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楊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3月28日,有市場傳聞稱,藥明康德旗下基因與細胞治療(CGT)子公司藥明生基位于上海臨港生產基地關閉。同日,藥明康德方面對此回應界面新聞稱,受外部市場環(huán)境影響,藥明生基臨港基地進行了業(yè)務調整,此次調整僅涉及臨港基地的部分員工,不會對藥明生基的整體運營產生影響。
據行業(yè)媒體醫(yī)藥魔方在現場了解到的情況,藥明生基3月27日裁員約五六十人,剩余約二三十人。3月28日,有部分被裁員工前來交流裁后事宜,生產線大部分停止運營,原定引進的生產設備終止安裝。
據前述報道,有廠區(qū)內部員工表示,“裁了70個,生產業(yè)務停掉了,生產部門的人基本都裁光了,QA(質量保證部門)、QC(質量控制部門)的人也基本上都裁光了”,但是“工程部應該都沒裁,基本的運營還是需要一些人的”,工廠并未完全關閉。
也有接近藥明生基方面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臨港廠產能后續(xù)會轉移至藥明生基無錫工廠,不過對于上述說法,藥明康德方面并未做出更多回應。
藥明生基是藥明康德旗下專注于細胞和基因療法的CTDMO(合同測試、研發(fā)與生產)平臺。2017年,藥明康德成立全資子公司藥明生基,正式布局CGT業(yè)務。2021年,藥明康德收購英國基因治療公司OXGENE,成為藥明生基在歐洲的首個研發(fā)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業(yè)務。
藥明康德年報披露,2022年,公司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yè)務(WuXi ATU)營收為13億元,同比上漲27.44%。目前,公司已助力一家美國客戶完成一個將成為世界首個創(chuàng)新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TIL)項目的上市申請,并為一家中國客戶完成一個用于中國本土CAR-T細胞療法的慢病毒載體項目上市申請。如進展順利,公司將在2023年下半年迎來商業(yè)化生產項目。
在此基礎上,藥明康德預計,2023年,該部分收入將增長20-23%。不過目前,該部分業(yè)務還處于虧損狀態(tài)。年報顯示,2022年,該部分業(yè)務毛利為-8735.64萬元,虧損進一步擴大;毛利率為-6.68%,較2021年下降4.65個百分點。原因為新啟用的上海臨港運營基地利用率較低,即本次被調整的基地。
臨港基地是藥明生基全球第四個生產基地,從2021年10月開始正式運行。除了前述英國基地,其他兩個基地分別位于美國和中國無錫。
藥明生基官網顯示,臨港基地為全球客戶提供涵蓋病毒類基因治療產品和細胞治療產品的工藝開發(fā)、建庫等研發(fā)型服務,同時對于進入臨床后期和獲批進行商業(yè)化生產的客戶提供商業(yè)化CTDMO生產服務。無錫基地主要提供包括質粒DNA、非復制型病毒載體(慢病毒、AAV等)產品和細胞療法產品的工藝開發(fā)和GMP生產服務。
換而言之,從分工上看,臨港基地更偏重于細胞基因治療的商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而據前述年報,WuXi ATU業(yè)務2023年下半年才可能迎來商業(yè)化生產項目,因此利用率較低也在情理之中。
實際上,由于更高的成本、更復雜的工藝、更嚴格的GMP(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 )要求等原因,CGT行業(yè)的外包率更高。據JP摩根統(tǒng)計,相較于小分子和大分子行業(yè)約40%的外包率,CGT行業(yè)的外包率高達65%。
2017年以來,腺相關病毒藥物Luxturna,諾華、吉利德/Kite的CAR-T藥物Kymriah、Yescarta,羅氏的眼科基因療法Luxturna等細胞、基因治療產品陸續(xù)獲批。2021年,復星凱特和藥明巨諾的CAR-T產品也先后獲國家藥監(jiān)局批準,讓業(yè)內將之稱為“國產CAR-T元年”。
一時之間,細胞、基因療法被藥企爭相追逐,投資研發(fā)。CD19 CAR-T甚至成為PD-1以外,另一個國內創(chuàng)新藥內卷的樣本。曾有國內細胞、基因治療藥物領域研發(fā)專家向記者表示,CD19 CAR-T上拿到投資的中國公司超過百家,拿到臨床批件的有20多家。
淘金者多了,買鏟子的人自然受益。2018年、2020年和2021年,博騰股份、金斯瑞生物、康龍化成等國內CXO龍頭公司也紛紛通過成立子公司、收并購切入CGT CDMO領域。
對于各類藥企而言,CDMO最大的意義在于通過規(guī)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不過,這一邏輯在CGT領域遇到了問題。不同于工業(yè)產品,細胞、基因療法往往采用個性化藥物,個體差異大,難以自動化操作。前述專家舉例,生產1000人份和100人份的產品相比,每份產品的成本幾乎沒有差別。換而言之,這壓縮了CDMO企業(yè)原本的規(guī)模優(yōu)勢。
而從更長遠的角度看,早先烈火烹油的CGT領域很可能走上PD-1等抗體的老路。最典型的例子是,前述拿到CD19 CAR-T臨床批件的公司,隨著同靶點的先行者獲批,“隨后的接近20家,即使最后拿到生產許可,也分不到足夠的市場份額去支付它們的研發(fā)成本?!鼻笆鰧<冶硎?。
醫(yī)藥魔方PharmaInvest創(chuàng)新藥投融資數據庫也顯示,自2022年一季度起,國內CGT一級市場投融資事件數和金額都有沖高回落趨勢。
前述專家亦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對于CGT公司而言,其病毒載體傾向于由CDMO公司提供,而考慮到產品申報問題,細胞制備的部分往往由自己來做。
隨著細胞基因治療產品獲批上市,藥企會經歷一定的產能爬坡期。在市場需求穩(wěn)定后,它們也將自建載體生產廠,如吉利德/Kite、強生/傳奇,同時也會繼續(xù)委托CDMO生產載體。而當市場需求下降后,藥企會先砍去委外生產的部分。
前述專家表示,當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CDMO的載體生產能力都是過剩的。2023年至2024年,斷臂求生的情況可能會發(fā)生在國內的基因治療公司、基因編輯公司和CAR-T公司身上。此外,他提到,目前已有基因治療公司在賣剛建好還沒用的載體廠。
此外,也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由于CGT產品的特殊屬性,即產品需要個性化生產,因為在一些生產環(huán)節(jié),CDMO難以發(fā)揮規(guī)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