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基因編輯療法時代即將來臨?醫(yī)藥巨頭們正在轉向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基因編輯療法時代即將來臨?醫(yī)藥巨頭們正在轉向

從監(jiān)管機構審核范式到企業(yè)管線優(yōu)先級的調整,或都將被“重寫”。

文|MedTrend醫(yī)趨勢

6月29日,張鋒團隊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fā)表突破性研究:宣布Fanzor蛋白首次在真核生物中發(fā)現(xiàn)受RNA引導的DNA切割酶。通過進一步的優(yōu)化,F(xiàn)anzor有望成為較現(xiàn)有CRISPR/Cas系統(tǒng)更為精確、更易被遞送至人類細胞的基因編輯工具。

這不是近期基因編輯領域唯一的好消息。

6月8日,美國FDA受理了CRISPR和Vertex兩家公司共同開發(fā)的基因編輯療法exagamglogene autotemcel(exa-cel)用于治療嚴重鐮狀細胞?。⊿CD)和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的上市申請,并授予其治療SCD的優(yōu)先審評資格。

*** 針對SCD和TDT的PDUFA(最后審核)日期分別為2023年12月8日和2024年3月30日。

CRISPR Therapeutics(市值47.98億美元),2013年成立于瑞士。

創(chuàng)始人是CRISPR-Cas9技術發(fā)明者兼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Emmanuelle Charpentier。

在FDA受理消息發(fā)布后,其股價當日高漲6%,目前是市值最高的基因編輯企業(yè)。

這是全球首款進入上市流程的基因編輯療法,意味著經過了11年的開發(fā)競賽,基因編輯療法的“終點線”終于有了曙光。

基因編輯是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技術,通過精確地修改生物體基因組,以糾正遺傳病變或疾病相關基因的突變;有望治愈一系列遺傳性疾病、癌癥、罕見病等。

目前技術包括ZFNs、TALENs、Prime Editing、CRISPR-Cas9等(CRISPR-Cas9憑借高效、簡便、經濟的特點,成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編輯工具)。

從CAR-T到mRNA再到基因編輯療法,現(xiàn)代制藥產業(yè)或許將真正進入小分子化藥、大分子生物藥、CGT(細胞和基因療法)并駕齊驅的時代。

而伴隨這一時代到來,從監(jiān)管機構審核范式到企業(yè)管線優(yōu)先級的調整,或都將被“重寫”。美國和中國都已有新舉措。

01 美國已將CGT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

基因編輯療法所屬的CGT(細胞和基因療法)領域,是一個被譽為未來醫(yī)學的重要領域;或將最有希望治愈癌癥、罕見病、遺傳疾病等;美國已將其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

截止目前,全球TOP20的藥企均已入局;女股神木頭姐(Catherine Wood)、全球首富馬斯克都曾表示“下一波超級公司”就將誕生在細胞和基因療法領域。

CGT(細胞和基因療法)分類,CR: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 (ASGCT)

近日,美國FDA表示,從2023年開始,CGT(細胞和基因療法)獲批將進入爆發(fā)期,每年預計將超過10款,對應的基因編輯療法審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首先,基因編輯療法或將永久改變人體基因組,因此需要格外嚴格審查;

其次,作為一個全新領域,以此前的(小分子、大分子藥物)標準來審查基因編輯療法或不再適用。

為此,美國FDA專門制定了兩步方案,來推進CGT審核的高效、安全。

第一步:2023年3月正式成立“超級辦公室”。這是FDA生物制品評估和研究中心(CBER)成立的第一個超級辦公室,旨在簡化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第二步:修訂監(jiān)管范式,使之更專業(yè)、精準。包括:

調整CMC框架,該框架最初是為小分子藥物設計的。

專門為CGT產品審核,制定監(jiān)管范式,以促進安全和有效的基因療法發(fā)展,特別是對那些未滿足需求的罕見疾病。

*** CMC(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框架是一種在藥品開發(fā)和注冊過程中廣泛應用的概念和方法。

負責人Wilson Bryan表示,目前“超級辦公室”人手非常緊缺,將在未來4-5年內增加約100名員工。

美國對基因療法的重視不止于此,2023年3月,白宮發(fā)布了一份長達64頁的報告,重點發(fā)布針對五大領域的具體目標,其中就包括改善CGT產能和基因編輯技術。

1、改善CGT產能

5年內,提高CGT療效,擴大用于開發(fā)細胞療法的技術,使患者的細胞存活率至少達到75%。

20年內,擴大CGT生產規(guī)模,并將其生產成本降低10倍。

2、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

5年內,提高基因編輯效率;進一步開發(fā)用于臨床的基因編輯系統(tǒng),以便在幾乎沒有副作用的情況下,治愈10種已知遺傳疾病。

20年內,加強生物制造生態(tài)系統(tǒng);每年至少生產500萬劑量的治療性基因編輯系統(tǒng)。

02 全球市場:熱門賽道擁擠,TOP藥企嘗試“調轉方向”

據(jù)報道,全球首款CGT療法誕生于中國,是來自深圳賽百諾公司于2004年獲批的產品Gendicine;截止2023年Q1,全球已有107款CGT療法獲批上市。

*** 包括:61款細胞療法(非轉基因)、24款基因療法(含轉基因細胞療法,如CAR-T)、22款RNA療法(包括mRNA疫苗)。

而CGT開始大規(guī)模被大眾所熟知并熱議,經歷了兩個時期:

時期一:2017年,全球第一款CAR-T產品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血液腫瘤不再是絕癥,成為可被治愈或長期可控的慢性疾病。

*** 2021年,中國首例CAR-T治療的淋巴癌患者在上海瑞金醫(yī)院出院,體內癌細胞完全清零。

時期二:2020年,mRNA新冠疫苗“橫空出世”,輝瑞借此一舉重回全球藥企TOP1(2022年營收破千億美元)。

伴隨著這兩大時期,全球藥企都開始紛紛布局這些細分領域。截止2023年6月:

全球有8款自體CAR-T療法上市(來自:諾華1款、吉利德2款、BMS 2款、傳奇生物/強生1款、復星凱特1款、藥明巨諾1款)。

全球有3款mRNA新冠疫苗上市(來自:輝瑞/BioNTech1款、Moderna1款、石藥集團1款)。

然而,從2022下半年開始,由于CAR-Ts賽道擁擠以及同質化嚴重,mRNA在新冠領域的應用紅利見底,頭部藥企們已經開始重新調整方向,包括:小核酸藥物、mRNA療法、mRNA+CAR-T/基因編輯、體內基因編輯、CAR-Ts自身免疫疾病治療等。

▎GSK:進軍小核酸藥物

2023年4月,GSK宣布退出“轉基因細胞療法”(主要為CAR-T、TCR-T等)賽道。此后,有消息稱GSK或看好寡核苷酸技術,打算進軍小核酸藥物領域(RNA療法)。

小核酸藥物是目前發(fā)展最成熟的CGT細分領域之一(屬于RNA療法),主要通過干擾或調節(jié)基因的表達來治療疾??;包括寡核苷酸、小干擾RNA (siRNA)等。

其優(yōu)點是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特異性,可以用于抑制或調節(jié)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干預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尤其在癌癥治療、遺傳性疾病治療等方面。

目前全球已獲批上市17款產品。

全球主要競爭者包括:Ionis、Alynlam、Sarepta等。

中國企業(yè)從2015年開始入局,且數(shù)量不多,主要包括圣諾制藥、瑞博生物、騰盛博藥等,處于臨床早期。

▎Moderna:首個mRNA療法用于罕見病

mRNA技術在新冠疫情告捷后,Nature預測將被更多應用于更多其他治療及預防領域,尤其是腫瘤、罕見病。

全球主要布局企業(yè)包括:輝瑞/BioNTech、Moderna、CureVac等;

中國主要布局企業(yè)包括:艾博生物、嘉晨西海等;

2023年5月,美國基因細胞治療學會(ASGCT)年會上,Moderna提交了在研mRNA療法mRNA-3927用于罕見病丙酸血癥(PA)I/II期臨床研究中期數(shù)據(jù)。這也是mRNA療法首次作為細胞內蛋白質替代療法的臨床試驗結果公布。

▎輝瑞、Moderna、再生元:mRNA技術與CAR-Ts/基因編輯聯(lián)合

mRNA技術擁有兩個最為核心的部分:遞送系統(tǒng)、編碼mRNA本身;而“遞送系統(tǒng)”正是CAR-Ts、基因編輯療法的嚴重短板之一。因此,將mRNA技術與CAR-Ts/基因編輯聯(lián)合或將有1+1>2的效果,尤其是體內基因編輯。

2022年,輝瑞與基因編輯頭部企業(yè)Beam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利用其在mRNA/LNP方面的優(yōu)勢,共同推進肝臟、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罕見遺傳疾病的體內堿基編輯療法。

2023年2月,Moderna與Life Edit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開發(fā)體內mRNA基因編輯療法。

2023年,再生元與基因編輯頭部企業(yè)Intellia Therapeutics合作,其NTLA-2001使用LNP進行遞送,實現(xiàn)轉甲狀腺素蛋白淀粉樣變性(ATTR)治療,目前已進入1期臨床,是mRNA-LNP技術+基因編輯的范例。Intellia Therapeutics(市值40.57億美元),2014年成立于美國,諾華是其投資者之一。

創(chuàng)始人是CRISPR-Cas9技術的另一發(fā)明者Jennifer Doudna。

6月14日,其“體內基因編輯”療法針對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1期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使發(fā)作率降低95%。

▎禮來、諾華:布局體內基因編輯

禮來近來似乎大力加碼體內體內基因編輯管線。

2023年5月,以總計超15億美元,與基因編輯公司Scribe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共同開發(fā)針對特定神經和神經肌肉疾病的“體內基因編輯療法”。

2023年6月,以總計超5億美元,與Verve Therapeutics合作,重點推進Verve針對脂蛋白 (a)的臨床前“體內基因編輯療法”。Verve Therapeutics(市值11.2億美元),2018年成立于美國。

擁有mRNA單堿基編輯技術,通過RNA進行基因組單個堿基水平上精確有效的編輯,不會在DNA中造成雙鏈斷裂。

2022年7月,其管線VERVE-101成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開發(fā)階段的體內單堿基編輯療法。

2022年6月,諾華與Precision BioSciences公司合作開發(fā)體內基因編輯療法。

Precision Biosciences,2006年成立于美國,是ARCUS基因組編輯技術發(fā)明者。

利用這一專有技術,開發(fā)項目主要包括:用于治療血紅蛋白病的體內基因組編輯項目,用于治療癌癥的同種異體CAR-T項目。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想要實現(xiàn)基因編輯臨床治療的下一階段轉變,“新的遞送技術”至關重要。

目前的遞送手段,如脂質體納米顆粒(LNP)、病毒類載體都不盡完美,在組織嗜性、免疫原性或長期效果等方面存在著不足。未來誰先突破這一技術或將成為該領域引領者。

▎諾華、AZ:加碼CAR-Ts在自身免疫疾病領域

2023年5月底,諾華表示,未來其CAR-Ts管線針對自身免疫疾病的療法將優(yōu)先于腫瘤。

6月,阿斯利康宣布與Quell Therapeutics(一家專注于工程Treg細胞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達成協(xié)議,以開發(fā)多種CAR-Treg細胞療法,或用于1型糖尿病 (T1D)和炎癥性腸病(IBD)的治療。

CAR-Treg(嵌合抗原受體調節(jié)性T細胞)和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細胞治療方法,它們在細胞來源、功能和應用領域上存在區(qū)別。

CAR-Treg細胞: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應。通過引入CAR-Treg細胞,可以增強免疫調節(jié)功能,抑制異常免疫反應和炎癥,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癥狀和移植的結果。

而從“腫瘤治療”轉向“自身免疫疾病治療”或將成為CAR-Ts新的“主流方向”。

03 中國市場:“自體CAR-T”仍是主流,最新技術尚處臨床早期

在獲批了全球第一款CGT產品后,中國企業(yè)似乎未能將這一“優(yōu)勢”繼續(xù)壯大。目前全球已獲批的107款CGT產品里,中國上市的僅占不到10%。

1、中國藥監(jiān)局最新監(jiān)管文件仍“聚焦”自體CAR-T

當美國政府大力加碼基因編輯時,中國藥監(jiān)局剛剛開始關注自體CAR-T。

6月26日,國家藥監(jiān)局藥審中心發(fā)布了《關于公開征求〈自體CAR-T細胞治療產品藥學變更研究問題與解答(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中國監(jiān)管機構認識到了CGT產品的特殊性,并針對性的制定了多部政策或指導原則,以更好適應商業(yè)化需求。

從監(jiān)管層面針對CGT療法做調整固然很好,但似乎“沒趕上”全球最新技術?

目前CAR-Ts賽道還有最大兩個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因此很難有重大突破:

1、適應人群很窄、不能治療實體瘤(實體瘤臨床研究大多停留在II期以前);

2、目前上市的都是自體CAR-T,無法規(guī)模量產(通用型CAR-T臨床研究進展最快的僅到II期);

2、企業(yè)臨床研發(fā)“扎推”CAR-Ts

作為CGT全球“第二大戰(zhàn)場”,目前有80多個CGT國際臨床研究中心在中國注冊。但是CAR-Ts扎堆現(xiàn)象仍是最大問題。

中國CGT在研療法約占全球約1/3(僅次于美國,排第二)。其中很大一部分仍在最擁擠的CAR-Ts賽道。

CAR-Ts賽道有超過500項臨床研究來自中國企業(yè)(占比超55%)。

而在全球TOP藥企已經“轉向”的小核酸藥物、mRNA療法、mRNA+CAR-T/基因編輯、基因編輯領域,國內企業(yè)大多處于臨床早期。

比如

小核酸藥物:中國企業(yè)不多,主要為瑞博生物,騰盛博藥、圣諾制藥。

mRNA多元化疫苗:中國企業(yè)臨床后期項目仍主要是新冠疫苗領域。其他都在臨床早期,包括:斯微生物、嘉晨西海的mRNA腫瘤疫苗在臨床I期。

mRNA療法:中國企業(yè)進度處于前列的是嘉晨西海、嘉和生物與艾博生物。

mRNA與CAR-Ts/基因編輯聯(lián)合:中國企業(yè)在這一領域布局的包括遠泰生物、優(yōu)卡迪、濟因生物、先博生物等。

基因編輯:國內整體還尚處于臨床早期及臨床前階段,但布局企業(yè)已超15家,其中進展最快的是博雅輯因。

可喜的是,中國科研積累正在加速相關產業(yè)進程。

截止2022年底,本土生物研究機構已經申請了3000多項與細胞和基因療法相關專利。

中國頭部創(chuàng)新藥企也已布局CGT領域。

比如,百濟神州與Shoreline等合作開發(fā)mRNA療法和NK細胞療法;君實生物自建小核酸藥物研發(fā)平臺、與嘉晨西海合作mRNA療法;信達生物與馴鹿醫(yī)療合作開發(fā)CAR-T等。未來或許有更多與全球接軌的CGT技術布局。

此外,一個值得關注的風向是,2023年5月,Moderna在中國上海注冊了一家名為美德納(中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注冊資本1億美元?;驅⒊蔀槿駽GT頭部企業(yè)在中國本土化布局的風向標。

延續(xù)了2022年的熱度,2023Q1,在并不景氣的市場上,CGT投資熱度依然未減:CGT項目占比約19.3%(僅次于小分子、CXO),且單筆融資金額普遍超10億元。

然而,無論是CAR-Ts,還是mRNA技術,中國企業(yè)布局方向似乎都慢一拍,需要更多有戰(zhàn)略眼光的入局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基因編輯療法時代即將來臨?醫(yī)藥巨頭們正在轉向

從監(jiān)管機構審核范式到企業(yè)管線優(yōu)先級的調整,或都將被“重寫”。

文|MedTrend醫(yī)趨勢

6月29日,張鋒團隊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fā)表突破性研究:宣布Fanzor蛋白首次在真核生物中發(fā)現(xiàn)受RNA引導的DNA切割酶。通過進一步的優(yōu)化,F(xiàn)anzor有望成為較現(xiàn)有CRISPR/Cas系統(tǒng)更為精確、更易被遞送至人類細胞的基因編輯工具。

這不是近期基因編輯領域唯一的好消息。

6月8日,美國FDA受理了CRISPR和Vertex兩家公司共同開發(fā)的基因編輯療法exagamglogene autotemcel(exa-cel)用于治療嚴重鐮狀細胞病(SCD)和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的上市申請,并授予其治療SCD的優(yōu)先審評資格。

*** 針對SCD和TDT的PDUFA(最后審核)日期分別為2023年12月8日和2024年3月30日。

CRISPR Therapeutics(市值47.98億美元),2013年成立于瑞士。

創(chuàng)始人是CRISPR-Cas9技術發(fā)明者兼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Emmanuelle Charpentier。

在FDA受理消息發(fā)布后,其股價當日高漲6%,目前是市值最高的基因編輯企業(yè)。

這是全球首款進入上市流程的基因編輯療法,意味著經過了11年的開發(fā)競賽,基因編輯療法的“終點線”終于有了曙光。

基因編輯是一種革命性的治療技術,通過精確地修改生物體基因組,以糾正遺傳病變或疾病相關基因的突變;有望治愈一系列遺傳性疾病、癌癥、罕見病等。

目前技術包括ZFNs、TALENs、Prime Editing、CRISPR-Cas9等(CRISPR-Cas9憑借高效、簡便、經濟的特點,成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編輯工具)。

從CAR-T到mRNA再到基因編輯療法,現(xiàn)代制藥產業(yè)或許將真正進入小分子化藥、大分子生物藥、CGT(細胞和基因療法)并駕齊驅的時代。

而伴隨這一時代到來,從監(jiān)管機構審核范式到企業(yè)管線優(yōu)先級的調整,或都將被“重寫”。美國和中國都已有新舉措。

01 美國已將CGT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

基因編輯療法所屬的CGT(細胞和基因療法)領域,是一個被譽為未來醫(yī)學的重要領域;或將最有希望治愈癌癥、罕見病、遺傳疾病等;美國已將其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

截止目前,全球TOP20的藥企均已入局;女股神木頭姐(Catherine Wood)、全球首富馬斯克都曾表示“下一波超級公司”就將誕生在細胞和基因療法領域。

CGT(細胞和基因療法)分類,CR: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 (ASGCT)

近日,美國FDA表示,從2023年開始,CGT(細胞和基因療法)獲批將進入爆發(fā)期,每年預計將超過10款,對應的基因編輯療法審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首先,基因編輯療法或將永久改變人體基因組,因此需要格外嚴格審查;

其次,作為一個全新領域,以此前的(小分子、大分子藥物)標準來審查基因編輯療法或不再適用。

為此,美國FDA專門制定了兩步方案,來推進CGT審核的高效、安全。

第一步:2023年3月正式成立“超級辦公室”。這是FDA生物制品評估和研究中心(CBER)成立的第一個超級辦公室,旨在簡化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第二步:修訂監(jiān)管范式,使之更專業(yè)、精準。包括:

調整CMC框架,該框架最初是為小分子藥物設計的。

專門為CGT產品審核,制定監(jiān)管范式,以促進安全和有效的基因療法發(fā)展,特別是對那些未滿足需求的罕見疾病。

*** CMC(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框架是一種在藥品開發(fā)和注冊過程中廣泛應用的概念和方法。

負責人Wilson Bryan表示,目前“超級辦公室”人手非常緊缺,將在未來4-5年內增加約100名員工。

美國對基因療法的重視不止于此,2023年3月,白宮發(fā)布了一份長達64頁的報告,重點發(fā)布針對五大領域的具體目標,其中就包括改善CGT產能和基因編輯技術。

1、改善CGT產能

5年內,提高CGT療效,擴大用于開發(fā)細胞療法的技術,使患者的細胞存活率至少達到75%。

20年內,擴大CGT生產規(guī)模,并將其生產成本降低10倍。

2、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

5年內,提高基因編輯效率;進一步開發(fā)用于臨床的基因編輯系統(tǒng),以便在幾乎沒有副作用的情況下,治愈10種已知遺傳疾病。

20年內,加強生物制造生態(tài)系統(tǒng);每年至少生產500萬劑量的治療性基因編輯系統(tǒng)。

02 全球市場:熱門賽道擁擠,TOP藥企嘗試“調轉方向”

據(jù)報道,全球首款CGT療法誕生于中國,是來自深圳賽百諾公司于2004年獲批的產品Gendicine;截止2023年Q1,全球已有107款CGT療法獲批上市。

*** 包括:61款細胞療法(非轉基因)、24款基因療法(含轉基因細胞療法,如CAR-T)、22款RNA療法(包括mRNA疫苗)。

而CGT開始大規(guī)模被大眾所熟知并熱議,經歷了兩個時期:

時期一:2017年,全球第一款CAR-T產品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血液腫瘤不再是絕癥,成為可被治愈或長期可控的慢性疾病。

*** 2021年,中國首例CAR-T治療的淋巴癌患者在上海瑞金醫(yī)院出院,體內癌細胞完全清零。

時期二:2020年,mRNA新冠疫苗“橫空出世”,輝瑞借此一舉重回全球藥企TOP1(2022年營收破千億美元)。

伴隨著這兩大時期,全球藥企都開始紛紛布局這些細分領域。截止2023年6月:

全球有8款自體CAR-T療法上市(來自:諾華1款、吉利德2款、BMS 2款、傳奇生物/強生1款、復星凱特1款、藥明巨諾1款)。

全球有3款mRNA新冠疫苗上市(來自:輝瑞/BioNTech1款、Moderna1款、石藥集團1款)。

然而,從2022下半年開始,由于CAR-Ts賽道擁擠以及同質化嚴重,mRNA在新冠領域的應用紅利見底,頭部藥企們已經開始重新調整方向,包括:小核酸藥物、mRNA療法、mRNA+CAR-T/基因編輯、體內基因編輯、CAR-Ts自身免疫疾病治療等。

▎GSK:進軍小核酸藥物

2023年4月,GSK宣布退出“轉基因細胞療法”(主要為CAR-T、TCR-T等)賽道。此后,有消息稱GSK或看好寡核苷酸技術,打算進軍小核酸藥物領域(RNA療法)。

小核酸藥物是目前發(fā)展最成熟的CGT細分領域之一(屬于RNA療法),主要通過干擾或調節(jié)基因的表達來治療疾??;包括寡核苷酸、小干擾RNA (siRNA)等。

其優(yōu)點是具有高度的靶向性和特異性,可以用于抑制或調節(jié)特定基因的表達,從而干預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尤其在癌癥治療、遺傳性疾病治療等方面。

目前全球已獲批上市17款產品。

全球主要競爭者包括:Ionis、Alynlam、Sarepta等。

中國企業(yè)從2015年開始入局,且數(shù)量不多,主要包括圣諾制藥、瑞博生物、騰盛博藥等,處于臨床早期。

▎Moderna:首個mRNA療法用于罕見病

mRNA技術在新冠疫情告捷后,Nature預測將被更多應用于更多其他治療及預防領域,尤其是腫瘤、罕見病。

全球主要布局企業(yè)包括:輝瑞/BioNTech、Moderna、CureVac等;

中國主要布局企業(yè)包括:艾博生物、嘉晨西海等;

2023年5月,美國基因細胞治療學會(ASGCT)年會上,Moderna提交了在研mRNA療法mRNA-3927用于罕見病丙酸血癥(PA)I/II期臨床研究中期數(shù)據(jù)。這也是mRNA療法首次作為細胞內蛋白質替代療法的臨床試驗結果公布。

▎輝瑞、Moderna、再生元:mRNA技術與CAR-Ts/基因編輯聯(lián)合

mRNA技術擁有兩個最為核心的部分:遞送系統(tǒng)、編碼mRNA本身;而“遞送系統(tǒng)”正是CAR-Ts、基因編輯療法的嚴重短板之一。因此,將mRNA技術與CAR-Ts/基因編輯聯(lián)合或將有1+1>2的效果,尤其是體內基因編輯。

2022年,輝瑞與基因編輯頭部企業(yè)Beam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利用其在mRNA/LNP方面的優(yōu)勢,共同推進肝臟、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罕見遺傳疾病的體內堿基編輯療法。

2023年2月,Moderna與Life Edit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開發(fā)體內mRNA基因編輯療法。

2023年,再生元與基因編輯頭部企業(yè)Intellia Therapeutics合作,其NTLA-2001使用LNP進行遞送,實現(xiàn)轉甲狀腺素蛋白淀粉樣變性(ATTR)治療,目前已進入1期臨床,是mRNA-LNP技術+基因編輯的范例。Intellia Therapeutics(市值40.57億美元),2014年成立于美國,諾華是其投資者之一。

創(chuàng)始人是CRISPR-Cas9技術的另一發(fā)明者Jennifer Doudna。

6月14日,其“體內基因編輯”療法針對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1期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使發(fā)作率降低95%。

▎禮來、諾華:布局體內基因編輯

禮來近來似乎大力加碼體內體內基因編輯管線。

2023年5月,以總計超15億美元,與基因編輯公司Scribe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共同開發(fā)針對特定神經和神經肌肉疾病的“體內基因編輯療法”。

2023年6月,以總計超5億美元,與Verve Therapeutics合作,重點推進Verve針對脂蛋白 (a)的臨床前“體內基因編輯療法”。Verve Therapeutics(市值11.2億美元),2018年成立于美國。

擁有mRNA單堿基編輯技術,通過RNA進行基因組單個堿基水平上精確有效的編輯,不會在DNA中造成雙鏈斷裂。

2022年7月,其管線VERVE-101成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開發(fā)階段的體內單堿基編輯療法。

2022年6月,諾華與Precision BioSciences公司合作開發(fā)體內基因編輯療法。

Precision Biosciences,2006年成立于美國,是ARCUS基因組編輯技術發(fā)明者。

利用這一專有技術,開發(fā)項目主要包括:用于治療血紅蛋白病的體內基因組編輯項目,用于治療癌癥的同種異體CAR-T項目。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想要實現(xiàn)基因編輯臨床治療的下一階段轉變,“新的遞送技術”至關重要。

目前的遞送手段,如脂質體納米顆粒(LNP)、病毒類載體都不盡完美,在組織嗜性、免疫原性或長期效果等方面存在著不足。未來誰先突破這一技術或將成為該領域引領者。

▎諾華、AZ:加碼CAR-Ts在自身免疫疾病領域

2023年5月底,諾華表示,未來其CAR-Ts管線針對自身免疫疾病的療法將優(yōu)先于腫瘤。

6月,阿斯利康宣布與Quell Therapeutics(一家專注于工程Treg細胞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達成協(xié)議,以開發(fā)多種CAR-Treg細胞療法,或用于1型糖尿病 (T1D)和炎癥性腸病(IBD)的治療。

CAR-Treg(嵌合抗原受體調節(jié)性T細胞)和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細胞治療方法,它們在細胞來源、功能和應用領域上存在區(qū)別。

CAR-Treg細胞: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應。通過引入CAR-Treg細胞,可以增強免疫調節(jié)功能,抑制異常免疫反應和炎癥,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癥狀和移植的結果。

而從“腫瘤治療”轉向“自身免疫疾病治療”或將成為CAR-Ts新的“主流方向”。

03 中國市場:“自體CAR-T”仍是主流,最新技術尚處臨床早期

在獲批了全球第一款CGT產品后,中國企業(yè)似乎未能將這一“優(yōu)勢”繼續(xù)壯大。目前全球已獲批的107款CGT產品里,中國上市的僅占不到10%。

1、中國藥監(jiān)局最新監(jiān)管文件仍“聚焦”自體CAR-T

當美國政府大力加碼基因編輯時,中國藥監(jiān)局剛剛開始關注自體CAR-T。

6月26日,國家藥監(jiān)局藥審中心發(fā)布了《關于公開征求〈自體CAR-T細胞治療產品藥學變更研究問題與解答(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中國監(jiān)管機構認識到了CGT產品的特殊性,并針對性的制定了多部政策或指導原則,以更好適應商業(yè)化需求。

從監(jiān)管層面針對CGT療法做調整固然很好,但似乎“沒趕上”全球最新技術?

目前CAR-Ts賽道還有最大兩個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因此很難有重大突破:

1、適應人群很窄、不能治療實體瘤(實體瘤臨床研究大多停留在II期以前);

2、目前上市的都是自體CAR-T,無法規(guī)模量產(通用型CAR-T臨床研究進展最快的僅到II期);

2、企業(yè)臨床研發(fā)“扎推”CAR-Ts

作為CGT全球“第二大戰(zhàn)場”,目前有80多個CGT國際臨床研究中心在中國注冊。但是CAR-Ts扎堆現(xiàn)象仍是最大問題。

中國CGT在研療法約占全球約1/3(僅次于美國,排第二)。其中很大一部分仍在最擁擠的CAR-Ts賽道。

CAR-Ts賽道有超過500項臨床研究來自中國企業(yè)(占比超55%)。

而在全球TOP藥企已經“轉向”的小核酸藥物、mRNA療法、mRNA+CAR-T/基因編輯、基因編輯領域,國內企業(yè)大多處于臨床早期。

比如

小核酸藥物:中國企業(yè)不多,主要為瑞博生物,騰盛博藥、圣諾制藥。

mRNA多元化疫苗:中國企業(yè)臨床后期項目仍主要是新冠疫苗領域。其他都在臨床早期,包括:斯微生物、嘉晨西海的mRNA腫瘤疫苗在臨床I期。

mRNA療法:中國企業(yè)進度處于前列的是嘉晨西海、嘉和生物與艾博生物。

mRNA與CAR-Ts/基因編輯聯(lián)合:中國企業(yè)在這一領域布局的包括遠泰生物、優(yōu)卡迪、濟因生物、先博生物等。

基因編輯:國內整體還尚處于臨床早期及臨床前階段,但布局企業(yè)已超15家,其中進展最快的是博雅輯因。

可喜的是,中國科研積累正在加速相關產業(yè)進程。

截止2022年底,本土生物研究機構已經申請了3000多項與細胞和基因療法相關專利。

中國頭部創(chuàng)新藥企也已布局CGT領域。

比如,百濟神州與Shoreline等合作開發(fā)mRNA療法和NK細胞療法;君實生物自建小核酸藥物研發(fā)平臺、與嘉晨西海合作mRNA療法;信達生物與馴鹿醫(yī)療合作開發(fā)CAR-T等。未來或許有更多與全球接軌的CGT技術布局。

此外,一個值得關注的風向是,2023年5月,Moderna在中國上海注冊了一家名為美德納(中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注冊資本1億美元?;驅⒊蔀槿駽GT頭部企業(yè)在中國本土化布局的風向標。

延續(xù)了2022年的熱度,2023Q1,在并不景氣的市場上,CGT投資熱度依然未減:CGT項目占比約19.3%(僅次于小分子、CXO),且單筆融資金額普遍超10億元。

然而,無論是CAR-Ts,還是mRNA技術,中國企業(yè)布局方向似乎都慢一拍,需要更多有戰(zhàn)略眼光的入局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