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今年政府工作重點之一。周三,在中國宏觀經(jīng)濟論壇(CMF)舉辦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中央政府應當在化解地方債務上更多作為,例如,用國債置換地方債,上收事權下移財權,改善地方財政收支平衡。
財政部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國一般債務余額14.39萬億元,專項債務余額20.67萬億元,相較2015年分別增長55.4%、276.2%。2019年以來,地方債同比增速維持在15%以上,大約是實際GDP增速的3倍。除這些顯性債務外,隱性債務規(guī)模更大。據(jù)中泰證券首席經(jīng)濟學家李迅雷估算,到2022年末,全國城投有息債務為51.96萬億元。
會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直指,化解地方債務壓力,中央政府應當發(fā)揮關鍵作用。
他表示,目前來看,中西部地區(qū)依靠自身能力恐不太可能化解債務,實際上做不到“誰家的孩子誰抱”。為了避免地方政府違約導致銀行危機從而最終被迫加杠桿的局面,中央政府應提前介入,采取公開、透明、新老劃斷的方式積極處置地方政府債務,這是“以時間換空間”,最終降低自己加杠桿幅度的明智選擇。
他建議,針對因提供地區(qū)公共品而形成的地方債務,對其中成本高、期限短的項目,通過發(fā)行國債、省級政府一般債進行置換;針對經(jīng)營性債務與其他債務,則由地方政府負責化解債務。
財政部金融司原司長孫曉霞表達了類似看法。“中央財政還具有一定擴張空間,可以考慮增加全國一般預算赤字;同時,增加地方政府一般債的比重,適當增加地方預算赤字?!彼f。
財政部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到2022年底,中國政府債務余額為60.94萬億元,其中央債務余額25.87萬億元,占比42%;地方債余額35.07萬億元,占比58%。孫曉霞表示,這個比重結構與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的情況明顯不同,從中央層面看我國財政擴張還有一定空間,未來可考慮增加全國一般預算赤字,主要用于增加經(jīng)常性支出。
除了化解存量債務,專家認為也要防止增量,在這個問題上,中央政府同樣應起到關鍵作用。
張明提出,未來的全國性、區(qū)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應直接用發(fā)行國債和省級政府一般債的方式融資。
“當前地方政府債務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礎設施投資與融資的收益成本錯配與期限錯配?;A設施投資通常投資周期長、項目本身回報率低、社會綜合效益高。因此,基礎設施投資最好的融資工具就是收益率低、期限長的國債或省級政府債券?!彼f。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長袁海霞則認為,要從根本上改革央地事權財權關系。她表示,地方債務累積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財權和事權不匹配。因此,從債務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看,要加快央地的財權事權改革,繼續(xù)拓寬中央事權。
“無論是穩(wěn)增長還是惠民生,這些年地方政府做了太多超過自身財力的事。因此,央地的財權事權改革要進一步落實落細,同時還要繼續(xù)拓寬中央事權。例如,教育、社保、醫(yī)療可不可以進一步上移事權,減輕地方壓力。對于地方存量債務,可以通過中央加杠桿來有序地進行債務置換?!?/p>
張明主張,中央政府在上收部分事權的同時,與地方政府分享更多的財權。他提議,可以考慮在現(xiàn)行稅收分配體系中,調高地方政府分享的比例,尤其是增值稅,同時可以將消費稅劃轉地方,并適度擴大消費稅征稅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