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沈庹
萊紳通靈這出宮斗劇,終于到了劇終的時候。
最近一段時間,公司原實控人、董事長沈東軍,密集減持上市公司股權。隨著持股的不斷減少,資金落袋為安,他將徹底從萊紳通靈出局。
落在新任掌門人馬峻身上的擔子并不輕松。公司經營狀況不斷惡化,已站在了虧損的邊緣。短期內,他能靠什么來提振業(yè)績?
沈東軍拿錢走人
既然不能繼續(xù)當霸道總裁了,那就做一個富家翁吧。
近期,萊紳通靈原實控人、董事長沈東軍,密集減持所持上市公司股票,數千萬資金已落袋為安。
今年1月11日和2月14日,沈東軍向上市公司提交書面報告,相繼辭去董事長和董事職務,不再參與萊紳通靈的實際經營,為后續(xù)的減持掃清了障礙。
當時,沈東軍直接持有萊紳通靈15.58%股權,是公司單一第二大股東。
半年限售期剛過,今年8月16日,沈東軍即發(fā)布減持計劃,擬在9月1日-12月6日,合計減持不超過3%股權。他的動作極為迅速,于9月13日-11月28日,通過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以5.45-6.53元/股,完成了2%股權的減持,合計套現4179.43萬元。
在此期間,萊紳通靈稍有回升的股價,再次陷入下行通道,在10月31日,跌至5.78元的年內最低點。
更讓中小投資者感到懊喪的是,沈東軍減持的影響尚未結束,公司現控股股東、董事長馬峻,也因自身資金需要,擬實施不超過1%的減持計劃。時間區(qū)間為2022年12月5日-2023年3月4日,顯然是為了與沈東軍減持的時間錯開。
沈東軍可管不了那么多,于12月7日拋出了更大手筆的減持計劃,擬于2022年12月28日至 2023年6月27日,減持不超過上市公司6%股權。
前兩大股東競相減持,對本就處于低位的公司股價,無異于雪上加霜。
不過,同一天,馬峻終止了自己的減持計劃。倒不是因為他作為公司新的操盤手,有多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而是因其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時間尚不足18個月,提前減持屬于違規(guī)行為。
截至目前,沈東軍還持有萊紳通靈13.58%股權,按公司當前的市值計算,這部分股權的價值約在3億元左右。
隨著沈東軍所持上市公司股權不斷減少,以爭奪萊紳通靈控制權為背景的“宮斗劇”真正到了劇終的時候。
劇情回顧
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我們有必要再整體回顧一下,這部宮斗劇的故事梗概。
沈東軍是這部劇的絕對男主,他的身份也有著從一名loser到霸道總裁的華麗轉變。
他的老家是貧困的蘇北,30多年前,他從蘇北去往南京發(fā)展時,幾乎是一貧如洗。在旅行社當過小職員,開過彩擴店,都沒有取得成功。
曾有幾個月的時間,他每天的工作是在家做飯,站在陽臺上等待妻子馬峭回家。
最終,他在馬峭家人,特別是馬父馬崇仁——中國地質學專家、著名珠寶專家、“翡翠王”的幫助下,踏足珠寶行業(yè)。2016年,通靈珠寶(后更名為萊紳通靈)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為“滬市珠寶第一股”。
這時,有妻子馬峭從中維系,沈東軍與大舅子馬峻的關系還算和睦,一個主外一個主內,共同控制著上市公司。2018年之后,馬峻逐漸從公司日常經營中退出,沈東軍一人獨掌大權。
2020年11月,萊紳通靈突然宣布,董事馬峻、蔄毅澤(馬峻妻子)涉嫌職務侵占,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一出宮斗劇以勁爆的開頭上演。
幾個月后,警方查明,馬峻、蔄毅澤并無職務侵占等違法行為。
沈東軍與馬峭的離婚案正式浮出水面,舉報馬、蔄二人的真正目的,可能是為爭奪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早在2019年11月,馬峭就已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請求判令與沈東軍離婚,并分割財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沈東軍所持萊紳通靈股權。
但是,對這宗涉及控股股東,并可能改變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訴訟,在長達1年的時間里,萊紳通靈始終秘而不宣。
為了掌握輿論的主動權,各方隔空對戰(zhàn)、揭露老底……劇情變得越來越狗血。
盡管心有不甘,但沈東軍不得不認輸。2021年7月,南京市秦淮區(qū)法院一審判決,準予沈、馬二人離婚,并平分沈東軍直接和間接持有的萊紳通靈股權。當年底,南京中院二審維持原判。
就此,沈東軍失去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馬峻的使命
歷經曲折接過萊紳通靈的權杖,馬峻身上的擔子并不輕松。
在A股黃金珠寶板塊中,萊紳通靈的規(guī)模算不上大,但其主營業(yè)務為鉆石鑲嵌類產品以及翡翠等,因此,盈利水平要超過絕大對數同行。
上市次年,是萊紳通靈的巔峰期。當年,公司營業(yè)收入達到19.64億元,歸母凈利潤3.09億元。
也就是這一年,在沈東軍的主導之下,公司收購比利時百年王室珠寶品牌Leysen,希望借此將品牌從大眾珠寶向奢侈品升級。這一切,都是因為沈東軍“一直有經營一個奢侈品品牌的夢想?!?/p>
為盡快實現品牌“王室品位”的高端定位,公司不斷砸錢請明星代言人、在熱門電視劇中植入,以及各類廣告平臺上強推,但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2018年以來,公司業(yè)績持續(xù)下降。至2021年,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已分別僅剩13.24億元和3845萬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實現收入7.75億元,同比下滑28.68%,歸母凈利潤403.5萬元,同比下滑96.05%,扣非凈利潤更是錄得首虧。期末,公司旗下門店數量為514家,較年初凈減少32家。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希望未來3年(2023年-2025年),各年度營收復合增長達到10%(以2022年為基數),或分別實現凈利潤2000萬元、5000萬元和8000萬元。
結合萊紳通靈的歷史業(yè)績來看,這樣的考核目標并不太高。
看來,馬峻重新掌權,給了上市公司足夠長的恢復期。可是,投資者愿意等這么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