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4家美妝巨頭在中國投資,都要搶什么?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4家美妝巨頭在中國投資,都要搶什么?

在全球疫情影響之下,美妝巨頭都想來中國做風投和孵化嗎?

文|化妝品財經在線CBO

繼歐萊雅宣布在中國市場成立投資公司之后,日前,又一國際美妝公司將目光瞄向了該賽道,資生堂也在中國成立了投資公司。未來,美妝巨頭在投資中國美妝企業(yè)和孵化新項目方面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5月10日,廈門資悅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成立,經營范圍包含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信息顯示,該公司由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資生堂中國”)、資生堂資悅(上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資生堂資悅”)、寧波博裕景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博裕景華”)共同持股,注冊資本5.01億元人民幣。

??

其中,“資生堂中國”“資生堂資悅”“博裕景華”出資比例分別為98%、1.8%和0.2%,考慮到資生堂資悅屬于資生堂中國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資生堂投資超過了5億元。

資生堂中國與博裕投資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去年8月份。當時,資生堂宣布成立中國大陸首個國際美妝專項投資基金,聚焦美妝、健康等前沿市場新興品牌及上下游相關技術服務公司的投資機會。據(jù)公開資料,博裕資本的投資組合覆蓋了科技、媒體、商業(yè)服務、消費品和零售、金融服務和醫(yī)療健康四個重點行業(yè)。在美妝行業(yè),博裕資本曾參與投資完美日記。

而這也是繼5月8日歐萊雅集團宣布在中國市場設立首家投資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資有限公司之后,又一國際美妝企業(yè)布局中國市場的投資賽道。

在全球疫情影響之下,美妝巨頭都想來中國做風投和孵化嗎?

國際巨頭改變中國市場增量玩法

自1981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資生堂已經深耕了40多年。與歐萊雅集團一路并購不同的是,在國內美妝市場資生堂一直是以旗下品牌完成商業(yè)版圖,其泊美、悠萊等專門為中國市場開發(fā)的品牌,精準布局線下渠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占有CS渠道的大量話語權。在高端美妝市場,資生堂紅腰子等系列產品,更是市場經久不衰的暢銷產品。

這也使得中國市場,成為資生堂在海外的最大市場。據(jù)資生堂發(fā)布的2021年財務報告稱,資生堂2021年實現(xiàn)銷售額人民幣571億元,同比增長12.4%;營業(yè)利潤達人民幣23億元,同比增長177.9%;其中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為人民幣151億元,同比增長16.5%。在全球業(yè)務總銷售額中占比達到26.6%,僅次于日本市場的26.7%。

可以說,資生堂加碼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根本動力源于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看好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有分析認為,資生堂出資成立投資公司,意味著在中國市場的戰(zhàn)略轉型將進一步擴大,早在今年年初,資生堂中國就將旗下Za姬芮和泊美兩個品牌出售給美妝品牌管理集團URUOI。

此外,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一年多時間里,資生堂已出售了15個大眾化妝品業(yè)務。比如今年2月份,漢高集團耗資700億元,收購資生堂專業(yè)美發(fā)(Shiseido Professional)旗下的Sublimic與普盈絲(Primience)等核心品牌在亞太地區(qū)的業(yè)務。

接連兩起國際美妝企業(yè)成立投資公司的背后,也反映了國內美妝市場的巨大變革。

早期,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粗暴”風格就是買買買,將一眾品牌收入囊中,然后利用這些品牌在市場已經形成的渠道優(yōu)勢下布局本公司旗下品牌,在此背景下,不少國內知名品牌被收購之后,陷入了默默無聞的境地。

然而,對比十年前的市場,如今則是中國品牌的崛起。比如,新銳品牌花西子成立之后僅用了兩年時間,就邁進了全年銷售額10億元俱樂部,2019年同比2018年暴漲25倍,2020年銷售額突破了30億元。新銳品牌在線上動輒過十億的銷量,也讓一眾國外品牌感受到壓力,“買買買”顯然已經不符合當前的品牌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鮮有本土美妝品牌被國際企業(yè)收購的案例。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美妝市場在渠道、品牌、供應鏈各方面的成熟和優(yōu)化,外資企業(yè)在中國的投資邏輯也必然會發(fā)生改變,不再一味地收購和自主開發(fā)新品牌,而是以一種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商業(yè)投資。畢竟全球第二大的中國美妝市場,仍然值得這些企業(yè)的追逐。

哪類中國企業(yè)能接到橄欖枝?

國潮品牌崛起的當下,在中國市場除了保護基本盤之外,投資、并購國內的新銳品牌以及美妝科技公司,探索不同細分美妝領域,已經成了國際美妝巨頭在中國的新方向,“搶資源 ”大戰(zhàn)或一觸即發(fā)。

這種“資源”不僅局限在品牌上,而是圍繞美妝產業(yè)鏈的各類具有創(chuàng)新、突破的價值項目。

歐萊雅的投資公司聚焦的方向主要是在營銷、數(shù)字和研發(fā)、供應鏈、包裝等方面具有高增長潛力的科技創(chuàng)新公司,同時從財務層面注重企業(yè)的發(fā)展,并為他們提供融入歐萊雅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途徑。

而資生堂方面則認為,資悅基金將重點聚焦美妝、健康等前沿市場新興品牌及上下游相關技術服務公司的投資機會。隨著資悅基金的設立,資生堂對內將致力于推動中國美妝、健康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升級;對外將借助資生堂中國全球第二總部的優(yōu)勢地位,推動中國新興企業(yè)進入更大的國際舞臺。

而看好國內新銳品牌和技術公司,并意圖搶先掌握優(yōu)質投資資源的美妝巨頭,不止以上兩家。

2021年,妮維雅母公司拜爾斯道夫就在中國啟動了加速器計劃NX China,目的是在中國市場挑選有潛力的新銳品牌,通過孵化與投資,尋找志同道合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和共贏機會探索,被選中加速器計劃的品牌可以優(yōu)先獲得被拜爾斯道夫產業(yè)基金CVC “Oscar&Paul Ventures” 投資或收購的機會。此前,拜爾斯道夫的加速器計劃在韓國250個新興品牌中選了5個美妝品牌進入其項目。

去年,聯(lián)合利華高端美妝部門與杭州高浪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GoUni(高優(yōu)逸),將共同推出中國本土的新銳高端美妝品牌團隊。在此之前,聯(lián)合利華集團還啟動了針對中國市場設立的孵化器——聯(lián)合U創(chuàng)(Unilever Excubator)。

聯(lián)合利華去年3月正式對外開啟會員制運營和項目合作,通過開放集團內部核心資源和能力,鏈接外部產業(yè)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賦能中國原創(chuàng)新品牌增長的生態(tài)。中國新銳品牌、“切口小、增長大“的品牌均是其看重對象,目前,聯(lián)合U創(chuàng)已服務75家新銳消費品企業(yè)會員和15家服務商會員,深度創(chuàng)新合作項目15個。

不管最終是以哪種形式完成和新品牌、新公司、新項目的接觸,目前來看,美妝巨頭們都勢必在新的戰(zhàn)場開展更激烈的爭奪。未來,中國美妝市場的格局又將迎來巨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4家美妝巨頭在中國投資,都要搶什么?

在全球疫情影響之下,美妝巨頭都想來中國做風投和孵化嗎?

文|化妝品財經在線CBO

繼歐萊雅宣布在中國市場成立投資公司之后,日前,又一國際美妝公司將目光瞄向了該賽道,資生堂也在中國成立了投資公司。未來,美妝巨頭在投資中國美妝企業(yè)和孵化新項目方面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5月10日,廈門資悅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成立,經營范圍包含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信息顯示,該公司由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資生堂中國”)、資生堂資悅(上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資生堂資悅”)、寧波博裕景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博裕景華”)共同持股,注冊資本5.01億元人民幣。

??

其中,“資生堂中國”“資生堂資悅”“博裕景華”出資比例分別為98%、1.8%和0.2%,考慮到資生堂資悅屬于資生堂中國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資生堂投資超過了5億元。

資生堂中國與博裕投資的合作,可以追溯到去年8月份。當時,資生堂宣布成立中國大陸首個國際美妝專項投資基金,聚焦美妝、健康等前沿市場新興品牌及上下游相關技術服務公司的投資機會。據(jù)公開資料,博裕資本的投資組合覆蓋了科技、媒體、商業(yè)服務、消費品和零售、金融服務和醫(yī)療健康四個重點行業(yè)。在美妝行業(yè),博裕資本曾參與投資完美日記。

而這也是繼5月8日歐萊雅集團宣布在中國市場設立首家投資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資有限公司之后,又一國際美妝企業(yè)布局中國市場的投資賽道。

在全球疫情影響之下,美妝巨頭都想來中國做風投和孵化嗎?

國際巨頭改變中國市場增量玩法

自1981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資生堂已經深耕了40多年。與歐萊雅集團一路并購不同的是,在國內美妝市場資生堂一直是以旗下品牌完成商業(yè)版圖,其泊美、悠萊等專門為中國市場開發(fā)的品牌,精準布局線下渠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占有CS渠道的大量話語權。在高端美妝市場,資生堂紅腰子等系列產品,更是市場經久不衰的暢銷產品。

這也使得中國市場,成為資生堂在海外的最大市場。據(jù)資生堂發(fā)布的2021年財務報告稱,資生堂2021年實現(xiàn)銷售額人民幣571億元,同比增長12.4%;營業(yè)利潤達人民幣23億元,同比增長177.9%;其中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為人民幣151億元,同比增長16.5%。在全球業(yè)務總銷售額中占比達到26.6%,僅次于日本市場的26.7%。

可以說,資生堂加碼在中國市場的投資,根本動力源于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看好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有分析認為,資生堂出資成立投資公司,意味著在中國市場的戰(zhàn)略轉型將進一步擴大,早在今年年初,資生堂中國就將旗下Za姬芮和泊美兩個品牌出售給美妝品牌管理集團URUOI。

此外,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一年多時間里,資生堂已出售了15個大眾化妝品業(yè)務。比如今年2月份,漢高集團耗資700億元,收購資生堂專業(yè)美發(fā)(Shiseido Professional)旗下的Sublimic與普盈絲(Primience)等核心品牌在亞太地區(qū)的業(yè)務。

接連兩起國際美妝企業(yè)成立投資公司的背后,也反映了國內美妝市場的巨大變革。

早期,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粗暴”風格就是買買買,將一眾品牌收入囊中,然后利用這些品牌在市場已經形成的渠道優(yōu)勢下布局本公司旗下品牌,在此背景下,不少國內知名品牌被收購之后,陷入了默默無聞的境地。

然而,對比十年前的市場,如今則是中國品牌的崛起。比如,新銳品牌花西子成立之后僅用了兩年時間,就邁進了全年銷售額10億元俱樂部,2019年同比2018年暴漲25倍,2020年銷售額突破了30億元。新銳品牌在線上動輒過十億的銷量,也讓一眾國外品牌感受到壓力,“買買買”顯然已經不符合當前的品牌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鮮有本土美妝品牌被國際企業(yè)收購的案例。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美妝市場在渠道、品牌、供應鏈各方面的成熟和優(yōu)化,外資企業(yè)在中國的投資邏輯也必然會發(fā)生改變,不再一味地收購和自主開發(fā)新品牌,而是以一種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商業(yè)投資。畢竟全球第二大的中國美妝市場,仍然值得這些企業(yè)的追逐。

哪類中國企業(yè)能接到橄欖枝?

國潮品牌崛起的當下,在中國市場除了保護基本盤之外,投資、并購國內的新銳品牌以及美妝科技公司,探索不同細分美妝領域,已經成了國際美妝巨頭在中國的新方向,“搶資源 ”大戰(zhàn)或一觸即發(fā)。

這種“資源”不僅局限在品牌上,而是圍繞美妝產業(yè)鏈的各類具有創(chuàng)新、突破的價值項目。

歐萊雅的投資公司聚焦的方向主要是在營銷、數(shù)字和研發(fā)、供應鏈、包裝等方面具有高增長潛力的科技創(chuàng)新公司,同時從財務層面注重企業(yè)的發(fā)展,并為他們提供融入歐萊雅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途徑。

而資生堂方面則認為,資悅基金將重點聚焦美妝、健康等前沿市場新興品牌及上下游相關技術服務公司的投資機會。隨著資悅基金的設立,資生堂對內將致力于推動中國美妝、健康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升級;對外將借助資生堂中國全球第二總部的優(yōu)勢地位,推動中國新興企業(yè)進入更大的國際舞臺。

而看好國內新銳品牌和技術公司,并意圖搶先掌握優(yōu)質投資資源的美妝巨頭,不止以上兩家。

2021年,妮維雅母公司拜爾斯道夫就在中國啟動了加速器計劃NX China,目的是在中國市場挑選有潛力的新銳品牌,通過孵化與投資,尋找志同道合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和共贏機會探索,被選中加速器計劃的品牌可以優(yōu)先獲得被拜爾斯道夫產業(yè)基金CVC “Oscar&Paul Ventures” 投資或收購的機會。此前,拜爾斯道夫的加速器計劃在韓國250個新興品牌中選了5個美妝品牌進入其項目。

去年,聯(lián)合利華高端美妝部門與杭州高浪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GoUni(高優(yōu)逸),將共同推出中國本土的新銳高端美妝品牌團隊。在此之前,聯(lián)合利華集團還啟動了針對中國市場設立的孵化器——聯(lián)合U創(chuàng)(Unilever Excubator)。

聯(lián)合利華去年3月正式對外開啟會員制運營和項目合作,通過開放集團內部核心資源和能力,鏈接外部產業(yè)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賦能中國原創(chuàng)新品牌增長的生態(tài)。中國新銳品牌、“切口小、增長大“的品牌均是其看重對象,目前,聯(lián)合U創(chuàng)已服務75家新銳消費品企業(yè)會員和15家服務商會員,深度創(chuàng)新合作項目15個。

不管最終是以哪種形式完成和新品牌、新公司、新項目的接觸,目前來看,美妝巨頭們都勢必在新的戰(zhàn)場開展更激烈的爭奪。未來,中國美妝市場的格局又將迎來巨變。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