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傳統(tǒng)品牌咖啡怎么不香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傳統(tǒng)品牌咖啡怎么不香了?

從與星巴克齊名,到隱匿于人海,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已經離咖啡愛好者越來越遠。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青橙財經 青蟹

編輯 | 六子

曾經第二的咖啡連鎖品牌太平洋咖啡又因閉店問題引發(fā)外界關注。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自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15日,太平洋咖啡的內地門店數(shù)至少減少了114家,目前僅剩71家。即便是在集中度較高的廣東,也僅剩20家門店。

對于閉店原因,太平洋咖啡負責人給出回應稱,在內地咖啡行業(yè)遇到較大的市場競爭和挑戰(zhàn),縮減內地門店數(shù)量是戰(zhàn)略上的主動選擇,現(xiàn)有門店將持續(xù)深耕市場。

而在2011年剛進入內地時,太平洋咖啡取得了飛速發(fā)展,僅用四年時間,門店總數(shù)就達到458家,超過當時風頭正盛的Costa,成為僅次于星巴克的中國市場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

無獨有偶,上島咖啡,雕刻時光等老品牌也都與太平洋咖啡有著同樣的經歷,從與星巴克齊名,到隱匿于人海,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已經離咖啡愛好者越來越遠。

01 太平洋咖啡不太平

太平洋咖啡也曾輝煌過。

2010年被華潤收購后,太平洋咖啡便從香港進入到內地市場,并于第二年在上海開出首家門店,直接對標星巴克。

其經營策略和在香港一樣,同樣采用“咖啡+簡餐”的復合咖啡店模式、同樣將商務精英作為目標群體、同樣主打“第三空間”和精品咖啡,定價在30元左右。

在選址上,太平洋咖啡為了爭取目標客戶與銀行達成合作,在銀行營業(yè)廳鋪設了不少門店,承接理財顧問以及前去辦理業(yè)務的消費者。其店面裝修均選取較為嚴肅的黑色為底色,配上紅沙發(fā),商務氛圍濃厚。

在經營理念上,則倡導中西文化融合,推出“國酒咖啡系列”、上架古樹紅茶和古樹普洱茶等產品。

一番操作之下,太平洋咖啡的規(guī)模飛速增長。

2012年9月,也就是太平洋咖啡在進入內地一年半后,該品牌門店數(shù)量突破100家。2015年,該品牌門店數(shù)達到458家,成為僅次于星巴克的咖啡品牌。

但風光只是一時的。自從2018年前后,瑞幸、Manner、M Stand等新興品牌出現(xiàn)后,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就走上了下坡路。這些新興的咖啡品牌攜帶的“新時尚潮流”基因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可和喜愛。

相比之下,太平洋咖啡的品牌調性顯得“老氣且土”,而且不太會與新生代消費人群溝通。

知名戰(zhàn)略定位專家詹軍豪之前就對媒體表示,“面對瑞幸、庫迪等競爭對手的猛烈攻勢,太平洋咖啡在市場推廣、品牌塑造等方面顯得過于保守,未能有效擴大其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另一方面,市場環(huán)境的改變也讓太平洋咖啡遭遇挑戰(zhàn)。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就對青橙財經表示,經濟環(huán)境走弱改變了咖啡消費的模式,相比30元的太平洋咖啡,主打“9.9元”的新興品牌更有優(yōu)勢。

與此同時,沈萌還指出,外賣方式的普及以及柜臺的增加,減少了進店消費的需求。沒有太多門店成本負擔的新興品牌大打價格戰(zhàn),也增加了太平洋咖啡這種傳統(tǒng)大面積場地運營品牌的經營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

這讓太平洋咖啡很快被市場邊緣化。

窄門餐眼數(shù)據顯示,自2019年起,太平洋咖啡新開出的門店數(shù)逐年減少,從2019年至2023年,太平洋咖啡的開店數(shù)分別為83家、43家、44家、29家,2024年至今則開出10家門店。

圖源窄門小程序

在此期間,太平洋咖啡也做出過一系列調整,比如在火熱的“飲+輕食”等模式上進行嘗試,定期上新一些蛋糕甜點、華夫餅等。還曾推出茶飲品牌太茶和手沖精品咖啡品牌Brew Bar,但這些收效甚微,目前所有門店都已關閉,品牌也銷聲匿跡。

為了向年輕人靠攏,還在2023年發(fā)力線上,孵化以外帶消費場景為主的Quik D品牌,Quik D不設堂食,以外帶消費場景為主,革新了太平洋咖啡一貫以來的門店模型。

但這仍止不住太平洋咖啡的頹勢。據媒體報道,太平洋咖啡在2017年就出現(xiàn)業(yè)績下滑情況,這兩年更是大規(guī)模閉店。過去,太平洋咖啡是比肩星巴克的存在,但現(xiàn)在,星巴克門店數(shù)已經超過7000家,規(guī)模是太平洋咖啡的70余倍。

02 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遇冷

太平洋咖啡只是老式傳統(tǒng)咖啡連鎖店的一個縮影。

和太平洋咖啡一樣,主打線下消費場景的雕刻時光、上島咖啡、咖啡陪你、 漫咖啡、 名典咖啡等品牌都經歷了“盛極必衰”。

當時,消費者走進咖啡館的原因多是出于社交需求,所以傳統(tǒng)咖啡品牌十分重視門店特色,在文化主題、環(huán)境打造上下了不少功夫。

上島咖啡就憑借仿歐式裝飾、圓拱形門面設計,以及白色咖啡杯和硬皮菜單,滿足了一眾消費者對高逼格社交的需求,尤其是商務人士;雕刻時光則是以文藝范,征服了一眾學生群體和文藝青年;漫咖啡則以浪漫風格吸引了大量女性消費者。

2004年,上島咖啡發(fā)展至高光時刻,當年門店數(shù)一度達到3000家,而星巴克2017年才達到這個體量(2936家門店),被外界調侃稱持續(xù)吊打星巴克十年之久。

無獨有偶,雕刻時光雖然門店數(shù)不及其他品牌,但從收入上可以看出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偏愛。據報道,2006年,雕刻時光營業(yè)額已經達到1000萬,成為“民族第一咖啡品牌”,在或內市場地位堪稱“中國式星巴克”。

外來品牌也曾憑借主打第三空間以及復合式咖啡店模式,在內地攻城掠地,比如咖啡陪你、漫咖啡等。2014年底,咖啡陪你門店達到近600家門店。官方對此自豪宣稱,"數(shù)量僅次于進入中國20年的行業(yè)領袖星巴克"、“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就成為了行業(yè)翹楚”。

這些傳統(tǒng)品牌曾一度霸占整個中國市場,即便是瑞幸、Manner等互聯(lián)網品牌出現(xiàn)的頭幾年,也熱度不減。2017年發(fā)布的《中國咖啡館生存狀況數(shù)據報告》顯示,無論是按品牌流量排序,還是按平均店鋪流量排序,太平洋咖啡、上島咖啡、雕刻時光等傳統(tǒng)咖啡品牌都榜上有名,互聯(lián)網品牌則未見身影。

圖源《中國咖啡館生存狀況數(shù)據報告》

但這樣的光輝歲月并沒能長期維持下去。正如太平洋咖啡一樣,隨著瑞幸、Manner、M Stand等新興品牌的出現(xiàn),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都走上了下坡路。

據窄門數(shù)據,曾經的行業(yè)翹楚咖啡陪你門店銳減,從2014年的600家降至35家,幾乎退出中國市場;漫咖啡也在2020年被曝出已經關閉三分之二的門店;名典咖啡甚至因為不給消費者退卡就悄然閉店,被投訴至315平臺。

之前吊打星巴克的上島咖啡現(xiàn)在則被星巴克吊打,門店數(shù)量從3000家削減至236家,剩下的236家店也不再以咖啡為賣點,而是轉型成了一個中西結合的餐廳,菜單上匯集了火鍋、毛血旺、肥腸面、蔥花餅、烤串等各種中餐,為了吸引消費者還設置了棋牌室。

沒關店的品牌也在艱難度日。根據第一財經調查數(shù)據,到了2021年,太平洋咖啡、上島咖啡等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已經成為消費者最不推薦的五大品牌。在這之前,上島咖啡甚至被曝出強制消費。

相比之下,互聯(lián)網咖啡則在這一時期快速崛起。如今再看國內市場咖啡品牌排行榜,上榜的大部分品牌均為瑞幸等新興品牌,“太平洋咖啡們”則不見蹤影。

圖源窄門APP

03 “太平洋咖啡們”怎么不香了

曾經讓無數(shù)人追捧的傳統(tǒng)咖啡館怎么就不香了呢?

第一財經曾做過一個品牌好感度偏好度(愿意推薦比例)調查,其中,瑞幸高居首位。而“性價比高”“購買渠道方便”“產品口味好”則是消費者投票給瑞幸的前三大理由。

這也是所有新興咖啡品牌的特點。

2018年前后,瑞幸、Manner、幸運咖等一眾主打低價的品牌成立,Manner甚至喊出“始終堅持咖啡應是一種親民、能讓所有人消費得起的健康飲品”的口號。

這些品牌降低了咖啡的消費門檻,也符合當下的消費理念。正如沈萌所說,經濟走弱改變了咖啡消費的模式,消費者已經對價格更高的咖啡去魅。

據《2024年中國飲品行業(yè)產品報告》,30元以上外賣咖啡銷量占比僅10.9%。而直到現(xiàn)在,上島咖啡北京某店的咖啡售價仍在35元到40元,與太平洋咖啡北京門店的咖啡售價差不多。即便是堂食,也有瑞幸、Manner等可供選擇的平價品牌。

圖源《2024中國飲品行業(yè)產品報告》

不僅如此,新興品牌還拓寬了消費場景。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主打線下消費場景,消費者只能在店里喝咖啡?!叭鹦覀儭眲t采取了“線下+線上”的互聯(lián)網運營模式,滿足了有配送需求的消費者。

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興品牌在產品創(chuàng)新上一直很給力。

據極海數(shù)據監(jiān)測,瑞幸從2021年到2023年3年間,上新頻率分別是2.2款/周、1.5款/周、2款/周。iBrandi品創(chuàng)統(tǒng)計的數(shù)據則顯示,自去年6月至10月,Manner做了10余次小范圍營銷動作,一周一聯(lián)名,聯(lián)名即有新產品,且新品中經常有爆款產生。

瑞幸的生椰拿鐵、厚乳拿鐵、焦糖瑪奇朵、隕石拿鐵上市即火;Manner研發(fā)出的“熊貓拿鐵”也為自己招攬的了不少消費者;M Stand燕麥口味的“鮮椰冰咖”不僅一度成為自家“頭牌”,甚至逐漸成為其他品牌的標配。

而“太平洋咖啡們”的新品在市場上卻沒有激起任何波浪,迭代速度也很慢,據壹覽商業(yè)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以來,太平洋咖啡只上新過11款新品。

就連建立的優(yōu)勢也逐漸被消磨。

過去,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因為能為大眾提供社交空間收到歡迎,而現(xiàn)在,新興品牌正以更符合年輕人喜好的方式打造出更多第三空間,其“咖啡+簡餐”產品結構也被新興品牌的“咖啡+輕食”迭代。

如果想翻身,“太平洋咖啡們”能采用的方法可能只有摒棄過去,向年輕化方向發(fā)展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傳統(tǒng)品牌咖啡怎么不香了?

從與星巴克齊名,到隱匿于人海,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已經離咖啡愛好者越來越遠。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青橙財經 青蟹

編輯 | 六子

曾經第二的咖啡連鎖品牌太平洋咖啡又因閉店問題引發(fā)外界關注。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自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15日,太平洋咖啡的內地門店數(shù)至少減少了114家,目前僅剩71家。即便是在集中度較高的廣東,也僅剩20家門店。

對于閉店原因,太平洋咖啡負責人給出回應稱,在內地咖啡行業(yè)遇到較大的市場競爭和挑戰(zhàn),縮減內地門店數(shù)量是戰(zhàn)略上的主動選擇,現(xiàn)有門店將持續(xù)深耕市場。

而在2011年剛進入內地時,太平洋咖啡取得了飛速發(fā)展,僅用四年時間,門店總數(shù)就達到458家,超過當時風頭正盛的Costa,成為僅次于星巴克的中國市場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

無獨有偶,上島咖啡,雕刻時光等老品牌也都與太平洋咖啡有著同樣的經歷,從與星巴克齊名,到隱匿于人海,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已經離咖啡愛好者越來越遠。

01 太平洋咖啡不太平

太平洋咖啡也曾輝煌過。

2010年被華潤收購后,太平洋咖啡便從香港進入到內地市場,并于第二年在上海開出首家門店,直接對標星巴克。

其經營策略和在香港一樣,同樣采用“咖啡+簡餐”的復合咖啡店模式、同樣將商務精英作為目標群體、同樣主打“第三空間”和精品咖啡,定價在30元左右。

在選址上,太平洋咖啡為了爭取目標客戶與銀行達成合作,在銀行營業(yè)廳鋪設了不少門店,承接理財顧問以及前去辦理業(yè)務的消費者。其店面裝修均選取較為嚴肅的黑色為底色,配上紅沙發(fā),商務氛圍濃厚。

在經營理念上,則倡導中西文化融合,推出“國酒咖啡系列”、上架古樹紅茶和古樹普洱茶等產品。

一番操作之下,太平洋咖啡的規(guī)模飛速增長。

2012年9月,也就是太平洋咖啡在進入內地一年半后,該品牌門店數(shù)量突破100家。2015年,該品牌門店數(shù)達到458家,成為僅次于星巴克的咖啡品牌。

但風光只是一時的。自從2018年前后,瑞幸、Manner、M Stand等新興品牌出現(xiàn)后,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就走上了下坡路。這些新興的咖啡品牌攜帶的“新時尚潮流”基因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可和喜愛。

相比之下,太平洋咖啡的品牌調性顯得“老氣且土”,而且不太會與新生代消費人群溝通。

知名戰(zhàn)略定位專家詹軍豪之前就對媒體表示,“面對瑞幸、庫迪等競爭對手的猛烈攻勢,太平洋咖啡在市場推廣、品牌塑造等方面顯得過于保守,未能有效擴大其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另一方面,市場環(huán)境的改變也讓太平洋咖啡遭遇挑戰(zhàn)。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就對青橙財經表示,經濟環(huán)境走弱改變了咖啡消費的模式,相比30元的太平洋咖啡,主打“9.9元”的新興品牌更有優(yōu)勢。

與此同時,沈萌還指出,外賣方式的普及以及柜臺的增加,減少了進店消費的需求。沒有太多門店成本負擔的新興品牌大打價格戰(zhàn),也增加了太平洋咖啡這種傳統(tǒng)大面積場地運營品牌的經營成本、壓縮了利潤空間。

這讓太平洋咖啡很快被市場邊緣化。

窄門餐眼數(shù)據顯示,自2019年起,太平洋咖啡新開出的門店數(shù)逐年減少,從2019年至2023年,太平洋咖啡的開店數(shù)分別為83家、43家、44家、29家,2024年至今則開出10家門店。

圖源窄門小程序

在此期間,太平洋咖啡也做出過一系列調整,比如在火熱的“飲+輕食”等模式上進行嘗試,定期上新一些蛋糕甜點、華夫餅等。還曾推出茶飲品牌太茶和手沖精品咖啡品牌Brew Bar,但這些收效甚微,目前所有門店都已關閉,品牌也銷聲匿跡。

為了向年輕人靠攏,還在2023年發(fā)力線上,孵化以外帶消費場景為主的Quik D品牌,Quik D不設堂食,以外帶消費場景為主,革新了太平洋咖啡一貫以來的門店模型。

但這仍止不住太平洋咖啡的頹勢。據媒體報道,太平洋咖啡在2017年就出現(xiàn)業(yè)績下滑情況,這兩年更是大規(guī)模閉店。過去,太平洋咖啡是比肩星巴克的存在,但現(xiàn)在,星巴克門店數(shù)已經超過7000家,規(guī)模是太平洋咖啡的70余倍。

02 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遇冷

太平洋咖啡只是老式傳統(tǒng)咖啡連鎖店的一個縮影。

和太平洋咖啡一樣,主打線下消費場景的雕刻時光、上島咖啡、咖啡陪你、 漫咖啡、 名典咖啡等品牌都經歷了“盛極必衰”。

當時,消費者走進咖啡館的原因多是出于社交需求,所以傳統(tǒng)咖啡品牌十分重視門店特色,在文化主題、環(huán)境打造上下了不少功夫。

上島咖啡就憑借仿歐式裝飾、圓拱形門面設計,以及白色咖啡杯和硬皮菜單,滿足了一眾消費者對高逼格社交的需求,尤其是商務人士;雕刻時光則是以文藝范,征服了一眾學生群體和文藝青年;漫咖啡則以浪漫風格吸引了大量女性消費者。

2004年,上島咖啡發(fā)展至高光時刻,當年門店數(shù)一度達到3000家,而星巴克2017年才達到這個體量(2936家門店),被外界調侃稱持續(xù)吊打星巴克十年之久。

無獨有偶,雕刻時光雖然門店數(shù)不及其他品牌,但從收入上可以看出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偏愛。據報道,2006年,雕刻時光營業(yè)額已經達到1000萬,成為“民族第一咖啡品牌”,在或內市場地位堪稱“中國式星巴克”。

外來品牌也曾憑借主打第三空間以及復合式咖啡店模式,在內地攻城掠地,比如咖啡陪你、漫咖啡等。2014年底,咖啡陪你門店達到近600家門店。官方對此自豪宣稱,"數(shù)量僅次于進入中國20年的行業(yè)領袖星巴克"、“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就成為了行業(yè)翹楚”。

這些傳統(tǒng)品牌曾一度霸占整個中國市場,即便是瑞幸、Manner等互聯(lián)網品牌出現(xiàn)的頭幾年,也熱度不減。2017年發(fā)布的《中國咖啡館生存狀況數(shù)據報告》顯示,無論是按品牌流量排序,還是按平均店鋪流量排序,太平洋咖啡、上島咖啡、雕刻時光等傳統(tǒng)咖啡品牌都榜上有名,互聯(lián)網品牌則未見身影。

圖源《中國咖啡館生存狀況數(shù)據報告》

但這樣的光輝歲月并沒能長期維持下去。正如太平洋咖啡一樣,隨著瑞幸、Manner、M Stand等新興品牌的出現(xiàn),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都走上了下坡路。

據窄門數(shù)據,曾經的行業(yè)翹楚咖啡陪你門店銳減,從2014年的600家降至35家,幾乎退出中國市場;漫咖啡也在2020年被曝出已經關閉三分之二的門店;名典咖啡甚至因為不給消費者退卡就悄然閉店,被投訴至315平臺。

之前吊打星巴克的上島咖啡現(xiàn)在則被星巴克吊打,門店數(shù)量從3000家削減至236家,剩下的236家店也不再以咖啡為賣點,而是轉型成了一個中西結合的餐廳,菜單上匯集了火鍋、毛血旺、肥腸面、蔥花餅、烤串等各種中餐,為了吸引消費者還設置了棋牌室。

沒關店的品牌也在艱難度日。根據第一財經調查數(shù)據,到了2021年,太平洋咖啡、上島咖啡等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已經成為消費者最不推薦的五大品牌。在這之前,上島咖啡甚至被曝出強制消費。

相比之下,互聯(lián)網咖啡則在這一時期快速崛起。如今再看國內市場咖啡品牌排行榜,上榜的大部分品牌均為瑞幸等新興品牌,“太平洋咖啡們”則不見蹤影。

圖源窄門APP

03 “太平洋咖啡們”怎么不香了

曾經讓無數(shù)人追捧的傳統(tǒng)咖啡館怎么就不香了呢?

第一財經曾做過一個品牌好感度偏好度(愿意推薦比例)調查,其中,瑞幸高居首位。而“性價比高”“購買渠道方便”“產品口味好”則是消費者投票給瑞幸的前三大理由。

這也是所有新興咖啡品牌的特點。

2018年前后,瑞幸、Manner、幸運咖等一眾主打低價的品牌成立,Manner甚至喊出“始終堅持咖啡應是一種親民、能讓所有人消費得起的健康飲品”的口號。

這些品牌降低了咖啡的消費門檻,也符合當下的消費理念。正如沈萌所說,經濟走弱改變了咖啡消費的模式,消費者已經對價格更高的咖啡去魅。

據《2024年中國飲品行業(yè)產品報告》,30元以上外賣咖啡銷量占比僅10.9%。而直到現(xiàn)在,上島咖啡北京某店的咖啡售價仍在35元到40元,與太平洋咖啡北京門店的咖啡售價差不多。即便是堂食,也有瑞幸、Manner等可供選擇的平價品牌。

圖源《2024中國飲品行業(yè)產品報告》

不僅如此,新興品牌還拓寬了消費場景。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主打線下消費場景,消費者只能在店里喝咖啡?!叭鹦覀儭眲t采取了“線下+線上”的互聯(lián)網運營模式,滿足了有配送需求的消費者。

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興品牌在產品創(chuàng)新上一直很給力。

據極海數(shù)據監(jiān)測,瑞幸從2021年到2023年3年間,上新頻率分別是2.2款/周、1.5款/周、2款/周。iBrandi品創(chuàng)統(tǒng)計的數(shù)據則顯示,自去年6月至10月,Manner做了10余次小范圍營銷動作,一周一聯(lián)名,聯(lián)名即有新產品,且新品中經常有爆款產生。

瑞幸的生椰拿鐵、厚乳拿鐵、焦糖瑪奇朵、隕石拿鐵上市即火;Manner研發(fā)出的“熊貓拿鐵”也為自己招攬的了不少消費者;M Stand燕麥口味的“鮮椰冰咖”不僅一度成為自家“頭牌”,甚至逐漸成為其他品牌的標配。

而“太平洋咖啡們”的新品在市場上卻沒有激起任何波浪,迭代速度也很慢,據壹覽商業(yè)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以來,太平洋咖啡只上新過11款新品。

就連建立的優(yōu)勢也逐漸被消磨。

過去,傳統(tǒng)咖啡連鎖品牌因為能為大眾提供社交空間收到歡迎,而現(xiàn)在,新興品牌正以更符合年輕人喜好的方式打造出更多第三空間,其“咖啡+簡餐”產品結構也被新興品牌的“咖啡+輕食”迭代。

如果想翻身,“太平洋咖啡們”能采用的方法可能只有摒棄過去,向年輕化方向發(fā)展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