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胡潤富豪”左手倒右手,歐菲光利潤增厚7000萬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胡潤富豪”左手倒右手,歐菲光利潤增厚7000萬

歐菲光“四戰(zhàn)”重組。

文 | 野馬財經 于婞

編輯丨高巖

“倔強地活著”,是董事長蔡榮軍對歐菲光(002456.SZ)命運的注解。

“活著”不容易,2020年被踢出蘋果供應鏈后,歐菲光營收從519億元暴跌至148億元,員工從4萬人銳減至1.1萬人。

4月2日,歐菲光發(fā)布2024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全年營收204.37億元,同比增長21.19%;凈利潤5838.18萬元,同比下降24.09%;扣非凈利潤-1272.11萬元,雖已是連續(xù)第五年虧損,但同比收窄95.66%。

第四次重組也在爭議中登場,4月1日,公司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緊急停牌。根據公告,歐菲光擬以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控股子公司歐菲微電子(南昌)(下稱“歐菲微電子”)28.25% 股權及江西晶浩光學有限公司(下稱“江西晶浩”)48.93% 股權,交易完成后兩家子公司將實現全資控股。同時公司擬發(fā)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蔡榮軍的光學帝國能否借這場資本手術刀,切開產業(yè)鐵幕?

收購2家子公司,增厚利潤7千萬?

對于公司2024年凈利潤下滑,歐菲光在年報中表示,原因之一是報告期內公司少數股東損益同比增加,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

數據顯示,2023年歐菲光少數股東損益為-286萬元,而2024年這一數字為7094萬元。

其中,歐菲微電子與江西晶浩的少數股東權益對凈利潤的侵蝕顯著,尤其是歐菲微電子,達7898萬元。

圖源:歐菲光2024年度報告

若實現全資控股,按2024年盈利水平測算,預計可為歐菲光增厚凈利潤約7000萬元。

歐菲微電子成立于2014年,是歐菲光旗下指紋識別整體方案提供商,核心產品包括指紋芯片封裝、模組及相關測試軟件,覆蓋手機、金融支付、安防、汽車及健康等領域的生物識別應用。其技術亮點包括under glass和under display指紋方案,并擁有多項核心專利,如壓電薄膜制備技術和深度成像模組專利。

江西晶浩成立于2018年,主營業(yè)務聚焦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制造,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監(jiān)控等領域。其技術方向包括降低模組高度、提升成像穩(wěn)定性及優(yōu)化低光環(huán)境成像質量。

兩家子公司均為歐菲光產業(yè)鏈關鍵環(huán)節(jié):歐菲微電子強化生物識別技術主權,江西晶浩則聚焦光學模組制造。

2024年歐菲微電子和江西晶浩的營收分別為46.26億元和73.72億元,合計119.98億元,占2024年歐菲光總營收的58.71%。

圖源:歐菲光2024年度報告

營收貢獻了一大半,但截至重組前,歐菲光對歐菲微電子和江西晶浩的持股比例分別只有71.75%和51.08%。

這是因為2019年,在子公司發(fā)展初期,歐菲光通過引入外部資本分擔研發(fā)與擴張風險,這時國資通過增資方式入股了兩家子公司。具體而言:2019年5月,南昌高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江西晶浩前身南昌歐菲華光增資4.9億元,獲得48.93%股權;2019年12月,南昌市產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向歐菲微電子增資15億元,獲得28.25%股權。

如今子公司發(fā)展逐漸走上正軌,盈利能力增強,歐菲光的策略開始從“分散風險”轉向“強化控制”。

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子公司PB(市凈率)分別為1.2倍和1.05倍,顯著低于歐菲光當前11.18倍的PB。

歐菲光子公司 PB 估值顯著低于母公司,本質是市場對“制造資產”與“成長敘事”的差異化定價。短期來看收購可能優(yōu)化財務表現并提振市場信心,但長期需驗證技術協(xié)同能否轉化為實際盈利能力,以及母公司高估值是否具備可持續(xù)性。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企業(yè)PB低意味著凈資產收益率可能不是很高,但不排除是因為企業(yè)的債務少,所以凈資產收益率低。高PB企業(yè)收購低PB企業(yè),會提升收購方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值,而且標的企業(yè)為上市公司貢獻了較大比例的業(yè)績,是利好上市公司。

四度重組:從“果鏈棄子”轉身為“華為盟友”

歐菲光深耕光學光電行業(yè)二十余年,目前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及其他智能應用新領域,主要包括光學攝像頭模組、光學鏡頭、指紋識別模組、3D ToF、智能駕駛、車身電子、智能座艙和智能門鎖等相關產品。

具體來看,2024年智能手機產品占比79.23%,智能汽車產品占比11.74%,新領域產品占比8.56%,還有其他業(yè)務收入占比0.47%。

圖源:歐菲光2024年度報告

實際上,歐菲光自2010年上市以來,共經歷四次重大資產重組,每次重組均與其業(yè)務轉型、技術突破及戰(zhàn)略調整緊密相關,深刻影響了公司發(fā)展軌跡。

第一次重組是在2014年,歐菲光以2.34億美元收購索尼華南工廠,獲得高端攝像頭模組制造能力,并借此打入蘋果供應鏈。

2016年成為蘋果供應商后,歐菲光營收突破200億元,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全球第一。歐菲光還通過索尼的專利和工藝,提升光學精密制造能力,為后續(xù)多攝技術布局奠定基礎。當時蘋果訂單占比高達22%,但這也為后續(xù)被剔除供應鏈后的業(yè)績崩塌埋下隱患。

第二次重組是在2017年,歐菲光斥資15.8億元收購美國公司Immervison 20%股權,布局車載鏡頭專利技術。

當時歐菲光通過重組獲得魚眼鏡頭、全景影像等專利,為后續(xù)車載業(yè)務奠定基礎。這是歐菲光首次明確智能汽車為第二增長曲線,但因中美貿易爭端,技術整合未達預期,車載業(yè)務短期未能貢獻顯著收益。且重組還導致歐菲光資金承壓,資產負債率由2016年的65.69%增長至2017年的70.2%,2018年進一步增長至77.08%。

第三次重組是在2020年,歐菲光出售廣州得爾塔影像等四家子公司給聞泰科技,回籠資金24.2億元。

當時歐菲光因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遭蘋果取消攝像頭模組訂單,于是公司剝離蘋果業(yè)務,聚焦國產供應鏈。這使得歐菲光2021年營收驟降53%,但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從2020年的73.71%降至2021年的60.68%,現金流壓力得到緩解。

同時歐菲光回籠資金投入光學研發(fā),轉向華為、小米等國產客戶。尤其是2023年9月,華為推出了Mate 60系列手機,歐菲光憑借攝像頭模組主要供應商的身份,實現了業(yè)績反轉。

目前歐菲光依然是華為手機攝像頭模組的供應商,為華為提供了后置攝像頭、前置攝像頭、指紋模組。

2024年,歐菲光國內收入占比達87%。

“技術狂人”蔡榮軍的逆襲與資本困局

歐菲光創(chuàng)立于創(chuàng)立于2001年,2002年就因發(fā)展不好瀕臨倒閉,于是公司原股東聘請蔡榮軍做總經理,公司才有了一絲起色。2004年,蔡榮軍以439萬元接盤歐菲光,如今也是歐菲光的實際控制人。

蔡榮軍1972年出生在廣東揭陽的一個農村,小時候家里窮,上學的學費都要向親戚朋友借,有時候甚至還要賒學費,但母親依然堅持讓他上學。

后來蔡榮軍考上了汕頭大學,并在畢業(yè)后進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公司柯達,成為了當時公司最年輕的影像專家,九十年代就月薪過萬。

“柯達不死,我可能一輩子當高級打工人?!辈虡s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但受數碼浪潮,傳統(tǒng)膠片逐漸沒落,柯達也面臨破產。于是蔡榮軍拿著積蓄前往深圳“淘金”,并在機緣巧合下接手了歐菲光,開啟了自己在光學領域的傳奇。

剛入主歐菲光時,原股東無法突破濾光片鍍膜技術,于是蔡榮軍憑借在柯達積累的技術經驗,帶領團隊攻克紅外截止濾光片技術,解決了鍍膜均勻性和良率問題。2006年,歐菲光成為紅外截止濾光片全球最大廠商,全球市場份額高達30%,公司估值約1.5億元。與此同時,蔡榮軍預見到濾光片可能被薄膜技術替代,決定跨界進入電容式觸摸屏市場。

2008年,歐菲光進入手機觸摸屏領域,當年實現營收2.3億元,凈利潤3728萬元。

2010年歐菲光上市后,加速布局薄膜式觸摸屏,瞄準智能手機市場爆發(fā)期,并在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式觸摸屏供應商,進入華為、小米等頭部手機廠商供應鏈。

而隨著智能手機多攝趨勢興起,歐菲光又瞄準光學賽道,2014年以2.34億美元收購索尼華南工廠,切入高端攝像頭模組市場,還借此打入蘋果供應鏈。

2016年歐菲光成為蘋果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單月出貨量躋身全球前列,2017年營收突破330億元。與蘋果綁定的日子,是歐菲光最輝煌的一段時光,2019年,公司營收一度超過500億元。

公司上市后,蔡榮軍就在2012年登陸了《胡潤百富榜》,與蘋果合作后,還在2017年以115億身價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386位。公司股價也在2017年摸到了26元/股的歷史最高點。

面對消費電子增長瓶頸,蔡榮軍也在積極探索第二增長曲線。他2014年就瞄準生物識別趨勢,建成亞洲最大指紋識別模組工廠。2015年布局智能汽車領域,收購華東汽電、南京天擎等企業(yè),切入車載鏡頭和智能駕駛系統(tǒng)。

歐菲光的沉浮始終與蔡榮軍的資本布局深度綁定,如今收購兩家子公司,蔡榮軍能否借資本運作,在消費電子復蘇與智能汽車爬坡的窗口期,完成“絕地反擊”?

從柯達工程師到百億光學帝國掌舵者,蔡榮軍能否再次帶領歐菲光逆襲?評論區(qū)聊聊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歐菲光

4.4k
  • 一季度國內車市迎“開門紅”,歐菲光等國內智能汽車產業(yè)鏈乘勢發(fā)展
  • 歐菲光(002456.SZ)2025年一季報凈利潤為-5894.98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胡潤富豪”左手倒右手,歐菲光利潤增厚7000萬

歐菲光“四戰(zhàn)”重組。

文 | 野馬財經 于婞

編輯丨高巖

“倔強地活著”,是董事長蔡榮軍對歐菲光(002456.SZ)命運的注解。

“活著”不容易,2020年被踢出蘋果供應鏈后,歐菲光營收從519億元暴跌至148億元,員工從4萬人銳減至1.1萬人。

4月2日,歐菲光發(fā)布2024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全年營收204.37億元,同比增長21.19%;凈利潤5838.18萬元,同比下降24.09%;扣非凈利潤-1272.11萬元,雖已是連續(xù)第五年虧損,但同比收窄95.66%。

第四次重組也在爭議中登場,4月1日,公司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緊急停牌。根據公告,歐菲光擬以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控股子公司歐菲微電子(南昌)(下稱“歐菲微電子”)28.25% 股權及江西晶浩光學有限公司(下稱“江西晶浩”)48.93% 股權,交易完成后兩家子公司將實現全資控股。同時公司擬發(fā)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蔡榮軍的光學帝國能否借這場資本手術刀,切開產業(yè)鐵幕?

收購2家子公司,增厚利潤7千萬?

對于公司2024年凈利潤下滑,歐菲光在年報中表示,原因之一是報告期內公司少數股東損益同比增加,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減少。

數據顯示,2023年歐菲光少數股東損益為-286萬元,而2024年這一數字為7094萬元。

其中,歐菲微電子與江西晶浩的少數股東權益對凈利潤的侵蝕顯著,尤其是歐菲微電子,達7898萬元。

圖源:歐菲光2024年度報告

若實現全資控股,按2024年盈利水平測算,預計可為歐菲光增厚凈利潤約7000萬元。

歐菲微電子成立于2014年,是歐菲光旗下指紋識別整體方案提供商,核心產品包括指紋芯片封裝、模組及相關測試軟件,覆蓋手機、金融支付、安防、汽車及健康等領域的生物識別應用。其技術亮點包括under glass和under display指紋方案,并擁有多項核心專利,如壓電薄膜制備技術和深度成像模組專利。

江西晶浩成立于2018年,主營業(yè)務聚焦攝像模組及電子設備制造,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監(jiān)控等領域。其技術方向包括降低模組高度、提升成像穩(wěn)定性及優(yōu)化低光環(huán)境成像質量。

兩家子公司均為歐菲光產業(yè)鏈關鍵環(huán)節(jié):歐菲微電子強化生物識別技術主權,江西晶浩則聚焦光學模組制造。

2024年歐菲微電子和江西晶浩的營收分別為46.26億元和73.72億元,合計119.98億元,占2024年歐菲光總營收的58.71%。

圖源:歐菲光2024年度報告

營收貢獻了一大半,但截至重組前,歐菲光對歐菲微電子和江西晶浩的持股比例分別只有71.75%和51.08%。

這是因為2019年,在子公司發(fā)展初期,歐菲光通過引入外部資本分擔研發(fā)與擴張風險,這時國資通過增資方式入股了兩家子公司。具體而言:2019年5月,南昌高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江西晶浩前身南昌歐菲華光增資4.9億元,獲得48.93%股權;2019年12月,南昌市產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向歐菲微電子增資15億元,獲得28.25%股權。

如今子公司發(fā)展逐漸走上正軌,盈利能力增強,歐菲光的策略開始從“分散風險”轉向“強化控制”。

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子公司PB(市凈率)分別為1.2倍和1.05倍,顯著低于歐菲光當前11.18倍的PB。

歐菲光子公司 PB 估值顯著低于母公司,本質是市場對“制造資產”與“成長敘事”的差異化定價。短期來看收購可能優(yōu)化財務表現并提振市場信心,但長期需驗證技術協(xié)同能否轉化為實際盈利能力,以及母公司高估值是否具備可持續(xù)性。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企業(yè)PB低意味著凈資產收益率可能不是很高,但不排除是因為企業(yè)的債務少,所以凈資產收益率低。高PB企業(yè)收購低PB企業(yè),會提升收購方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值,而且標的企業(yè)為上市公司貢獻了較大比例的業(yè)績,是利好上市公司。

四度重組:從“果鏈棄子”轉身為“華為盟友”

歐菲光深耕光學光電行業(yè)二十余年,目前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及其他智能應用新領域,主要包括光學攝像頭模組、光學鏡頭、指紋識別模組、3D ToF、智能駕駛、車身電子、智能座艙和智能門鎖等相關產品。

具體來看,2024年智能手機產品占比79.23%,智能汽車產品占比11.74%,新領域產品占比8.56%,還有其他業(yè)務收入占比0.47%。

圖源:歐菲光2024年度報告

實際上,歐菲光自2010年上市以來,共經歷四次重大資產重組,每次重組均與其業(yè)務轉型、技術突破及戰(zhàn)略調整緊密相關,深刻影響了公司發(fā)展軌跡。

第一次重組是在2014年,歐菲光以2.34億美元收購索尼華南工廠,獲得高端攝像頭模組制造能力,并借此打入蘋果供應鏈。

2016年成為蘋果供應商后,歐菲光營收突破200億元,攝像頭模組出貨量全球第一。歐菲光還通過索尼的專利和工藝,提升光學精密制造能力,為后續(xù)多攝技術布局奠定基礎。當時蘋果訂單占比高達22%,但這也為后續(xù)被剔除供應鏈后的業(yè)績崩塌埋下隱患。

第二次重組是在2017年,歐菲光斥資15.8億元收購美國公司Immervison 20%股權,布局車載鏡頭專利技術。

當時歐菲光通過重組獲得魚眼鏡頭、全景影像等專利,為后續(xù)車載業(yè)務奠定基礎。這是歐菲光首次明確智能汽車為第二增長曲線,但因中美貿易爭端,技術整合未達預期,車載業(yè)務短期未能貢獻顯著收益。且重組還導致歐菲光資金承壓,資產負債率由2016年的65.69%增長至2017年的70.2%,2018年進一步增長至77.08%。

第三次重組是在2020年,歐菲光出售廣州得爾塔影像等四家子公司給聞泰科技,回籠資金24.2億元。

當時歐菲光因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遭蘋果取消攝像頭模組訂單,于是公司剝離蘋果業(yè)務,聚焦國產供應鏈。這使得歐菲光2021年營收驟降53%,但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從2020年的73.71%降至2021年的60.68%,現金流壓力得到緩解。

同時歐菲光回籠資金投入光學研發(fā),轉向華為、小米等國產客戶。尤其是2023年9月,華為推出了Mate 60系列手機,歐菲光憑借攝像頭模組主要供應商的身份,實現了業(yè)績反轉。

目前歐菲光依然是華為手機攝像頭模組的供應商,為華為提供了后置攝像頭、前置攝像頭、指紋模組。

2024年,歐菲光國內收入占比達87%。

“技術狂人”蔡榮軍的逆襲與資本困局

歐菲光創(chuàng)立于創(chuàng)立于2001年,2002年就因發(fā)展不好瀕臨倒閉,于是公司原股東聘請蔡榮軍做總經理,公司才有了一絲起色。2004年,蔡榮軍以439萬元接盤歐菲光,如今也是歐菲光的實際控制人。

蔡榮軍1972年出生在廣東揭陽的一個農村,小時候家里窮,上學的學費都要向親戚朋友借,有時候甚至還要賒學費,但母親依然堅持讓他上學。

后來蔡榮軍考上了汕頭大學,并在畢業(yè)后進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公司柯達,成為了當時公司最年輕的影像專家,九十年代就月薪過萬。

“柯達不死,我可能一輩子當高級打工人?!辈虡s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但受數碼浪潮,傳統(tǒng)膠片逐漸沒落,柯達也面臨破產。于是蔡榮軍拿著積蓄前往深圳“淘金”,并在機緣巧合下接手了歐菲光,開啟了自己在光學領域的傳奇。

剛入主歐菲光時,原股東無法突破濾光片鍍膜技術,于是蔡榮軍憑借在柯達積累的技術經驗,帶領團隊攻克紅外截止濾光片技術,解決了鍍膜均勻性和良率問題。2006年,歐菲光成為紅外截止濾光片全球最大廠商,全球市場份額高達30%,公司估值約1.5億元。與此同時,蔡榮軍預見到濾光片可能被薄膜技術替代,決定跨界進入電容式觸摸屏市場。

2008年,歐菲光進入手機觸摸屏領域,當年實現營收2.3億元,凈利潤3728萬元。

2010年歐菲光上市后,加速布局薄膜式觸摸屏,瞄準智能手機市場爆發(fā)期,并在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式觸摸屏供應商,進入華為、小米等頭部手機廠商供應鏈。

而隨著智能手機多攝趨勢興起,歐菲光又瞄準光學賽道,2014年以2.34億美元收購索尼華南工廠,切入高端攝像頭模組市場,還借此打入蘋果供應鏈。

2016年歐菲光成為蘋果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單月出貨量躋身全球前列,2017年營收突破330億元。與蘋果綁定的日子,是歐菲光最輝煌的一段時光,2019年,公司營收一度超過500億元。

公司上市后,蔡榮軍就在2012年登陸了《胡潤百富榜》,與蘋果合作后,還在2017年以115億身價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386位。公司股價也在2017年摸到了26元/股的歷史最高點。

面對消費電子增長瓶頸,蔡榮軍也在積極探索第二增長曲線。他2014年就瞄準生物識別趨勢,建成亞洲最大指紋識別模組工廠。2015年布局智能汽車領域,收購華東汽電、南京天擎等企業(yè),切入車載鏡頭和智能駕駛系統(tǒng)。

歐菲光的沉浮始終與蔡榮軍的資本布局深度綁定,如今收購兩家子公司,蔡榮軍能否借資本運作,在消費電子復蘇與智能汽車爬坡的窗口期,完成“絕地反擊”?

從柯達工程師到百億光學帝國掌舵者,蔡榮軍能否再次帶領歐菲光逆襲?評論區(qū)聊聊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