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股市承壓下港交所凈利潤減少兩成,但回暖跡象明顯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股市承壓下港交所凈利潤減少兩成,但回暖跡象明顯

經歷連續(xù)六個季度利潤下滑后,2022年第四季度的表現讓港交所松了一口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313日,香港交易所公布2022年業(yè)績年報。

報告期內,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為184.56億元(港幣,下同),股東應占溢利為100.78億元,較2021年高位分別下跌12%20%EBITDA131.85億元,較2021年下跌19%;EBITDA利潤率為72%,較2021年下跌6個百分點。

2022年不管是新股集資市場,還是股票及衍生產品二級市場都相對沉靜,也導致港交所各項費用有明顯下滑。

期內,公司主要業(yè)務收入為183.74億元,同比下滑9%。其中,交易費及交易系統(tǒng)使用費、結算及交收費、聯(lián)交所上市費以及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務費分別減少13.8%、16.9%、12.4%18.3%

每日成交額下滑是影響業(yè)績的首要因素。受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局勢影響,去年全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到1249億元,按年下跌25.1%。全年恒生指數累計跌幅達15.46%。

其中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090億元,同比下滑25.6%;滬股通及深股通日均成交額1004億元人民幣,按年跌16%;港股通日均成交額317億元,按年跌24%。

港交所表現與恒生指數高度相關 圖片來源:港交所年報

與此同時,全球首次公開招股市場氣氛放緩。2022年共有90只新股上市,集資額達1046億元,金額同比下降68%,跌出全球三甲。

當中65%來自互聯(lián)網等新經濟行業(yè),占期內集資額65%。新經濟的上市主體是港交所的差異化資源稟賦,但其推遲上市也給港交所造成費用下滑的問題。

營收方面,按分部來看,除了科技有9%的漲幅,其他業(yè)務均處于下滑。公司項目下滑89%,現貨下滑18%,商品下滑9%,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下滑8%。

EBITDA方面,同樣只有科技分部上升,達到10%的漲幅,其他全部下滑。下跌最嚴重的分別是商品、現貨、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下滑24%22%12%。這也反映了恒生科技指數產品繼續(xù)受到投資者追捧。

另一項打擊來自投資凈收益。由于全球股本證券及固定收益市場波動,2022年公司資金的投資虧損凈額為4800萬元,外部組合錄得公平值虧損凈額4.86億元;而2021年分別是收益7.08億元和3.6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連續(xù)六個季度利潤下滑后,2022年第四季度的表現讓港交所松了一口氣。

由于香港經濟社會活動復常,加上內地在12月重新開放,交易活動和IPO快速回升。去年第四季度港股迎來反彈,單季度恒生指數上漲14.9%;日均成交額為1272.5億元,按季大升30.4%。單是12月就有21只新股上市。

2022年第四季度業(yè)績亦創(chuàng)下歷年同期的新高,收入及其他收益為52.01億元,較2021年同期上升10%,按季升逾20%;股東應占溢利為29.79億元,較2021年同期上升11%,按季升近32%

2022年第四季度業(yè)績創(chuàng)下歷年同期的新高 圖片來源:港交所年報

業(yè)績明顯增加主要受惠于投資收益,第四季投資收益凈額達9.3億元,按年上升52%。港交所表示,原因是利息收益及外部組合公平值收益上升。

匯豐研究指,港交所上季表現受惠于市場活動復蘇,投資收益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錄一次性遞延稅項,都利好公司表現;但聯(lián)儲局加息預期和地緣政治不明朗持續(xù),將削弱港交所日均成交,而近期成交動力亦正在減弱。

現下港股不斷擴容,互聯(lián)互通計劃擴展及新產品將為港交所業(yè)務的主要催化劑。繼20227月首次將ETF納入滬深港通后,33日港交所公布,滬深港通股票范圍進一步擴大,其中符合條件的在香港主要上市外國公司將獲納入港股通范圍。

擴容后,滬股通股票范圍由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成分股擴展為上證A股指數成分股,深股通股票由現行深證成份指數和深證中小創(chuàng)新指數擴展為深證綜合指數成分股;分別新納入股票598、436只。

226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香港交易所3月將修改主板上市規(guī)則,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

降低特??萍计髽I(yè)IPO市值門檻或將提振香港新股市場。高盛38日發(fā)布研報估計,在牛市情況下,這些公司有可能將港交所的現金股本日均交易額(ADT)增加約10%。潛在改革如果得以實施,將是該交易所自2018年上市改革以來其中一個最大變革。

另一項值得期待的是,去年12月港交所宣布,將在2023年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及有關莊家機制,以進一步便利人民幣柜臺股票在香港上市、交易及結算,預計最快可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推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股市承壓下港交所凈利潤減少兩成,但回暖跡象明顯

經歷連續(xù)六個季度利潤下滑后,2022年第四季度的表現讓港交所松了一口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313日,香港交易所公布2022年業(yè)績年報。

報告期內,港交所收入及其他收益為184.56億元(港幣,下同),股東應占溢利為100.78億元,較2021年高位分別下跌12%20%EBITDA131.85億元,較2021年下跌19%EBITDA利潤率為72%,較2021年下跌6個百分點。

2022年不管是新股集資市場,還是股票及衍生產品二級市場都相對沉靜,也導致港交所各項費用有明顯下滑。

期內,公司主要業(yè)務收入為183.74億元,同比下滑9%。其中,交易費及交易系統(tǒng)使用費、結算及交收費、聯(lián)交所上市費以及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務費分別減少13.8%16.9%、12.4%18.3%。

每日成交額下滑是影響業(yè)績的首要因素。受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局勢影響,去年全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到1249億元,按年下跌25.1%。全年恒生指數累計跌幅達15.46%。

其中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090億元,同比下滑25.6%;滬股通及深股通日均成交額1004億元人民幣,按年跌16%;港股通日均成交額317億元,按年跌24%。

港交所表現與恒生指數高度相關 圖片來源:港交所年報

與此同時,全球首次公開招股市場氣氛放緩。2022年共有90只新股上市,集資額達1046億元,金額同比下降68%,跌出全球三甲。

當中65%來自互聯(lián)網等新經濟行業(yè),占期內集資額65%。新經濟的上市主體是港交所的差異化資源稟賦,但其推遲上市也給港交所造成費用下滑的問題。

營收方面,按分部來看,除了科技有9%的漲幅,其他業(yè)務均處于下滑。公司項目下滑89%,現貨下滑18%,商品下滑9%,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下滑8%。

EBITDA方面,同樣只有科技分部上升,達到10%的漲幅,其他全部下滑。下跌最嚴重的分別是商品、現貨、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下滑24%22%12%。這也反映了恒生科技指數產品繼續(xù)受到投資者追捧。

另一項打擊來自投資凈收益。由于全球股本證券及固定收益市場波動,2022年公司資金的投資虧損凈額為4800萬元,外部組合錄得公平值虧損凈額4.86億元;而2021年分別是收益7.08億元和3.6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連續(xù)六個季度利潤下滑后,2022年第四季度的表現讓港交所松了一口氣。

由于香港經濟社會活動復常,加上內地在12月重新開放,交易活動和IPO快速回升。去年第四季度港股迎來反彈,單季度恒生指數上漲14.9%;日均成交額為1272.5億元,按季大升30.4%。單是12月就有21只新股上市。

2022年第四季度業(yè)績亦創(chuàng)下歷年同期的新高,收入及其他收益為52.01億元,較2021年同期上升10%,按季升逾20%;股東應占溢利為29.79億元,較2021年同期上升11%,按季升近32%。

2022年第四季度業(yè)績創(chuàng)下歷年同期的新高 圖片來源:港交所年報

業(yè)績明顯增加主要受惠于投資收益,第四季投資收益凈額達9.3億元,按年上升52%。港交所表示,原因是利息收益及外部組合公平值收益上升。

匯豐研究指,港交所上季表現受惠于市場活動復蘇,投資收益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錄一次性遞延稅項,都利好公司表現;但聯(lián)儲局加息預期和地緣政治不明朗持續(xù),將削弱港交所日均成交,而近期成交動力亦正在減弱。

現下港股不斷擴容,互聯(lián)互通計劃擴展及新產品將為港交所業(yè)務的主要催化劑。繼20227月首次將ETF納入滬深港通后,33日港交所公布,滬深港通股票范圍進一步擴大,其中符合條件的在香港主要上市外國公司將獲納入港股通范圍。

擴容后,滬股通股票范圍由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成分股擴展為上證A股指數成分股,深股通股票由現行深證成份指數和深證中小創(chuàng)新指數擴展為深證綜合指數成分股;分別新納入股票598、436只。

226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香港交易所3月將修改主板上市規(guī)則,允許無收入、無盈利的科技公司來港上市。

降低特專科技企業(yè)IPO市值門檻或將提振香港新股市場。高盛38日發(fā)布研報估計,在牛市情況下,這些公司有可能將港交所的現金股本日均交易額(ADT)增加約10%。潛在改革如果得以實施,將是該交易所自2018年上市改革以來其中一個最大變革。

另一項值得期待的是,去年12月港交所宣布,將在2023年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及有關莊家機制,以進一步便利人民幣柜臺股票在香港上市、交易及結算,預計最快可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推行。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