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聽歌看廣告還不夠,QQ音樂會員也要漲價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聽歌看廣告還不夠,QQ音樂會員也要漲價了

如果參照長視頻平臺過去的商業(yè)路線,這次QQ音樂的會員漲價僅僅只是開始。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文娛價值官 張 遠

編輯|美 圻

近日,不少QQ音樂會員接到官方通知,將對綠鉆豪華版、常規(guī)版自動續(xù)費價格進行上調,#QQ音樂豪華綠鉆續(xù)費價格上調#也很快就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fā)了網友的熱議。QQ音樂客服表示,此次通知是針對早先已開通會員的存量用戶,而安卓用戶的會員價格在2022年底已經調整,這一次則輪到了蘋果用戶。不僅如此,有網友還發(fā)現酷我音樂的豪華VIP價格也出現了上調。

相比長視頻平臺幾次三番因為漲價而上熱搜,這是在線音樂平臺第一次因為會員價格調整而引發(fā)輿論反彈,很多網友都調侃道:“視頻平臺漲完,現在輪到音樂平臺了?”網友們之所以反應強烈,是因為如果參照長視頻平臺過去的商業(yè)路線,這次QQ音樂的會員漲價僅僅只是開始。

騰訊音樂為何選擇在今年“漲價”?

為什么騰訊音樂會選擇從今年開始上調會員價格?首先,這是因為它的收入結構正在悄然發(fā)生改變。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收入同比增長33.8%,首度“追平”社交娛樂收入。這主要得益于音樂訂閱收入的貢獻,不僅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17.7%達到9440萬的新高,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也同比增長10.8%至9.2元。

當然,這也要拜社交娛樂業(yè)務的進一步疲軟“所賜”——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3%。無論是付費用戶數還是戶均用戶數的增長,都說明騰訊音樂的用戶黏性正在不斷提高。而15.9%的在線音樂付費率無論是相比網易云音樂的20%,還是Spotify的45%,都有相當大的“挖潛”空間。

受到短視頻沖擊、政策風控等因素的持續(xù)影響,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yè)務短期很難逆勢反轉,音樂訂閱業(yè)務肩上的“養(yǎng)家”擔子必將越來越重。除了會員漲價之外,騰訊音樂還在通過更多的舉措,多層次收割用戶身上的商業(yè)價值,比如上線“看廣告免費聽會員歌曲”的功能——即用戶先觀看15秒豎屏視頻廣告,就能獲得免費收聽30分鐘會員歌曲的權益。

一方面,此舉可以把高頻/低頻用戶,高付費意愿/低付費意愿用戶進行精準劃分;另一方面,這也可以給那些不愿充值的人一次體驗機會,培養(yǎng)起聽歌習慣,進而轉化為付費用戶。這一運營策略很顯然是得到了在線視頻平臺的“真?zhèn)鳌薄?/p>

不僅如此,還有用戶發(fā)現,QQ音樂會“根據用戶聽歌情況(喜歡、頻率)逐步擴大VIP歌曲的范圍,促使用戶開會員”,這一招無疑精準擊中了重度音樂用戶的“痛點”,真正實現了個性化運營。一季度的在線音樂收入表現也證明了這些運營策略的成功。

在線音樂平臺,能像長視頻一樣多次漲價嗎?

然而,文娛價值官更關心的是這樣的商業(yè)策略是否能像長視頻平臺一樣可持續(xù),在線音樂付費率的上升空間還有多高,未來能否有機會向Spotify看齊。

在線視頻的付費用戶增長,主要依靠連續(xù)不斷的爆款內容的帶動,即便會員價格經歷了多輪上調,用戶依然“招之即回”。QuestMobile數據顯示,《狂飆》《三體》播放期間,愛藝奇和騰訊視頻平均每天獲得768萬和372萬的增量用戶。在線音樂平臺則主要依靠經典作品吸引用戶,周杰倫、五月天等頭部藝人也成為騰訊音樂手中的“王牌”。

由于缺少具有全民號召力的新作品,在線音樂平臺無緣“《狂飆》效應”(周杰倫的新專輯雖然可以對標,但奈何N年磨一劍),只能通過無損音質、聲音特效、會員福利等特權來吸引用戶成為會員。然而,相比于新內容的持續(xù)拉動力,這些音樂會員體驗必然會面臨“邊際效用遞減”,很難支撐音樂平臺如長視頻一樣多次漲價。

目前,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付費率相比網易云音樂還有4個點以上的差距,這還是在后者手中沒有“王牌”且未動用廣告策略的情況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距?除了“以價換量”之外,“豐富的社區(qū)生態(tài)、精準的歌單算法、文藝的產品調性”提升了網易云音樂的用戶價值感,也讓用戶有了更高的黏性,這是在音樂內容、聽歌體驗之外,平臺所能夠提供的附加值。

即便如此,網易云音樂的在線音樂付費率也已經陷入了增長瓶頸,一年以來并未再有明顯提升。由此觀之,反“以價換量”而行之的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率的上升空間將更加有限,頭頂已經可以看見隱形的天花板。

一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的月活用戶規(guī)模同比下降了6.9%,連續(xù)多個季度的“失血”并沒有止步之勢,也反映了短視頻、直播等娛樂方式的持續(xù)沖擊。騰訊音樂只能通過不斷的“用戶提純”來保持在線音樂收入的上漲,但從此次漲價所引發(fā)的輿論風波來看,留下來的用戶的忠誠度可能并沒有平臺想象的那樣高。

重振社交娛樂,騰訊音樂需擺脫“助攻”依賴

從長遠來看,騰訊音樂顯然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在線音樂收入,不僅必須想方設法重振社交娛樂業(yè)務,還需要進一步多點開花。

2022財年,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19.8%,相比之下網易云音樂的此塊收入則同比增長了42.8%。在同樣的市場環(huán)境之下,這樣的“一降一增”耐人尋味。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占比之所以自2020年以來不斷下滑,是因為全民K歌等平臺不僅受到抖音、快手蠶食,自身的產品老化問題也日益突出。

艾媒咨詢的一份報告顯示,早在2021年在線K歌40歲以上中老年用戶占比就已高達40%,以至于在年輕人看來,這里現在都是“叔叔阿姨們在玩”。全民K歌當年之所以能成為全民應用,主要歸功于騰訊的熟人社交關系鏈。然而,正因為如此,這里如今成了中老年熟人們抱團展現自我的地方,引發(fā)了年輕用戶的持續(xù)逃離。

反觀網易云音樂,因為沒有社交關系鏈這一“便利條件”,反而可以在音樂社交、音樂社區(qū)、音樂直播等領域大膽嘗試,雖然產品有成有敗,雖然因為激烈的行業(yè)競爭而起伏波動(一季度社交娛樂收入就出現了下降),但至少不用讓在線音樂業(yè)務的擔子過于沉重。

當然,騰訊的社交體系還在不斷地為其音樂業(yè)務送“助攻”。今年4月,新版微信與QQ音樂形成了深度整合,不僅開局就送VIP,微信內分享、聽歌的體驗也有了顯著提升。這樣的產品聯動可以為騰訊音樂送去一波新用戶,有望體現在二季度財報中。

不過,這樣的用戶增長是一次性的,騰訊音樂的當務之急仍然是建立自己的音樂社區(qū)氛圍與社交生態(tài)。因為年輕人的音樂消費、分享正在日益脫離熟人網絡,而是圍繞內容形成興趣圈層。曾經的流量粉絲抱團打榜雖然平臺喜聞樂見,但終究是一條走偏的捷徑。

過去兩年,視頻號演唱會曾經是騰訊音樂引流促活的殺手锏,然而隨著演唱會的焦點從線上轉到線下,視頻號也過了高舉高打的破圈階段,騰訊音樂TME Live也要走向小型現場的精耕細作,這顯然是一條更“重”的路,極度考驗其音樂現場領域的運營能力。在線上用戶還有潛力可挖,騰訊的社交體系還可以依靠之時,騰訊音樂顯然不會在此花費太多力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QQ音樂

1k
  • 騰訊音樂一季度調整后凈利潤22.3億元,同比增長22.8%
  • QQ音樂「臻品音質認證鑒音團」官宣,創(chuàng)新引入多元主觀評測鑒音團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聽歌看廣告還不夠,QQ音樂會員也要漲價了

如果參照長視頻平臺過去的商業(yè)路線,這次QQ音樂的會員漲價僅僅只是開始。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文娛價值官 張 遠

編輯|美 圻

近日,不少QQ音樂會員接到官方通知,將對綠鉆豪華版、常規(guī)版自動續(xù)費價格進行上調,#QQ音樂豪華綠鉆續(xù)費價格上調#也很快就登上了微博熱搜,引發(fā)了網友的熱議。QQ音樂客服表示,此次通知是針對早先已開通會員的存量用戶,而安卓用戶的會員價格在2022年底已經調整,這一次則輪到了蘋果用戶。不僅如此,有網友還發(fā)現酷我音樂的豪華VIP價格也出現了上調。

相比長視頻平臺幾次三番因為漲價而上熱搜,這是在線音樂平臺第一次因為會員價格調整而引發(fā)輿論反彈,很多網友都調侃道:“視頻平臺漲完,現在輪到音樂平臺了?”網友們之所以反應強烈,是因為如果參照長視頻平臺過去的商業(yè)路線,這次QQ音樂的會員漲價僅僅只是開始。

騰訊音樂為何選擇在今年“漲價”?

為什么騰訊音樂會選擇從今年開始上調會員價格?首先,這是因為它的收入結構正在悄然發(fā)生改變。一季度財報顯示,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收入同比增長33.8%,首度“追平”社交娛樂收入。這主要得益于音樂訂閱收入的貢獻,不僅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17.7%達到9440萬的新高,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也同比增長10.8%至9.2元。

當然,這也要拜社交娛樂業(yè)務的進一步疲軟“所賜”——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3%。無論是付費用戶數還是戶均用戶數的增長,都說明騰訊音樂的用戶黏性正在不斷提高。而15.9%的在線音樂付費率無論是相比網易云音樂的20%,還是Spotify的45%,都有相當大的“挖潛”空間。

受到短視頻沖擊、政策風控等因素的持續(xù)影響,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yè)務短期很難逆勢反轉,音樂訂閱業(yè)務肩上的“養(yǎng)家”擔子必將越來越重。除了會員漲價之外,騰訊音樂還在通過更多的舉措,多層次收割用戶身上的商業(yè)價值,比如上線“看廣告免費聽會員歌曲”的功能——即用戶先觀看15秒豎屏視頻廣告,就能獲得免費收聽30分鐘會員歌曲的權益。

一方面,此舉可以把高頻/低頻用戶,高付費意愿/低付費意愿用戶進行精準劃分;另一方面,這也可以給那些不愿充值的人一次體驗機會,培養(yǎng)起聽歌習慣,進而轉化為付費用戶。這一運營策略很顯然是得到了在線視頻平臺的“真?zhèn)鳌薄?/p>

不僅如此,還有用戶發(fā)現,QQ音樂會“根據用戶聽歌情況(喜歡、頻率)逐步擴大VIP歌曲的范圍,促使用戶開會員”,這一招無疑精準擊中了重度音樂用戶的“痛點”,真正實現了個性化運營。一季度的在線音樂收入表現也證明了這些運營策略的成功。

在線音樂平臺,能像長視頻一樣多次漲價嗎?

然而,文娛價值官更關心的是這樣的商業(yè)策略是否能像長視頻平臺一樣可持續(xù),在線音樂付費率的上升空間還有多高,未來能否有機會向Spotify看齊。

在線視頻的付費用戶增長,主要依靠連續(xù)不斷的爆款內容的帶動,即便會員價格經歷了多輪上調,用戶依然“招之即回”。QuestMobile數據顯示,《狂飆》《三體》播放期間,愛藝奇和騰訊視頻平均每天獲得768萬和372萬的增量用戶。在線音樂平臺則主要依靠經典作品吸引用戶,周杰倫、五月天等頭部藝人也成為騰訊音樂手中的“王牌”。

由于缺少具有全民號召力的新作品,在線音樂平臺無緣“《狂飆》效應”(周杰倫的新專輯雖然可以對標,但奈何N年磨一劍),只能通過無損音質、聲音特效、會員福利等特權來吸引用戶成為會員。然而,相比于新內容的持續(xù)拉動力,這些音樂會員體驗必然會面臨“邊際效用遞減”,很難支撐音樂平臺如長視頻一樣多次漲價。

目前,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付費率相比網易云音樂還有4個點以上的差距,這還是在后者手中沒有“王牌”且未動用廣告策略的情況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距?除了“以價換量”之外,“豐富的社區(qū)生態(tài)、精準的歌單算法、文藝的產品調性”提升了網易云音樂的用戶價值感,也讓用戶有了更高的黏性,這是在音樂內容、聽歌體驗之外,平臺所能夠提供的附加值。

即便如此,網易云音樂的在線音樂付費率也已經陷入了增長瓶頸,一年以來并未再有明顯提升。由此觀之,反“以價換量”而行之的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率的上升空間將更加有限,頭頂已經可以看見隱形的天花板。

一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的月活用戶規(guī)模同比下降了6.9%,連續(xù)多個季度的“失血”并沒有止步之勢,也反映了短視頻、直播等娛樂方式的持續(xù)沖擊。騰訊音樂只能通過不斷的“用戶提純”來保持在線音樂收入的上漲,但從此次漲價所引發(fā)的輿論風波來看,留下來的用戶的忠誠度可能并沒有平臺想象的那樣高。

重振社交娛樂,騰訊音樂需擺脫“助攻”依賴

從長遠來看,騰訊音樂顯然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在線音樂收入,不僅必須想方設法重振社交娛樂業(yè)務,還需要進一步多點開花。

2022財年,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19.8%,相比之下網易云音樂的此塊收入則同比增長了42.8%。在同樣的市場環(huán)境之下,這樣的“一降一增”耐人尋味。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占比之所以自2020年以來不斷下滑,是因為全民K歌等平臺不僅受到抖音、快手蠶食,自身的產品老化問題也日益突出。

艾媒咨詢的一份報告顯示,早在2021年在線K歌40歲以上中老年用戶占比就已高達40%,以至于在年輕人看來,這里現在都是“叔叔阿姨們在玩”。全民K歌當年之所以能成為全民應用,主要歸功于騰訊的熟人社交關系鏈。然而,正因為如此,這里如今成了中老年熟人們抱團展現自我的地方,引發(fā)了年輕用戶的持續(xù)逃離。

反觀網易云音樂,因為沒有社交關系鏈這一“便利條件”,反而可以在音樂社交、音樂社區(qū)、音樂直播等領域大膽嘗試,雖然產品有成有敗,雖然因為激烈的行業(yè)競爭而起伏波動(一季度社交娛樂收入就出現了下降),但至少不用讓在線音樂業(yè)務的擔子過于沉重。

當然,騰訊的社交體系還在不斷地為其音樂業(yè)務送“助攻”。今年4月,新版微信與QQ音樂形成了深度整合,不僅開局就送VIP,微信內分享、聽歌的體驗也有了顯著提升。這樣的產品聯動可以為騰訊音樂送去一波新用戶,有望體現在二季度財報中。

不過,這樣的用戶增長是一次性的,騰訊音樂的當務之急仍然是建立自己的音樂社區(qū)氛圍與社交生態(tài)。因為年輕人的音樂消費、分享正在日益脫離熟人網絡,而是圍繞內容形成興趣圈層。曾經的流量粉絲抱團打榜雖然平臺喜聞樂見,但終究是一條走偏的捷徑。

過去兩年,視頻號演唱會曾經是騰訊音樂引流促活的殺手锏,然而隨著演唱會的焦點從線上轉到線下,視頻號也過了高舉高打的破圈階段,騰訊音樂TME Live也要走向小型現場的精耕細作,這顯然是一條更“重”的路,極度考驗其音樂現場領域的運營能力。在線上用戶還有潛力可挖,騰訊的社交體系還可以依靠之時,騰訊音樂顯然不會在此花費太多力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