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雪鐵龍21萬降到12萬賣斷貨:想買燃油車,還可以再等等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雪鐵龍21萬降到12萬賣斷貨:想買燃油車,還可以再等等

驚喜,也許還在后頭。

文|正解局

這兩天,汽車行業(yè)的一則消息上了熱搜:

靠著湖北政企大補貼,東風汽車宣布降價,其中最受關注的雪鐵龍C6,原價21萬補貼9萬,消費者只需掏12萬就能開回家。

“東風吹,戰(zhàn)鼓擂”,東風旗下的東風本田、東風日產(chǎn)、東風風神、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等多個合資和自主品牌,部分車型降幅高達9.8萬元,幾乎是在原價基礎上打了個“骨折”。

東風標致為了賣車,甚至打出“買一輛車送一輛車”的廣告宣傳。

東風汽車掀起的降價潮隨即席卷全國,大眾、長安、吉利等消費者所熟知的三十多家汽車品牌,幾乎都通過廠家補貼或經(jīng)銷商降價等方式參與其中,降價幅度均大于以往。

不僅如此,坊間還傳出“奔馳降價11萬”、“寶馬i3補貼后全款僅需12萬-18萬元”,以及上汽奧迪“員工內購價最高優(yōu)惠16萬元”等讓消費者喜大普奔的消息。

面對車企降價,不管是不是清庫存,最開心的肯定是打算購車的消費者。

在東風4S店徹夜排隊的消費者里,很多人興奮地說:“21萬的雪鐵龍哪哪都是問題,12萬的雪鐵龍都是我的問題!”

降價一直是市場上的“真香定律”,只有賣不出的價,沒有賣不出的商品。

不過,據(jù)說雪鐵龍C6目前已賣斷貨,其他車型銷售也空前火爆。

湖北網(wǎng)友爆料的雪鐵龍C6目前的售價,但已經(jīng)買不到車了

問題來了,國內車企為啥這時扎堆大幅度降價呢?

01 為啥東風這時提出降價?

引發(fā)此次國內車企集體降價的核心原因,是即將實施的國六B切換政策。

按照規(guī)劃,2023年7月1日開始,汽車行業(yè)的國六B標準將全面實施。

因為國六B比歐洲第六階段排放標準限值水平還要嚴格,因此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排放標準。

相比2019年國五向國六A的切換,此次國六B在排放和測試標準上都更加嚴格,尤其是新增對汽車實際行駛排放進行檢測的RDE測試,將讓很多不符合排放標準的燃油車無法上牌。

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車企面對那些密密麻麻停放在倉庫里的滯銷新車,再不抓緊時間,恐怕就徹底賣不掉了。

國六B的切換對所有企業(yè)都是一樣的,為啥偏偏是東風先跳了出來呢?

原因很簡單,東風集團有些撐不住了。

2022年,東風汽車集團總銷量為246萬輛,同比下滑11.19%。

旗下兩大主力品牌,東風日產(chǎn)銷量約89.8萬輛,同比下滑20.9%;東風本田銷量約65.2萬輛,同比下滑17.8%,可謂難兄難弟。

2023年開年,東風依然銷量不佳。

根據(jù)東風官網(wǎng)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2月,東風汽車集團累計汽車銷量26.2萬輛,同比下降48.48%。

尤其是近十年來,東風集團許多外資車銷量對半砍,最近五年市值已蒸發(fā)超2000億。

2022年中國主流合資車企銷量 圖片來源:網(wǎng)通社,數(shù)據(jù)來源:保監(jiān)會

要知道,東風旗下的法系車當年可是在國內傲視群雄,高峰時曾有七十多萬輛的年銷量,如今卻只有十萬輛出頭。

1992年,二汽的東風與雪鐵龍合作,推出首款車型富康,當時的年銷量就超過50萬輛,與同時期的上汽大眾的桑塔納并稱為“國民神車”。

東風雪鐵龍出場即巔峰,但因為法系車在中國市場諸多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xiàn),逐漸被德系和日系車反超。

正好今年在搞擴大內需戰(zhàn)略,各地都鉚足了勁。

目前,東風汽車旗下多個品牌的庫存車輛已達歷史極值,實在是沒轍了,才趕緊趁著這一輪汽車補貼,最先提出降價。

如果說東風汽車降價是迫于無奈,那這次國內主要車企的大規(guī)模降價,則是發(fā)端于率先舉起價格屠刀的特斯拉。

2023年2月,由于國際大宗鋰電材料降價,國補退場,國內汽車市場整體銷售下滑,各類新能源車日子都不好過。

偏偏這時,特斯拉宣布旗下20萬左右的新能源車再次降價,最新款的Model Q只要15萬。

2023年2月10日,特斯拉再次宣布降價

叫苦不迭的國產(chǎn)新能源車企只能跟隨降價,這又導致燃油車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不降價實在賣不動了。

02 燃油車降價背后,是尷尬的市場現(xiàn)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車企降價的主力軍,幾乎都是昔日的二線合資車企,因為之前的業(yè)績實在是羞于示人。

拿這次因降價才被熱捧的雪鐵龍系列來說,2023年2月,東風雪鐵龍全系銷量加在一起還不到2500輛;2022年,標致雪鐵龍品牌年銷量僅為12.7萬輛。

其他加入降價行列的二線合資車日子也不好過,2023年1月,北京現(xiàn)代銷量環(huán)比大跌了近五成;長安馬自達2月的銷量為3863輛,同比下滑61.21%,已經(jīng)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這些二線合資車因為存量多,又不符合國六B排放標準,只能抓住最后的時間窗口,通過降價,盡快清庫存。

曾經(jīng),這些二線合資車因為吃到頭部品牌的溢價紅利,可以開開心心跟著“大佬”吃肉喝湯,可隨著國內自主品牌車企的出現(xiàn),它們的處境越發(fā)尷尬。

比如長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在低端車市場站穩(wěn)后,立即轉型到更高端的A級車市場,吉利推出帝豪,長安推出逸動,奇瑞推出艾瑞澤。

汽車行業(yè)從來不是贏家通吃,任何品牌只要能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都會擁有各自的生存空間。

這些自主品牌雖未必對合資品牌產(chǎn)生致命影響,但已悄悄分割走了原本屬于二線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

比如吉利,2015年,其單車平均售價只有5.9萬元,2018年變成7.9萬元,到去年上半年時,這一數(shù)字已經(jīng)變成10.2萬元,成為2022年度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的頭部企業(yè)。

圖片數(shù)據(jù)來自乘聯(lián)會

日子不好過也就罷了,誰知又趕上新能源車后來居上,再次擠壓了燃油車市場。

這些年,在新能源車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車異軍突起。

根據(jù)中汽協(xié)數(shù)據(jù),2022年,國內總計銷售汽車2686萬輛汽車,其中新能源車賣了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

早前的車友曾調侃新能源車叫“電動爹”,意思是電車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不僅續(xù)航短,而且難以發(fā)動,實在是難以伺候。

更關鍵的是,由于國補政策伴隨,同款的新能源車往往比二線合資品牌要貴數(shù)萬元,這樣自然勸退了不少購車者。

同時,作為中國人買車最多的品類,A級車長期占據(jù)整個市場六成的份額,也是二線合資車企的最后一道防線。

但隨著新能源車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不僅進軍A級車市場,還在價格和續(xù)航里程上不斷給人驚喜。

比如比亞迪最新款的秦PLUS DM-i“2023年冠軍版”,售價已降到9.98萬起;廣汽埃安A+級的AIONY Younger版,續(xù)航430公里,售價也降到了11.98萬元,這些都是新能源車對二線合資車市場的精準狙擊策略。

而且隨著鋰電池的原料價格不斷下探,新能源車的電池價格只要有松動,必然會讓價格再次出現(xiàn)下滑趨勢。

同時,新能源車車主都很清楚,在油價不變的情況下,最經(jīng)濟的燃油車每公里至少要花0.5元,而新能源車每公里已經(jīng)只要花0.1元以下了,新能源車的用車成本確實比燃油車更實惠。

而眾多二線合資車品牌習慣了傳統(tǒng)經(jīng)銷商模式,只顧埋頭生產(chǎn),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市場變化,才造成了大批庫存車積壓的現(xiàn)狀。

在自主品牌與新能源車的前后夾擊下,二線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越發(fā)狹小,只好借拉動內需的機會,大幅度地降價去庫存。

03 車企降價,一定會虧本嗎?

有人肯定好奇,這次燃油車集體降價如此豪氣,是否真的是虧本甩賣呢?

就比如雪鐵龍C6,原價21萬,現(xiàn)在賣12萬,東風算不算已經(jīng)虧到家了呢?

其實這個問題要分怎么看。

東風是二汽集團旗下的品牌,又是湖北最重要的經(jīng)濟支柱企業(yè),同時還是納稅大戶,湖北省無論如何都得想辦法幫扶下。

因此,東風降價賣車看似是“忍痛大甩賣”,但背后有政府補貼,同時還能快速消化庫存,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未必是個虧本買賣。

畢竟,一輛車都賣不出去,那才是真正的虧本。

實際上,眼下的政企補貼并不止湖北省,吉林、上海等超過13個省市都相繼發(fā)布了購車補貼政策。

例如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品牌,在吉林的補貼最高可達3.7萬;上汽榮威購車可享5萬補貼,其他省市的購車補貼也都基本超過2萬元。

我們倒不必擔心國家是白白掏錢給這些企業(yè),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進入企業(yè)的財政補貼,最終還是會從各類稅收上收回。

不過,對于車企來說,降價不僅去了庫存,迅速盤活資金,還能同時獲得政府補貼,賬面資金變得好看許多,算是很劃算的買賣。

站在消費者角度,享受國家補貼同時,也不難發(fā)現(xiàn),過去一直說合資品牌車價格比同類型國產(chǎn)車要高,這次總算是“名不虛傳”了。

要知道中國的勞動力、產(chǎn)業(yè)鏈優(yōu)勢始終是中國汽車造車成本最低的要素,所以特斯拉在中國才會做到全球最低售價。

也不用眼紅這些二線合資車品牌利潤高,BBA這些豪車品牌至今還沒真正卷入這波降價潮,最多也只是“灑灑水”意思了下,而他們才是中間利潤最高的車企。

說到底,大規(guī)模的補貼不可能持續(xù)太久,車企降價也一定有個限度,就看這波降價潮最終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

驚喜,也許還在后頭。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雪鐵龍

3.6k
  • 世界霹靂舞錦標賽收官,劉清漪奪得亞軍
  • 默克擬收購荷蘭類器官公司HUB,預計本月底完成交易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雪鐵龍21萬降到12萬賣斷貨:想買燃油車,還可以再等等

驚喜,也許還在后頭。

文|正解局

這兩天,汽車行業(yè)的一則消息上了熱搜:

靠著湖北政企大補貼,東風汽車宣布降價,其中最受關注的雪鐵龍C6,原價21萬補貼9萬,消費者只需掏12萬就能開回家。

“東風吹,戰(zhàn)鼓擂”,東風旗下的東風本田、東風日產(chǎn)、東風風神、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等多個合資和自主品牌,部分車型降幅高達9.8萬元,幾乎是在原價基礎上打了個“骨折”。

東風標致為了賣車,甚至打出“買一輛車送一輛車”的廣告宣傳。

東風汽車掀起的降價潮隨即席卷全國,大眾、長安、吉利等消費者所熟知的三十多家汽車品牌,幾乎都通過廠家補貼或經(jīng)銷商降價等方式參與其中,降價幅度均大于以往。

不僅如此,坊間還傳出“奔馳降價11萬”、“寶馬i3補貼后全款僅需12萬-18萬元”,以及上汽奧迪“員工內購價最高優(yōu)惠16萬元”等讓消費者喜大普奔的消息。

面對車企降價,不管是不是清庫存,最開心的肯定是打算購車的消費者。

在東風4S店徹夜排隊的消費者里,很多人興奮地說:“21萬的雪鐵龍哪哪都是問題,12萬的雪鐵龍都是我的問題!”

降價一直是市場上的“真香定律”,只有賣不出的價,沒有賣不出的商品。

不過,據(jù)說雪鐵龍C6目前已賣斷貨,其他車型銷售也空前火爆。

湖北網(wǎng)友爆料的雪鐵龍C6目前的售價,但已經(jīng)買不到車了

問題來了,國內車企為啥這時扎堆大幅度降價呢?

01 為啥東風這時提出降價?

引發(fā)此次國內車企集體降價的核心原因,是即將實施的國六B切換政策。

按照規(guī)劃,2023年7月1日開始,汽車行業(yè)的國六B標準將全面實施。

因為國六B比歐洲第六階段排放標準限值水平還要嚴格,因此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排放標準。

相比2019年國五向國六A的切換,此次國六B在排放和測試標準上都更加嚴格,尤其是新增對汽車實際行駛排放進行檢測的RDE測試,將讓很多不符合排放標準的燃油車無法上牌。

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車企面對那些密密麻麻停放在倉庫里的滯銷新車,再不抓緊時間,恐怕就徹底賣不掉了。

國六B的切換對所有企業(yè)都是一樣的,為啥偏偏是東風先跳了出來呢?

原因很簡單,東風集團有些撐不住了。

2022年,東風汽車集團總銷量為246萬輛,同比下滑11.19%。

旗下兩大主力品牌,東風日產(chǎn)銷量約89.8萬輛,同比下滑20.9%;東風本田銷量約65.2萬輛,同比下滑17.8%,可謂難兄難弟。

2023年開年,東風依然銷量不佳。

根據(jù)東風官網(wǎng)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2月,東風汽車集團累計汽車銷量26.2萬輛,同比下降48.48%。

尤其是近十年來,東風集團許多外資車銷量對半砍,最近五年市值已蒸發(fā)超2000億。

2022年中國主流合資車企銷量 圖片來源:網(wǎng)通社,數(shù)據(jù)來源:保監(jiān)會

要知道,東風旗下的法系車當年可是在國內傲視群雄,高峰時曾有七十多萬輛的年銷量,如今卻只有十萬輛出頭。

1992年,二汽的東風與雪鐵龍合作,推出首款車型富康,當時的年銷量就超過50萬輛,與同時期的上汽大眾的桑塔納并稱為“國民神車”。

東風雪鐵龍出場即巔峰,但因為法系車在中國市場諸多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xiàn),逐漸被德系和日系車反超。

正好今年在搞擴大內需戰(zhàn)略,各地都鉚足了勁。

目前,東風汽車旗下多個品牌的庫存車輛已達歷史極值,實在是沒轍了,才趕緊趁著這一輪汽車補貼,最先提出降價。

如果說東風汽車降價是迫于無奈,那這次國內主要車企的大規(guī)模降價,則是發(fā)端于率先舉起價格屠刀的特斯拉。

2023年2月,由于國際大宗鋰電材料降價,國補退場,國內汽車市場整體銷售下滑,各類新能源車日子都不好過。

偏偏這時,特斯拉宣布旗下20萬左右的新能源車再次降價,最新款的Model Q只要15萬。

2023年2月10日,特斯拉再次宣布降價

叫苦不迭的國產(chǎn)新能源車企只能跟隨降價,這又導致燃油車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不降價實在賣不動了。

02 燃油車降價背后,是尷尬的市場現(xiàn)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車企降價的主力軍,幾乎都是昔日的二線合資車企,因為之前的業(yè)績實在是羞于示人。

拿這次因降價才被熱捧的雪鐵龍系列來說,2023年2月,東風雪鐵龍全系銷量加在一起還不到2500輛;2022年,標致雪鐵龍品牌年銷量僅為12.7萬輛。

其他加入降價行列的二線合資車日子也不好過,2023年1月,北京現(xiàn)代銷量環(huán)比大跌了近五成;長安馬自達2月的銷量為3863輛,同比下滑61.21%,已經(jīng)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這些二線合資車因為存量多,又不符合國六B排放標準,只能抓住最后的時間窗口,通過降價,盡快清庫存。

曾經(jīng),這些二線合資車因為吃到頭部品牌的溢價紅利,可以開開心心跟著“大佬”吃肉喝湯,可隨著國內自主品牌車企的出現(xiàn),它們的處境越發(fā)尷尬。

比如長安、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在低端車市場站穩(wěn)后,立即轉型到更高端的A級車市場,吉利推出帝豪,長安推出逸動,奇瑞推出艾瑞澤。

汽車行業(yè)從來不是贏家通吃,任何品牌只要能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都會擁有各自的生存空間。

這些自主品牌雖未必對合資品牌產(chǎn)生致命影響,但已悄悄分割走了原本屬于二線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

比如吉利,2015年,其單車平均售價只有5.9萬元,2018年變成7.9萬元,到去年上半年時,這一數(shù)字已經(jīng)變成10.2萬元,成為2022年度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的頭部企業(yè)。

圖片數(shù)據(jù)來自乘聯(lián)會

日子不好過也就罷了,誰知又趕上新能源車后來居上,再次擠壓了燃油車市場。

這些年,在新能源車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車異軍突起。

根據(jù)中汽協(xié)數(shù)據(jù),2022年,國內總計銷售汽車2686萬輛汽車,其中新能源車賣了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

早前的車友曾調侃新能源車叫“電動爹”,意思是電車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不僅續(xù)航短,而且難以發(fā)動,實在是難以伺候。

更關鍵的是,由于國補政策伴隨,同款的新能源車往往比二線合資品牌要貴數(shù)萬元,這樣自然勸退了不少購車者。

同時,作為中國人買車最多的品類,A級車長期占據(jù)整個市場六成的份額,也是二線合資車企的最后一道防線。

但隨著新能源車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不僅進軍A級車市場,還在價格和續(xù)航里程上不斷給人驚喜。

比如比亞迪最新款的秦PLUS DM-i“2023年冠軍版”,售價已降到9.98萬起;廣汽埃安A+級的AIONY Younger版,續(xù)航430公里,售價也降到了11.98萬元,這些都是新能源車對二線合資車市場的精準狙擊策略。

而且隨著鋰電池的原料價格不斷下探,新能源車的電池價格只要有松動,必然會讓價格再次出現(xiàn)下滑趨勢。

同時,新能源車車主都很清楚,在油價不變的情況下,最經(jīng)濟的燃油車每公里至少要花0.5元,而新能源車每公里已經(jīng)只要花0.1元以下了,新能源車的用車成本確實比燃油車更實惠。

而眾多二線合資車品牌習慣了傳統(tǒng)經(jīng)銷商模式,只顧埋頭生產(chǎn),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市場變化,才造成了大批庫存車積壓的現(xiàn)狀。

在自主品牌與新能源車的前后夾擊下,二線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越發(fā)狹小,只好借拉動內需的機會,大幅度地降價去庫存。

03 車企降價,一定會虧本嗎?

有人肯定好奇,這次燃油車集體降價如此豪氣,是否真的是虧本甩賣呢?

就比如雪鐵龍C6,原價21萬,現(xiàn)在賣12萬,東風算不算已經(jīng)虧到家了呢?

其實這個問題要分怎么看。

東風是二汽集團旗下的品牌,又是湖北最重要的經(jīng)濟支柱企業(yè),同時還是納稅大戶,湖北省無論如何都得想辦法幫扶下。

因此,東風降價賣車看似是“忍痛大甩賣”,但背后有政府補貼,同時還能快速消化庫存,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未必是個虧本買賣。

畢竟,一輛車都賣不出去,那才是真正的虧本。

實際上,眼下的政企補貼并不止湖北省,吉林、上海等超過13個省市都相繼發(fā)布了購車補貼政策。

例如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品牌,在吉林的補貼最高可達3.7萬;上汽榮威購車可享5萬補貼,其他省市的購車補貼也都基本超過2萬元。

我們倒不必擔心國家是白白掏錢給這些企業(yè),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進入企業(yè)的財政補貼,最終還是會從各類稅收上收回。

不過,對于車企來說,降價不僅去了庫存,迅速盤活資金,還能同時獲得政府補貼,賬面資金變得好看許多,算是很劃算的買賣。

站在消費者角度,享受國家補貼同時,也不難發(fā)現(xiàn),過去一直說合資品牌車價格比同類型國產(chǎn)車要高,這次總算是“名不虛傳”了。

要知道中國的勞動力、產(chǎn)業(yè)鏈優(yōu)勢始終是中國汽車造車成本最低的要素,所以特斯拉在中國才會做到全球最低售價。

也不用眼紅這些二線合資車品牌利潤高,BBA這些豪車品牌至今還沒真正卷入這波降價潮,最多也只是“灑灑水”意思了下,而他們才是中間利潤最高的車企。

說到底,大規(guī)模的補貼不可能持續(xù)太久,車企降價也一定有個限度,就看這波降價潮最終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

驚喜,也許還在后頭。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