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門
高手在民間,連續(xù)5年,我持續(xù)觀察一家開在小城市的“神奇咖啡館”。
在咖啡越來越便宜的當下,這家店接二連三漲價,在下沉市場,美式賣到了30元/杯,拿鐵賣36元/杯,生意卻越來越好。
爆款橫掃行業(yè)的時候,他至今連生椰拿鐵都沒上,甚至想用高價“勸退”打卡顧客。
一番“迷之操作”下來,門店不僅沒倒閉,盈利狀況還年年上升。這是怎么回事?
小咖啡館的反向操作,用高價“勸退”打卡顧客?
2023年一開年,藍蓮咖啡的老板熊棘,干了3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繼續(xù)漲價”。
在整個行業(yè)都把咖啡賣便宜的時候,他在四線城市德州,果斷把美式賣到30元,拿鐵36元,摩卡38元,整體漲幅超過30%。
這已經(jīng)是他第三次漲價了,越漲價生意還越好,2022年比2021年收益高了一倍,2023年,情人節(jié)推了個簡單的充值活動,營業(yè)額突破了歷史新高。
藍蓮咖啡漲價后的菜單
第二件事是砍產(chǎn)品。
不顧行業(yè)果咖、特調(diào)流行的趨勢,大刀闊斧地砍掉大部分的創(chuàng)意類產(chǎn)品,菜單上僅保留15個SKU:5個意式,7個風味拿鐵,3個非咖啡因飲品。
當下最火的,能吸引流量,創(chuàng)造話題的產(chǎn)品,比如生椰拿鐵、鮮果咖啡、咖啡+酒,一個都沒有。
第三件事是“用價格篩選顧客”,找到高凈值人群,把有限的精力用來服務好他們。
“漲價就是要用高價‘勸退’打卡顧客,希望他們來一次就不要再來了,把有限的精力用來服務那些一周喝2杯以上的熟客?!毙芗毖圆恢M。
而對于經(jīng)常來喝的忠實顧客,還有一套只對熟客開放的友好價格,基本上美式在16元左右,奶咖類在23元左右。
坐標四線小城,這個咖啡館為什么要頻頻“反向操作”?讓我們從老板的開店故事講起:
連續(xù)漲價3次,他徹底放棄了“Manner模式”
2017年,上海南陽路,在Manner的2平米小店前,熊棘深受啟發(fā),咖啡夢想瞬間被點燃,他滿懷熱情地希望回到山東四線小城德州,開了一家12平米的小店,希望復制“Manner模式”。
“第一版菜單,美式12元/杯,拿鐵15元,比Manner價格還低?!毙芗貞洝?/p>
把咖啡館標志性的第三空間砍掉,把房租成本反哺到產(chǎn)品上,做出高質低價的咖啡——這在現(xiàn)在看起來司空見慣,但在5年前也算是“特立獨行”了。
這種模式成就了Manner,也在全國刮起了小店風潮,很多一線城市的咖啡師,接受了先進的咖啡教育后,紛紛回老家開店,“10平外帶式小店”在各大城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
從一二線到下沉市場,10平米、8平米的極致小店不斷出現(xiàn),而在消費端,打卡“xx市最小的咖啡館”也成為熱門話題。
藍蓮咖啡是此次咖啡小店浪潮中,一個小小的縮影。
但當曾經(jīng)遙不可及的咖啡館夢實現(xiàn)后,大部分小店都沒有高興過半年。低線城市的“小店模式”,很快就遭到了現(xiàn)實的捶打。
“房租成本是很低,但營業(yè)額更低?!彼{蓮咖啡當時12平小店,房租很低,每天只要能賣出6杯咖啡就能保本,但常常一天只能買十幾杯,好的時候也不過二三十杯,咖啡館需要依靠做烘焙、賣酒等來維持經(jīng)營。
熊棘逐漸發(fā)現(xiàn),小城市咖啡剛需客群太少了,需求不是低價能撬動的。
后來瑞幸開過來,早期高額補貼后,一杯咖啡的價格低到不可思議,熊棘意識到,獨立咖啡館和大品牌拼價格,只有死路一條。
2019年,他第一次下決心漲價。提升咖啡品質的同時,更加專注于熟客的服務,比如加強顧客之間的社交,不僅和顧客做朋友,還讓顧客和顧客交朋友。
第一輪漲價后,美式價格來到了20元/杯,店里少了一些嘗鮮的顧客,但忠實客群更愛來了。
熊棘逐漸明白,在下沉市場,沒有上海那種白領密集的點位,咖啡的“效率模型”很難走通。在這里,獨立咖啡館賣的還是“有人情味的空間”,要有舒適的空間,以及會聊天的老板。
考慮清楚后,熊棘開啟了第二次漲價,拿鐵賣到了28元/杯,并把門店做成“店中店”,空間更大、座位也多了。
“ 開始嘗試小城小店的打法,做熟人圈,用價格篩選顧客。”
比如因為顧客中,外教、銀行、金融、醫(yī)生等職業(yè)居多,他在一杯咖啡之外,幫外教顧客介紹學生,給顧客推薦最靠譜的醫(yī)生,幫顧客找到銀行最劃算的理財產(chǎn)品……
有的顧客在這里找到對象,有的顧客在這里談成生意,這樣的場合,誰不愿意一周多來幾次?
改變開店策略后,藍蓮咖啡營業(yè)狀況逐步提升。2020年,藍蓮咖啡換了一家有空間的大店,徹底放棄了“Manner模式”。
他走訪青島、濟南等多地的咖啡館,發(fā)現(xiàn)當時和他一起模仿“Manner模式”開店的同行,要么早已改行,要么勉強支撐。
不到一年時間,幸運咖也開到了他所在的城市,不到10元的價格,再一次令整個行業(yè)咋舌。
這讓熊棘進一步意識到,獨立咖啡館要做的就是“大品牌做不到、不愿做的事情”。
“我本來就是一個人守店,即便用低價或者創(chuàng)意特調(diào)引來了嘗鮮顧客,也忙不過來,甚至會因為忙于這些,而忽略了熟客的服務,得不償失?!?/p>
于是,藍蓮咖啡有了今年開年的第三次漲價。熊棘希望,用價格做出顧客和門店的“雙向篩選”,減輕對老板個人精力的消耗。
從南陽路2平小店,到菜市場小店,還有餛飩店咖啡,Manner極具創(chuàng)新的店型,打破了咖啡館重裝修的沉疴,是國內(nèi)小店模式的探路人,成引領了一個階段的咖啡門店模型,成為中國咖啡發(fā)展史中重要的一環(huán)。
天津開在菜市場旁的久星咖啡
但不得不說,上海成就了Manner,也限制了它,離開大城市的經(jīng)濟基礎和咖啡土壤,很多到下沉市場開店的人,都不同程度地都遭遇了打擊。
如藍蓮咖啡一般,一些在經(jīng)營中“越賣越貴”的小店,是一種認清現(xiàn)實后的理性。
咖啡,“獨立小店”不可或缺
最后,再把話題回到一個“古早”的話題:在咖啡連鎖品牌越來越多的時候,獨立小店該如何生存?
連鎖品牌有連鎖品牌的目標,獨立小店有獨立小店的情懷,消費者有時需要一杯標準化的產(chǎn)品,有時需要一個“安放心靈”的地方。
獨立小店對咖啡行業(yè)必不可少,它們可以讓咖啡行業(yè)充滿有趣的靈魂和鮮活的產(chǎn)品,讓消費者持續(xù)保持對這個品類的熱情。
珠海獨立咖啡店麻雀與不叔
誠然,現(xiàn)在的咖啡市場比之5年前,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增長。但顧客多了,競爭更激烈了,面對著連鎖品牌的強勢碾壓,獨立小店該如何守住自己的“歲月靜好”?
“找到100個一年喝100杯咖啡的人,小店就能活得很好?!边@是藍蓮咖啡在遵循的一個原則,不神秘,但真實有效。
藍蓮咖啡現(xiàn)在的充值用戶有200多人,但實際上一周能來兩次以上的顧客只有60個左右,但正是這些顧客,支撐起了四線小店的咖啡夢想?!?022年,月收入在1~1.5萬之間,我已經(jīng)很滿足了?!?/p>
正如一位店主所說:“無論是低價補貼,還是水果吸引,把教育顧客的責任交給大連鎖。獨立小店不要盲目跟風,你也跟不起,一定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希望在連鎖咖啡商業(yè)擴張的當下,獨立小店仍能保持那份不懼碾壓的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