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刻度 陳鄧新
編輯|高 智
作為A股的“茅王”,貴州茅臺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資本市場的敏感神經(jīng)。
2021年3月31日,貴州茅臺發(fā)布財報,與之同時也重啟電商平臺,上線了“i茅臺”APP,主打茅臺1935、虎年生肖酒、珍品茅臺酒等品種,當天共有622萬人參與申購,投放總數(shù)為26328瓶,中簽率為0.423%。
可見,茅臺電商已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焦點。
十二年之久,貴州茅臺為何一直無法放棄“電商夢”?“i茅臺”何以避免“茅臺云商”的覆轍?茅五瀘紛紛跨界試水電商,為什么都激不起浪花?
三次“觸電”,初衷大不一樣
擁抱電商,貴州茅臺每次的初衷都不一樣。
早在2010年,貴州茅臺就涉足了電商,相當長一段時間,電商不過是貴州茅臺在傳統(tǒng)渠道之外進行的一個新嘗試,因而投入資源不多,小打小鬧之下未成氣候。
直到2014年,才認真了起來。
彼時,白酒行業(yè)低迷,還未走出“塑化劑”風波的影響,且仍受對公業(yè)務下降的拖累,降價成為行業(yè)的關鍵詞。
此背景下,貴州茅臺一方面選擇挺價,另外一方面成立了專門的電商公司,借道第三方電商平臺試圖打開新局面。
據(jù)愛企查數(shù)據(jù)顯示,貴州茅臺集團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30日,注冊資金高達1億元,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40%,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當前的狀態(tài)為“注銷”。
圖源:愛企查
簡而言之,電商成為貴州茅臺解決需求不足的重要砝碼。
不曾想,2015年白酒行業(yè)否極泰來,下跌趨勢被扭轉,之后開啟了復蘇之路,貴州茅臺又碰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一瓶難求”成為其打不開的枷鎖。
于是,貴州茅臺再度將破局的目光瞄向了電商。
2017年,其跨界獨立做電商,推出“茅臺云商”APP,要求經(jīng)銷商必須將30%合同量放到茅臺云商上銷售,未達到標準的經(jīng)銷商將按比例抵扣第二年茅臺酒的配額。
不幸的是,“茅臺云商”的路卻越走越窄,2019年年底沒有逃過關閉的命運。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茅臺云商的打法是O2O,走的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消費者線上下單、經(jīng)銷商線下完成配送,從而發(fā)揮線上價格實惠、線下時效性強的雙重優(yōu)勢,初衷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市場價難以按指導價來走,沒有貨的話指導價就是虛的?!?/p>
上述私募人士進一步表示,貴州茅臺近些年一直渴望重塑銷售體系,核心訴求是加大直銷比例,從而壓縮中間環(huán)節(jié)提升利潤、打擊囤貨遏制終端售價、掌握渠道提升話語權。
據(jù)貴州茅臺最新財報顯示,直銷渠道的營業(yè)收入比例從2020年的13.51%上升到2021年的21.95%。
“大力推進營銷改革攻堅,實現(xiàn)茅臺營銷體系的變革與重塑?!泵┡_集團董事長丁雄軍日前表示,“實施數(shù)字營銷法,加快補齊新零售短板,構建和完善數(shù)字化營銷平臺,為茅臺市場營銷注入新動能”。
這意味著,貴州茅臺又一次對電商抱以厚望。
利益洗牌,沒有人甘愿讓利
不過,外界對貴州茅臺再次“觸電”,仍有不同的聲音。
“之前的茅臺商城,天天不賣貨,最后關了,現(xiàn)在先看能挺多久?!币幻F州茅臺的投資者如是說。
之所以如此,與其打法有莫大的關系。
粗看地話,貴州茅臺祭出的還是O2O打法,依然離不開線下的經(jīng)銷商,那么之前碰到的黃牛囤貨、經(jīng)銷商陽奉陰違等老問題會不會再度浮現(xiàn)成為最大的疑問。
其實,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貴州茅臺也留了一手。
最大的變化是新電商將大單品飛天茅臺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定價1188元/瓶的茅臺1935,后者是貴州茅臺彌補千元級空白的關鍵所在。
之前,丁雄軍喊出:“千元級產(chǎn)品中,茅臺1935要成為臺柱產(chǎn)品?!?/p>
據(jù)公開資料顯示,飛天茅臺實際對標的是2500元~3500元級市場,漢醬定位的是500元~1000元級市場,茅臺王子酒主打的是100元~500元級市場。
實事求是地說,相比飛天茅臺,茅臺1935的消費認知更為理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黃牛囤貨的沖動。
依然是O2O的打法
更為關鍵的是,新電商將成為茅臺1935的重要推手。
一名互聯(lián)網(wǎng)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飛天茅臺獨走的根本原因是消費心智變異,成為餐桌上的奢侈品、有錢人的收藏品,沒有就差點意思,有就夠意思,從而導致供需失衡,炒作之風甚囂塵上,畢竟誰會拒絕空手套白狼?所以飛天茅臺有沒有電商都如此,但茅臺1935不一樣,無論知名度或者溢價率都遠遠不及,保供穩(wěn)價理論上是可行的。”
簡而言之,只要黃牛意識到炒茅臺1935賺不到什么錢,新電商就成功了一半。
鋅刻度調查發(fā)現(xiàn),在第三方電商平臺上茅臺1935的售價在1500元~1700元,溢價空間并不大,且這個價位直接對標普五、國窖1573,消費者的選擇余地較大。
此外,貴州茅臺對經(jīng)銷商也采取了高壓姿態(tài)。
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三年時間之內,茅臺經(jīng)銷商數(shù)量從3215家降至2096家,減少了近三分之一。
再疊加2019年之后,貴州茅臺的多名高管“落馬”,銷售系統(tǒng)也有了微妙的變化,經(jīng)銷商陽奉陰違的代價放大。
此外,“i茅臺”還打了補丁,限制經(jīng)銷商插手線上事務,只在提貨環(huán)節(jié)出力。
盡管如此,貴州茅臺仍不能放松警惕,最終能否解決“茅臺云商”揮之不去的黃牛囤貨、經(jīng)銷商陽奉陰違等老問題,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畢竟,這涉及的是利益洗牌,而沒有人甘愿讓利。
“茅臺們”為什么做不好電商?
其實,做不好電商不是貴州茅臺一家的問題,而是白酒行業(yè)的通病。
譬如,五糧液2012年試水電商,2017年自建電商渠道“五糧e店”,走的也是O2O的路子,積極擁抱新零售。
以上可見,“五糧e店”對標的正是“茅臺云商”。
鋅刻度在App Store中搜索“五糧e店”沒有找到結果,在華為應用商店等也沒有找到相關APP,好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仍有其身影,但最后一次版本更新停留在2017年。
五糧e店折戟
再譬如,瀘州老窖謀劃打造百調電商與優(yōu)選電商,卻從未正式投入運營,2021年12月決定注銷這兩家平臺。
換而言之,茅五瀘三大巨頭,“觸電”紛紛不順,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
首先,錯過APP迸發(fā)的黃金年代。
據(jù)工信部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中國應用程序商店提供的APP高達449萬個,到了2021年11月下降為272萬個,縮水幅度高達39.42%。
這其中,游戲APP挑了大梁,如果拋開游戲不談,頹勢更是肉眼可見,大家不妨回憶一下類似微信、QQ、抖音、微博、百度這樣的現(xiàn)象級應用,多久沒有誕生過了。
游戲之外,用戶不需要新的APP,逐漸獲得互聯(lián)網(wǎng)的共識。
其次,沒有電商基因。
電商粗看是一門流量生意,細看是“人貨場”的共振,考驗的是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技術底蘊,以及對高品質、好價格、優(yōu)服務的深度理解。
可惜的是,上述要素為茅五瀘的短板,因而難以將高知名度帶來的流量轉為自建渠道的優(yōu)勢,以至于空有電商土壤卻難以開花結果。
這么一來,京東、蘇寧易購等第三方電商平臺,自然成為茅五瀘線上的主戰(zhàn)場。
再次,O2O是一個偽命題。
曾幾何時,O2O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關鍵詞,為市場帶來無盡的遐想,然而事與愿違,迄今為止O2O沒有跑出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
在垂直電商領域,領跑者酒仙網(wǎng)與1919主打的都是O2O,然而發(fā)展多年仍無法與京東、蘇寧易購正面扳手腕。
對此,馬云一針見血地指出:“O2O是一個偽命題?!?/p>
總而言之,貴州茅臺涉足電商,從探索一條新渠道,到行業(yè)低谷時救急,又到保供穩(wěn)價,再兼顧為新臺柱造勢,初衷在不斷變化。
“i茅臺”是黃牛的一場新狂歡,還是貴州茅臺的新開篇,仍有待觀察。