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淘金TikTok:日睡倆小時,踩坑很多次,本土化不易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淘金TikTok:日睡倆小時,踩坑很多次,本土化不易

有人初盈利、有人已放棄。

文|財經(jīng)故事薈 王紅霞

編輯|陳紀英

要不要入局TikTok,對有此念頭的人來說,這恐怕不是一個選擇題,應該翻譯成“現(xiàn)在入局TikTok,有好方法嗎?”

這是一種典型的TikTok焦慮——對TikTok紅利“心知肚明”,卻又不得其法。

一周前,據(jù)科創(chuàng)板日報消息,TikTok全球日活躍用戶數(shù)已突破10億,放眼全球,日活超10億的App也只有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和YouTube。

這無疑給了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們一支“強心劑”。

今年以來,TikTok動作頻出:4月陸續(xù)推出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Shop;6月開通新加坡電商業(yè)務;10月被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將與美國直播帶貨平臺TalkShopLive合作;另據(jù)晚點LatePost,TikTok電商團隊定下了5年內實現(xiàn)4700億美元GMV的目標。

這一系列操作大有開疆拓土之勢,但從商業(yè)化角度看,在很大程度上,TikTok還是一片待開墾的“處女地”。

以東南亞市場為例,TikTok認證服務商躍洋小鯨創(chuàng)始合伙人TOM分享,東南亞還沒出現(xiàn)一個像國內抖音“小楊哥”、“羅永浩”這樣的頭部帶貨主播。

“一個有兩三百萬粉絲的達人直播間流量高達幾萬甚至十幾萬,但其帶貨能力偏弱。比如,同一款紙品品牌,達人一場只帶來幾千元GMV,而團隊自有主播能達幾萬元,轉化差了10倍左右”。

TOM認為,核心原因是海外達人的運營機制尚不健全,他們不清楚怎么塑造人設、調動氣氛、提高轉化。

可見,TikTok電商市場還要經(jīng)歷一段培育期。

在當前歷史階段下,前往TikTok的淘金人面臨的境況,無一例外是艱難求索。

《財經(jīng)故事薈》和四位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聊了聊,透過他們遇到的挑戰(zhàn)和心得,或許能以小見大,窺見整個TikTok的內部世界。

試錯、轉型是必修課

很少有人能一下子找準入局TikTok的正確姿勢,更多是試錯。

海外市場的復雜性和TikTok電商生態(tài)的不成熟等因素,決定了并沒有一條明晰路徑能指導創(chuàng)業(yè)者,就連官方也在探索中。

從去年2月、4月相繼推出印尼Shop、英國Shop,到今年TikTok將電商業(yè)務重點轉向東南亞,能看出這條路并不好走。

試錯、轉型,或許是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的必修課。

去年8月開始,Newme創(chuàng)始人顧俊及團隊便經(jīng)歷了長達小半年的轉型摸索,這也是公司自2020年11月成立以來的“至暗時刻”。

彼時,顧俊決定邁入直播帶貨。此前,Newme核心策略是基于短視頻廣告投放帶貨,主打歐美市場,其月GMV可達百萬美元。

但顧俊發(fā)現(xiàn),短視頻帶貨能力非常依賴爆單,很難規(guī)模化復制,且內容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沒有方法論作參考。“爆單是個概率問題,即便創(chuàng)作人力上了規(guī)模,也沒法打敗概率。”

而直播相對平穩(wěn)、可控。

TOM對此也有同感,“TikTok推流機制是開播5分鐘,先給一波推流,轉化好再推流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下一場直播也會根據(jù)之前的轉化平穩(wěn)推流,比如多個三五百左右?!?/p>

這樣的好處是,團隊能在直播玩法上摸索出方法論。而且,用戶也能沉淀下來。

此外,直播的利潤率更高。

顧俊估算,“短視頻廣告成本占營收比可能高達50%,而直播的流量基本免費,其余成本可能在30%左右,折合來算,相當于流量成本的利潤率提高了20%左右?!?/p>

其實,TikTok電商的大方向也是鼓勵直播帶貨。

今年以來,TikTok持續(xù)針對英國、東南亞市場推出好幾波直播激勵,比如傭金減免、郵費減免、手續(xù)費減免、天天開播贈滿減券等措施。

TikTok直播激勵政策

另有《TikTok生態(tài)發(fā)展與全球短視頻生態(tài)布局報告》顯示,自2021年4月印尼shop開通到今年6月間,TikTok全球直播帶貨場次持續(xù)增長,其中,6月達人直播帶貨場次的日均增長率大概在10%左右。

直播帶貨是大勢所趨,但落地并不容易。

首當其沖的是品類要調整,之前短視頻模式下,Newme主做家居,但“直播家居完全賣不動”。

團隊只能不斷測品,期間GMV受到不少影響。影響最大時,月GMV大概只有峰值的30%,直到今年三月份,Newme直播才算進入正軌。

顧俊在測試中發(fā)現(xiàn),有兩種直播模式在美國受歡迎:一是快速試穿、試戴和自選超市類,比如美甲、服裝、假發(fā)、毛絨等品類,用大量用戶選擇商品時產(chǎn)生的互動數(shù)據(jù)拉動場觀;二是各類盲盒,比如卡牌、水晶、美妝等,擊中的是用戶獵奇心理。

這兩種模式指向的都是拉動高場觀,“因為在美國電商半閉環(huán)狀態(tài)下,直播訂單轉化數(shù)據(jù)無法被跟蹤,所以沒法根據(jù)轉化二次推流”。

Newme每天有5~6場3小時以上的直播,單場GMV最高達一萬美元左右,賣得比較好的是美妝、3C、文具等品類。

目前,Newme短視頻和直播的GMV貢獻比例大概是1:1,但顧俊預期,未來直播占比會更高,“直播就像開了一家店,經(jīng)營時間越長,產(chǎn)出就越多?!?/p>

今年7月,TikTok服務商躍洋小鯨也面臨轉型決定:從英國轉向東南亞,原因是“英國做得很吃力”。

團隊今年4月剛成立時,主做美妝、3C,這源于其核心成員來自阿里,在美妝、3C等品類有很強的供應鏈優(yōu)勢。

但英國做起來很不順,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物流時效太長,要半個月以上,導致拒收率高,差評也多,“店鋪要上4分都很難”,TOM有過切膚之痛。

而且運費成本很高,一個包裹運費將近50元,“一個訂單可能都賺不到這么多,利潤都被運費吃掉了,虧錢是肯定的”。

TOM反思這是當時犯的一個認知錯誤,“因為國內根本不用考慮物流問題,一個包裹運費成本兩三元足夠了?!?/p>

另一方面,直播團隊在成都,時差問題導致一般要在凌晨兩點左右開播,一直到早上八九點,團隊吃不消,基本每個主播做了半個月左右,就受不了了;

今年7月決定轉向東南亞時,TOM經(jīng)歷了大半個月的焦慮期,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不斷復盤各類問題:大牌美妝在東南亞不成立,得選更便宜的日用品,但具體是什么?去哪里找?要不要設本地倉?......

等有了眉目,到落地階段時,又碰上8月底的成都疫情,團隊居家隔離,無法開展工作。

所幸,“硬熬過來了”,入局東南亞后,TOM覺得順暢多了。

“由于文化的貼近性,東南亞對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接受程度很高,直播間人數(shù)也更高,有幾百甚至上千人在線,而英國只有幾十個人?!?/p>

目前,躍洋小鯨的重點在菲律賓,同時,也在培育印尼、泰國。

其不僅服務于中國出海商家,還服務于本土商家,TOM認為,中國還是本土不重要,優(yōu)質供應鏈才是關鍵。

比如,躍洋小鯨拿到了印尼某知名漱口水品牌的國家代理,還與菲律賓某紙品品牌合作,打造出一個直播樣板,幾乎每天一個專場直播,一場GMV達二十萬左右比索,折合人民幣兩三萬,做到了當?shù)丶埰奉I域的頭部。

TOM預計,今年GMV總量能達四五百萬元,“不算多,但足夠活下來了?!?/p>

逃不開的本土化難題

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基本有一個共識:本土化很關鍵。

由于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和購物習慣不同,TikTok的運營策略也要“定制化”。

在TOM的觀察里,目前海外用戶對短視頻的訴求與國內高畫質、精致豐富的要求不同,其審美像是早期的抖音,簡單直接、搞笑生活化的內容更受歡迎。

“東南亞分享原生態(tài)日常搞笑的達人粉絲有上千萬,那些精細化的反而做不起來?!?/p>

不過,TOM認為這可能是階段問題,后續(xù)海外用戶的審美也可能如抖音的迭代一樣,要求更高。

而在直播方面,不同國家適合的模式也有差異。

顧俊發(fā)現(xiàn),不同于歐美開盲盒、快速試穿等直播玩法,東南亞更適合平播,即一一過款,介紹產(chǎn)品賣點,沒那么多“套路”,更多是贈品、滿減等傳統(tǒng)銷售玩法。

此外,主播是否是當?shù)厝耍瑢χ辈バЧ灿泻艽笥绊憽?/p>

一方面是信任感,非本土主播的直播進入率可能偏低。

今年一季度,跨境無疆的創(chuàng)始人Kane在英國直播時觀察到,中國主播開播時,只有十幾個人在線,外國主播則有幾十個人。

他認為,歐美用戶對中國人本來就有信任危機,這源自以往部分跨境電商賣家發(fā)生過的貨不對版、發(fā)空包、刷單等違規(guī)操作。

近兩年來,亞馬遜、PayPal的多輪封號潮針對的就是這些行為,甚至“誤殺”了一些合規(guī)經(jīng)營賣家。

本土主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本土主播的原生感更強。

很多TikTok創(chuàng)業(yè)團隊招募的主播不乏會英語或小語種的中國人,但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上仍有隔閡。

“比如,在賣點塑造上,中國人會講包含某某成分,但海外用戶可能更想聽到使用產(chǎn)品后的感覺”,TOM切身體驗道。

另外,選品也有差異性。

根據(jù)多位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的總結,一般來說,歐美用戶對美妝接受程度更高,東南亞對3C、日用百貨等品類更認可。

TOM認為,這可能和消費力有關,歐美消費能力更強,需求偏個性化,而東南亞多為剛性需求。

而在大品類之下,具體的產(chǎn)品喜好也有講究。

比如,TikTok英國市場的一款爆品是大容量水杯,這可能和英國人喜歡戶外運動有關;

比如,國內相對更喜歡精致、單體化的彩妝產(chǎn)品,但歐美更喜歡幾十種顏色搭配的大眼影盤。

針對東南亞市場,TOM有一個有趣的選品心得,他會參考國內電商早期的爆款產(chǎn)品,而不是今天國內的市場喜好。

為更好的適應本土化需求,躍洋小鯨在菲律賓設了當?shù)刂辈バF隊,并考慮明年將整個國內直播團隊都遷到東南亞。

在TOM看來,國內團隊偏重于方法論輸出,本土化團隊負責結合當?shù)氐奈幕晳T進行落地,這樣的組合是個比較理想的結構。

TOM測算過,東南亞人力成本相對低,在菲律賓,員工底薪不到3000元,再加提成,平均算下來是國內的一半,營收足以覆蓋團隊成本。

而且,本地播還能避免國內開播遇到的網(wǎng)絡異常波動問題,“有時網(wǎng)絡不好,直播間流量會從1000多人莫名掉到幾十個人”,TOM有親身經(jīng)歷。

同樣選擇落地本土化的還有顧俊。

今年3月,顧俊堅定的選擇建立紐約和洛杉磯辦公室,以支持更原生感的本地內容,同時,還在美國設立了前置倉,預先備貨,以縮減物流時長,為海外用戶提供更好的物流體驗。

不過,本土化也會帶來衍生問題。比如,疫情之下,去海外出差機票成本高,回國后又要隔離10天左右。

還好影響不大,網(wǎng)絡能解決很多工作上的溝通問題,基本不耽誤事,顧俊和TOM均這樣表示。

分化的變現(xiàn)路:有人微盈利,有人半放棄

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眾,盯上的皆是TikTok 10億日活背后的誘人蛋糕。

但能吃到多少,得看各自的本事了。

像Newme、躍洋小鯨這樣找到切入點,并在變現(xiàn)上初見成效,實屬“幸運兒”。

繼去年轉型直播后,今年8月,Newme決定向東南亞擴張,至今已摸索出適合東南亞市場的穩(wěn)健打法:品類以3C、家居為主,走達人合作帶貨和短視頻投流路線。

目前,Newme月GMV達百萬美元,其中東南亞貢獻約一半。

不過,Newme的目標是品牌化,在顧俊看來,東南亞更像是出貨渠道,尚未到品牌階段,其核心戰(zhàn)場還在歐美。

躍洋小鯨自7月轉向東南亞市場后,經(jīng)營狀況從虧損轉向微利,“基本把東南亞市場理解透了”。

未來三年,躍洋小鯨將繼續(xù)深耕東南亞。

自今年1月東盟RCEP貿易協(xié)議落地后,東南亞和中國經(jīng)貿關系愈加緊密,且東南亞電商經(jīng)濟增勢較為強勁。

根據(jù)淡馬錫、貝恩和谷歌聯(lián)合發(fā)布的報告估計,2021-2025年東南亞電商GMV復合年增長率為25.9%,2025年GMV將達2340億美元。

找對市場后,TOM預估,明年躍洋小鯨的GMV做到三五千萬元,問題不大。

但在同一個生態(tài)中,有一些人還在變現(xiàn)路上艱難求索。

某MCN機構創(chuàng)始人蘇青從今年3月開始All in TikTok,從英美切入,主做美妝、首飾等時尚品類,同步探索賬號孵化、直播帶貨、達人合作等模式。

和大多數(shù)玩家的英國遭遇一樣,一場直播在線人數(shù)最高只有七八百人,一天GMV有1000英鎊就很好了。“體量很小,利潤沒法Cover團隊費用,慢慢的,主播和運營都覺得沒意思了?!?/p>

兩個月前,直播間流量更是掉到了個位數(shù),官方建議轉做東南亞。

但蘇青發(fā)現(xiàn),東南亞直播客單價很低,產(chǎn)品同質化也很嚴重,很多都是十幾、二十幾的“義烏貨”,這不符合她的價值定位。

摸索了半年多,蘇青暗下判斷,現(xiàn)在還沒到品牌入局直播的好時機,“等平臺能培育出一個T品牌時,或許機會更好”。

但蘇青并沒有放棄TikTok,只是放棄了直播,目前團隊在專注做短視頻賬號孵化,隨時等風來。

不過,做出好內容并不容易,同顧俊一樣,蘇青也覺得做短視頻沒有清晰的方法論,只能籠統(tǒng)概括為“網(wǎng)感很重要”。

而且,孵化賬號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一個賬號大概10~20萬元預算,三個月沒有增長就取消。

至今,團隊已經(jīng)嘗試了六七十個賬號,關掉的有二三十個。

其中,一個時尚賬號在一個月里突破了30萬粉絲,視頻平均播放量10萬,月廣告收入大概在一萬美元,算是微利狀態(tài)。

但像這樣實現(xiàn)商業(yè)化的賬號只有2個,其他三四十個賬號還在內容摸索中,變現(xiàn)“遙遙無期”。

國內其他MCN也是一樣,“大家對TikTok基本還處于觀望狀態(tài)?!?/p>

Kane的際遇和蘇青有些相似。

自今年2月組建團隊開始,他建立了幾十個賬號矩陣,主做英國市場的直播帶貨,一周開播6天,每天4~5場,最瘋狂的時候,他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幾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試了一遍,直播、選品、做獨立站、投廣告......結果耗費了七八個月時間,換了七八個主播,投入了五六十萬元資金,仍沒有趟出一條路來。

“很刻苦,但失敗了”,所得不多,但踩坑不少。

先是遇到直播時TikTok網(wǎng)絡節(jié)點“歪”到其他國家,導致流量不斷下降,后來連銷售權限也沒有了。

“開始以為是我們的直播能力缺乏導致的,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當初購買的節(jié)點不干凈,觸發(fā)了直播風控,為此浪費了一個多月時間?!?/p>

接著又在選品上踩坑,之前Kane有多年亞馬遜跨境電商的經(jīng)驗,他從自己擅長的鞋服品類切入,但賣不動。

他總結是因為功能性較強的鞋服品類的目標群體相對聚焦,不是大眾品類,零粉開播時,進直播間的都是“泛粉”,轉化必然差。

“TikTok只有用戶的內容興趣標簽,缺乏購買標簽,很難給直播間精準客流。”

此外,在團隊直播銷售能力的培養(yǎng)上,Kane也始終沒找到方法,他覺得主播只是在解說產(chǎn)品,而不是在銷售,雖然請過老師做銷售培訓,但轉變起來很難。

心力耗盡后,他決定從TikTok中“半抽身”,他在TikTok賬號主頁掛上了亞馬遜店鋪,把TikTok當成引流工具,只留了兩三個人做賬號維護。

“或許是因為我深受亞馬遜傳統(tǒng)電商的影響,缺少玩TikTok的基因”。

同一個世界中,每個人看到的不一樣,選擇也不同。

顧俊、TOM將繼續(xù)在直播上“過關斬將”,蘇青選擇“蟄伏”,先做賬號培養(yǎng),Kane不忍徹底放棄,選擇從TikTok半離場,究竟是什么決定了這種生存的分化?

個人能力?運氣?時機?恐怕沒人能說得清。

(文中蘇青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淘金TikTok:日睡倆小時,踩坑很多次,本土化不易

有人初盈利、有人已放棄。

文|財經(jīng)故事薈 王紅霞

編輯|陳紀英

要不要入局TikTok,對有此念頭的人來說,這恐怕不是一個選擇題,應該翻譯成“現(xiàn)在入局TikTok,有好方法嗎?”

這是一種典型的TikTok焦慮——對TikTok紅利“心知肚明”,卻又不得其法。

一周前,據(jù)科創(chuàng)板日報消息,TikTok全球日活躍用戶數(shù)已突破10億,放眼全球,日活超10億的App也只有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和YouTube。

這無疑給了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們一支“強心劑”。

今年以來,TikTok動作頻出:4月陸續(xù)推出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Shop;6月開通新加坡電商業(yè)務;10月被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將與美國直播帶貨平臺TalkShopLive合作;另據(jù)晚點LatePost,TikTok電商團隊定下了5年內實現(xiàn)4700億美元GMV的目標。

這一系列操作大有開疆拓土之勢,但從商業(yè)化角度看,在很大程度上,TikTok還是一片待開墾的“處女地”。

以東南亞市場為例,TikTok認證服務商躍洋小鯨創(chuàng)始合伙人TOM分享,東南亞還沒出現(xiàn)一個像國內抖音“小楊哥”、“羅永浩”這樣的頭部帶貨主播。

“一個有兩三百萬粉絲的達人直播間流量高達幾萬甚至十幾萬,但其帶貨能力偏弱。比如,同一款紙品品牌,達人一場只帶來幾千元GMV,而團隊自有主播能達幾萬元,轉化差了10倍左右”。

TOM認為,核心原因是海外達人的運營機制尚不健全,他們不清楚怎么塑造人設、調動氣氛、提高轉化。

可見,TikTok電商市場還要經(jīng)歷一段培育期。

在當前歷史階段下,前往TikTok的淘金人面臨的境況,無一例外是艱難求索。

《財經(jīng)故事薈》和四位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聊了聊,透過他們遇到的挑戰(zhàn)和心得,或許能以小見大,窺見整個TikTok的內部世界。

試錯、轉型是必修課

很少有人能一下子找準入局TikTok的正確姿勢,更多是試錯。

海外市場的復雜性和TikTok電商生態(tài)的不成熟等因素,決定了并沒有一條明晰路徑能指導創(chuàng)業(yè)者,就連官方也在探索中。

從去年2月、4月相繼推出印尼Shop、英國Shop,到今年TikTok將電商業(yè)務重點轉向東南亞,能看出這條路并不好走。

試錯、轉型,或許是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的必修課。

去年8月開始,Newme創(chuàng)始人顧俊及團隊便經(jīng)歷了長達小半年的轉型摸索,這也是公司自2020年11月成立以來的“至暗時刻”。

彼時,顧俊決定邁入直播帶貨。此前,Newme核心策略是基于短視頻廣告投放帶貨,主打歐美市場,其月GMV可達百萬美元。

但顧俊發(fā)現(xiàn),短視頻帶貨能力非常依賴爆單,很難規(guī)模化復制,且內容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沒有方法論作參考。“爆單是個概率問題,即便創(chuàng)作人力上了規(guī)模,也沒法打敗概率。”

而直播相對平穩(wěn)、可控。

TOM對此也有同感,“TikTok推流機制是開播5分鐘,先給一波推流,轉化好再推流半小時到一小時不等,下一場直播也會根據(jù)之前的轉化平穩(wěn)推流,比如多個三五百左右?!?/p>

這樣的好處是,團隊能在直播玩法上摸索出方法論。而且,用戶也能沉淀下來。

此外,直播的利潤率更高。

顧俊估算,“短視頻廣告成本占營收比可能高達50%,而直播的流量基本免費,其余成本可能在30%左右,折合來算,相當于流量成本的利潤率提高了20%左右。”

其實,TikTok電商的大方向也是鼓勵直播帶貨。

今年以來,TikTok持續(xù)針對英國、東南亞市場推出好幾波直播激勵,比如傭金減免、郵費減免、手續(xù)費減免、天天開播贈滿減券等措施。

TikTok直播激勵政策

另有《TikTok生態(tài)發(fā)展與全球短視頻生態(tài)布局報告》顯示,自2021年4月印尼shop開通到今年6月間,TikTok全球直播帶貨場次持續(xù)增長,其中,6月達人直播帶貨場次的日均增長率大概在10%左右。

直播帶貨是大勢所趨,但落地并不容易。

首當其沖的是品類要調整,之前短視頻模式下,Newme主做家居,但“直播家居完全賣不動”。

團隊只能不斷測品,期間GMV受到不少影響。影響最大時,月GMV大概只有峰值的30%,直到今年三月份,Newme直播才算進入正軌。

顧俊在測試中發(fā)現(xiàn),有兩種直播模式在美國受歡迎:一是快速試穿、試戴和自選超市類,比如美甲、服裝、假發(fā)、毛絨等品類,用大量用戶選擇商品時產(chǎn)生的互動數(shù)據(jù)拉動場觀;二是各類盲盒,比如卡牌、水晶、美妝等,擊中的是用戶獵奇心理。

這兩種模式指向的都是拉動高場觀,“因為在美國電商半閉環(huán)狀態(tài)下,直播訂單轉化數(shù)據(jù)無法被跟蹤,所以沒法根據(jù)轉化二次推流”。

Newme每天有5~6場3小時以上的直播,單場GMV最高達一萬美元左右,賣得比較好的是美妝、3C、文具等品類。

目前,Newme短視頻和直播的GMV貢獻比例大概是1:1,但顧俊預期,未來直播占比會更高,“直播就像開了一家店,經(jīng)營時間越長,產(chǎn)出就越多?!?/p>

今年7月,TikTok服務商躍洋小鯨也面臨轉型決定:從英國轉向東南亞,原因是“英國做得很吃力”。

團隊今年4月剛成立時,主做美妝、3C,這源于其核心成員來自阿里,在美妝、3C等品類有很強的供應鏈優(yōu)勢。

但英國做起來很不順,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物流時效太長,要半個月以上,導致拒收率高,差評也多,“店鋪要上4分都很難”,TOM有過切膚之痛。

而且運費成本很高,一個包裹運費將近50元,“一個訂單可能都賺不到這么多,利潤都被運費吃掉了,虧錢是肯定的”。

TOM反思這是當時犯的一個認知錯誤,“因為國內根本不用考慮物流問題,一個包裹運費成本兩三元足夠了。”

另一方面,直播團隊在成都,時差問題導致一般要在凌晨兩點左右開播,一直到早上八九點,團隊吃不消,基本每個主播做了半個月左右,就受不了了;

今年7月決定轉向東南亞時,TOM經(jīng)歷了大半個月的焦慮期,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不斷復盤各類問題:大牌美妝在東南亞不成立,得選更便宜的日用品,但具體是什么?去哪里找?要不要設本地倉?......

等有了眉目,到落地階段時,又碰上8月底的成都疫情,團隊居家隔離,無法開展工作。

所幸,“硬熬過來了”,入局東南亞后,TOM覺得順暢多了。

“由于文化的貼近性,東南亞對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接受程度很高,直播間人數(shù)也更高,有幾百甚至上千人在線,而英國只有幾十個人。”

目前,躍洋小鯨的重點在菲律賓,同時,也在培育印尼、泰國。

其不僅服務于中國出海商家,還服務于本土商家,TOM認為,中國還是本土不重要,優(yōu)質供應鏈才是關鍵。

比如,躍洋小鯨拿到了印尼某知名漱口水品牌的國家代理,還與菲律賓某紙品品牌合作,打造出一個直播樣板,幾乎每天一個專場直播,一場GMV達二十萬左右比索,折合人民幣兩三萬,做到了當?shù)丶埰奉I域的頭部。

TOM預計,今年GMV總量能達四五百萬元,“不算多,但足夠活下來了?!?/p>

逃不開的本土化難題

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基本有一個共識:本土化很關鍵。

由于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和購物習慣不同,TikTok的運營策略也要“定制化”。

在TOM的觀察里,目前海外用戶對短視頻的訴求與國內高畫質、精致豐富的要求不同,其審美像是早期的抖音,簡單直接、搞笑生活化的內容更受歡迎。

“東南亞分享原生態(tài)日常搞笑的達人粉絲有上千萬,那些精細化的反而做不起來?!?/p>

不過,TOM認為這可能是階段問題,后續(xù)海外用戶的審美也可能如抖音的迭代一樣,要求更高。

而在直播方面,不同國家適合的模式也有差異。

顧俊發(fā)現(xiàn),不同于歐美開盲盒、快速試穿等直播玩法,東南亞更適合平播,即一一過款,介紹產(chǎn)品賣點,沒那么多“套路”,更多是贈品、滿減等傳統(tǒng)銷售玩法。

此外,主播是否是當?shù)厝耍瑢χ辈バЧ灿泻艽笥绊憽?/p>

一方面是信任感,非本土主播的直播進入率可能偏低。

今年一季度,跨境無疆的創(chuàng)始人Kane在英國直播時觀察到,中國主播開播時,只有十幾個人在線,外國主播則有幾十個人。

他認為,歐美用戶對中國人本來就有信任危機,這源自以往部分跨境電商賣家發(fā)生過的貨不對版、發(fā)空包、刷單等違規(guī)操作。

近兩年來,亞馬遜、PayPal的多輪封號潮針對的就是這些行為,甚至“誤殺”了一些合規(guī)經(jīng)營賣家。

本土主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本土主播的原生感更強。

很多TikTok創(chuàng)業(yè)團隊招募的主播不乏會英語或小語種的中國人,但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上仍有隔閡。

“比如,在賣點塑造上,中國人會講包含某某成分,但海外用戶可能更想聽到使用產(chǎn)品后的感覺”,TOM切身體驗道。

另外,選品也有差異性。

根據(jù)多位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的總結,一般來說,歐美用戶對美妝接受程度更高,東南亞對3C、日用百貨等品類更認可。

TOM認為,這可能和消費力有關,歐美消費能力更強,需求偏個性化,而東南亞多為剛性需求。

而在大品類之下,具體的產(chǎn)品喜好也有講究。

比如,TikTok英國市場的一款爆品是大容量水杯,這可能和英國人喜歡戶外運動有關;

比如,國內相對更喜歡精致、單體化的彩妝產(chǎn)品,但歐美更喜歡幾十種顏色搭配的大眼影盤。

針對東南亞市場,TOM有一個有趣的選品心得,他會參考國內電商早期的爆款產(chǎn)品,而不是今天國內的市場喜好。

為更好的適應本土化需求,躍洋小鯨在菲律賓設了當?shù)刂辈バF隊,并考慮明年將整個國內直播團隊都遷到東南亞。

在TOM看來,國內團隊偏重于方法論輸出,本土化團隊負責結合當?shù)氐奈幕晳T進行落地,這樣的組合是個比較理想的結構。

TOM測算過,東南亞人力成本相對低,在菲律賓,員工底薪不到3000元,再加提成,平均算下來是國內的一半,營收足以覆蓋團隊成本。

而且,本地播還能避免國內開播遇到的網(wǎng)絡異常波動問題,“有時網(wǎng)絡不好,直播間流量會從1000多人莫名掉到幾十個人”,TOM有親身經(jīng)歷。

同樣選擇落地本土化的還有顧俊。

今年3月,顧俊堅定的選擇建立紐約和洛杉磯辦公室,以支持更原生感的本地內容,同時,還在美國設立了前置倉,預先備貨,以縮減物流時長,為海外用戶提供更好的物流體驗。

不過,本土化也會帶來衍生問題。比如,疫情之下,去海外出差機票成本高,回國后又要隔離10天左右。

還好影響不大,網(wǎng)絡能解決很多工作上的溝通問題,基本不耽誤事,顧俊和TOM均這樣表示。

分化的變現(xiàn)路:有人微盈利,有人半放棄

TikTok創(chuàng)業(yè)者眾,盯上的皆是TikTok 10億日活背后的誘人蛋糕。

但能吃到多少,得看各自的本事了。

像Newme、躍洋小鯨這樣找到切入點,并在變現(xiàn)上初見成效,實屬“幸運兒”。

繼去年轉型直播后,今年8月,Newme決定向東南亞擴張,至今已摸索出適合東南亞市場的穩(wěn)健打法:品類以3C、家居為主,走達人合作帶貨和短視頻投流路線。

目前,Newme月GMV達百萬美元,其中東南亞貢獻約一半。

不過,Newme的目標是品牌化,在顧俊看來,東南亞更像是出貨渠道,尚未到品牌階段,其核心戰(zhàn)場還在歐美。

躍洋小鯨自7月轉向東南亞市場后,經(jīng)營狀況從虧損轉向微利,“基本把東南亞市場理解透了”。

未來三年,躍洋小鯨將繼續(xù)深耕東南亞。

自今年1月東盟RCEP貿易協(xié)議落地后,東南亞和中國經(jīng)貿關系愈加緊密,且東南亞電商經(jīng)濟增勢較為強勁。

根據(jù)淡馬錫、貝恩和谷歌聯(lián)合發(fā)布的報告估計,2021-2025年東南亞電商GMV復合年增長率為25.9%,2025年GMV將達2340億美元。

找對市場后,TOM預估,明年躍洋小鯨的GMV做到三五千萬元,問題不大。

但在同一個生態(tài)中,有一些人還在變現(xiàn)路上艱難求索。

某MCN機構創(chuàng)始人蘇青從今年3月開始All in TikTok,從英美切入,主做美妝、首飾等時尚品類,同步探索賬號孵化、直播帶貨、達人合作等模式。

和大多數(shù)玩家的英國遭遇一樣,一場直播在線人數(shù)最高只有七八百人,一天GMV有1000英鎊就很好了?!绑w量很小,利潤沒法Cover團隊費用,慢慢的,主播和運營都覺得沒意思了。”

兩個月前,直播間流量更是掉到了個位數(shù),官方建議轉做東南亞。

但蘇青發(fā)現(xiàn),東南亞直播客單價很低,產(chǎn)品同質化也很嚴重,很多都是十幾、二十幾的“義烏貨”,這不符合她的價值定位。

摸索了半年多,蘇青暗下判斷,現(xiàn)在還沒到品牌入局直播的好時機,“等平臺能培育出一個T品牌時,或許機會更好”。

但蘇青并沒有放棄TikTok,只是放棄了直播,目前團隊在專注做短視頻賬號孵化,隨時等風來。

不過,做出好內容并不容易,同顧俊一樣,蘇青也覺得做短視頻沒有清晰的方法論,只能籠統(tǒng)概括為“網(wǎng)感很重要”。

而且,孵化賬號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一個賬號大概10~20萬元預算,三個月沒有增長就取消。

至今,團隊已經(jīng)嘗試了六七十個賬號,關掉的有二三十個。

其中,一個時尚賬號在一個月里突破了30萬粉絲,視頻平均播放量10萬,月廣告收入大概在一萬美元,算是微利狀態(tài)。

但像這樣實現(xiàn)商業(yè)化的賬號只有2個,其他三四十個賬號還在內容摸索中,變現(xiàn)“遙遙無期”。

國內其他MCN也是一樣,“大家對TikTok基本還處于觀望狀態(tài)?!?/p>

Kane的際遇和蘇青有些相似。

自今年2月組建團隊開始,他建立了幾十個賬號矩陣,主做英國市場的直播帶貨,一周開播6天,每天4~5場,最瘋狂的時候,他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幾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試了一遍,直播、選品、做獨立站、投廣告......結果耗費了七八個月時間,換了七八個主播,投入了五六十萬元資金,仍沒有趟出一條路來。

“很刻苦,但失敗了”,所得不多,但踩坑不少。

先是遇到直播時TikTok網(wǎng)絡節(jié)點“歪”到其他國家,導致流量不斷下降,后來連銷售權限也沒有了。

“開始以為是我們的直播能力缺乏導致的,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當初購買的節(jié)點不干凈,觸發(fā)了直播風控,為此浪費了一個多月時間。”

接著又在選品上踩坑,之前Kane有多年亞馬遜跨境電商的經(jīng)驗,他從自己擅長的鞋服品類切入,但賣不動。

他總結是因為功能性較強的鞋服品類的目標群體相對聚焦,不是大眾品類,零粉開播時,進直播間的都是“泛粉”,轉化必然差。

“TikTok只有用戶的內容興趣標簽,缺乏購買標簽,很難給直播間精準客流?!?/p>

此外,在團隊直播銷售能力的培養(yǎng)上,Kane也始終沒找到方法,他覺得主播只是在解說產(chǎn)品,而不是在銷售,雖然請過老師做銷售培訓,但轉變起來很難。

心力耗盡后,他決定從TikTok中“半抽身”,他在TikTok賬號主頁掛上了亞馬遜店鋪,把TikTok當成引流工具,只留了兩三個人做賬號維護。

“或許是因為我深受亞馬遜傳統(tǒng)電商的影響,缺少玩TikTok的基因”。

同一個世界中,每個人看到的不一樣,選擇也不同。

顧俊、TOM將繼續(xù)在直播上“過關斬將”,蘇青選擇“蟄伏”,先做賬號培養(yǎng),Kane不忍徹底放棄,選擇從TikTok半離場,究竟是什么決定了這種生存的分化?

個人能力?運氣?時機?恐怕沒人能說得清。

(文中蘇青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