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略大參考 程怡
編輯|原野
高瓴資本創(chuàng)始人張磊和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共同現身了新浪財經2022年的ESG企業(yè)論壇。
對于前者,這是最近少有的一次公開露面,也算是對眾多“高瓴跌下神壇”聲音的回應。是否跌下神壇還不好說,但他創(chuàng)辦的這家投資機構確實在發(fā)生著明顯變化。
比如在堅定“重倉中國”這條路上,它從買方業(yè)務,發(fā)展到兼有賣方業(yè)務,新成立的S基金,就是做這個。而區(qū)別于以往大開大合做現象級交易的風格,高瓴成立的首支人民幣碳中和產業(yè)投資基金,首關規(guī)模超過20億元,總規(guī)模逾40億元,遠遠不及以往動輒百億的募資規(guī)模。
另一位自帶流量的嘉賓是董明珠。不過這次她沒有貢獻什么“董言董語”,只是中規(guī)中矩地談了格力對研發(fā)的投入,以及企業(yè)在降低碳排放上的社會責任。
張磊和董明珠,一個是開場,一個是壓軸,盡管兩人基本無互動,各自獨美,但這兩個名字早就有了交集:高瓴定增格力浮虧百億的事情一度引發(fā)熱議,更重要的是,從過往經歷看來,他們都是對抗周期的高手。
中國入世之后創(chuàng)造出來的經濟周期,帶動了制造業(yè)、互聯網、房地產等多個行業(yè)的崛起,也培養(yǎng)了一批本土企業(yè)家和投資人。董明珠和張磊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但在當下,他們都面臨著高速增長結束之后出現的,基數大、增速趨緩的新課題。
它需要創(chuàng)始人們繼續(xù)拿出更多智慧,去磨合一個看起來不好應對的經濟周期。
01 周期
每個投資人都想成為巴菲特,大談價值投資,但也不要忽略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巴菲特”的土壤,即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后,遍地便宜資產的大環(huán)境。
類似的機遇,曾經出現在互聯網泡沫破碎之后的世紀之初。
2004年,盛大網絡的名字,出現在《福布斯》評選的當年十大科技IPO榜單的第四位。這份榜單的排名標準簡單直接——募資額度。跟一眾虧損上市的中概股不同,當時的盛大,已經憑借《傳奇》游戲獲得巨大盈利,況且陳天橋還給盛大包裝了“網絡迪士尼”故事,在美國資本市場很好被理解。
可即便如此,盛大從納斯達克募集的1.52億美元,比原計劃的2.6億美元,也少了近40%。
畢竟當時的市場行情不算晴朗,“互聯網泡沫”翻篇不足一年。資本對納斯達克指數在5132點后掉頭向下,最低觸碰到1200點的慘痛經歷,仍舊記憶猶新。中概股,比如搜狐、新浪和網易,都相繼有過股價跌破一元的至暗時刻。市場情緒陰晴不定中,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又表態(tài)要加息,以緩沖經濟過熱。一連串或真或假的動作,令資本陷入猜測和觀望之中。
期間,摩根士丹利出具了一份報告,對沒有明確營收模式的中概股堅定唱多,稱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將在5年內躍居世界首位。
投行出具的賣方報告,作用相當于短視頻里的美顏濾鏡,在磨皮、大眼等功能的加持下,人人顏值飆升。這份“開大”的報告更是立場鮮明,以至于它不太像分析報告,而更像預言——雖然它分析得出的結果,直到現在也沒能實現。
不過,這份報告的作者,現在已經被很多中國人所熟悉——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在中文互聯網上,她被稱為“互聯網女皇”。友好的中國人民對海外人士釋放善意的舉動,很容易心存感念。十幾年后,中文互聯網對瑪麗·米克爾出具的報告的關注,可能比美國科技圈還隆重。
回到當時,那份報告對中概股帶來的影響力太有限了。彼時中國科技企業(yè)赴美上市就相當于A股市場的打新狂歡,股價搶眼的“保鮮期”極短,往往只在上市之初會出現。與盛大同年上市的騰訊,市值從60億港幣,一路向下跌到過20億港幣。更早一些上市的攜程,曾經收獲互聯網泡沫之后,納斯達克開盤當日漲幅最高的榮耀,但也僅是烈火烹油般甜蜜了幾天。
這也不奇怪。古早時代的互聯網企業(yè),還沒摸索到明確的盈利模式,市場信心的搖擺也很正常。
事后來看,投資這些企業(yè)的風險資本,算是撿到了便宜貨。比如騰訊和攜程背后都站著IDG,1993年,熊曉鴿說服他的美國老板拿出1000萬美金,做風險投資,創(chuàng)辦IDG資本,收割了早期中國互聯網圈的大半壁江山。
而真正讓資本市場意識到投資中國科技企業(yè)能帶來高額回報的,還屬盛大網絡項目。2003年,軟銀亞洲的閻焱捕捉到機遇,以4000萬美元注資深陷法律糾紛的盛大網絡。兩年后,賬面回報高達二十余倍。這樣的成績,即便放在今天都挺亮眼的。
海外資本去中國尋寶的故事由此開啟。新世紀的中國,在外資眼中有著宿命般的吸引力,它有著難以接近和理解的神秘,卻又散發(fā)著新鮮的、走在強盛道路并積極擁抱世界的活力,像是想象中充滿甜與蜜的迦南美地。大批風險投資伺機謀定進入中國市場,紅杉資本找來沈南鵬,DCM找來林欣禾,GGV找來符績勛、SIG請到了王瓊。
二級市場的投資機構也沒閑著,想著法地擠進A股投資。中國進入WTO的談判,都包含著開放證券市場的外資準入門檻的談判條款。
一個涌動著的資本大循環(huán)的周期起始了。所以,當張磊用“重倉中國”的故事,在2005年從耶魯大學基金會募集2000萬美金的時候,一切看起來水到渠成。誰會不喜歡押注強盛周期的資本故事呢?
02 時機
同很多風投機構注重在一級市場找項目不同,張磊的“重倉中國”是從二級市場開始的。這或許與他的過往經歷相關。
當時,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尋找創(chuàng)始團隊時,更偏愛有產業(yè)工作經歷的。
沈南鵬在加入紅杉之前,是攜程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林欣禾加入DCM之前,在新浪工作近10年。王瓊曾就職于UT斯達康,這家企業(yè)為VC圈輸送了不少投資人。軟銀賽富的合伙人羊東,曾是UT斯達康的副總裁。
因為一級市場的投資人,比較能達成共識的投資理念就是投人。產業(yè)出身,意味著投資人更容易接觸到創(chuàng)業(yè)者。2003年,剛剛轉型做投資人的沈南鵬,曾經利用在人民大會堂外冒雨等車的空檔,攔住身邊的周鴻祎說“無論你做什么公司,或者投資什么公司,一定要告訴我”。美團的早期投資人中,充滿了清華元素,紅杉的張帆是王興的師哥,北極光創(chuàng)投的創(chuàng)始人鄧峰也是王興的師哥。
張磊缺少此類“前提優(yōu)勢”。他第一份工作在國企五礦集團,整天搭綠皮火車去偏遠省份給公司收購礦產品。后來拿到獎學金去耶魯念MBA,曾經在耶魯大學捐贈基金負責南非、東南亞和中國市場的投資。
這份工作履歷聽起來高大上,但張磊實際掌管的投資業(yè)務卻有些邊緣。因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直到2006年才進入中國,那時候張磊都回國了,在這之前中國能有什么業(yè)務?至于把礦藏豐富的南非市場交給他,可能也只是因為鐘意他在五礦時期上山下礦的老本行。
不過,張磊可以近距離觀察基金掌門人、傳奇投資人史文森,這可能是這份工作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再后來,張磊成為紐交所的首位中國代表,跟二級市場結緣。在此之前,他略微跟科技行業(yè)相關的經歷,是在1999年還沒畢業(yè)的時候,就抑制不住創(chuàng)業(yè)的沖動, 回國創(chuàng)辦了中華創(chuàng)業(yè)網。它有點像早期的FA,在網上接項目,撮合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
只不過,那個年代,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都是稀缺資源,FA業(yè)務的成交量有限。沒過多久,互聯網泡沫席卷而來,科技項目變成資本“毒藥”,大家看見也只想繞道走。張磊也停掉創(chuàng)業(yè)項目,再次回到美國。也就是說,如果論在一級市場的生意,張磊當時的成績和時長,都只屬于“淺嘗”。
在中國做財務顧問的時代機遇,5年之后,被另一位從美國回到中國的投行人士抓住了。
2004年包凡創(chuàng)辦了華興資本,把FA業(yè)務做得風生水起。從陳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資,到當當網、奇虎、58同城,華興都是財務顧問?;旧希袊ヂ摼W企業(yè)的融資時刻,都能看到華興資本的身影。到2015年,華興資本撮合滴滴快的、美團點評、58趕集、攜程去哪兒的四大并購案,又創(chuàng)造了財務顧問的高光時刻。
時代創(chuàng)造的機遇里面,總歸是要沖出一兩個弄潮兒。稍抓不住,機會就要落在另一個人身上。
03 重來
好在張磊也不是喜歡輕易放棄的人。
2004年再次回國創(chuàng)辦高瓴資本時,張磊已經學會了揚長避短。他不去搶一級市場的生意,而把投資重點放在二級市場,依靠大量研究,把握市場投資機會。
高瓴資本的第一個故事,從騰訊開始。
張磊發(fā)現騰訊的故事,如今看來頗有些相識于微時的命運巧合之感。某次去義烏考察,他發(fā)現商家在姓名、電話之外還會留QQ號,由此判斷,騰訊在低線城市和低齡人群中有很強的用戶基礎。當時騰訊剛上市一年多,還沒找準作為現金奶牛的游戲業(yè)務,雖然憑借移動夢網的SP業(yè)務也有了穩(wěn)定收入,但市值也就20億元左右。
這份敏銳的觀察力不光是專業(yè)院校培養(yǎng)出來的,也受益于張磊本人接地氣的成長履歷。他不屬于用自身自身光環(huán)去拓展業(yè)務的那路人。盡管作為河南省高考狀元、人大和耶魯畢業(yè)生,創(chuàng)立高瓴資本時也募集到了2000萬美元,但他干起活來很踏實,經常和合伙人們一塊兒悶頭看書、看報告,研究行業(yè)和經濟形勢。
加上那些青少年時期在火車站擺攤賣東西等經歷,和早C晚A的商業(yè)精英相比,張磊看起來就不是同一副面孔,很有些“小鎮(zhèn)做題家”逆襲人生的味道。
這或許能夠解釋高瓴的第一筆錢為什么投給騰訊。高瓴至今都持有騰訊的股票,回報遠超百倍。
“重倉中國”當然是要購買中國當下最具增長潛力的資產。第一筆錢花出去之后,張磊去往美國,又從恩師那募資1000萬美金。用這筆資金,他入手了美的以及格力電器等A股消費類企業(yè)的股票。
這一回,他不是自己購買,而是組團。高瓴資本的LP——耶魯大學捐贈基金,于2006年獲批了QFII資格,并且拿到了0.50億美元的投資額度。按照中國證監(jiān)會的規(guī)定,它可以購買A股資產了。
彼時,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正處于史文森執(zhí)掌的時代,他的投資風格是結構性投資,用相關性較低的資產來平衡風險。史文森將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投資結構進行了調整,從此前只投資美股和美債,拓展到國內外股票、權益類投資、固定收益、房地產、森林礦藏、現金等投資組合。
拿到QFII資格后,耶魯大學捐贈基金首批選股就購入了美的電器,買入成本約12元/股左右,一直增倉到2010年才宣告結束。2011年Q1,美的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141.49元(后復權價格,期間有分紅和送股)。與此同時,耶魯大學進行獲利了結。
史文森這次投資堪稱吃足了周期紅利,他順應基本面的上升趨勢,抓大底,逃大頂。21世紀頭十年,中國家電行業(yè)從兩千億的規(guī)模發(fā)展到近萬億,十年翻了近四番。
不過,此時危機已經在高速增長中孕育,只是,未必所有人都能在光環(huán)中發(fā)現黑子的存在。
耶魯拋售之前,美的邁進千億營收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何享健和二代管理者方洪波開始權力交接,為了沖擊五年內兩千億的目標,美的正在多元化業(yè)務上一路狂奔。一次,美的一張出口額二三億美元的海外訂單,虧近接近數億元,何享健由此生出警覺:美的正陷入為達到銷售數字,增收不增利的境遇。
隨后,美的從做加法變?yōu)樽鰷p法,從以規(guī)模為中心變?yōu)橐援a品為中心,從注重銷量變?yōu)樽⒅孛K于闖過危機。方洪波后來感嘆,2011年之前,美的生存在巨大機遇之中,只要能抓住,就能快速成長。
回頭再看,美的闖關的關鍵在于,它意識到了市場大環(huán)境所發(fā)生的變化。在它大戰(zhàn)四方的年代,“規(guī)模”曾經是最重要的關鍵詞,因為家電行業(yè)曾整體處于大規(guī)模低成本模式,它很類似今天的直播帶貨,做到一定規(guī)模才有面對上下游的話語權,才有市場份額。換而言之,只有低成本,才有競爭力。
但很顯然,經過一輪高速增長的周期之后,以規(guī)模為主導的增長模式失靈了。在資本市場忙著尋找新故事的時候,格力給出了另一個關鍵詞:利潤。
04 紅利
高瓴資本和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投資美的的同一時間,也持有著格力電器。
同樣是家電企業(yè),兩家的發(fā)展模式迥然不同。美的在多元化道路上蒙眼狂奔的時刻,格力專心致志地搞空調,它給資本市場講的故事是利潤。
2011年,格力自主研發(fā)出“1赫茲變頻技術”被行業(yè)鑒定為“國際領先”,產品主打的痛點是用戶“夏季空調運轉一晚耗電”。格力在廣告片中說,最低功率只需要45W。當年,格力電器的代言人還不是董明珠,而是成龍大哥,他在廣告里一遍遍念著: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格力將變頻空調做“出圈”,也帶動了利潤率的提升,當年格力空調毛利率為22.54%,而美的毛利率只有17.68%。
家電行業(yè)流行一種說法,美的要規(guī)模第一,格力要利潤第一,但在“兩千億”的小目標上,兩者殊途同歸。2010年,美的提出這個目標。兩年之后,董明珠出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之際,也提出在任期內將營收翻一番,達到2000億的目標。
營收2000億元,在數字驅動一切的互聯網行業(yè),一度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去年搞“共同富?!庇媱潟r,單阿里和騰訊兩家就各自掏出了1000億元。在中國,互聯網行業(yè)與傳統行業(yè)發(fā)展路徑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風險資本的介入,它們的存在,讓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公司們不用太擔心自己能否存活。為它們續(xù)命的是資本,只要能夠推動一輪又一輪的融資直至上市,企業(yè)便可運轉下去。
它們也不需要太討好C端用戶,只要產品免費,再在拉新下載的時候送點雞蛋和水果,用戶們就樂呵呵地綁定起自己的手機號,為互聯網產品的日活做貢獻。它們的商業(yè)模式是向B端客戶收費,比面對C端消費者高效。C端用戶多難伺候呀,稍微提價,網絡上就罵聲一片。
這些“美妙開局”的優(yōu)勢,傳統制造企業(yè)就不具備,它們得先搞定供應商,還要搞定經銷商,還得知道大宗商品的價格,以此安排生產進度。
比如格力電器,因董明珠與雷軍之間那場“10億”賭局,兩家企業(yè)都在努力做高營收。2018年上半年,小米收入796億、同比增速75%,格力909億、同比增速31%。上半場成績來看,格力略高,但如果小米以這個速度繼續(xù),年底的賭局勝負難料。
董明珠是什么人?她從不允許自己失敗。于是,她在后半場搬出了多年的橋頭堡:核心經銷商。
這就要說到董明珠與經銷商的親密關系了。格力電器的大股東中,排名第三的京?;ヂ摼W,由格力的省級經銷商組成。它成立于2007年,是格力對抗蘇寧、國美等線下連鎖渠道的武器。
空調銷售本來分淡旺季,夏季是旺季,冬季是淡季。京海的作用,是幫助格力平衡淡旺季對收入的影響。具體操作就是,冬季,經銷商提前打款,格力先款后貨,再以補貼的形式,返還經銷商提前打款的“利息”。
到決定勝負的下半場,京海得幫著董明珠贏得賭局,多拿一兩百億貨問題不大,之后還是可以退貨和換貨的嘛。就像2020年董明珠在抖音開直播,首場只是走馬觀花展示格力的企業(yè)榮譽,就賣出32萬。第二場轉戰(zhàn)快手,只拿出三款產品,在主播二驢夫婦一同直播的情況下,賣出3個億。這其中有一些銷售額,就是格力的經銷商貢獻的。
在格力的價值體系里,作為大股東之一的核心經銷商,就是董姐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在京海的助攻下,格力最終贏了小米。2019年4月,格力發(fā)布前一年度財報,收入2000億元,壓過小米的1749億元。董明珠贏下了這場5年賭約,但代價是:經過2018年下半年的渠道壓貨,很多格力經銷商的庫存達到了5個月左右。此前多數情況下,這個數字只有2個月左右。
不巧的是,這時候銅、鐵等主要金屬價格下滑,空調制造成本隨之下降。但庫存高企、難以及時跟進擴產的格力,已經失去了低成本拓產的好時機。
與此同時,老對手美的的庫存只有1個月,比格力少248萬部空調。再加上,美的逆勢大搞生產,比格力多生產457萬部。一少一多之間,美的有了比格力生產成本更低的空調。
2019年空凋行業(yè)的價格戰(zhàn)也就隨之而來。不過受傷最深的卻成了奧克斯。美的推出2000元以下的多頻空調,將線上產品的價格搞得跟奧克斯差不多。6.18前夕,格力電器又實名舉報奧克斯,對它某些空調產品的能效標識提出質疑,通過輿論造勢,側面推動奧克斯?jié)q價。
炒熱話題,董明珠絕不吃虧。不過,消化庫存和應對價格戰(zhàn),讓格力電器當年的利潤下降6.4%。在格力沖擊2000億目標的過程中,這算是它付出的比較慘痛的代價。
再回到與小米的賭局,拋開單純的數據,兩者的處境在根本上就是不一樣的。盡管它們都吃到了周期的福利,小米抓住了智能手機和安卓系統創(chuàng)造的機遇,格力抓住了家電行業(yè)高速發(fā)展的機遇,但小米可以講情懷,講粉絲,講愿景,畫大餅,格力卻不行。
因為傳統企業(yè)不賺錢是不行的,甚至賺了錢也未必保得住。
早間年,格力電器的第一大股東,曾經想把格力賣給美國開利集團。世界五百強企業(yè)的引進算是很能拿上臺面的地方政績。董明珠不服氣,找員工鎖廠門,不讓收購方進廠,又去找上級領導反應情況,用民族品牌,以及“格力也會成為世界500強”的愿景穩(wěn)住了領導。這么看,董姐就像《夢華錄》里的趙盼兒,有膽識、有謀略,還有點“后臺”。
她也像趙盼兒一樣,在“富貴迷人眼”的京城商行里擁有了自己的名號。如同行走的話題制造機,她只要開口,總能引起爭議。而格力電器也吃到周期紅利,從200人的團隊擴張到今天的9萬人,成為市值接近2000億的頭部家電企業(yè)。
不過,對于高瓴資本而言,中國互聯網行業(yè)帶來的收益顯然更加明顯。
2014年之前,提到商業(yè)大佬,通常會想到牛根生、寧高寧、張瑞敏這些出身傳統行業(yè)的管理者,《福布斯》富豪榜的排名多是傳統企業(yè),隨著互聯網企業(yè)赴美、赴港的上市熱潮,互聯網造富神話像涌動的泉水一樣外溢。馬云、馬化騰,王興、張一鳴,成為了新的創(chuàng)業(yè)偶像。
周期紅利落到高瓴資本身上,帶來的最直觀變化就是,它從一家2000萬美金的投資機構,成長為掌管600多億美金的亞洲最大私募。
05 反噬?
格力歷史上有個5.25事件。那是2012年的事情,董明珠接棒朱國洪出任格力電器董事長。
而在那次提名股東大會上,格力電器大股東,珠海國資委提名的“空降兵”周少強,落選了董事名額,由耶魯大學、鵬華基金聯名舉薦的新董事馮繼勇“爆冷”獲任。
從公開資料看,馮繼勇與高瓴資本似有聯系。他是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北京律師協會會員,同時兼任北京律師協會私募與風險投資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客座教授。而高禮研究院是高瓴資本和高毅資本一同打造的。
周少強被質疑的重點是:一直在國資委等相關政府部門就職,缺少企業(yè)工作經驗。對他年紀輕輕就出任董事職位,股東們心存疑慮。而格力的董事會選舉實行“累計制”,按照股東的投票數計算,而非股份比例。最終,馮繼勇獲得多數中小股東支持,以三倍的獲票比例碾壓周少強。
《理財周報》在關于這起事件的報道中,提到股東大會上有一位氣質儒雅的中年男子,在現場不交換名片,而在聽到提名投票結果之后,離開現場。報道沒有說這名男子是誰,只是介紹了耶魯基金在中國由一家叫高瓴資本的機構打理。
至少在2014年之前,外界對高瓴還很陌生,抄高瓴作業(yè)也不是散戶投資的主選?!皻赓|儒雅的中年男子”張磊就更是低調,除了給耶魯大學捐款的事件,外界對他沒有大多印象。
與喜歡靠言論出位的朱嘯虎等同行不同,張磊的存在感是實打實靠項目刷出來的。
高瓴資本廣為人知的成績單包括:通過3億美金投資京東,直接將后者抬至估值10億美金的獨角獸行業(yè),在京東上市后,創(chuàng)造了“3億美金變39億美金”的成績;用500億港幣私有化百麗集團;定增格力電器,成為大股東。
高瓴通過幾個現象級的大項目,刷足存在感,但如今也遭到外界強關注的“反噬”,投資項目的任何風吹草動,就會引發(fā)一波關于高瓴跌下神壇的討論。
其實哪有那么夸張。
就拿格力電器來說,作為投資標的,它曾為投資者帶來非常豐厚的回報。以高瓴完成對格力定增前的價格估計,格力連續(xù)14年分紅,對股價進行復權,14年中,格力電器股價漲幅超過了80倍。從收益率來看,高瓴資本在格力電器股票上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了37.8%,遠超巴菲特的投資回報率,也遠超房地產等各類資產在同時期的漲幅。
讓高瓴和耶魯賺過大錢的格力,只是走進了新的周期。疫情期間原材料成本上漲,房地產行業(yè)增速放緩,加上格力渠道改革,這三重因素疊加的影響下,格力股價持續(xù)下跌。這也讓高瓴的這筆投資,看起來不像是錢途光明的好生意。
但周期有長有短,有明有暗。張磊和董明珠拿到的都不是“一夜暴富”的偶像劇劇本,都是從基層崗位一步步做起來的,對于事業(yè)起伏波動的常態(tài),他們早已適應,并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論。
06 變化
如果說張磊應變之道的關鍵詞是:選擇、相信和忍耐,董明珠的方式就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就像趙麗穎在《幸福到萬家》中扮演的角色何幸福那樣,做事情心里有譜。
不過,就像何幸福在萬家村里格格不入的處境,董明珠也沒從輿論的熱議中離開過。
從跟雷軍立下 10 億賭局,抨擊美的跟小米的合作是“兩個騙子”的組合,到宣布格力下場造手機,將自己的圖片設置為手機屏保,后來又因為想買入銀隆跟中小股東發(fā)脾氣,被否決之后,又攜手王健林一起投資,董明珠就沒從話題榜上掉下來過。至于那些關于造手機和造芯片的言論,時至今日還是短視頻平臺上“炒冷飯”的重要素材。
似乎全網都想教董明珠如何管理格力,只是這位鐵娘子根本不聽。
但董明珠其實有她的分寸。
比如造手機,她并沒有實際投入太多的成本在這個項目上,研發(fā)團隊隸屬于格力通信技術研究院,是個很小的部門。格力造芯片的微電子部門,也在這個研究院下面,而且他們很早就在研究適用空調產品的芯片,而非通用芯片。但董明珠“投入500億造芯片”的豪言壯語,被放置在中國缺“芯”的社會語境之中,給人的感覺就是,格力要搞大事。
至少在這兩件事情上,董明珠是嘴上喜歡放火箭,行動謹慎。造手機既不收購,也不投資,就養(yǎng)一個小團隊,靜靜搗鼓,能花費多少錢?
況且,她還能省下宣傳費,格力手機造的雖然不成功,但董明珠每逢提起,必碰瓷蘋果。董明珠的心氣兒還是在的,沒把國產手機當做假想敵。
不過,一個人說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最重要。董明珠明確反對年輕人玩抖音做主播,也并不耽誤她在抖音直播帶貨。張磊曾說2050年之前都是重倉中國的好機會,也不影響高瓴成立S基金。做投資也好,辦企業(yè)也好,總歸要承認現實、認清現實。這個淺顯的道理,歷經周期考驗的兩位,肯定都懂。
他們眼下也都立于潮汐變幻之中。
從京?;ヂ摼W在2020年減持格力電器股份開始,董明珠一手打造的經銷商利益團體,逐步瓦解。前幾天京海又減持套現近35億元,這意味著,格力捆綁經銷商的時代徹底結束了。至少,屬于省級經銷商的時代結束了,未來的商家們,不得不學習如何在電商平臺直接服務消費者。
變化無處不在。好在,這些曾經踩中時代風口,享受過周期紅利的投資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如今都有賬面回報幾十倍甚至更多的項目傍身。沈南鵬連續(xù)幾年福布斯VC投資人第一,林欣禾的快手,符績勛的百度,王瓊的字節(jié)跳動,也都是行業(yè)矚目的好項目。
當資本市場水足夠大,機構的“魚兒”也會養(yǎng)得足夠肥。反之,亦然。
憑借從二級市場購入阿里、拼多多、貝殼、愛奇藝等多家企業(yè)的股票,在中國互聯網企業(yè)的黃金十五年里,高瓴資本賺到了規(guī)模和利潤。從一家5人起步的投資機構,成為現在橫跨一、二級市場的亞洲最大私募。
但退潮之后,它也要面臨新的挑戰(zhàn)。這兩年,投資機構們都在爭搶新消費,去掙辛苦錢。連紅杉都投資了蘭州拉面的相關項目,以及中式糕點虎頭局。包凡帶領華興資本,在2015年的并購熱潮過后,轉型投行,從財務顧問轉到承銷商和保薦人。曾經高喊“重倉中國”的高瓴,也變得更加保守和務實,話不多說,只埋頭去掙那些還能掙到的錢。
只能說,形勢比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