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年入10億美金,瑜伽服再造一個“l(fā)ululemon”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年入10億美金,瑜伽服再造一個“l(fā)ululemon”

聚焦正念生活方式,Alo Yoga注定走向了與lululemon不一樣的路徑。

文|深氪新消費 沐九九

在lululemon的助推下,瑜伽服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足輕重到無法忽視,吸引了不少運動服裝巨頭在原本的產品線外增開瑜伽業(yè)務。

比如,耐克和彪馬在2020年先后上線了瑜伽系列產品;阿迪達斯也于去年6月推出了adidas Yoga Make Space瑜伽系列;安踏也在前段時間收購了國產瑜伽品牌MAIA ACTIVE,企圖講出新故事。

當所有人將目光盯緊lululemon,以期模仿和超越它的時候,美國瑜伽生活方式品牌Alo Yoga卻在聚光燈之外,加速跑出了一條完美的增長曲線。

據Alo Yoga品牌聯合創(chuàng)始人DannyHarris的表述,公司自2019年已經連續(xù)三年快速增長,2022年收入接近2.5億美金,并延續(xù)著不錯的增速。同時,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Alo Yoga近日正在尋求新的投資機會,這可能使該公司估值高達100億美元。

作為和lululemon有著相同發(fā)展軌跡的小眾品牌,Alo Yoga的出圈逆襲可能對后來的瑜伽品牌更具借鑒意義。因此,本文試圖從品牌創(chuàng)始故事、產品增長策略、營銷增長策略三個維度來分析Alo Yoga,以期給掙扎在瑜伽競爭中的品牌提供一些參考意義。

01 品牌創(chuàng)始故事:對正念生活方式的追逐

2007年Alo Yoga創(chuàng)立時,正值lululemon在紐約納斯達克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表面上看,Alo Yoga和多數瑜伽服品牌一樣,是在lululemon上市后覺察品類紅利的跟隨者;但往深了看,Alo Yoga其實順應的是瑜伽運動趨勢,倡導和追逐的是正念生活方式。

世紀之交時,美國女性因受教育程度提高,社會意識覺醒,開始對自律的生活心生向往,并由此帶動瑜伽運動走向大火。2002年,有機構在調研中發(fā)現,瑜伽練習者大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女性,其中48%年收入都在65000美元以上,而當年美國家庭的年收入中位數是42409美元。

其時,Alo Yoga的創(chuàng)始人Danny Harris 和 Marco DeGeorge正在洛杉磯經營著Bella+Canvas品牌(該品牌以設計和研發(fā)T恤聞名)。在注意到瑜伽運動這一流行趨勢后,Harris 和 DeGeorge依靠 Bella+Canvas 聚合的資源順其自然推出了瑜伽褲品類,并將其命名為 Alo Sports。

早期試水階段,Alo Sport主要是在原來的 Bella+Canvas 官網以及幾家本地經銷商銷售。直到幾年以后,Alo Sport才改名為Alo Yoga,成為獨立的瑜伽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Alo Yoga的創(chuàng)立還與兩位創(chuàng)始人在瑜伽中得到療愈有關。據了解,DeGeorge 通過瑜伽治愈了背部的傷口,而 Harris 則在瑜伽練習中逐漸尋找到應對焦慮的方法。

在瑜伽練習中獲益,讓 DeGeorge 和Harris 希望Alo Yoga能夠將瑜伽傳播至全球,激發(fā)健康正念并創(chuàng)造生活社區(qū)。

因此,除了將Alo Yoga的命名取自于Air(空氣)、Land(大地)和Ocean(海洋),以此表達品牌所強調的自然理念外,在官網上,Alo Yoga還將其品牌宗旨概括為BRINGING YOGA TO THE WORLD(將瑜伽傳播到全球),而品牌的一切行為則圍繞著傳播正念(mindful movement)、鼓勵健康生活(inspiring wellness),創(chuàng)造社群(creating community)三大目標來展開。

聚焦正念生活方式,Alo Yoga也注定走向了與lululemon不一樣的路徑。

02 產品增長策略:專注設計,讓瑜伽服走出去

在對lululemon的分析中,lululemon的產品質量被屢屢提及。

但實際上,瑜伽褲品類是沒有護城河的,它的面料基本都是尼龍、萊卡和滌綸混紡,而各家品牌所謂的專利面料,大都可以通過調整混紡比例繞過。即使是以面料科技為自豪的lululemon也不例外。

據虎嗅報道,lululemon其實并不生產原材料和產品,其產品中使用的多種特種織物是由第三方開發(fā)和制造的技術先進的紡織產品。2022年,lululemon產品中有62%的面料來自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其中僅儒鴻一家占比就達到21%。

簡言之,lululemon的面料實際上并沒有技術壁壘,它真正的壁壘其實是由面料的高成本所帶來的。

lululemon最大面料供應商儒鴻曾公開表示,lululemon 的很多產品采用的都是紗染的 ATY 紗(AIR-TEXTUREDYARN,空氣變形紗)。只不過,由于這種面料制作工藝成本高,定價也高,讓很多品牌都難以負擔,因此才變向造就了lululemon在面料上的壁壘,讓后來的模仿者們望塵莫及。

但Alo Yoga不同。如果說lululemon勝在重體感和質量,那么Alo Yoga的重心就在設計上。

雖然Alo Yoga在官網上也對自家的7種特殊面料有所強調,但從市場反饋來看,Alo Yoga說服消費者的主要原因還是其產品主打的時尚和設計感。比如在社交平臺上,Alo Yoga最受歡迎產品的并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瑜伽褲,而是網孔緊身褲和各種短款露臍上衣。

在Alo Yoga的產品里,你能找到crop top款連帽衫、褲腳開叉的運動褲,甚至是加了性感綁帶的bra等潮流單品。這些時尚與性能兼具的風格讓Alo Yoga與時髦掛鉤,并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據了解,早在2017年,數字營銷機構 Stylophane 就將該Alo Yoga列為 Instagram 上第 46 位參與度最高的時尚品牌,遠遠領先于lululemon的第86位。

而在產品中融入流行元素,打造時尚單品,其實是Alo Yoga對正念運動的進一步踐行,讓其走出瑜伽工作室,逐漸走向街頭和戶外,甚至是酒吧里。也就是說,Alo Yoga表面看是為了打造出差異化優(yōu)勢,但內核還是圍繞著正念出發(fā),以品牌理念開發(fā)產品。

正因如此,和lululemon在產品線上逐漸弱化瑜伽服品類,走向全品類集合不同,Alo Yoga一直是基于正念生活方式這一理念,在不斷向外挖掘新的可能性。

這種拓展既表現在對服飾領域的品類開發(fā),包括從女性到男性服飾,以及禮服、人造皮毛外套等高端服飾系列的推出,又反映在對服飾以外的領域進行補充。

自2020年起,Alo Yoga不僅推出了以Clean Beauty為核心理念的護膚品牌Alo Glow System、適合運動人士的營養(yǎng)補劑品牌Alo Wellness等,還在紐約開設首家主題素食餐廳Sutra。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何種商業(yè)模式,Alo Yoga的理念始終沒有發(fā)生改變。比如在Alo Glow System產品的香味上,品牌就專門融入了一些天然香味,以貼合強調的自然理念,而素食餐廳也是考慮到瑜伽愛好人士對素食主義的追求進行拓展的。

總之,以正念生活方式為理念,Alo Yoga不僅避開了品類強者的鋒芒,形成了自己的差異化優(yōu)勢,還有利于進一步實施產品拓展,以不斷延續(xù)自己的品牌理念。

03 營銷增長策略:內容營銷驅動品牌增長

雖然Alo Yoga借助瑜伽增長的大趨勢,以差異化手段實現了品類增長,但在借勢的過程中,Alo Yoga也在造勢,積極利用社群粘性推動自己的正念生活方式。

整體來看,Alo Yoga的內容營銷策略可以從BGC、PGC和UGC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BGC:

Brand-generated Content,品牌生產內容

PGC:

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專業(yè)生產內容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

BGC即Alo Yoga品牌團隊制作的內容。首先必須提及的一點是,盡管產品線繁多,但Alo并未將所有內容雜糅到一個賬號發(fā)布,而是采用開設多個賬號的方式加以解決。比如兒童瑜伽體適能訓練的內容在alo gives發(fā)布,而護膚產品和內容則在alo wellness同步。

雖然賬號眾多,但垂直賬號與主賬號之間始終保持著統(tǒng)一的調性,只傳達一個內容,即瑜伽愛好者身著Alo Yoga的產品在全世界各地擺出高難度的瑜伽姿勢。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Alo Yoga在其Pro Program中合作的瑜伽教練或專業(yè)人士,為Alo Yoga向消費者呈現出一個高度專業(yè)的瑜伽品牌形象。據LADYMAX統(tǒng)計,截至目前Alo Yoga的Instagram賬號已有超過320萬粉絲,而市值是其5倍的lululemon粉絲數僅比其多出150萬左右。

PGC主要為專業(yè)意見領袖生產的內容。在這方面,Alo Yoga主要是通過與明星、網紅和其他品牌合作來進行推廣。

明星層級方面,Alo Yoga在2021年與全球頂級明星Kendall Jenner以分批次、按季節(jié)的方式合作,通過后者在主流平臺上發(fā)布穿著Alo產品的照片來提升品牌知名度。

而在瑜伽和健身教練等網絡紅人的合作上,則更多是課程層面的合作,以此讓教練達到宣傳自己和特色課程的目的,同時也讓品牌獲得其背后專業(yè)群體圈層認知度的提升,以此來實現互利共贏。比如2020年,Alo yoga與瑜伽教練Naya的合作就獲得了比平時帖文數據高出5倍的關注。

此外,包括和知名泳裝品牌Frankie's Bikinis進行的跨界合作,亦是給品牌宣傳造勢的一種營銷方式。

UGC也就是用戶生產內容,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用戶分享很容易分散,細碎化。但Alo yoga通過設置同一模板不同話題的方式,歸集了網絡聲量。

Alo yoga搭建了一個社區(qū),在這里,用戶可以帶上不同標簽挑戰(zhàn)進行打卡,與同愛好人群和品牌方交流互動。

除了標簽挑戰(zhàn)以外,Alo Yoga還在通過實行推薦計劃來拓展用戶社區(qū)的邊界。在這項計劃中,你可以向朋友分享你的鏈接,如果你的朋友通過你的鏈接完成了注冊和購買,那么他會獲得10%的優(yōu)惠,同時你也能獲得10%的返利。

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品牌不斷激活用戶,并形成成交閉環(huán)。

值得一提的是,Alo Yoga還在2017年收購了線上健身平臺 Cody,并更名為 Alo Moves,打造自己的課程IP,開拓新的業(yè)務線,訂閱制的線上付費課程平臺 。據pipecandy數據顯示,Alo Moves2021-2022年給Alo Yoga帶來了0.5-1億美元的收入。

04 結語

回到最后,某種程度上Alo Yoga在發(fā)展軌跡上和lululemon具有相似性,比如同樣從瑜伽褲起家,同樣以打造社群聞名,同樣在進行品類擴展。但Alo Yoga的不同在于,品牌始終圍繞著正念健康方式在出發(fā),而這也讓其走出了和lululemon不一樣的路徑,甚至創(chuàng)下了年GMV 10億美金的成績。

不過,即使如此,Alo Yoga或也將難成下一個lululemon。一方面,lululemon增長時,由于尚未出現享譽海內外的瑜伽品牌,所以lululemon其實是以品類王者的身份獲勝,而Alo Yoga當下面臨的競爭明顯要比當時殘酷激烈得多;另一方面,Alo Yoga在產品中融入設計感的特點,也在被后來的瑜伽健身品牌甚至是 lululemon 所改革和效仿。

但不得不說,Alo Yoga的存在給處在激烈競爭中的品牌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比如先想想你的品牌核心是什么,然后再圍繞這個核心去做產品和營銷。

參考資料:

《北美女明星愛的Alo Yoga,小眾瑜伽品牌的流行之道》

《Alo Yoga, 下一個lululemon么?》

《新興瑜伽品牌Alo Yoga如何通過內容營銷策略高速增長 ?》

《在lululemon的“大傘”之下,還有瑜伽品牌跑出10億美金年GMV》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Lululemon

  • lululemon繼續(xù)下探二三線城市
  • 簽下高爾夫球手的lululemon對男裝運動市場有了更多野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年入10億美金,瑜伽服再造一個“l(fā)ululemon”

聚焦正念生活方式,Alo Yoga注定走向了與lululemon不一樣的路徑。

文|深氪新消費 沐九九

在lululemon的助推下,瑜伽服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不足輕重到無法忽視,吸引了不少運動服裝巨頭在原本的產品線外增開瑜伽業(yè)務。

比如,耐克和彪馬在2020年先后上線了瑜伽系列產品;阿迪達斯也于去年6月推出了adidas Yoga Make Space瑜伽系列;安踏也在前段時間收購了國產瑜伽品牌MAIA ACTIVE,企圖講出新故事。

當所有人將目光盯緊lululemon,以期模仿和超越它的時候,美國瑜伽生活方式品牌Alo Yoga卻在聚光燈之外,加速跑出了一條完美的增長曲線。

據Alo Yoga品牌聯合創(chuàng)始人DannyHarris的表述,公司自2019年已經連續(xù)三年快速增長,2022年收入接近2.5億美金,并延續(xù)著不錯的增速。同時,據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Alo Yoga近日正在尋求新的投資機會,這可能使該公司估值高達100億美元。

作為和lululemon有著相同發(fā)展軌跡的小眾品牌,Alo Yoga的出圈逆襲可能對后來的瑜伽品牌更具借鑒意義。因此,本文試圖從品牌創(chuàng)始故事、產品增長策略、營銷增長策略三個維度來分析Alo Yoga,以期給掙扎在瑜伽競爭中的品牌提供一些參考意義。

01 品牌創(chuàng)始故事:對正念生活方式的追逐

2007年Alo Yoga創(chuàng)立時,正值lululemon在紐約納斯達克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表面上看,Alo Yoga和多數瑜伽服品牌一樣,是在lululemon上市后覺察品類紅利的跟隨者;但往深了看,Alo Yoga其實順應的是瑜伽運動趨勢,倡導和追逐的是正念生活方式。

世紀之交時,美國女性因受教育程度提高,社會意識覺醒,開始對自律的生活心生向往,并由此帶動瑜伽運動走向大火。2002年,有機構在調研中發(fā)現,瑜伽練習者大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女性,其中48%年收入都在65000美元以上,而當年美國家庭的年收入中位數是42409美元。

其時,Alo Yoga的創(chuàng)始人Danny Harris 和 Marco DeGeorge正在洛杉磯經營著Bella+Canvas品牌(該品牌以設計和研發(fā)T恤聞名)。在注意到瑜伽運動這一流行趨勢后,Harris 和 DeGeorge依靠 Bella+Canvas 聚合的資源順其自然推出了瑜伽褲品類,并將其命名為 Alo Sports。

早期試水階段,Alo Sport主要是在原來的 Bella+Canvas 官網以及幾家本地經銷商銷售。直到幾年以后,Alo Sport才改名為Alo Yoga,成為獨立的瑜伽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Alo Yoga的創(chuàng)立還與兩位創(chuàng)始人在瑜伽中得到療愈有關。據了解,DeGeorge 通過瑜伽治愈了背部的傷口,而 Harris 則在瑜伽練習中逐漸尋找到應對焦慮的方法。

在瑜伽練習中獲益,讓 DeGeorge 和Harris 希望Alo Yoga能夠將瑜伽傳播至全球,激發(fā)健康正念并創(chuàng)造生活社區(qū)。

因此,除了將Alo Yoga的命名取自于Air(空氣)、Land(大地)和Ocean(海洋),以此表達品牌所強調的自然理念外,在官網上,Alo Yoga還將其品牌宗旨概括為BRINGING YOGA TO THE WORLD(將瑜伽傳播到全球),而品牌的一切行為則圍繞著傳播正念(mindful movement)、鼓勵健康生活(inspiring wellness),創(chuàng)造社群(creating community)三大目標來展開。

聚焦正念生活方式,Alo Yoga也注定走向了與lululemon不一樣的路徑。

02 產品增長策略:專注設計,讓瑜伽服走出去

在對lululemon的分析中,lululemon的產品質量被屢屢提及。

但實際上,瑜伽褲品類是沒有護城河的,它的面料基本都是尼龍、萊卡和滌綸混紡,而各家品牌所謂的專利面料,大都可以通過調整混紡比例繞過。即使是以面料科技為自豪的lululemon也不例外。

據虎嗅報道,lululemon其實并不生產原材料和產品,其產品中使用的多種特種織物是由第三方開發(fā)和制造的技術先進的紡織產品。2022年,lululemon產品中有62%的面料來自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其中僅儒鴻一家占比就達到21%。

簡言之,lululemon的面料實際上并沒有技術壁壘,它真正的壁壘其實是由面料的高成本所帶來的。

lululemon最大面料供應商儒鴻曾公開表示,lululemon 的很多產品采用的都是紗染的 ATY 紗(AIR-TEXTUREDYARN,空氣變形紗)。只不過,由于這種面料制作工藝成本高,定價也高,讓很多品牌都難以負擔,因此才變向造就了lululemon在面料上的壁壘,讓后來的模仿者們望塵莫及。

但Alo Yoga不同。如果說lululemon勝在重體感和質量,那么Alo Yoga的重心就在設計上。

雖然Alo Yoga在官網上也對自家的7種特殊面料有所強調,但從市場反饋來看,Alo Yoga說服消費者的主要原因還是其產品主打的時尚和設計感。比如在社交平臺上,Alo Yoga最受歡迎產品的并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瑜伽褲,而是網孔緊身褲和各種短款露臍上衣。

在Alo Yoga的產品里,你能找到crop top款連帽衫、褲腳開叉的運動褲,甚至是加了性感綁帶的bra等潮流單品。這些時尚與性能兼具的風格讓Alo Yoga與時髦掛鉤,并獲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據了解,早在2017年,數字營銷機構 Stylophane 就將該Alo Yoga列為 Instagram 上第 46 位參與度最高的時尚品牌,遠遠領先于lululemon的第86位。

而在產品中融入流行元素,打造時尚單品,其實是Alo Yoga對正念運動的進一步踐行,讓其走出瑜伽工作室,逐漸走向街頭和戶外,甚至是酒吧里。也就是說,Alo Yoga表面看是為了打造出差異化優(yōu)勢,但內核還是圍繞著正念出發(fā),以品牌理念開發(fā)產品。

正因如此,和lululemon在產品線上逐漸弱化瑜伽服品類,走向全品類集合不同,Alo Yoga一直是基于正念生活方式這一理念,在不斷向外挖掘新的可能性。

這種拓展既表現在對服飾領域的品類開發(fā),包括從女性到男性服飾,以及禮服、人造皮毛外套等高端服飾系列的推出,又反映在對服飾以外的領域進行補充。

自2020年起,Alo Yoga不僅推出了以Clean Beauty為核心理念的護膚品牌Alo Glow System、適合運動人士的營養(yǎng)補劑品牌Alo Wellness等,還在紐約開設首家主題素食餐廳Sutra。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何種商業(yè)模式,Alo Yoga的理念始終沒有發(fā)生改變。比如在Alo Glow System產品的香味上,品牌就專門融入了一些天然香味,以貼合強調的自然理念,而素食餐廳也是考慮到瑜伽愛好人士對素食主義的追求進行拓展的。

總之,以正念生活方式為理念,Alo Yoga不僅避開了品類強者的鋒芒,形成了自己的差異化優(yōu)勢,還有利于進一步實施產品拓展,以不斷延續(xù)自己的品牌理念。

03 營銷增長策略:內容營銷驅動品牌增長

雖然Alo Yoga借助瑜伽增長的大趨勢,以差異化手段實現了品類增長,但在借勢的過程中,Alo Yoga也在造勢,積極利用社群粘性推動自己的正念生活方式。

整體來看,Alo Yoga的內容營銷策略可以從BGC、PGC和UGC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BGC:

Brand-generated Content,品牌生產內容

PGC:

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專業(yè)生產內容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產內容

BGC即Alo Yoga品牌團隊制作的內容。首先必須提及的一點是,盡管產品線繁多,但Alo并未將所有內容雜糅到一個賬號發(fā)布,而是采用開設多個賬號的方式加以解決。比如兒童瑜伽體適能訓練的內容在alo gives發(fā)布,而護膚產品和內容則在alo wellness同步。

雖然賬號眾多,但垂直賬號與主賬號之間始終保持著統(tǒng)一的調性,只傳達一個內容,即瑜伽愛好者身著Alo Yoga的產品在全世界各地擺出高難度的瑜伽姿勢。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Alo Yoga在其Pro Program中合作的瑜伽教練或專業(yè)人士,為Alo Yoga向消費者呈現出一個高度專業(yè)的瑜伽品牌形象。據LADYMAX統(tǒng)計,截至目前Alo Yoga的Instagram賬號已有超過320萬粉絲,而市值是其5倍的lululemon粉絲數僅比其多出150萬左右。

PGC主要為專業(yè)意見領袖生產的內容。在這方面,Alo Yoga主要是通過與明星、網紅和其他品牌合作來進行推廣。

明星層級方面,Alo Yoga在2021年與全球頂級明星Kendall Jenner以分批次、按季節(jié)的方式合作,通過后者在主流平臺上發(fā)布穿著Alo產品的照片來提升品牌知名度。

而在瑜伽和健身教練等網絡紅人的合作上,則更多是課程層面的合作,以此讓教練達到宣傳自己和特色課程的目的,同時也讓品牌獲得其背后專業(yè)群體圈層認知度的提升,以此來實現互利共贏。比如2020年,Alo yoga與瑜伽教練Naya的合作就獲得了比平時帖文數據高出5倍的關注。

此外,包括和知名泳裝品牌Frankie's Bikinis進行的跨界合作,亦是給品牌宣傳造勢的一種營銷方式。

UGC也就是用戶生產內容,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用戶分享很容易分散,細碎化。但Alo yoga通過設置同一模板不同話題的方式,歸集了網絡聲量。

Alo yoga搭建了一個社區(qū),在這里,用戶可以帶上不同標簽挑戰(zhàn)進行打卡,與同愛好人群和品牌方交流互動。

除了標簽挑戰(zhàn)以外,Alo Yoga還在通過實行推薦計劃來拓展用戶社區(qū)的邊界。在這項計劃中,你可以向朋友分享你的鏈接,如果你的朋友通過你的鏈接完成了注冊和購買,那么他會獲得10%的優(yōu)惠,同時你也能獲得10%的返利。

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品牌不斷激活用戶,并形成成交閉環(huán)。

值得一提的是,Alo Yoga還在2017年收購了線上健身平臺 Cody,并更名為 Alo Moves,打造自己的課程IP,開拓新的業(yè)務線,訂閱制的線上付費課程平臺 。據pipecandy數據顯示,Alo Moves2021-2022年給Alo Yoga帶來了0.5-1億美元的收入。

04 結語

回到最后,某種程度上Alo Yoga在發(fā)展軌跡上和lululemon具有相似性,比如同樣從瑜伽褲起家,同樣以打造社群聞名,同樣在進行品類擴展。但Alo Yoga的不同在于,品牌始終圍繞著正念健康方式在出發(fā),而這也讓其走出了和lululemon不一樣的路徑,甚至創(chuàng)下了年GMV 10億美金的成績。

不過,即使如此,Alo Yoga或也將難成下一個lululemon。一方面,lululemon增長時,由于尚未出現享譽海內外的瑜伽品牌,所以lululemon其實是以品類王者的身份獲勝,而Alo Yoga當下面臨的競爭明顯要比當時殘酷激烈得多;另一方面,Alo Yoga在產品中融入設計感的特點,也在被后來的瑜伽健身品牌甚至是 lululemon 所改革和效仿。

但不得不說,Alo Yoga的存在給處在激烈競爭中的品牌提供了另一種選擇。比如先想想你的品牌核心是什么,然后再圍繞這個核心去做產品和營銷。

參考資料:

《北美女明星愛的Alo Yoga,小眾瑜伽品牌的流行之道》

《Alo Yoga, 下一個lululemon么?》

《新興瑜伽品牌Alo Yoga如何通過內容營銷策略高速增長 ?》

《在lululemon的“大傘”之下,還有瑜伽品牌跑出10億美金年GMV》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