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News 雁 秋
編輯|李信馬
“58同城,一個神奇的網站”。2011年,因電視劇《宮》而人氣暴漲的楊冪成為58同城代言人,這句話也成為那年互聯網最響亮的slogan之一。
隨后58同城高調邁入聚光燈下,2013年在紐交所成功上市,市值最高達到700億元,創(chuàng)始人姚勁波個人身價近百億。鑒于對生活服務行業(yè)的互聯網改造,姚勁波一度被人們稱作“小馬云”。
之后58同城幾經坎坷,網上與其有關的消息大都比較負面——被大眾質疑虛假信息、逐漸成為“騙子聚集地”的代名詞;后知后覺改變商業(yè)模式,雖啟動或拆分多個平臺卻進展無多;今天5月份又被曝大規(guī)模裁員,比例高達30%至50%,網上一條高贊回復是「被裁掉的朋友,再找工作記得不要上趕集網」,實在令人唏噓。
如今58同城不僅在行業(yè)內聲量減退,在公眾層面也口碑暴跌。沒有里子,也沒有面子,這個資本催生的“神奇網站”是如何從風光無限淪落至此的?
一、姚勁波再下“軍令狀”
早在2022年10月,姚勁波就在季度管理溝通會上發(fā)表了《致全體同學的一封信》,他要求:到2023年,58同城的所有業(yè)務、在所有城市都要盈利。
如今2023年已過半,姚勁波的目標并沒有達到,他的態(tài)度卻更加“強硬”了。近日,多家媒體獲悉,姚勁波在集團季度管理溝通會中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調整,他要求所有業(yè)務線在年內實現盈利,否則將被百分之百砍掉。
關于網傳的會議內容,DoNews大概梳理了以下幾個核心點:
- 不好的業(yè)務要收縮,該關停并轉要關停并轉。業(yè)務發(fā)展不及預期,必須積極面對現實,“深挖洞、廣積糧”。
- 如果年內不能實現盈利,百分之百砍掉。盈利是最低要求,如果年內不能實現盈利,一定不留。
- 有沒有人買單,決定人員去留。團隊不再比較規(guī)模大小,而是比到底有沒有客戶,比客戶認可度。中后臺部門不是管理部門,而是業(yè)務部門,要為成功負責。
- 告別大鍋飯,業(yè)務負責人要像CEO一樣。每一個業(yè)務的負責人或者骨干要100%為結果負責。
- 做好三年時間過冬的準備。抓緊時間修煉內功、做強業(yè)務。
- AI能抓住就是機會,沒抓住就會有危機。現在AI不只是大模型,它可能是一個不亞于當年互聯網的機會。
姚勁波立下豪言,58集團要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完成產業(yè)化轉型的分類信息平臺?!拔蚁嘈乓坏┪覀儺a業(yè)化業(yè)務轉型成功,必定在口碑、信息質量、場景、閉環(huán)等方面都會讓我們的傳統(tǒng)業(yè)務變得更好?!?/p>
降本增效,裁員自救,一封全員信激起千層浪。不難看出,下半年的58同城要開啟瘋狂內卷。姚勁波的前后兩次表態(tài),明顯折射出58集團正在面臨的巨大壓力。
2020年一季度,58同城業(yè)績出現下滑,據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58同城當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5.603億元,同比下降15.5%。同年9月,58同城公告稱,私有化協(xié)議以超過75%的得票比例獲得公司特別股東大會通過。此后不久,58同城完成退市。
退市后的58同城沒有如外界預期那樣返港或回A上市,而是就此消失于二級市場,隨之一起消失的還有公司財務數據,外界無從得知其最新營收、利潤數據。不過在退市前,58同城的頹勢已顯露無疑:私有化退市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55.88美元,總市值約為84億美元,較巔峰期蒸發(fā)近三分之一。
此后,姚勁波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了一次調整,從橫向分類信息平臺變成了3到5個垂直產業(yè)互聯網平臺,他分拆出安居客、快狗打車、天鵝到家等各個領域的子業(yè)務,試圖分點突圍,并重新估值和分開上市。
但58系子業(yè)務們發(fā)展并不順利,安居客、天鵝到家始終無法抓牢市場份額,雖頻頻傳出IPO消息,卻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至于已經上市的快狗打車,則被指“虧得比賺得多”,在同城貨運賽道中常年處于行業(yè)老二的位置,難以突圍。
58集團的高層不是看不到問題,積極求變也是面對復雜市場環(huán)境和激烈競爭時的必然選擇。只不過,變革也得是“對癥下藥”才有效果。
二、落伍的58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回顧58同城的成長歷程可以發(fā)現,業(yè)務雜亂、忽視用戶訴求,再加上外部競爭失利,早已為日后的潰敗埋下伏筆。
業(yè)務太繁雜。很多人不知道58同城究竟是干什么的,因為它好像什么都干,招聘、租房、保姆、搬家……多個嘗試的結果就是,58同城業(yè)務雖多,但沒有一個能做到行業(yè)頭部位置,租房領域有貝殼,找工作有BOSS直聘,二手交易有閑魚,貨運有貨拉拉。
曾網友戲稱,「58同城花了半輩子心血孵化出一堆行業(yè)老二」,用幽默又不失犀利的言辭一舉戳中姚勁波最大的心病。
落后的商業(yè)模式。2005年,互聯網信息行業(yè)發(fā)展如火如荼,剛剛成立的58同城選擇另辟蹊徑,為用戶提供房產、招聘、二手物品買賣/互換等相關生活分類信息。58的商業(yè)模式也由此生長起來,即通過撮合用戶和商家達成交易,并從中分別收取會員服務費和在線推廣費。
58同城的商業(yè)模式決定其主要盈利來源是B端用戶的廣告費和年費,商家看中了它的流量,所以為了吃掉更多流量紅利,58同城加緊收購各類公司。
然而這樣的擴張?zhí)?,手段也太單一?8同城在瘋狂收購中忽視了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移動互聯時代和PC時代最大的差別是垂直應用崛起,綜合性信息網站不再受寵。當其意識到時,市場早已是另一番光景:貝殼找房、boss直聘、美團等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迅速成長,錯失機遇的58同城生存空間逐步被擠壓。
與用戶之間也不再“親密”。58同城與用戶彼此更像是路人和公示欄那樣看完即走的“低頻關系”——用戶租到房子、找到工作、買到二手車之后,短時期內不會再登陸平臺,這就導致平臺與用戶多數時間處于「失聯狀態(tài)」。一旦失去用戶,流量再多也再沒有意義。
如此情況之下,58還在通過投資的手段來實現發(fā)展。近兩年,58同城又成立了創(chuàng)投公司,將自己的投資觸角不斷延展至時尚、汽車等領域。投資風口產業(yè)或許能助力58跟上時代,但這并不能使它逆風翻盤。當內在勢能消失殆盡,更要緊的是去修煉內功、“對癥下藥”。
至于改革,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是傷筋動骨的事情,58同城也需要一段日子才能緩過勁來,能不能成功翻身,還有待時間去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