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詩涵 周姝祺
受到新能源浪潮和自主品牌崛起的雙重夾擊,部分二線合資品牌已經來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日前有消息稱,英菲尼迪可能即將退出國產市場。未來東風日產將不再生產英菲尼迪品牌車型,后者由日產中國全權接手,重新變成純進口品牌。退出國產序列、實施輕資產運營,被視作弱勢合資品牌應對市場變局的緩兵之計。
人事變動方面,原東風日產英菲尼迪品牌中方負責人王保軍,被傳現(xiàn)已調任東風日產啟辰事業(yè)總部的總部長。英菲尼迪事業(yè)部的員工則正在重新選擇去向,部分員工尋求在公司內部轉崗,其他人尋找外部的職業(yè)機會。
針對上述市場消息,界面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英菲尼迪不會退出中國。目前,王保軍兼顧英菲尼迪和東風日產啟辰兩塊業(yè)務版圖。另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針對近期有關英菲尼迪品牌可能退出國產的傳聞,英菲尼迪品牌相關人員表示,此消息不實。
在上周的廣州車展期間,英菲尼迪官方曾表態(tài),將堅定不移深耕中國豪華汽車市場。
成立于1989年的英菲尼迪隸屬于日產汽車集團,與豐田旗下的雷克薩斯、本田旗下的謳歌同為日系汽車公司推出的高端品牌。相比其他二線豪華制造商,英菲尼迪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相對較晚,根基稍顯薄弱。
有匿名的行業(yè)分析師向界面新聞指出,對日系品牌而言,起家的重要標簽是性價比。正是省油、耐用的特性令日本汽車在石油危機期間脫穎而出,但這樣的“出身”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相比主張精致做工、內飾豪華的德系品牌,更難以樹立穩(wěn)固的豪華品牌形象。
因銷量慘淡,謳歌品牌此前已經退出了中國市場。而面臨產品迭代緩慢、變速箱問題頻出、營銷聲量乏力等多種狀況,英菲尼迪在華生存前景也是不容樂觀。2017年,英菲尼迪在華年銷量達到頂峰的4.8萬輛,此后便顯現(xiàn)頹勢。第三方平臺顯示,其去年累計交付量已經不足6000輛,今年前10個月合計銷量未達2000輛。
這不是英菲尼迪首次被傳即將退出中國市場。早在今年年初,品牌就曾在華陷入大量經銷商關門退網的風波,揭開運營現(xiàn)狀的一角。
界面新聞此前實地探訪發(fā)現(xiàn),英菲尼迪在北京曾經總面積最大的品牌授權4S店撤離已有一年之久。不少仍在運行的英菲尼迪門店經營面積已經大幅縮水,經銷商開始轉網至其他品牌。
據《財經》雜志報道,目前英菲尼迪全國門店僅剩58家,與2018年英菲尼迪在全國擁有131家店、122家售后的巔峰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企業(yè)端近年來的調整也顯示出英菲尼迪在華戰(zhàn)略的微妙轉變。2022年,英菲尼迪回歸東風日產,這被業(yè)界解讀為從獨立運營的品牌,內部“降級”為東風日產旗下品牌。
盡管面對各種傳聞,英菲尼迪屢次表示不僅不會離開中國市場,相反正在重振品牌。但流言不止,可能從側面反映出外界期待英菲尼迪在產品、技術等立身之本上做出切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