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在不禁止添加劑的德國,“海天們”的生存空間如何?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在不禁止添加劑的德國,“海天們”的生存空間如何?

歐洲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與健康的重視,更是含添加劑醬油沒有“活路”的核心原因。

龜甲萬醬油,即萬字牌醬油在德國最為流行。錢伯彥 攝

海天味業(yè)第三次就食品添加劑雙標風波發(fā)布澄清公告稱,公司銷往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產(chǎn)品涵蓋不含食品添加劑和含添加劑的不同檔次產(chǎn)品。海天味業(yè)還表示,國內作為公司最大的消費市場,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確保產(chǎn)品質量和安全的同時,國內的產(chǎn)品線種類更為豐富。2022年中報顯示,海天味業(yè)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的營收占比為93.77%。

雖然海天味業(yè)三次發(fā)布的公告并不被外界廣泛認可,但該公司在公告中所述基本都是事實——即便是在以法律法規(guī)繁雜、食品安全標準苛刻著稱的歐盟亦是如此。

含添加劑醬油絕非歐洲市場主流

此次進入公眾焦點的海天醬油添加劑之中,除了增加風味的白砂糖、三氯蔗糖以及增鮮的谷氨酸鈉和酵母提取物之外,最受爭議的莫過于起到防腐劑作用的苯甲酸鈉。

編號為E211的苯甲酸鈉即便在歐盟法規(guī)框架下同樣被廣泛運用于食品工業(yè),包括番茄醬、蛋黃醬、魚罐頭、人造黃油等歐洲居民常用食品中均能找到苯甲酸鈉。

除了西餐常見的醬汁和罐頭類食品之外,食品添加劑同樣也出現(xiàn)在歐洲市場出售的醬油配料表上。例如,李錦記在德國售賣的特級鮮味生抽配料表上同樣能找到肌苷酸二鈉和鳥苷酸二鈉兩項用于增味的添加劑。

同樣能找到肌苷酸二鈉和鳥苷酸二鈉作為添加劑的德國售李錦記生抽醬油(左)。錢伯彥

不過這并不意味這些含添加劑的海天或李錦記在歐洲市場就能夠大行其道。事實上,含添加劑的醬油在歐洲市場上絕非主流。

隨著日本壽司的大受歡迎以及東亞裔居民比例的逐漸提升,歐洲市面上原產(chǎn)自亞洲的各色醬油也在過去五年內相繼登陸歐洲各大連鎖超市,醬油品種亦愈發(fā)齊全。

以人口最多、食物消耗量最大的德國為例,市面上主流的醬油包括李錦記、珠江橋牌醬油、日本的龜甲萬、日本Arche醬油、泰國仁和圓醬油以及其他德國本土品牌等。其中,占據(jù)貨柜至少五成以上的日本龜甲萬醬油清一色皆不含食品添加劑。

連鎖超市把好第一道關

事實上,在歐洲的連鎖超市中消費者甚至根本無法接觸到任何一款含食品添加劑的醬油。

筆者在走訪德國連鎖超市Edeka時找到了超過十余種各色醬油,無論是日本品牌醬油,還是以仁和圓為代表的泰國、越南品牌醬油均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而在以利多、奧樂齊為代表的德國大型廉價連鎖超市,為了壓縮成本而縮減產(chǎn)品品類,超市方面幾乎只提供不含添加劑的日本龜甲萬醬油這一單一品牌。

作為消費者面對品牌方時的第一道關卡,歐洲各大連鎖超市通常會選擇嚴控供應商以打出健康食品的噱頭吸引顧客。例如打出我們愛食物Edeka連鎖超市就設立了網(wǎng)絡專欄向消費者科普各類防腐劑的使用場景并承諾盡可能減少含添加劑品類。

而在批發(fā)和物流環(huán)節(jié)相對隨意的反例,則是歐洲各大城市之中由亞洲居民經(jīng)營的、以販賣亞洲食物為主的亞洲超市。

例如,在歐洲最大連鎖亞洲超市東方行就能購買到此次風波的主角:海天金標生抽醬油,而筆者家中唯一一瓶含添加劑的李錦記生抽醬油同樣購自亞洲超市。頗為值得玩味的是,另一瓶購自德國連鎖超市的李錦記老抽醬油則不含添加劑。

理論上涉及大量進出口貿易的亞洲超市或貿易商需要遵守中國和歐盟雙重法律法規(guī),但事實上因為亞洲品類相對冷門小眾、主要客戶群體為社會邊緣化群體等因素,亞洲超市和貿易商往往會成為進口國與出口國皆忽視的“三不管地帶”。

大行其道的日本醬油

含添加劑的醬油品類在歐洲市場難以進入主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日本品牌和日本文化的巨大影響力。

1980年代便向全球大力輸出的日本文化與大量的日本海外僑民都使得日本醬油品牌隨著壽司和拉面進入主流社會。

德國最受歡迎的龜甲萬醬油就贊助了當?shù)貛缀跛腥樟系甑尼u油瓶子,而壽司文化的興盛也使得歐洲人對于濃口醬油(Koikuchi)、薄口醬油(Usukuchi)、溜醬油(Tamari)、二次釀造醬油(Saishikomi)和白醬油的日式分類更為熟悉,相比之下生抽、老抽等基本中式分類則鮮有人關注。

以德國產(chǎn)品評測網(wǎng)站Vergleich.org的評測結果為例,日本Arche的兩款溜醬油占據(jù)了前兩名位置。日本醬油的影響力之大,從德國本土品牌的醬油命名上亦可見一斑。以德國著名有機食品連鎖ALNATURA的自營品牌醬油為例,其醬油命名之中添加了日語醬油的羅馬音Shoyo,而日本Arche對歐洲出口的許多醬油品類甚至直接去掉了soy sauce這一醬油的英語名稱,僅保留Shoyo一詞。

閱讀配料表的歐式消費者習慣

除了把好第一道關卡的連鎖超市以及日本醬油的流行之外,歐洲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與健康的重視更是含添加劑醬油沒有活路的核心原因。

根據(jù)統(tǒng)計公司Statista 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23%的德國消費者在購買任何食品之前會通讀配料表,53%的消費者經(jīng)常在購買食品前查看配料表,而從不閱讀食品配料表的比例僅為8%。

一罐普遍的意面醬上能夠找到營養(yǎng)成分表(左下)和營養(yǎng)評分以及配料表(右上)。錢伯彥

除了常見的配料表之外,在德國農業(yè)與營養(yǎng)部的推動下,食品類外包裝上還囊括營養(yǎng)成分表與營養(yǎng)評分,以時刻提醒消費者食品的實際營養(yǎng)價值。以巧克力為代表的深加工產(chǎn)品往往因其僅含糖分的單一營養(yǎng)價值而不得不在外包裝上標注醒目的D級或E級營養(yǎng)評分。

另一個歐盟層面的著名食品商標則是有機食品認證標。1992年歐盟有機生產(chǎn)法實施以來迅速在各成員國得到響應。在歐盟有機生產(chǎn)法立法過程中直接借鑒的丹麥,甚至有超過90%的消費者認可有機食品認證標簽。

相比于已經(jīng)擁有不少掛上有機認證標的日本龜甲萬醬油,即便是在歐洲最常見的李錦記醬油似乎至今仍與該認證無關。

部分高級醬油品類帶有有機認證標(即Bio標志)。錢伯彥
 
李錦記醬油均沒有有機認證標。錢伯彥 攝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在不禁止添加劑的德國,“海天們”的生存空間如何?

歐洲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與健康的重視,更是含添加劑醬油沒有“活路”的核心原因。

龜甲萬醬油,即萬字牌醬油在德國最為流行。錢伯彥 攝

海天味業(yè)第三次就食品添加劑雙標風波發(fā)布澄清公告稱,公司銷往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產(chǎn)品涵蓋不含食品添加劑和含添加劑的不同檔次產(chǎn)品。海天味業(yè)還表示,國內作為公司最大的消費市場,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確保產(chǎn)品質量和安全的同時,國內的產(chǎn)品線種類更為豐富。2022年中報顯示,海天味業(yè)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的營收占比為93.77%。

雖然海天味業(yè)三次發(fā)布的公告并不被外界廣泛認可,但該公司在公告中所述基本都是事實——即便是在以法律法規(guī)繁雜、食品安全標準苛刻著稱的歐盟亦是如此。

含添加劑醬油絕非歐洲市場主流

此次進入公眾焦點的海天醬油添加劑之中,除了增加風味的白砂糖、三氯蔗糖以及增鮮的谷氨酸鈉和酵母提取物之外,最受爭議的莫過于起到防腐劑作用的苯甲酸鈉。

編號為E211的苯甲酸鈉即便在歐盟法規(guī)框架下同樣被廣泛運用于食品工業(yè),包括番茄醬、蛋黃醬、魚罐頭、人造黃油等歐洲居民常用食品中均能找到苯甲酸鈉。

除了西餐常見的醬汁和罐頭類食品之外,食品添加劑同樣也出現(xiàn)在歐洲市場出售的醬油配料表上。例如,李錦記在德國售賣的特級鮮味生抽配料表上同樣能找到肌苷酸二鈉和鳥苷酸二鈉兩項用于增味的添加劑。

同樣能找到肌苷酸二鈉和鳥苷酸二鈉作為添加劑的德國售李錦記生抽醬油(左)。錢伯彥

不過這并不意味這些含添加劑的海天或李錦記在歐洲市場就能夠大行其道。事實上,含添加劑的醬油在歐洲市場上絕非主流。

隨著日本壽司的大受歡迎以及東亞裔居民比例的逐漸提升,歐洲市面上原產(chǎn)自亞洲的各色醬油也在過去五年內相繼登陸歐洲各大連鎖超市,醬油品種亦愈發(fā)齊全。

以人口最多、食物消耗量最大的德國為例,市面上主流的醬油包括李錦記、珠江橋牌醬油、日本的龜甲萬、日本Arche醬油、泰國仁和圓醬油以及其他德國本土品牌等。其中,占據(jù)貨柜至少五成以上的日本龜甲萬醬油清一色皆不含食品添加劑。

連鎖超市把好第一道關

事實上,在歐洲的連鎖超市中消費者甚至根本無法接觸到任何一款含食品添加劑的醬油。

筆者在走訪德國連鎖超市Edeka時找到了超過十余種各色醬油,無論是日本品牌醬油,還是以仁和圓為代表的泰國、越南品牌醬油均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劑。而在以利多、奧樂齊為代表的德國大型廉價連鎖超市,為了壓縮成本而縮減產(chǎn)品品類,超市方面幾乎只提供不含添加劑的日本龜甲萬醬油這一單一品牌。

作為消費者面對品牌方時的第一道關卡,歐洲各大連鎖超市通常會選擇嚴控供應商以打出健康食品的噱頭吸引顧客。例如打出我們愛食物Edeka連鎖超市就設立了網(wǎng)絡專欄向消費者科普各類防腐劑的使用場景并承諾盡可能減少含添加劑品類。

而在批發(fā)和物流環(huán)節(jié)相對隨意的反例,則是歐洲各大城市之中由亞洲居民經(jīng)營的、以販賣亞洲食物為主的亞洲超市。

例如,在歐洲最大連鎖亞洲超市東方行就能購買到此次風波的主角:海天金標生抽醬油,而筆者家中唯一一瓶含添加劑的李錦記生抽醬油同樣購自亞洲超市。頗為值得玩味的是,另一瓶購自德國連鎖超市的李錦記老抽醬油則不含添加劑。

理論上涉及大量進出口貿易的亞洲超市或貿易商需要遵守中國和歐盟雙重法律法規(guī),但事實上因為亞洲品類相對冷門小眾、主要客戶群體為社會邊緣化群體等因素,亞洲超市和貿易商往往會成為進口國與出口國皆忽視的“三不管地帶”。

大行其道的日本醬油

含添加劑的醬油品類在歐洲市場難以進入主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日本品牌和日本文化的巨大影響力。

1980年代便向全球大力輸出的日本文化與大量的日本海外僑民都使得日本醬油品牌隨著壽司和拉面進入主流社會。

德國最受歡迎的龜甲萬醬油就贊助了當?shù)貛缀跛腥樟系甑尼u油瓶子,而壽司文化的興盛也使得歐洲人對于濃口醬油(Koikuchi)、薄口醬油(Usukuchi)、溜醬油(Tamari)、二次釀造醬油(Saishikomi)和白醬油的日式分類更為熟悉,相比之下生抽、老抽等基本中式分類則鮮有人關注。

以德國產(chǎn)品評測網(wǎng)站Vergleich.org的評測結果為例,日本Arche的兩款溜醬油占據(jù)了前兩名位置。日本醬油的影響力之大,從德國本土品牌的醬油命名上亦可見一斑。以德國著名有機食品連鎖ALNATURA的自營品牌醬油為例,其醬油命名之中添加了日語醬油的羅馬音Shoyo,而日本Arche對歐洲出口的許多醬油品類甚至直接去掉了soy sauce這一醬油的英語名稱,僅保留Shoyo一詞。

閱讀配料表的歐式消費者習慣

除了把好第一道關卡的連鎖超市以及日本醬油的流行之外,歐洲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與健康的重視更是含添加劑醬油沒有活路的核心原因。

根據(jù)統(tǒng)計公司Statista 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23%的德國消費者在購買任何食品之前會通讀配料表,53%的消費者經(jīng)常在購買食品前查看配料表,而從不閱讀食品配料表的比例僅為8%

一罐普遍的意面醬上能夠找到營養(yǎng)成分表(左下)和營養(yǎng)評分以及配料表(右上)。錢伯彥

除了常見的配料表之外,在德國農業(yè)與營養(yǎng)部的推動下,食品類外包裝上還囊括營養(yǎng)成分表與營養(yǎng)評分,以時刻提醒消費者食品的實際營養(yǎng)價值。以巧克力為代表的深加工產(chǎn)品往往因其僅含糖分的單一營養(yǎng)價值而不得不在外包裝上標注醒目的D級或E級營養(yǎng)評分。

另一個歐盟層面的著名食品商標則是有機食品認證標。1992年歐盟有機生產(chǎn)法實施以來迅速在各成員國得到響應。在歐盟有機生產(chǎn)法立法過程中直接借鑒的丹麥,甚至有超過90%的消費者認可有機食品認證標簽。

相比于已經(jīng)擁有不少掛上有機認證標的日本龜甲萬醬油,即便是在歐洲最常見的李錦記醬油似乎至今仍與該認證無關。

部分高級醬油品類帶有有機認證標(即Bio標志)。錢伯彥
 
李錦記醬油均沒有有機認證標。錢伯彥 攝

 

未經(jīng)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