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圖金融研究院 黃大智
8月22日,央行公布LPR利率報價情況,LPR如期下降,其中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從3.70%下調至3.65%,降幅5BP;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從4.45%下調至4.30%,降幅15BP。這也是年內第二次調降1年期LPR利率,第三次調降5年期LPR利率,年內1年期LPR利率累計下降15BP,5年期LPR利率累計下降35BP。
LPR歷史最大幅度下降,為何是此時?
從市場的預期來看,此次LPR的下降,符合市場預期,但幅度略有不及。
就在8月15日,央行開展4000億元MLF和20億逆回購,均降息10BP至2.75%和2%。在央行的貨政報告中提出的“市場利率+央行引導→LPR→貸款利率”傳導機制下,MLF與OMO政策利率的下調,也勢必傳導至LPR的報價上,進而降低市場貸款利率。因此本次LPR的下降可以理解是前期MLF降息后的操作。不過從下降幅度上看,8月15日的超預期降息,表明實體經濟的需求和房地產都面臨較大的壓力,市場多數預期一年期和五年期LPR會調降10BP和20BP,趕在面臨三季度通脹壓力之前,提前降息,更好的穩(wěn)經濟、穩(wěn)地產。
而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更能夠理解當前LPR下降的必然性。
近期官方公布了一系列的經濟數據,除出口外,其他經濟數據都顯著弱于6月份,疫后經濟持續(xù)復蘇面臨中斷的可能,經濟的復蘇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在疫情的持續(xù)擾動和房地產景氣度低迷的影響下,PMI、社融、信貸、工業(yè)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均下降幅度較大,且不及市場預期。
雖然6月經濟數據好轉主要受到疫后復蘇的影響,市場對7月的下降已經有所預料,但差到如此程度,顯然也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也正因為此,8月15日央行調降了OMO及 MLF 利率,政策寬信用意圖明顯。
同時,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信貸數據,不僅總量上大幅度回落,結構上表現更差。企業(yè)短期和中長期貸款雙雙回落,企業(yè)投資意愿低迷,實體經濟需求不振,經濟修復基礎尚不穩(wěn)固。居民短貸及中長期貸款同樣大幅度回落,居民預期收入下降和儲蓄意愿的增強導致居民需求疲弱。
因此綜合來看,內需層面消費疲軟,房地產市場仍未止跌,企業(yè)投資意愿不足,再加上下半年可能面臨的外需下滑,要實現年中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實現較好發(fā)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利率、更進一步降低房貸利率,促進寬貨幣向寬信用的進一步傳導,就顯得尤為必要。
LPR下降,后續(xù)影響如何?
LPR利率的下降會影響到實體經濟的成本,進而影響居民、企業(yè)的消費投資意愿。但更直接的,LPR的下降會直接對兩個方面產生較大影響,一是資本市場,二是房貸。
首先來看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一般來說,寬松的貨幣政策對于資本市場來說都是典型的利好消息,會促使股票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但股票市場看重當下,更看預期的實現。
從歷次LPR的調降情況看,短期內,LPR調降前通常市場會表現較好,多數都是上漲的行情,可能原因主要在于投資者基于高頻數據或政策表態(tài),對流動性有寬松的預期,因此一定程度上提升風險偏好。但在LPR調降真正落地后,寬松的預期得以實現,股市的表現反而相對較差。
長期來看,LPR調降的影響則可以淡化,股市的表現更多的取決于寬貨幣后到寬信用的傳導,即經濟基本面的表現。如果寬貨幣能夠落地,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上升,促進經濟的發(fā)展,股市會迎來一段時期內的業(yè)績、估值雙提升。典型如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下,短期大幅調降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利率,促進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修復,后期經濟顯著回升,股市也表現較好。反之,如果寬貨幣到寬信用傳導不暢,資金在銀行間市場空轉,實體經濟對于資金的需求不足,LPR的下降只能短期提振股市的表現,難以實現長牛,恰如今年股市表現,雖然三次調降LPR,但經濟基本面的較差表現,股市仍然難掩頹勢。
具體來看,“降息”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上,因此“降息”落地前成長風格的股票會顯著受益于估值的提升?!敖迪ⅰ甭涞刂?,則恰恰相反,價值風格會因未來業(yè)績改善預期而表現更好,成長風格則會受到壓制。
總體來看,LPR下降前,流動性寬松預期導致成長股受益;LPR下降后,價值股則受益于未來業(yè)績改善的預期。
除了資本市場外,另一個則是對房貸的影響。在2020年8月31日實施房貸利率“換錨”后,房貸利率與五年期LPR利率掛鉤,因此每月20日公布的五年期LPR利率也會影響房貸利率。五年期LPR也成為當前調控房地產市場的重要價格手段。
同時,五年期LPR的調降也會對居民的房貸產生影響。居民房貸利率主要由五年期LPR加上一定的點數構成,根據測算,本次五年期LPR利率調降15BP,對于30年100萬房貸的購房者來說,每月將減少89元的月供。
持續(xù)降息,要不要提前還貸?
除了對于資本市場和房貸利率的影響外,近期還有一件對于有房貸的人影響較大的事,就是要不要提前還貸。
從居民的行為上看,提前還貸與否,本質上是對于資金在不同時期使用方式的選擇。
如果從過去五到十年的投資市場看,2015年之前在高端理財中有8%甚至更高的剛兌信托產品,2015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崛起,線上渠道出現了大量的高收益投資產品,包括貨幣基金、互聯網存款,還有名噪一時的P2P,雖然現在回頭看P2P的暴雷有其必然性,但放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人們仍然有著對于未來高收益投資的預期。而在2018年P2P普遍性暴雷之后,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又接續(xù)了高收益投資產品,同樣在被整頓之后,隨后便是2019年開啟的大牛市,號稱穩(wěn)健投資的固收+產品又占據投資的C位。
可以說,在近些年的投資市場中,就是一個個高收益投資產品出現又被監(jiān)管整頓消失的過程,但無論市場如何變化,人們總能在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收益投資品。這些投資收益顯然要高于房貸的利率,而房貸又是國內居民少數可以用低利率加杠桿的融資方式,當一筆錢用于投資,能夠獲取比房貸利率更高的收益時,或者說能夠取得“預期更高”的收益時,自然不會選擇提前還貸。
但于當下而言,資管新規(guī)使得剛兌被打破,穩(wěn)健的理財方式不再。權益市場又表現較差,曾經被鼓吹波動小、收益高的“固收+”產品,也變成了波動大、收益低的“固收-”產品,投資的未來預期變的更低。投資者在面對收入和投資的不確定性中,找不到更高收益的投資渠道時,閑置資金用于提前還貸看似就成為了必然。
特別是對于很多人而言,如果職業(yè)發(fā)展、收入水平并不如預期一樣樂觀,多數人就會選擇減輕未來的負擔,縮減債務,穩(wěn)住現在的生活。
但是,從長期來看,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提前還貸可能并非是最佳選擇。
提前還貸從適合那些沒有絲毫投資能力的人,屬于面對未來不確定最保守的選擇。但一方面,國內CPI在持續(xù)走高,如果將房價或租房等成本考慮在內,每年實際的CPI可能在3%以上,這也就意味著,提前還貸是將目前更為值錢的錢,用于還掉未來不值錢的錢。如果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今天的50萬,也許到了20年或30年之后,僅僅相當于10萬甚至更少。另一方面,雖然當下的投資收益率并不盡如人意,跑贏房貸利率尚且很難,但當前經濟處在低谷期是顯而易見的,疫情沖擊、國際關系沖突、國內房地產下行周期等很多負面影響因素疊加到了一起。但經濟是有周期的,在當下低谷期放棄這種資產增值的可能性,而尋求一種并不牢靠的“安全性”,也許心理上能夠給自己以安慰。但經濟從低谷期復蘇時,居民風險偏好轉向時,也許會為“提前還貸”而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