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思想界 | 比“受害者為何不離開”更重要的,是質問施暴者為何有恃無恐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思想界 | 比“受害者為何不離開”更重要的,是質問施暴者為何有恃無恐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宇芽控訴家前男友沱沱的施暴行為及高以翔意外死亡事件。

記者 | 林子人

編輯 | 朱潔樹

『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xiàn)聚焦于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沖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宇芽控訴家前男友沱沱的施暴行為及高以翔意外死亡事件。

宇芽控訴前男友家暴:施暴的男人,都是精神變態(tài)嗎?

11月25日是“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際日”。就是在這一天,網紅宇芽YUYAMIKA(以下簡稱宇芽)用一條視頻在中文互聯(lián)網上掀起了人們對于家庭暴力的關注。在那條12分鐘的視頻里,宇芽講述了半年來她遭受家暴的經歷。宇芽是一位有著90萬微博粉絲的美妝博主,曾憑模仿蒙娜麗莎和愛因斯坦成名。她于2018年8月結識了插畫師沱沱的風魔教(以下簡稱沱沱),一個月后開始交往。二人在一起之后,她經歷了從精神控制逐步升級到家庭暴力的恐怖噩夢。

視頻開頭的一段電梯監(jiān)控錄像記錄了沱沱對宇芽進行第四次家暴的片段。據宇芽所說,她一人在新房子里刷墻之后想要早點回家休息,而沱沱不想回去,在宇芽回家后,沱沱又以死威脅?!拔也环判木瓦^去看他,卻沒想到一進門他就打我,嚇得我想坐電梯逃跑,結果他追上來強行把我從電梯里拖出,用力掐我的脖子快要窒息,抓著我的頭使勁往墻上撞,不停地辱罵我,把所有的仇恨都發(fā)泄在我身上?!蹦谴伪┝κ录l(fā)生之后僅僅一周,宇芽又遭到了更加嚴重的毆打,這堅定了她分手及曝光沱沱惡行的決心。

這并不是“家庭暴力”近期在公共輿論場中涌現(xiàn)的唯一案例。11月24日,韓國女星具荷拉在家自殺身亡,在此之前,她也曾飽受前男友崔鐘范的暴力對待,男友甚至用隱私視頻威脅她,而她不得不在電梯中向對方下跪。同樣是在上周,蔣勁夫的烏拉圭籍女友在社交網絡上控訴蔣對自己進行囚禁、毆打,毀壞她的銀行卡和電腦,事后還會注意銷毀家暴證據。而就在2018年的這個時候,蔣勁夫還身陷毆打日籍女友被日本警方搜捕的丑聞之中。

從2001年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讓家庭暴力的概念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到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再到近幾年接連爆出的重大惡性家庭暴力事件,“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shù)次”等概念逐漸深入人心。然而每次家暴事件曝光后,也總有一種質疑聲出現(xiàn):“為什么不跑?為什么不及時報警?為什么要一味忍讓?”似乎家暴的錯誤總是源自受害者的軟弱和不作為,然而這種論調實際上模糊了問題的真正重點,即施暴者的動機和施暴心理機制,以及阻止他們施暴的方法。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劇照

北京千千律師事務所主任、公益律師郭建梅在接受“正午”采訪時指出了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基本特征:

一是性別歧視,他們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古訓,他們相信暴力是迫使受害人就范的合理而又有效的手段。

二是內外雙重面孔,家暴施暴男呈現(xiàn)給親密伴侶和外人的是兩副不同的面孔,在外他們的行為符合社會標準,對內他們借助暴力手段控制親密伴侶。

三是過度的嫉妒,他們有令人難以理解的嫉妒心,嫉妒表面上似乎是因為愛得過深,實質上嫉妒和愛沒有太大關系。嫉妒是嫉妒者因極度害怕失去某個人的感情、某種地位或利益而產生的焦慮,是嫉妒者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嫉妒者為了控制對方,以嫉妒為借口,捕風捉影,侮辱、謾罵、毆打親密伴侶,甚至跟蹤、限制對方行動自由。

四是依賴心理,大多數(shù)施暴人是不自信、不自愛、沒有安全感的人,他們需要借助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受害人在暴力下的順從,是施暴人獲得自信和安全感的手段之一。這種依賴心理,使得施暴人堅決不同意分手,面對受害人的分手要求,施暴人或采取分手暴力企圖阻止受害人離開,或痛哭流涕保證痛改前非。

五是人前自我傷害或以死相逼,受害人若想分手或離婚,施暴人往往會在受害人、法官或特定人面前進行自我傷害,甚至以死相逼,其目的是為了使受害人產生內疚和幻想,以便繼續(xù)控制和操縱受害人。

六是習得暴力,施暴人通過兒童期的模仿或親身經歷而習得暴力的溝通方式,因此,觀察他們原生家庭的溝通模式是否具有暴力因素非常重要。

“果殼網”的一篇文章援引賓州州立大學社會學榮休教授邁克爾·約翰遜(Michael Johnson)的親密關系暴力理論指出,家庭暴力屬于親密恐怖(intimate terrorism,IT)的范疇,即一個伴侶有目的地使用暴力,以強迫控制另一方?!霸谶@樣的關系里,暴力不是沖突失控時的互毆,而是單方面施加的、反復發(fā)生的嚴重虐待。其中一方對另一方施加的暴力次數(shù)明顯要多得多,使用的暴力手段多種多樣(恐嚇,辱罵,毀壞物品,自殘,毆打對方,虐待孩子或寵物,限制對方與外界接觸,控制對方的錢財),控制著受害者生活的方方面面?!?/p>

值得注意的是,親密恐怖型的暴力是個層層升級的過程,施暴者對伴侶造成的傷害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八成以上的親密恐怖施暴者是男性。這類施暴者通常會進行身體、經濟和情感虐待,孤立、隔離伴侶,通過威脅恐嚇讓伴侶退縮,并否認自己的虐待行為,將之歸咎于對方的“錯誤”。文章指出,“親密恐怖”型家暴者有兩類,一類是可悲而無能,只能靠暴力和威脅來阻止伴侶離開的人,一類是反社會且自戀,對傷害他人毫無愧疚感的人。他們都對家暴行為毫無愧疚之感,他們對伴侶的執(zhí)念,不是出于愛意,而是出于某種病態(tài)的控制欲。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然而,梁文道撰文提醒人們警惕將家暴男視作精神變態(tài)或少數(shù)異類的想法。根據中國婦聯(lián)的數(shù)據,在全國2.7億個家庭里,約有30%的已婚女性曾遭受家庭暴力。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認為社會中幾乎1/3的男性都是不正常的“精神變態(tài)”,這背后注定有某種將暴力行為合理化的機制在運作,讓這部分男性能夠肆無忌憚地揮拳打向自己的伴侶。

這個讓家暴合理化的社會機制就是“父權制”。男性面臨的社會期待是要有男子氣概,能夠以一家之主的身份規(guī)訓管理子女和妻子的行為,而女性面臨的社會期待是要有溫柔賢淑的女性氣質,遵從“三從四德”,照顧整個家庭?!霸谶@整套父權的支撐之下,男性就會容易產生這種支配、控制女性的權力意識?!绷何牡乐赋?,雖然不是所有在這套機制的浸染下成長起來的人都會成為施暴者,但一些因素會觸發(fā)他們的暴力傾向,比如在家庭中目睹父親用暴力對待母親,孩子就有可能將這種相處方式合理化,并復制到自己的親密關系中。

在美國文化人類學家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看來,男性社會化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就是“暴力的色情化”,這從根本上扭曲了兩性關系,將之變?yōu)橹髟?服從的不平等關系。從男孩子玩玩具劍、玩具槍、射擊類電子游戲到青春期和成年期接觸的各種歌頌戰(zhàn)士或英雄的流行文化文本,男性在潛移默化間被灌輸了一套父權/陽剛男性氣質文化腳本:即不應該軟弱、哭泣(這是女孩子、“娘娘腔”做的事),“真正的男人”永遠不能承認害怕、承認犯錯,而應將痛苦傷心造成的排解不了的強烈神經刺激轉化為憤恨這種“男子漢”情緒,去發(fā)狂,去讓別人哭。“‘真正的男人’必須控制自己身上被人看不起的‘女性的’一面,并且要竭盡全力地去控制他人,”艾斯勒在《神圣的歡愛》中寫道,“因此,男孩子在成年儀式上必須首先表明他不怕別的男人,而且能夠在性上主宰女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強壯男人腳本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性不是雙方的快樂,更不是關心,而是暴力統(tǒng)治?!?/p>

《神圣的歡愛:性、神話與女性肉體的政治學》
【美】理安·艾斯勒 著 黃覺、黃棣光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年7月

《越軌:人為什么會干“壞事”》一書中,美國社會學家亞力克斯·梯爾(Alex Thio)告訴讀者,父權制對一些丈夫的影響較大,讓他們更有可能去虐待配偶——他們往往是那些生活困頓,感覺失去了生存權轉向從更為弱勢的女性身上獲得控制感和心理平衡的人?!凹热凰麄儧]有錢和其他寶貴的資源等這些富有的男人借以控制他們妻子的東西,窮人們便被迫訴諸暴力,以此作為控制他們妻子的手段。這可以解釋為什么研究經常表明窮人或者失業(yè)的人比其他的男人更有可能毆打他們的妻子,特別是那些受雇用的女人,因為她們的工作顯示出對丈夫權力和控制的一種威脅。”

也正是因為父權制千百年來根深蒂固地彌散于整個社會之中,單靠個體受害者的勇敢反抗是無法真正阻止施暴者的。而是需要公共力量介入,用法律手段嚴懲施暴者,讓他們更加明白,他們的施暴行為是有后果的。梯爾指出,雖然家庭暴力是個全球性問題,但在發(fā)展中國家比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發(fā)生的頻率更高。這是因為在發(fā)展中國家,大多數(shù)受害者依然無法從公共機構獲得幫助。而得益于上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女權運動,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受害者更容易獲得這些幫助。

沱沱在最后一次嚴重暴力行為中警告宇芽“你告我,你也告不贏”“你沒有證據”。在整個事件被曝光后,他受到了拘留20天的處罰。但到什么時候,中國的家庭暴力施害者能夠無法在施暴時像這樣威脅受害者,并輕松地從暴力犯罪中脫身;受害者能夠毫無顧慮地在第一時間選擇離開,而不是默默吞咽苦果呢?

高以翔意外死亡事件:在“過勞時代”,有誰能夠逃脫嗎?

11月27日午后12時23分,浙江衛(wèi)視《追我吧》節(jié)目組發(fā)布官方通報,證實高以翔在錄制節(jié)目期間突然倒地,在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后,醫(yī)院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此時距離出事時間已過去約11個小時。有現(xiàn)場觀眾爆料稱,從26日上午8點半到27日凌晨1點45分,《追我吧》的錄制時間達到17個小時。在事發(fā)現(xiàn)場,黃景瑜可能是第一個意識到高以翔身體出問題的人。據說當時高以翔極速奔跑后導致體力透支,隨后在現(xiàn)場昏倒,但工作人員起初以為是節(jié)目效果而并未立即停止攝像,也未上前進行及時搶救。

圖片來源:高以翔個人微博

這位年僅35歲的男藝人以酷愛打籃球的健康運動形象著稱,據臺灣媒體報道,其經紀公司老板丘秀珠得知高以翔猝死的消息后相當難過,他表示高以翔最近要拍一部電影,因此前陣子才做完健康檢查,他的身體狀況一直都很好,并未有什么心臟方面的疾病。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意外身亡更讓人感到無比震驚。

事發(fā)之后,浙江衛(wèi)視的危機應急方式讓公眾不滿,節(jié)目本身的設置和安全保障也引起了諸多質疑。《追我吧》是浙江衛(wèi)視于今年10月推出的一檔戶外真人秀節(jié)目,節(jié)目會將藝人組隊,在城市CBD與素人進行競技娛樂兼具的“硬核較量”。值得注意的是,與明星一起競爭的素人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運動達人、跑酷達人。有報道指出,節(jié)目的難度“連國家級運動員都難以應付”。在節(jié)目前期宣傳中,“競技感”被頻頻提及,這意味著節(jié)目嘉賓必須拼盡全力。

界面新聞刊發(fā)的深度報道《演員高以翔錄節(jié)目身故,競技類綜藝為何這么拼命?》指出,近年來室外競技類節(jié)目越來越多,爭奪著觀眾有限的注意力。為了追求高收視率,節(jié)目往往會選擇提升游戲難度,一方面讓藝人參與更激烈的競爭,另一方面把極端情況下藝人的臨場反應作為賣點吸引觀眾。繼《奔跑吧兄弟》之后,“藝人+戶外競技+真人秀”已經成為浙江衛(wèi)視制作綜藝節(jié)目的固定套路,這也為其帶來了極高的收視率和冠名贊助收入。但隨著明星生活觀察類綜藝和慢綜藝越來越受歡迎,競技類節(jié)目逐漸流失了固有觀眾群,只能推出更加驚險刺激的新節(jié)目來奪眼球。

報道認為,《追我吧》是浙江衛(wèi)視的一個昏招。觀眾真正喜歡的不只是刺激,而是明星嘉賓真實的反應和選擇,但這種真實感不一定要靠迫使明星達到體力極限來獲得?!霸谌碌木C藝生態(tài)群里,面對互聯(lián)網視頻平臺和老牌對手衛(wèi)視們的圍追堵截,浙江衛(wèi)視推出這檔節(jié)目,既無競爭力也沒有影響力,最后卻以這種完全意外的方式引爆了輿論?!?/p>

報道還指出,熬夜錄制是國內綜藝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界面文娛記者的經歷中,許多節(jié)目都是傍晚或晚上開錄,凌晨一兩點甚至清晨七八點才收工。錄制期間,從工作人員、觀眾到嘉賓都必須一致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也鮮有休息時間。正是在這樣的高壓工作環(huán)境下,許多白天本來能夠做好的安全保障出現(xiàn)松懈,許多精力充沛時能夠完成的項目和動作也有了失誤的可能。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現(xiàn)了高以翔這樣的事故。

明知錄制綜藝節(jié)目的種種辛苦和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明星們?yōu)楹尾环纯??娛評人黃佟佟在“騰訊·大家”撰文認為,這是娛樂行業(yè)競爭激烈、明星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的關系。演藝圈實際上就是以“血汗工廠”的模式運行的:藝人時時面臨“花無百日紅”的壓力,只有趁自己還在流量期拼命曝光賺錢;影視機構、演藝機構及其背后的資本為了在明星短暫的紅利期內賺到更多的錢,不斷壓榨藝人,要求他們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出產盡可能多的產品。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頭部資源競爭的機會太激烈太難得,在巨大的利益和競爭面前,明星們除了“以命相搏”,別無選擇。

高以翔意外去世后,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fā)文感慨稱,自己就在寧波CBD工作,所在的辦公樓在節(jié)目鏡頭里是燈火通明的美麗夜景,然而身處其中的是許許多多加班到深夜的白領。在辦公室里的他們和在辦公室外奮力奔跑的高以翔,實際上并無區(qū)別。或許《追我吧》導演陸浩說過的一句話最能反映這種遍布全社會的生存狀態(tài)和價值取向:“其實,我們的人生一直都在追逐和奔跑中。節(jié)目中設置的裝置,體現(xiàn)出參與者遇到困難時的一種精神,你要走出這個裝置,到下一個裝置,遇到困難跌倒了,摔下去了,但是還要爬起來,繼續(xù)再往前跑,你不跑,就會被后面的人‘干掉’,這就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生?!?/p>

《追我吧》視頻截圖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公眾號援引國家心血管中心統(tǒng)計數(shù)據指出,中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已達55萬人,因為加班造成猝死的人群在逐年增加,并越來越多地朝著年輕群體蔓延。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閑時間僅為2.27小時,這一數(shù)字在美國、德國等國家為5小時。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導致的抑郁癥和自殺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奇葩說》第六季中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辯題:面對自己感興趣的工作996,是否應該和它886。導師羅振宇的觀點是:“你還真以為工作和生活還能分開呢?放你五點回家有什么用,你還不是要在微信上工作,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命!”文章指出,這種將不合理現(xiàn)實合理化的論調令人心驚,它也讓人想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盛行的加班文化——即將加班視作有能力、受雇主重用的表現(xiàn)。“過勞工作的背后讓人覺得可怕之處不是‘有沒有興趣本身’,而是在高度競爭的環(huán)境里,個體的選擇十分有限……生在其中的人們被洗腦、被裹挾,并被迫認同了這條不成文的規(guī)則,這才是我們真正該警惕的?!?/p>

中國適度勞動研究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楊河清和他的團隊經過多項調研發(fā)現(xiàn),中國知識員工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的人超過30%,超過60個小時的人占近10%。楊河清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更多的勞動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其實是一個誤區(qū),勞動投入與價值增長的關系其實存在臨界點,當超過臨界點后,過勞程度越嚴重,經濟損失越大。他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中國由于過勞造成的損失非常高。

對于“過勞”現(xiàn)象是否能緩解,楊河清持較為悲觀的態(tài)度:“從未來幾年的短期看,我認為不大可能緩解,但是也不會嚴重惡化。因為我沒有看到推動緩解或者嚴重惡化的力量出現(xiàn)。從一二十年的短中期考慮,我則持比較中性的態(tài)度。原因在于,影響過勞的因素太多太復雜,這些因素未來會如何變化現(xiàn)在難以把握。諸如技術發(fā)展方面,AI對勞動的替代,機器人對勞動的替代,層出不窮的高新技術的發(fā)展對勞動的替代等等會是什么樣子,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不得而知。從社會發(fā)展來看,法律、政策、市場、理念、意識等的變化對于過勞的影響也無法把握?!?/p>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思想界 | 比“受害者為何不離開”更重要的,是質問施暴者為何有恃無恐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宇芽控訴家前男友沱沱的施暴行為及高以翔意外死亡事件。

記者 | 林子人

編輯 | 朱潔樹

『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xiàn)聚焦于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沖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宇芽控訴家前男友沱沱的施暴行為及高以翔意外死亡事件。

宇芽控訴前男友家暴:施暴的男人,都是精神變態(tài)嗎?

11月25日是“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際日”。就是在這一天,網紅宇芽YUYAMIKA(以下簡稱宇芽)用一條視頻在中文互聯(lián)網上掀起了人們對于家庭暴力的關注。在那條12分鐘的視頻里,宇芽講述了半年來她遭受家暴的經歷。宇芽是一位有著90萬微博粉絲的美妝博主,曾憑模仿蒙娜麗莎和愛因斯坦成名。她于2018年8月結識了插畫師沱沱的風魔教(以下簡稱沱沱),一個月后開始交往。二人在一起之后,她經歷了從精神控制逐步升級到家庭暴力的恐怖噩夢。

視頻開頭的一段電梯監(jiān)控錄像記錄了沱沱對宇芽進行第四次家暴的片段。據宇芽所說,她一人在新房子里刷墻之后想要早點回家休息,而沱沱不想回去,在宇芽回家后,沱沱又以死威脅?!拔也环判木瓦^去看他,卻沒想到一進門他就打我,嚇得我想坐電梯逃跑,結果他追上來強行把我從電梯里拖出,用力掐我的脖子快要窒息,抓著我的頭使勁往墻上撞,不停地辱罵我,把所有的仇恨都發(fā)泄在我身上。”那次暴力事件發(fā)生之后僅僅一周,宇芽又遭到了更加嚴重的毆打,這堅定了她分手及曝光沱沱惡行的決心。

這并不是“家庭暴力”近期在公共輿論場中涌現(xiàn)的唯一案例。11月24日,韓國女星具荷拉在家自殺身亡,在此之前,她也曾飽受前男友崔鐘范的暴力對待,男友甚至用隱私視頻威脅她,而她不得不在電梯中向對方下跪。同樣是在上周,蔣勁夫的烏拉圭籍女友在社交網絡上控訴蔣對自己進行囚禁、毆打,毀壞她的銀行卡和電腦,事后還會注意銷毀家暴證據。而就在2018年的這個時候,蔣勁夫還身陷毆打日籍女友被日本警方搜捕的丑聞之中。

從2001年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讓家庭暴力的概念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到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再到近幾年接連爆出的重大惡性家庭暴力事件,“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shù)次”等概念逐漸深入人心。然而每次家暴事件曝光后,也總有一種質疑聲出現(xiàn):“為什么不跑?為什么不及時報警?為什么要一味忍讓?”似乎家暴的錯誤總是源自受害者的軟弱和不作為,然而這種論調實際上模糊了問題的真正重點,即施暴者的動機和施暴心理機制,以及阻止他們施暴的方法。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劇照

北京千千律師事務所主任、公益律師郭建梅在接受“正午”采訪時指出了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基本特征:

一是性別歧視,他們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古訓,他們相信暴力是迫使受害人就范的合理而又有效的手段。

二是內外雙重面孔,家暴施暴男呈現(xiàn)給親密伴侶和外人的是兩副不同的面孔,在外他們的行為符合社會標準,對內他們借助暴力手段控制親密伴侶。

三是過度的嫉妒,他們有令人難以理解的嫉妒心,嫉妒表面上似乎是因為愛得過深,實質上嫉妒和愛沒有太大關系。嫉妒是嫉妒者因極度害怕失去某個人的感情、某種地位或利益而產生的焦慮,是嫉妒者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嫉妒者為了控制對方,以嫉妒為借口,捕風捉影,侮辱、謾罵、毆打親密伴侶,甚至跟蹤、限制對方行動自由。

四是依賴心理,大多數(shù)施暴人是不自信、不自愛、沒有安全感的人,他們需要借助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受害人在暴力下的順從,是施暴人獲得自信和安全感的手段之一。這種依賴心理,使得施暴人堅決不同意分手,面對受害人的分手要求,施暴人或采取分手暴力企圖阻止受害人離開,或痛哭流涕保證痛改前非。

五是人前自我傷害或以死相逼,受害人若想分手或離婚,施暴人往往會在受害人、法官或特定人面前進行自我傷害,甚至以死相逼,其目的是為了使受害人產生內疚和幻想,以便繼續(xù)控制和操縱受害人。

六是習得暴力,施暴人通過兒童期的模仿或親身經歷而習得暴力的溝通方式,因此,觀察他們原生家庭的溝通模式是否具有暴力因素非常重要。

“果殼網”的一篇文章援引賓州州立大學社會學榮休教授邁克爾·約翰遜(Michael Johnson)的親密關系暴力理論指出,家庭暴力屬于親密恐怖(intimate terrorism,IT)的范疇,即一個伴侶有目的地使用暴力,以強迫控制另一方?!霸谶@樣的關系里,暴力不是沖突失控時的互毆,而是單方面施加的、反復發(fā)生的嚴重虐待。其中一方對另一方施加的暴力次數(shù)明顯要多得多,使用的暴力手段多種多樣(恐嚇,辱罵,毀壞物品,自殘,毆打對方,虐待孩子或寵物,限制對方與外界接觸,控制對方的錢財),控制著受害者生活的方方面面?!?/p>

值得注意的是,親密恐怖型的暴力是個層層升級的過程,施暴者對伴侶造成的傷害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八成以上的親密恐怖施暴者是男性。這類施暴者通常會進行身體、經濟和情感虐待,孤立、隔離伴侶,通過威脅恐嚇讓伴侶退縮,并否認自己的虐待行為,將之歸咎于對方的“錯誤”。文章指出,“親密恐怖”型家暴者有兩類,一類是可悲而無能,只能靠暴力和威脅來阻止伴侶離開的人,一類是反社會且自戀,對傷害他人毫無愧疚感的人。他們都對家暴行為毫無愧疚之感,他們對伴侶的執(zhí)念,不是出于愛意,而是出于某種病態(tài)的控制欲。

宇芽微博的視頻截圖

然而,梁文道撰文提醒人們警惕將家暴男視作精神變態(tài)或少數(shù)異類的想法。根據中國婦聯(lián)的數(shù)據,在全國2.7億個家庭里,約有30%的已婚女性曾遭受家庭暴力。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認為社會中幾乎1/3的男性都是不正常的“精神變態(tài)”,這背后注定有某種將暴力行為合理化的機制在運作,讓這部分男性能夠肆無忌憚地揮拳打向自己的伴侶。

這個讓家暴合理化的社會機制就是“父權制”。男性面臨的社會期待是要有男子氣概,能夠以一家之主的身份規(guī)訓管理子女和妻子的行為,而女性面臨的社會期待是要有溫柔賢淑的女性氣質,遵從“三從四德”,照顧整個家庭?!霸谶@整套父權的支撐之下,男性就會容易產生這種支配、控制女性的權力意識。”梁文道指出,雖然不是所有在這套機制的浸染下成長起來的人都會成為施暴者,但一些因素會觸發(fā)他們的暴力傾向,比如在家庭中目睹父親用暴力對待母親,孩子就有可能將這種相處方式合理化,并復制到自己的親密關系中。

在美國文化人類學家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看來,男性社會化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就是“暴力的色情化”,這從根本上扭曲了兩性關系,將之變?yōu)橹髟?服從的不平等關系。從男孩子玩玩具劍、玩具槍、射擊類電子游戲到青春期和成年期接觸的各種歌頌戰(zhàn)士或英雄的流行文化文本,男性在潛移默化間被灌輸了一套父權/陽剛男性氣質文化腳本:即不應該軟弱、哭泣(這是女孩子、“娘娘腔”做的事),“真正的男人”永遠不能承認害怕、承認犯錯,而應將痛苦傷心造成的排解不了的強烈神經刺激轉化為憤恨這種“男子漢”情緒,去發(fā)狂,去讓別人哭?!啊嬲哪腥恕仨毧刂谱约荷砩媳蝗丝床黄鸬摹缘摹幻?,并且要竭盡全力地去控制他人,”艾斯勒在《神圣的歡愛》中寫道,“因此,男孩子在成年儀式上必須首先表明他不怕別的男人,而且能夠在性上主宰女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學會了強壯男人腳本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性不是雙方的快樂,更不是關心,而是暴力統(tǒng)治?!?/p>

《神圣的歡愛:性、神話與女性肉體的政治學》
【美】理安·艾斯勒 著 黃覺、黃棣光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年7月

《越軌:人為什么會干“壞事”》一書中,美國社會學家亞力克斯·梯爾(Alex Thio)告訴讀者,父權制對一些丈夫的影響較大,讓他們更有可能去虐待配偶——他們往往是那些生活困頓,感覺失去了生存權轉向從更為弱勢的女性身上獲得控制感和心理平衡的人?!凹热凰麄儧]有錢和其他寶貴的資源等這些富有的男人借以控制他們妻子的東西,窮人們便被迫訴諸暴力,以此作為控制他們妻子的手段。這可以解釋為什么研究經常表明窮人或者失業(yè)的人比其他的男人更有可能毆打他們的妻子,特別是那些受雇用的女人,因為她們的工作顯示出對丈夫權力和控制的一種威脅。”

也正是因為父權制千百年來根深蒂固地彌散于整個社會之中,單靠個體受害者的勇敢反抗是無法真正阻止施暴者的。而是需要公共力量介入,用法律手段嚴懲施暴者,讓他們更加明白,他們的施暴行為是有后果的。梯爾指出,雖然家庭暴力是個全球性問題,但在發(fā)展中國家比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發(fā)生的頻率更高。這是因為在發(fā)展中國家,大多數(shù)受害者依然無法從公共機構獲得幫助。而得益于上世紀下半葉開始的女權運動,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受害者更容易獲得這些幫助。

沱沱在最后一次嚴重暴力行為中警告宇芽“你告我,你也告不贏”“你沒有證據”。在整個事件被曝光后,他受到了拘留20天的處罰。但到什么時候,中國的家庭暴力施害者能夠無法在施暴時像這樣威脅受害者,并輕松地從暴力犯罪中脫身;受害者能夠毫無顧慮地在第一時間選擇離開,而不是默默吞咽苦果呢?

高以翔意外死亡事件:在“過勞時代”,有誰能夠逃脫嗎?

11月27日午后12時23分,浙江衛(wèi)視《追我吧》節(jié)目組發(fā)布官方通報,證實高以翔在錄制節(jié)目期間突然倒地,在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搶救后,醫(yī)院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此時距離出事時間已過去約11個小時。有現(xiàn)場觀眾爆料稱,從26日上午8點半到27日凌晨1點45分,《追我吧》的錄制時間達到17個小時。在事發(fā)現(xiàn)場,黃景瑜可能是第一個意識到高以翔身體出問題的人。據說當時高以翔極速奔跑后導致體力透支,隨后在現(xiàn)場昏倒,但工作人員起初以為是節(jié)目效果而并未立即停止攝像,也未上前進行及時搶救。

圖片來源:高以翔個人微博

這位年僅35歲的男藝人以酷愛打籃球的健康運動形象著稱,據臺灣媒體報道,其經紀公司老板丘秀珠得知高以翔猝死的消息后相當難過,他表示高以翔最近要拍一部電影,因此前陣子才做完健康檢查,他的身體狀況一直都很好,并未有什么心臟方面的疾病。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意外身亡更讓人感到無比震驚。

事發(fā)之后,浙江衛(wèi)視的危機應急方式讓公眾不滿,節(jié)目本身的設置和安全保障也引起了諸多質疑?!蹲肺野伞肥钦憬l(wèi)視于今年10月推出的一檔戶外真人秀節(jié)目,節(jié)目會將藝人組隊,在城市CBD與素人進行競技娛樂兼具的“硬核較量”。值得注意的是,與明星一起競爭的素人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運動達人、跑酷達人。有報道指出,節(jié)目的難度“連國家級運動員都難以應付”。在節(jié)目前期宣傳中,“競技感”被頻頻提及,這意味著節(jié)目嘉賓必須拼盡全力。

界面新聞刊發(fā)的深度報道《演員高以翔錄節(jié)目身故,競技類綜藝為何這么拼命?》指出,近年來室外競技類節(jié)目越來越多,爭奪著觀眾有限的注意力。為了追求高收視率,節(jié)目往往會選擇提升游戲難度,一方面讓藝人參與更激烈的競爭,另一方面把極端情況下藝人的臨場反應作為賣點吸引觀眾。繼《奔跑吧兄弟》之后,“藝人+戶外競技+真人秀”已經成為浙江衛(wèi)視制作綜藝節(jié)目的固定套路,這也為其帶來了極高的收視率和冠名贊助收入。但隨著明星生活觀察類綜藝和慢綜藝越來越受歡迎,競技類節(jié)目逐漸流失了固有觀眾群,只能推出更加驚險刺激的新節(jié)目來奪眼球。

報道認為,《追我吧》是浙江衛(wèi)視的一個昏招。觀眾真正喜歡的不只是刺激,而是明星嘉賓真實的反應和選擇,但這種真實感不一定要靠迫使明星達到體力極限來獲得?!霸谌碌木C藝生態(tài)群里,面對互聯(lián)網視頻平臺和老牌對手衛(wèi)視們的圍追堵截,浙江衛(wèi)視推出這檔節(jié)目,既無競爭力也沒有影響力,最后卻以這種完全意外的方式引爆了輿論?!?/p>

報道還指出,熬夜錄制是國內綜藝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界面文娛記者的經歷中,許多節(jié)目都是傍晚或晚上開錄,凌晨一兩點甚至清晨七八點才收工。錄制期間,從工作人員、觀眾到嘉賓都必須一致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也鮮有休息時間。正是在這樣的高壓工作環(huán)境下,許多白天本來能夠做好的安全保障出現(xiàn)松懈,許多精力充沛時能夠完成的項目和動作也有了失誤的可能。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現(xiàn)了高以翔這樣的事故。

明知錄制綜藝節(jié)目的種種辛苦和不合理的工作安排,明星們?yōu)楹尾环纯??娛評人黃佟佟在“騰訊·大家”撰文認為,這是娛樂行業(yè)競爭激烈、明星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的關系。演藝圈實際上就是以“血汗工廠”的模式運行的:藝人時時面臨“花無百日紅”的壓力,只有趁自己還在流量期拼命曝光賺錢;影視機構、演藝機構及其背后的資本為了在明星短暫的紅利期內賺到更多的錢,不斷壓榨藝人,要求他們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出產盡可能多的產品。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頭部資源競爭的機會太激烈太難得,在巨大的利益和競爭面前,明星們除了“以命相搏”,別無選擇。

高以翔意外去世后,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發(fā)文感慨稱,自己就在寧波CBD工作,所在的辦公樓在節(jié)目鏡頭里是燈火通明的美麗夜景,然而身處其中的是許許多多加班到深夜的白領。在辦公室里的他們和在辦公室外奮力奔跑的高以翔,實際上并無區(qū)別?;蛟S《追我吧》導演陸浩說過的一句話最能反映這種遍布全社會的生存狀態(tài)和價值取向:“其實,我們的人生一直都在追逐和奔跑中。節(jié)目中設置的裝置,體現(xiàn)出參與者遇到困難時的一種精神,你要走出這個裝置,到下一個裝置,遇到困難跌倒了,摔下去了,但是還要爬起來,繼續(xù)再往前跑,你不跑,就會被后面的人‘干掉’,這就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生。”

《追我吧》視頻截圖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公眾號援引國家心血管中心統(tǒng)計數(shù)據指出,中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已達55萬人,因為加班造成猝死的人群在逐年增加,并越來越多地朝著年輕群體蔓延。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閑時間僅為2.27小時,這一數(shù)字在美國、德國等國家為5小時。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導致的抑郁癥和自殺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奇葩說》第六季中出現(xiàn)過這樣一個辯題:面對自己感興趣的工作996,是否應該和它886。導師羅振宇的觀點是:“你還真以為工作和生活還能分開呢?放你五點回家有什么用,你還不是要在微信上工作,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命!”文章指出,這種將不合理現(xiàn)實合理化的論調令人心驚,它也讓人想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盛行的加班文化——即將加班視作有能力、受雇主重用的表現(xiàn)?!斑^勞工作的背后讓人覺得可怕之處不是‘有沒有興趣本身’,而是在高度競爭的環(huán)境里,個體的選擇十分有限……生在其中的人們被洗腦、被裹挾,并被迫認同了這條不成文的規(guī)則,這才是我們真正該警惕的。”

中國適度勞動研究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楊河清和他的團隊經過多項調研發(fā)現(xiàn),中國知識員工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的人超過30%,超過60個小時的人占近10%。楊河清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更多的勞動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其實是一個誤區(qū),勞動投入與價值增長的關系其實存在臨界點,當超過臨界點后,過勞程度越嚴重,經濟損失越大。他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中國由于過勞造成的損失非常高。

對于“過勞”現(xiàn)象是否能緩解,楊河清持較為悲觀的態(tài)度:“從未來幾年的短期看,我認為不大可能緩解,但是也不會嚴重惡化。因為我沒有看到推動緩解或者嚴重惡化的力量出現(xiàn)。從一二十年的短中期考慮,我則持比較中性的態(tài)度。原因在于,影響過勞的因素太多太復雜,這些因素未來會如何變化現(xiàn)在難以把握。諸如技術發(fā)展方面,AI對勞動的替代,機器人對勞動的替代,層出不窮的高新技術的發(fā)展對勞動的替代等等會是什么樣子,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不得而知。從社會發(fā)展來看,法律、政策、市場、理念、意識等的變化對于過勞的影響也無法把握?!?/p>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