向上能夠代表自己的那些產(chǎn)品,這是我認為我們看到的趨勢?!?/p>
情緒:
情緒是商品的一種無形價值,它能夠刺激消費者的多巴胺,它促使人們?nèi)ハM,獲得興奮、快樂、新奇、潮、酷等情緒。
當一個消費者購買盲盒,在打開盲盒的一瞬間,消費者的興奮和快樂之情達到最高峰,多巴胺的分泌也達到最高。但當盲盒打開后,消費者將盲盒里的東西放在手上時,他的興奮感就會快速消失。
然而,這一瞬間的快樂,是消費者從期待到購買到打開的全過程,這個過程有可能維持數(shù)天或數(shù)周,盡管獲知盲盒的結(jié)果讓快樂迅速消失,但也驅(qū)動著他的下一次。
追求情價比的消費者,很多時候要的就是這種情緒,他驅(qū)動消費者進行”停不下來“的消費。
社交情境:
情價比消費人群的一個價值是進入某個獨特圈子,上文鮑德里亞那句話的后半句依然適用,它“用來讓你加入理想的團體,或作為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地位更低的團體?!睋Q句話說,你想進入某個圈層,就得跟上這個圈層的消費。
一個在得物的朋友跟我說過一個例子,早年在炒鞋圈的,其實是一幫年齡比較小的高中生。高中生在校期間,只能穿校服,因此無法凸顯自己的獨特性,在著裝方面,他們唯有以鞋子來體現(xiàn)這一點,鞋子越個性化越能體現(xiàn)自己的獨特性。
這樣,學生的群體其實就至少分化成了兩個,穿潮鞋的和穿普通鞋的。
消費貸在今天在校園中非常流行,這倒不是學生愛花錢,而是他們想先購買能夠讓自己進入某個圈層的產(chǎn)品,他們不想被那些代表前沿、潮流的同學排除在外。
情價比消費讓消費者進入了獨特的圈子,實現(xiàn)了一般人沒有的社交。
情價比消費是今天大量中產(chǎn)以上中國消費的消費方式,這些消費人群會覺得獲得了馬斯洛需求中的社交和尊重的價值。
03 低欲望消費是情價比消費的下一階段
我之所以認為低欲望消費是情價比消費的下一階段,是因為在這時候,消費者已經(jīng)不再也不需要再以物化的商品來體現(xiàn)自己的獨特性了。
這一時期的消費典型特點是,消費者對于物質(zhì)的需求降低,和對于精神的需求提高。
注意,僅僅對物質(zhì)需求降低不是典型的低欲望消費,否則以三和大神為例來說消費社會的進化顯然說不過去。
低欲望消費的核心在于精神消費比例提高,不管是讀書、學習還是徒手攀巖、戶外露營,這些消費都不再以日常外顯的獨特性為考慮要素,他們更在乎自己內(nèi)心喜歡什么,能否實現(xiàn)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高級——自我實現(xiàn)價值。
這與傳統(tǒng)意義上認為低欲望的人是不求上進的是不一樣的,低欲望的人更多只是對物質(zhì)“不求上進”,而對精神“高欲望”,所以這種消費方式也可以稱為“愛價比”。
馬克·扎克伯格曾曬出自己的衣櫥,沒有花樣繁多的衣服,都是一摸一樣的灰色T恤和帽衫,顯然以他的身份已經(jīng)沒有必要再從穿衣上來顯示自己的獨特性了。
一個中年人,也許平時看起來土里土氣,但對收藏藝術(shù)家真跡卻絕不手軟,在有實力的中年人看來,得物也許是稀有唱片、藝術(shù)品、知名作家的親筆簽名。
齊格蒙特·鮑曼說:“富人普遍受人愛戴是因為他們選擇自己生活的神奇能力(居住的地方、共同生活的伴侶),并能隨心所欲、不費吹灰之力地改變它們。他們似乎永遠游刃有余,周而復始,沒有終點,未來永遠比過去更精彩、更誘人?!?/p>
低欲望消費社會真正到來的前提是社會生產(chǎn)力極大的提高和物質(zhì)極度的豐富,到那時,大部分人對物質(zhì)其實沒有什么太大興趣,更大的興趣在于追求自己內(nèi)心的價值,也在于探索讓人興奮的未來。并且這種追求和探索是隨心所欲的,是不需要為物質(zhì)生活所擔憂和焦慮的。
今天實行低欲望消費的人,只是在思想上一定程度提前靠近了未來的消費趨勢。
結(jié)語:
我國經(jīng)過幾十年的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如今處于情價比消費和低欲望消費共存的時代,即消費的二元化。
二元化的一方降低物質(zhì)消費、以夠用就好為消費態(tài)度,用更多的精力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另一方則追求消費個性化物質(zhì)來給自己帶來愉悅。
這種二元化在短期內(nèi)將長期存在。
參考資料:
齊格蒙特·鮑曼《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
鮑德里亞《消費社會》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